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持續等待 將帶來最美好的事物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持續等待 將帶來最美好的事物

2016 年 8 月 28 日

 
展開

股票市場中高品質的公司已經變得相當地昂貴了。像是嬌生(Johnson & Johnson, JNJ-US)(Johnson & Johnson, JNJ)和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Coca-Colas, KO)的本益比都在20倍以上。同時長期債券僅能提供有限的報酬,這使得投資人相當地苦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股市持續創下新高。

綜合以上的情況來說,投資人的選擇不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人應該如何是好呢?

我們很幸運,2013年GMO的分析師曾寫過一篇文章,他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投資人可以選擇四個不同的途徑。在這裡我要特別強調的是第四個:保持耐心

這是我們相當贊同的作法。我們簡單地僅尋找考量風險過後所能夠達到的最佳報酬,儘管投資的機會相當地吸引人,我們也不該將所有的資金全部投入。你應該保有一些籌碼讓你隨時在機會浮現時能夠保有優勢。持有現金的優勢在於當股票跌落至“公平價值”時,整體的資金不會完全受到傷害。

當然,這個方法的前提是機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點即將會來臨。這對我們來說似乎是一個相當合理的假設,因為當資產的定價相當地完美(就像現在這樣的情況)時,不需費盡吹灰之力就會讓人感到失望了,價格會出現重新修正的機會。換句話說,只要目前已經維持15萬年的人性保持不變,當我們在絕望和不理性的繁榮之間來回擺蕩時,就很有希望能夠走出這個低報酬率的環境了。就像我的祖母時常告訴我的,“只有那些持續等待的人才能夠得到最美好的事物”。

這個想法相當地合乎邏輯。或許也是因為如此,當市場開始混亂、盲目地持續成長、估值持續達到新高時,要遵從這樣的原則才會變得困難。無法乘上市場的趨勢,可能會被市場拋在後頭的恐懼開始浮現。南海泡沫時,在艾蕯克・牛頓(Isaac Newton)身上,也看到了這樣的現象(以下節錄至2009年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Thomas Levenson的文章):

在1月份時,南海公司(South Sea)的股價是128歐元,到了2月份則上升至175歐元,3月份則成長至330歐元。牛頓一開始相當地冷靜。他在四月份將股票賣出,他對當時的獲利相當地滿意。但是在4月份至6月份之間,股價成長了兩倍,達到了1,000歐元以上,這時他再也無法忍受了。他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二的潛在利潤,牛頓在高點買進,而且在7月份稍微下跌的時候買進了更多的股票。

後來泡沫破滅,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跌落至原本泡沫前的水平。牛頓損失了將近2萬歐元,換算成目前的價值約落在4百萬至5百萬之間。在這場災害發生之後,他再也無法忍受人們在他面前提到“南海”這兩個字。只有一次,他終於承認,雖然他知道如何預測天體運行的軌跡,但是“他卻無法預測人們內心的瘋狂“。

要對付這些狂熱份子,我有一個解決的方法。如果你無法找到符合你的標準的股票,那就持續等待。雖然隨著市場走勢的上升,保有現金似乎變成一種昂貴的成本,但事實正好相反,在市場狂熱時的高點時買進,意味著未來所能夠獲得的報酬率將會減少。就像拉橡皮筋一樣,越拉越長,最後一定會有斷裂的一刻。未能理解事實的人們,將會變成最終的受害者。

嬌生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當嬌生的股價低於10倍的自由現金流量時,分析師們對它的抨擊接踵而來。但當股價上漲了50%之後,分析師們則前仆後繼地給予它“買進”的評價,宣稱它的醫材部門已經渡過了它最艱困的時光,因為有幾季都有“相當穩健”的成長(其實排除併購的Synthes,該部門只有0.5%的成長),而消費品部門終於有正常的營運狀況(這對嬌生來說從來不是重點,因為即使是在它表現最突出的那幾年,該部門的營收只佔了全部的10%)。

目前我仍持有嬌生的股票,這也是另一種“保持耐心”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是應該要受到重視的。有許多人喜歡依據一些絕對的指標來作決策,特別是在交易的時候。像是在一些數據(像是本益比或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達到臨界點的時候買進或者是賣出(特別是賣出的時候)。我認為這樣會把自己的交易範圍變得狹窄,特別是我們以長期的角度來看待市場的時候。嚴格的標準,會使交易的次數增加。

雖然這個方法是相當聰明的一種作法,但我並不認為它符合現實。最大的缺點就是這個策略並沒有顧及整個大環境。投資組合的相關決策必須考量個人的財務狀況以及他的現有持股。

舉例來說,我還很年輕,接下來的數十年我還能夠存下一些錢,每個月我會為我的投資組合增加2%的現金,當有機會的時候,我會用這些錢來買進股票。從2013年初到2013年的7月份,我沒有買進任何一檔股票,目前也沒有計劃要買進股票。也因為如此,我的現金餘額越來越多,因此我的手頭上會有充足的資金。

而我也沒有賣出任何一檔股票,我仍持續持有嬌生和百事(PepsiCo, PEP)。我什麼時候會賣出股票呢?這是個很難的決策,但如果股價較目前的範圍有著大幅的提高,高到足以讓我放棄這間比一般公司還要優異的企業,我會希望在價格達到能夠充份地反映出公司優異表現的情況(並考慮已實現利得、對稅額的影響以及其他標的對我的吸引程度)下賣出。對於只考慮短期,報酬由市場先生決定的投資人來說,這些都不會是他們考量的重點。

如果以長期的想法來考慮,像是將目光放遠至10年後,20%或25%的起伏並不是那麼地重要。當個別公司的股價上漲,投資人在調整資本配置的時候,特別是調整那些表現優異公司的持股時應該要有耐心。就像Montier的祖母所說的,只有持續等待的人們會獲得美好的事物。對投資人來說,應該要等待優異的公司持續為你的投資帶來高額的報酬,我相信等待是值得的。(編譯/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