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掛在網路世界看不到、摸不著,數位資產已是人人具備的。生活中,舉凡我們的臉書帳號、粉絲專頁、社團,都是具有社群效應價值的虛擬財產,許多人尚未意識到數位資產的存在,在你我身旁,已經有一批人,靠著數位資產變現,賺取大筆收入。
部落格與臉書帳號代客PO文,變現月薪120萬
最令人驚艷的例子,之前電視節目《小明星大跟班》裡代客Po文工作者,靠著經營代客Po文,一天賺4萬,每個月可以賺取120萬的收入。受訪者彭冠今在節目中分享,自己本身擁有2萬個部落格帳號、2000-3000個臉書帳號,其中,每個臉書帳號普遍都有4000-5000個真人好友,當客戶的文字稿、訊息需要做行銷、大量曝光時,它能夠一次性地將這篇內容發布到所有帳號上,達到宣傳的效果。
這些客戶包含公司、品牌、產品,有時候也包含藝人、知名網紅。彭冠今的例子,靠著累積數位資產做行銷,最後形成商業模式,衍生為月收入120萬的飯碗,這當中,它的網路財產數量龐大,固然需要花心力經營才能塑造相對應價值,但如此商業模式的誕生,也顯現出數位資產的變現價值。
什麼是數位資產?
我們看到所有的線上財產,包括網站、網域、Apps、帳號、頻道、虛擬貨幣、遊戲帳號等所有數位上可以留下來的東西,都稱作數位資產。
線下的零售產業被線上所搶占,愈來愈多人加入線上這個領域,在這個時代跟上趨勢的方式,無論是在線上留下什麼樣的足跡,都會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因為所有數位上的足跡已後都可以拿來兌現。
數位資產的買賣,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成熟,在數位資產買賣平台上,任何相關的數位產品都能買賣,不只有買方與賣方,還有買入強化經營後,再以更高價賣出的投資客。舉例來說,如果你喜歡寫內容,那可以買下一個內容網站,將網站內的內容、文章分類並固定產出,帶動網站的流量,隨後再進行轉賣;如果你對汽車知識有研究,一樣可以買下一個汽車內容網站經營,再將流量、內容都升級的網站賣出;如果你很會製作KUSO圖、攝影,則可以購買Pinterest帳號、Instagram帳號做經營,待到粉絲人數成長到一定的數量後再轉賣帳號。
數位資產交易就像是房地產投資
這類的經營方式,有點像房地產投資的概念,買入房子整修裝潢後,再轉賣,我們把這些人叫作投資客。在數位資產交易平台上,如果你真的有能力、資源把數位資產經營好,先買下來,等到成效大後再賣掉,這樣的模式所賺取的收益可能會比其他賺取的收益更好。如今,在世界各地已經有很多這樣的輪廓,你可以跟印度人或羅馬尼亞人買App,買下來之後加入新功能、設計等強化計有內容,讓數位資產交易變成主要收入來源。買家也可以從有到有接手經營既有帶有流量的數位資產,讓這個數位資產可以發揚光大。
如果你不擅長英文,在兩岸三地盛行的電商、拍賣,一樣可以進行數位資產的買賣交易,並扮演投資客。以中國的商業模式為例,就包含淘寶、天貓的商城帳號買賣,其中,又以社群帳號的買賣為最多,像是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和抖音帳號等,這些數位資產買賣就是流量取勝,因應市場的崛起,數量非常多,相對應的買家也多,只要能讓買家更省力地經營數位資產,需求市場的買氣仍然蓬勃。
在數位資產的買賣方向上,歐美以App、網站為主,中國則是附著在BAT的商業模式之上,所有的買賣都會圍繞著BAT,這些附著在平台上面的買賣又比網站、App更快更精準,因為評比的標準就是粉絲數、成交記錄或評價數這些簡單的記錄;但歐美就不一定,可能要思考商業模式、流量、廣告費等眾多不同面向的東西,才能去評估一個數位資產的客觀價值。
數位資產之外的無形財富
數位資產的養成可以帶來無形的財富,養大你的能見度,在數位世界裡,財富就是你可以掌握多少支援與流量,流量代表著能見度,而通路就是你累積的方式之一。無論你是經營哪個類型的數位資產,都要讓你能傾心投入,並保持帳號的活躍性,因為把數位資產養大需要花時間和精力,這些投入必定有回報,且效應有增無減,即使是小小的參與互動,都有機會擴大數位資產的能見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