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的方式,是基於某種神秘主義。人們錯把數學上的統計關聯關係,當成了邏輯上的因果關係。而散戶特別喜歡說的一句:管它什麼方法,能賺錢的就是好方法。輕易迴避了投資本質問題的思考,這種懶惰的行為,最終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次要談的是筆者入行以來,親歷的真實故事。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告訴讀者,一個散戶,要越過多少困難,才能走上投資穩定獲利的正途, 箇中曲折、人性無常,無十年八載,恐怕不容易悟得出來。 一般來說,我們將個人投資者稱為散戶。錢少的叫“小散戶”,錢多的叫“大戶”,都是一種稱呼罷了。但這個稱呼的意義,絕不只停留於字面的詞意,通常還含意著“技術差”、“不理性”、“投機隨波逐流”等。 而我所見的多數小散戶,執迷詞彙所指,常自言:散戶就是這樣啊! 敢於偉大?自甘墮落 “敢於偉大”,是馬克斯 (Howard Marks) 給《巴菲特之道》一書所作序言的題目。自然是要誇巴菲特的偉大,在投資上能夠有自己堅守的大道,不走尋常路,投資格局立於偉大的投資家的風範,不墜入普通投資者的範式。照當下流行語的講法就是:我不屑於玩一般的套路,我走我的大道。 筆者剛入行那時,耐心十足,凡見客戶,必悉心指導。有一年正值熊市末期牛市初期,一個退休的阿姨找到我,講述了一段她的虧損遭遇,無非就是炒短線、看技術圖形、追漲殺跌之術。我把平生所學所悟的投資大道講了一遍,做了不少具體的案例分析,她認為我水平高,信誓旦旦要追隨於我。臨走之跡,感激涕零。 未過幾日,她又來了,告訴我最近炒短線的收成。我講的道理,成了耳邊風。再後來,她偶爾來找我,股票我也不再談了。 還有些老大爺。隨身攜帶小本書,記錄我的陳述,我對他們交易心理的剖析,讓他們覺得遇到真知,學習看起來細緻認真。我的慣例是要講一些案例,他們聽了,回去就會試驗。我記得有次講了 2 到 3 個多小時,這些大爺覺得都學會了,轉頭就買進了。次日興致沖沖地找到我,“賺了賺了,我拋在了一個高點”,此後,我也再不與其聊股票了。 於是我逐漸明白,講的道理再多也無用,這只會讓一個小散戶的自我定位和認同出現危機,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散戶就該像個散戶。 永動機迷惑 早期的物理學史上,有人熱衷於製造永動機,如果能有一套機構設計,能夠持續不斷自動地運動下去,就能讓人類解決運動中的能量問題。但能量是永恆的,永動機不存在。 在投資界,同樣存在著普遍的永動機情結,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技術分析。如果能找到某個技術指標、走勢形態,未來會重複再現,或者某個神秘的技術指標參數,其出現作為因,必然出現股價的某一果,這不就可以坐收漁利,一勞永逸的解決賺錢的問題了嗎? 物理的世界,人們可以用自然科學的實驗來證實、證偽,受控可重複實驗,是科學的本質。但投資的世界,卻不具備這種性質,投資包含了預期,預期又是人的行為活動。人自己參與了一個求解自我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又會因為人的參與而發生改變,這樣一種自洽的過程,使得投資變得異常複雜。 價值投資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理解財富的來源,這裡不講。但技術分析的方式,卻是基於某種神秘主義。人們錯把數學上的統計關聯,當成了邏輯上的因果關係。而散戶特別喜歡說的一句:管它什麼方法,能賺錢的就是好方法。這句話輕易迴避了投資本質問題的思考,這種懶惰的行為,最終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果不搞清楚投資的本質,就極容易誤入歧途。 股市,不存在技術分析的固定方式,甚至變化的方式亦不存在,基於此種神秘主義的財富永動機追求,都是徒勞無功的。 葉公好龍 也有一些散戶知道炒股不是容易的事情,也想要學習。但要下真功夫,讀書、思考、實踐的時候,又墜入自己是一個散戶的心安理得的狀態之中。 股市漲了,追,股市跌了,關閉帳戶不看。 他們的唯一趣味就是期待股價上漲,看著帳上資金數字變大,如此而已,其它什麼都是麻煩的。別說上面讀書是累人的,就是讓一些散戶出個門,到證券公司開通一些功能,他們都會覺得麻煩。 這些人,只是喜歡龍而已,要是龍真來了,早嚇倒了。 數字遊戲 有些人喜歡去遊戲室打電動。花些錢買上一堆遊戲幣,看到喜歡的項目投些硬幣,就可以愉快的縱情歡樂。電玩的生意模式就是讓玩家花錢購買娛樂享受。 對很多散戶而言,炒股票就是一種和上面電子遊戲一樣的娛樂項目。打遊戲可以帶來快樂,炒股票也一樣可以帶來快感。 這個行為的定義就是:交易的快感。這和賭博裡面的那個癮是一樣的,猜對一隻股票會上漲,出手下注,轉手賣出賺了錢,這種賭對的快感,是巨大的,和賭博上癮無差別。否則,你無法解釋為什麼一些人可以從青年炒股炒到老年還沉迷其中,但帳上資金並無甚增加。 為了獲得交易的快感,散戶支付了費用 (手續費、虧錢),這和打遊戲支付金錢購買遊戲幣是一樣的。只不過打遊戲是玩遊戲帶來的快感,而炒股票,是交易下單那一買一賣的衝動刺激。賭癮使得散戶在交易時,痴迷於追求買在股價短期最低和賣在最高,如果操作成功,內心的竊喜不亞於玩拉霸轉到三個七。 而跌得多、虧得慘,當終於賺錢的時候,快感會更強烈。人似乎都有受虐傾向,在我看來,很多人患了股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心理帳戶 假設公車站有 2 個人正在等下一班車,我們再假設車的到站時間是隨機的。這二個人,一個等了半個小時,一個等了 5 分鐘,你會如何建議二人?顯然只有兩個方案:繼續等,或換其它交通方式。 在給建議的時候,我們唯一需要考慮的是,下一班車什麼時候會到,至於前面 2 人等了多久,完全不在考慮之列。如果下一班車 1 個小時以後才到,2 人都應該換交通方式,如果下一班車 5 分鐘以後到,2 人皆應再等。 投出去的成本已經覆水難收,該不該堅持完全取決於未來。眼睛要向前看,過去的應該被遺忘。 現在的電視、電台、媒體,一些講股票的“老師”會給一些散戶解盤,這解盤的要訣需要提供買入的“成本價”。這個成本價至關重要,相當程度決定了老師會給出什麼樣的方案,因為他會考慮散戶割肉、賣出、增持的痛感。賺得多了,老師會讓你賣出獲利了結;賺得少,賣出觀望或等待;小虧,形態壞了就割肉;大虧,就只好忍了,因為真割了,翻本賭一個新的股票有心理壓力。 錨定成本價,構建心理帳戶,是散戶虧錢的一大致命傷。 偶爾軟體顯示出了問題,就會有散戶火冒三丈打來電話,問為什麼參考成本價變了。市值沒出錯的情況下,我會說成本價毫無意義,不用看,看未來就行了。電話那頭的散戶,此時最想做的大概是騎上自行車,後座夾上一塊兒磚頭,要來與我決鬥。 … Continue reading 散戶為什麼容易虧錢?
Copy and paste this URL into your WordPress site to embed
Copy and paste this code into your site to emb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