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新的科技集團:谷歌、臉書、亞馬遜…和蘋果?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新的科技集團:谷歌、臉書、亞馬遜…和蘋果?

2016 年 6 月 30 日

 
展開

臉書(Facebook, FB-US)、亞馬遜(Amazon, AMZN-US)(Amazon.com, AMZN)和Alphabet(GOOGL)旗下的谷歌(Alphabet, GOOGL-US)(Google)併吞公司的方式和50年前的集團相比,就像是吃豆子的小精靈般地猛烈。而蘋果(Apple, AAPL-US)也很有可能會加入它們的戰局。

 Pac-Man

臉書的併購案件不斷,它在今年春天買進了購物搜尋引擎The Find,並在去年併購了虛擬實境的新創公司Pebbles Interfaces還有Surreal Vision,在2014年也買進了Oculus VR。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則奪下了雲端運算新創公司Amiato、2lemetry、Elemental Technologies和義大利的Nice,還有為它帶來新的資料中心技術的晶片製造商Annapurna Labs。而谷歌和它的母公司Alphabet在去年度則取得了至少15間小型的公司,這些多半是與行動技術相關的公司。

在1960以及1970年代有許多集團公司,像是IT&T就因為收購過頭而在1980年代開始瓦解。部份的科技權威擔心谷歌、亞馬遜和臉書的併購可能偏離它們的核心業務太遠。

但科技類的集團公司和傳統的集團公司還是不一樣的。成熟型的企業藉由併購以獲得大額的現金流量。而Alphabet、亞馬遜和臉書則專注於研發。他們的風險在於可能沒有參與到下一個新科技的發展。

併購就像是一種賭注,未來可能會失敗,但是也有可能讓他們獲得豐碩的回報,它們可能可以在未來幾年持續成長,而公司的股價也會得到提升。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有許多分析師表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成熟,蘋果可能還不夠多元化,在未來它可能會成為積極尋找獵物的獵人。

密西根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以及“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Conglomerate Firm”的共同作者Gerald Davis表示,“處於一個不斷創新的時代,你不知道下一個新誕生的科技會不會對你的業務造成威脅,因此採用多元化的策略或者是下一些瘋狂的賭注並期待會在未來得到回報是很合理的”。

不像一般傳統的集團企業,新世代的數位科技公司所尋找的併購對象是能夠與它的核心業務共同合作的公司。David表示,“有些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集團下各自獨立的公司,私底下可能是更能夠協調一致的”。

臉書的長期遠景

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擴增實境以及物聯網是最搶手的科技。

臉書的十年計劃包括人工智慧、無人機運送的網路服務,還有擴增以及虛擬實境。虛擬實境可以讓使用者沉浸在一個想像中或者是一個複製(像電玩遊戲)的世界;而擴充實境則是將數位影響投射在現實生活之中。

臉書或許是想藉由推行直播和電子商務來強化它的社交媒體平台。它已經併購了許多開發行動軟體的新創公司還有應用程式的開發商。

在2014年,臉書押了218億美元的重注在行動訊息服務商WhatsApp上。這項投資是否有得到合理的回報目前還有爭議。但它在2012年以715百萬美元買下的Instagram所得到的效益已經被大眾認可。目前Instagram約有4億名的用戶還有200,000名廣告商。它讓臉書增加了年輕的用戶群,讓他們有發送廣告給這些用戶的機會。

亞馬遜的成長策略

過去被認為是線上書商,而現在已成為電子商務巨頭的亞馬遜,則在雲端運算以及大型的數據中心中下重注。為了維持亞馬遜雲端運算業務的快速成長,它併購了至少5家的新創公司。

它的野心不僅止於此。亞馬遜還打造了一批用來運送商品的無人機。除此之外,它還將觸角延伸到電子商務之外的家用電子系統以及影音串流服務。甚至它還想要建造一個像UPS一樣的貨運公司。

谷歌的多樣化

接下來要提到的則是Alphabet旗下的谷歌。它過去買進了YouTube、DoubleClick、Waze還有Nest Labs。

在2006年谷歌以16.5億美元買下了影音網站YouTube。分析師預估在2016年YouTube將有9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儘管目前它的利潤狀況不明,但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在去年估計YouTube的價值約在700億美元以上。

谷歌的另一項成就是在2005年以5千萬美元買進了行動作業軟體系統的製造商安卓(Android)。目前全世界的行動電話市場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安卓的手機。

谷歌實驗性質的業務包括生命科學、自駕車、以高空氣球提供網路服務…等等。他在去年度除了併購許多與行動科技相關的公司之外,為了強化它的雲端業務,在11月份也以380百萬美元買進了企業軟體開發商Bebop。

而蘋果將會如何回應?

