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提款中國,東進美國?未來的兩岸貿易走向會是如何?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从严奥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提款中國,東進美國?未來的兩岸貿易走向會是如何?

2023 年 11 月 20 日

 
展開

「戒急用忍,行穩致遠」,1998 年,李登輝總統在國民大會回復來勢洶洶的國民大會代表。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人類近代史上最巨大的經濟改革——「改革開放」——之際,海峽對岸的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嚴管對華夏大地的投資。當時,幾乎所有的藍軍都質疑李登輝的智商:當全世界的熱錢借道香港、或者直接投資於中國本地,臺北竟然自願缺席?

十年河西、十年河東。這次是二十五年海峽東、二十五年海峽西,2023 年見證了全世界的資金離開中國,轉向日本、臺灣、南韓、印度、美國。

中國的數據會說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的數據,中國於今年(2023 年) 1 月至 10 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總額為 9,870 億人民幣,和 2022 年同期相比,下降 9.4 %。

提款中國  中國商務部資料來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這是極度不尋常之事。2022 年是中國的封控高峰年:深圳封市、吉林封省,上海迪士尼更因此休園;澳門、杭州等等臺灣人耳熟能詳的地名接連爆發疫情、面臨封城;佛山、東莞、無錫等等臺商比較熟悉的地方亦爆發疫情,導致這些以工廠為經濟骨幹的城市必須勒令工廠停工。許多地方政府下令全市要進入「靜默期」。中國陷入一陣死寂

這是 2022 年,中國歷史裡驚心動魄的一年。當動態清零成為歷史,全世界期盼中國重燃昔日經濟引擎之際,中國商務部發布的三年數據(2021年、2022年、2023年)述說的卻是另一則故事。若以 2021 年 1 – 10 月做基準,2023 年同時期的全中國吸收外資總額僅增長 4.6 %。這還是以「人民幣」計價。由於 2021 年整年的人民幣比 2023 年至今的人民幣強勢,因此若以「美元」計價,全中國吸收外資總額是負成長

所以我們再次看到,執政黨透過限制資訊的寬度,來決定操縱輿情的深度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全中國吸收外資金額
全中國吸收外資金額 單位為「億人民幣」
2021 年 1 – 10 月 9,431.5
2022 年 1 – 10 月 10,898.6
2023 年 1 – 10 月 9,870.1

未來的兩岸貿易:《脫鉤(de-couple)》與《去風險化(de-risk)》

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其它的雙邊關係——中日關係、中俄關係、中印關係、美日關係、美印關係、美菲關係,都環繞著中美關係。臺北與北京的雙邊關係亦是如此;兩岸關係受到中美關係的直接影響。在中美關係裡,不僅美方打臺灣牌,中方亦會打臺灣牌。其中一種打牌方式就是雙邊貿易:臺美貿易、兩岸貿易的關稅、貿易額、貿易產業,顯示臺北離北京近一點兒,還是奔華盛頓多一點。

我們可以從臺灣銀行業的布局理解一起現象:臺灣的銀行家已經持續降低在中國的投資總額。根據經濟日報轉述的官方消息,根據截止至今年 9 月的數據來看,「金融三業對陸曝險共 1 兆 1,105.3 億元,年減 2,367.2 億元或 17.6 %」;至於我國銀行家在美國的部署,工商時報轉述金管會的資訊,「截至今年 9 月底,金控海外總曝險達 26.7 兆元、季增 1.9 %,其中對美國曝險持續創高來到 9.2 兆元」。

換句話說,我國的銀行家已經提款中國,東進美國。銀行家是所有產業的最小公約數:任一產業,餐飲業、教育業、輕工業、土木業、製造業、金融業都需要資金。臺灣的銀行家降低對中國的曝險,轉而東進美國,就預示著未來的兩岸貿易額將亦會受到連帶影響,持續降低。

喔,我還沒提到政治。有誰聽説中華民國市值最大的國際企業——台積電,在習近平所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或拜登所講的「歷史拐點(an inflection point in history)」之際,前往中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从严奥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