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自18世紀開始發展後,為數以萬計的病人解除了病痛。隨著時代進步,大眾對於醫療水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外科手術從第一代傳統開刀手術,演進至突破性的第二代微創手術(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MIS)。微創手術是近代外科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除了傷口較為美觀、降低術後疼痛度及恢復期較短,病人能早日返回日常工作崗位。同時對身體較低的侵襲性,術後併發症亦隨著降低,患者與家屬的心理精神層面影響較小,相較傳統手術而言預後較佳,此外,患者住院日數的降低亦可大大減少醫療成本的支出。
早期微創技術上存在著許多限制,因其屬於新技術,困難度較高,特別是手術器械的設計、靈活度不足等提高了醫師施行手術的難度及手術的風險,現又發展出更創新的第三代機器手臂輔助之微創手術,以改善第二代微創手術的不足。
一般的傳統開刀手術傷口通常長達十幾公分,傷口大、恢復時間也較長;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透過影像設備使醫師“看到病灶“來進行手術,在皮膚外面只有一道很小的切口,出血少、恢復時間加速,感染機率也會降低許多,進而減低手術及療養的醫療費用。
微創手術現已廣泛運用於各科別的治療,像是胸腔、心臟、神經、肝膽腸胃、骨科、耳鼻喉科等,而婦科與腸胃科是則目前最大宗的應用市場,占比超過三成。以一般外科而言,膽囊炎、盲腸炎、疝氣、胃癌、肝癌、大腸、小腸腫瘤、脾臟切除、肥胖手術等皆可以微創手術來得到更好的治療。以開腹式的手術為例,如果使用傳統手術方法,必須把肚子剖開,以便切片、檢查或治療,病患至少需要七天的住院時間;但若使用微創手術,僅是在腹部上刺穿1~3個直徑0.5~1cm的小洞,不必「開腸破肚」,只需2~3天即可出院。
醫療器材之於微創手術
微創手術是一種主要透過內視鏡及各種顯像技術,例如手術時輔以X光、超音波等醫療器材來透視,或身體上打個小洞用內視鏡看到並切除掉病灶,使外科醫生在無需對患者造成巨大傷口的情況下施行手術。
執行微創手術的微創醫材則可區分為:內視鏡裝置、手術器械、影像設備、電子手術器材、手術機器人等5大類。2012年全球微創醫材的市值3大排名依序為:影像設備產品、手術器械產品及手術機器人,而成長潛力最被看好的即是手術機器人,例如近期熱銷的達文西機器手臂。
過去微創手術的技術上仍存在著許多缺點,例如:因要求傷口小,導致開刀角度不良、視野不佳、出血不易控制等,達文西機器手臂則可克服這些缺點。達文西機器手臂上面裝置有腹腔鏡及顯微鏡系統,可讓醫師直接看到3D立體影像;能達到人手的靈活度、精確度,又可消除人手顫抖的情形,同時具有三度空間的視野,又能夠兼顧微創手術的各項優點,例如:傷口小、 術後恢復較快。另外,醫師在利用達文西手臂執行手術時,是採取坐姿來施行手術,較符合人體工學 (傳統為站姿),可以降低醫師因長時間手術所造成的疲勞程度,達到降低手術的風險性。
微創手術是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下的產物,仍然有待更新的科技產品來改善現有微創手術不足的地方。2012年全球微創醫材市場超過294億美元,到了2016年更將上看403億美元,每年超過10%的複合成長率!微創手術最主要的市場仍集中於歐美地區,美國市場約44%,歐洲市場約25%,而亞洲市場佔19%。
懸掛式液晶螢幕、接觸式中央控制介面、立體影像系統,甚至機器人手術設備已是先進國家開刀房中的標準配備,微創手術不僅帶來醫療上的新革命,更帶來龐大的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