臉書、谷歌和亞馬遜透過多元的投資可能會讓它們處於更有利的市場地位,比持續專注在iOS軟體以及相關產品的蘋果更有可能實現持續的利潤成長。也因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熟,蘋果今年第一季的營收成長率從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衰退。

Apple Car可能會是公司的下一個重點產品,但它仍需持續投資。蘋果的CEO 提姆・庫克(Tim Cook)在四月份的第二季電話會議當中表示,為了加速產品的發展,蘋果在過去的一年來已經併購了15家公司。他並表示公司將會“買進比以前還要更大的標的,致力於現在讓我們感到相當興奮的一個領域”。

雖然蘋果擁有的現金數比所有的科技公司都還要多,但是除了在2014年以30億美元買進音樂串流以及耳機的公司Beats Electronics之外,其餘它所併購的公司規模都相對較小。

在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和現任CEO提姆・庫克的帶領之下,蘋果藉由併購公司來達到轉型的目標。在蘋果公佈了令人失望的盈餘之後,開始傳出它有可能買進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 TWX-US)(Time Warner, TWX)或另一家媒體公司,像是Netflix(NFLX)。而有些權威人士則被問到這項大筆的交易是否能夠加速蘋果進入電動車領域。

策略不同

各個科技公司的策略各有玄機。

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Gene Munster表示,當亞馬遜將目光聚焦在它的電子商務以及雲端業務上時,谷歌離得還很遠。

Munster表示,“諷刺的是,盡管投資人認為亞馬遜花太多錢在不同的事物上時,亞馬遜已經很有分寸的知道他們在作什麼了。而谷歌則是將他們的目標放在解決現實生活當中的問題,像是廣告,但這已經偏離了他們的核心業務太遠了”。

“而臉書則介於中間。雖然Oculus可能會是社群未來的一部份。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CEO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相信下一個競技場將會是擴增實境”。

管理控制

新的科技集團和傳統的企業集團相似的一點是它們的領導人都具備強烈的領導能力。在IT&T的領導人是CEO Harold Geneen。

而在亞馬遜、臉書和谷歌,分別由創始人馬克・祖克柏、傑夫・貝佐斯以及Alphabet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賽吉・布林(Sergey Brin)主導決定專案的推出,就像是蘋果的賈伯斯一樣。在四月份,臉書提出經由發放特殊的股利而增設一個新型無投票權的股票,祖克柏仍會持續掌控大多數的投票權。谷歌的佩奇和布林也以相似的舉措來保障他們的控制權力。

臉書以20億美元收購的虛擬實境公司Oculus,在三月份推出了它的第一個虛擬實境的頭戴式裝置。在臉書第一季的電話會議當中,祖克柏表示在這幾年或許還看不到這項投資的效益。他表示,“虛擬實境仍處於早期階段,要發展成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公司結構

谷歌在去年度作出了一個很大的轉變,調整新方向來管理範圍相當廣泛的投資。

谷歌衍生出Alphabet控股公司,致力於產生一個類似於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公司的管理結構以便讓那些初出茅蘆的公司能夠自治,但它們的財務仍需仰賴谷歌的收入。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公司法教授Lawrence Cunningham表示,“雖然Alphabet看起來像是一個科技創投,但是它仍可以借鏡波克夏,不需要微觀地管理”。

在2014年谷歌以32億美元取得的智慧家用裝置製造商Nest Labs有一個實力堅強的CEO Tony Fadell,他過去曾是蘋果的高層。Fadell在蘋果研發iPod的時候,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負責人。目前Nest仍在努力將新產品推入市場,但Alphabet在6月3日指出Fadell將離開CEO崗位。

成功與失敗

任何科技公司的新投資都無法擔保能夠百分之百成功。像亞馬遜的Fire Phone和旅遊網站Destinations就失敗了。

而谷歌則在2012年以125億美元取得了Motorola Mobility,但兩年後在保留公司的專利的情況下仍以低於30億美元的價格賣出。

而Apple Car,如果真的誕生了,那麼它顯然脫離了蘋果目前主要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

而投資人將會持續觀注谷歌其他投資於新業務所產生的營業損失。Alphabet第一季的財報中顯示,其他投資所產生的淨營業損失為802百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則為633百萬美元。

但Google的CEO 桑得爾・皮采(Sundar Pichai)在Alphabet第一季的電話會議中表示,YouTube的成長是指日可待的。

Pichai表示,“在十年前沒沒無名的網站現在已經有了大幅進展,成為有眾多用戶的社群網站,該網站的創作者和品牌和其他的影音平台大不相同”。(譯者/Ing)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