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提升基本薪資會導致失業?「勞動經濟學」3 學者獲諾貝爾奬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提升基本薪資會導致失業?「勞動經濟學」3 學者獲諾貝爾奬

2021 年 10 月 14 日

 
展開

用自然實驗研究社會學問題

昨天,202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全稱為 “ 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 )授予了大衛.卡德(David Card)、約書亞.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三位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實證勞動經濟學研究以及因果推斷方法論上的傑出貢獻。

這看起來似乎很難理解,但他們的研究,其實與社畜息息相關。

勞動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的噩夢

勞動經濟學是一門以勞動力市場和勞動者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分支,探究目前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包括上學、上班、薪資、退休等等。勞動經濟學是一門很接地氣甚至有點土的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問題不僅缺乏新意,而且往往讓人僅憑直覺就能給出答案,比如——教育是否利於提高收入?收入增加是否更利於長壽?

對於上兩個問題,也許你正在拼命點頭。但作為經濟學家,要做的不僅是回答 “ 是 ” 或 “ 否 ”,更重要的是根據實際觀察的資訊,量化出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影響的作用大小。這種利用歷史數據和計量經濟方法進行的研究,一般稱為 “ 實證研究 ”(empirical study)。而看似接地氣的勞動經濟學問題,成了實證經濟學家的噩夢。越是基礎的計量方法,就越需要滿足更為嚴格的理論假設,而複雜的社會情境卻往往違反假設。

比如,為了算出學歷對薪資的影響,經濟學家需要比較低學歷者和高學歷者的收入,並假設他們除了學歷不一樣,其他條件都差不多——而這顯然與現實並不一致。比如,收入高的人可能天資更好,表現為更聰明、更討人喜歡等;但天資本身卻是無法準確量化的,且天資好的人更有可能具有高學歷,所以僅僅考慮學歷對收入的影響,而不考慮天資在其中的作用,會高估教育對收入的影響。

教育與收入的關係

▲ 教育與收入之間,真的存在因果關係嗎(來源:nobelprize.org)

諸如此類的問題,導致勞動經濟學雖然問題淺顯,但給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卻十分困難。而這正是本次諾獎得主的貢獻所在:3 位得主不僅以嚴謹的實證研究,對勞動經濟學的重要問題做出了解答,同時為後來的實證研究提供了方法論上的傑出的貢獻。

自然實驗:教育和收入

約書亞.安格里斯特和圭多.因本斯的研究發現,充分利用 “ 自然實驗 ”(natural experiment)事件所帶來的行為和結果的變化,可以進行因果關係的推斷。以上面所說的 “ 教育對收入的影響 ” 問題為例: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是採取人為隨機試驗的方法,抽籤讓一批人少上學、讓另一批人多上學,過幾年再來比較他們的薪資,這樣天資的問題就排除了。但實際上,這樣的人為干預顯然不可行。

而約書亞.安格里斯特與已故的同事阿蘭.克魯格(Alan Krueger),在上世紀 90 年代的研究中發現,美國學生大都在秋季入學,在 16~17 歲開始離校工作(根據當地州的政策),那麽出生在每年 1~3 月的人,比出生在同年 9~12 月的人,平均少上了幾個月的學!這表明,由於隨機因素(出生在哪個月),同齡人中自然而然(而非人為干預)地產生了教育差異。利用這個教育差異,他們最終發現,多上一年學可增加 9% 的收入。這是由於政策等因素產生的人群間的隨機教育差距,這種研究方法有別於人為實驗,屬於自然實驗法。

▲ 同一年當中,晚出生的人受教育年限更長,收入更多(來源:nobelprize.org)

之後,約書亞.安格里斯特和圭多.因本斯,繼續發展利用自然實驗的實證方法,並提出局部平均處理效應(Local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與隨機對照實驗不同,自然實驗並不能完全控制個體的行為;因此,採用自然實驗數據量化的因果作用,僅適用於那些因政策變化而改變行為的群體,而不適用於普遍的人群。儘管自然實驗並不是無所不能,但至少在特定情境下,對重要的社會問題做出了嚴謹的解答。

迷思:最低薪資導致失業?

與教育對收入的作用類似,薪資對就業的影響也比想像中要複雜。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提高最低薪資可能會加重企業負擔,減少就業崗位,從而增加失業率。但自然實驗發現了不一樣的答案。

1992 年,美國紐澤西州的最低薪資從 4.25 美元提高到 5.05 美元,而隔壁賓夕法尼亞州卻沒有相應的調整。由於這兩個州具備相似的產業環境,但最低薪資政策不同;因而,想要研究最低薪資對失業的影響,紐澤西州和賓州東部就成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賓州東部無最低薪資調整,因而賓州東部的就業變動趨勢,可以被假設為紐澤西州無最低薪資調整狀態下的就業變化。

大衛.卡德和阿蘭.克魯格對時薪較低的快餐產業進行研究,發現提高最低薪資對裁員的影響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可能是餐飲店把提高的薪酬負擔轉移到產品上,讓消費者買單,所以提高最低薪資並不導致失業;或者最低薪資提高後勞動力供給方更活躍,雇員數甚至會增加。

▲ 最低薪資調整的影響(就業率以 1992 年 2 月為 1 )(來源:nobelprize.org)

和眾多其他學科一樣,勞動經濟學是一門重要而且需要嚴謹研究的學科,離不開實證方法的幫助。今年的三位諾獎得主貢獻了傑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論,為後來的社會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他們探究重要問題的貢獻和勇氣使他們值得這個榮譽。

最後,讓我們再來認識這三位諾獎得主——

大衛.卡德(David Card)

1956 年出生在加拿大,1983 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經濟學教授。

▲ 卡德接到諾獎組委會的電話 | Twitter(來源:nobelprize.org)

約書亞.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

1960 年出生於美國,1989 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隨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經濟學教授。

▲ 約書亞.安格里斯特(MIT Economics)

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

1963 年出生於荷蘭, 1991 年從布朗大學畢業,隨後在史丹佛大學任應用計量經濟學教授。

▲ 得知自己獲獎後,圭多.因本斯與家人一起慶祝(Twitter:@nobelprize)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