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日本超少子化!2035年半數日本人將單身?孩子少是理所當然?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日本超少子化!2035年半數日本人將單身?孩子少是理所當然?

2023 年 3 月 2 日

 
展開

名頃村是日本的一個偏遠小村莊,位於日本南部四國地區,以製作手工稻草人偶聞名。

70 多歲的綾野月見在村子里已經關閉的學校操場上,將 40 多個真人兒童大小的稻草人偶排好,擺成兒童賽跑、蕩秋千和打球的姿勢。

「我們村子里已經看不到小朋友了,」綾野說,她每年都會舉辦類似的人偶節,「我希望這里能有更多孩子,那樣會更熱鬧,」她說,「所以我製作了這些兒童人偶」。

目前,名頃村只剩下 20 餘人了,還沒有村子里的人偶多,最後一批新生兒出生於 20 年前。

「年輕人在村里沒有機會,」綾野回憶道,名頃村曾經有一家醫療診所,一個遊戲廳和一個餐館,但如今,這里連商店都沒有,「開了也經營不下去」。

日本超少子化 稻草人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本正在經歷嚴重的人口萎縮和老齡化,這種趨勢正從鄉村地區蔓延到大城市,甚至最繁華的首都。

2022 年 4 月 15 日,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最新人口數據顯示, 2021 年日本人口較 2020 年下滑 64.4 萬,降至 1.25 億,為 1950 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下滑幅度。首都東京也經歷了 26 年來首次人口下滑的局面,人口降至 1,398 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 4.8 萬人。

至此,日本人口已連續 11 年下滑。同時, 2021 年的 65 歲以上老年人的數量為 3,621 萬 4,000 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達 28.9% ,創出歷史最高。

為了應對少子化,日本從 1991 年開始努力了 30 多年。然而,多項鼓勵生育的政策到頭來幾乎無效,新冠疫情進一步放大了這種人口窘境。

兩個震撼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曾有過兩波「嬰兒潮」。第一波出現在 1947 ~ 1949 年,當時每年的出生人數達 250 萬人。第二波嬰兒潮出現在 1971 ~ 1974 年,每年的出生人數也超過了 200 萬人。

轉折點發生在 20 世紀 70 年代, 1973 年的全球石油危機讓日本人開始憂慮能源和資源問題。

1974 年,日本厚生省推出的《厚生白皮書》提出:「要考慮日本人口問題,不得不同時考慮地球的糧食資源、環境惡化等問題,對人口增長進行抑制。」這一年,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為 2.05 。

彼時日本政府甚至打出了「兩個孩子剛剛好」的口號,希望能借此將總和生育率控制在 2 左右。但日本政府沒想到的是,總和生育率確實被控制住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

1989 年,日本總和生育率跌破 2 ,達到戰後新低的 1.57 。這一年,日本各大報紙都以特大版面刊登消息,驚呼 「 1.57 震撼」。這只不過是一系列震撼的開端:隨著 1990 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進入蕭條時期,生育率一路下跌。

為挽回生育頹勢,日本政府於 1991 年緊急頒布了「育兒休業法」,把原本僅限於女性護士與公立學校女教師的育兒假,擴及到所有男女職業:小孩出生 8 周之前,男性可請產假 4 周,女性除產假 8 周外,小孩 1 歲前還可以繼續請育兒假,不過請假需與雇主協商,並保留雇主最終有不同意的權利。

到了 1994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應對生育率下降的首個綜合性政策——「天使計劃」,對家庭育兒提供制度支持,減輕育兒期父母的負擔; 1995 年,制定《育兒·護理休業法》,為正在育兒的員工兼顧工作與家庭提供支持。

1999 年,日本制定《少子化對策促進基本方針》,據此制定新的「天使計劃」,進一步完善育兒支持服務體系; 2001 年,頒布《兩立支援政策》,要求企業、地方政府參與管理和培養孩子; 2003 年,頒布《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確立積極應對少子化社會的基本理念,明確政府相關責任和義務; 2004 ~ 2015 年,先後制定了三個《少子化社會對策大綱》,不斷完善應對低生育率問題的對策框架和具體措施。

12 年的努力和看似完善的措施的陸續到位,日本政府本期待,能將總和生育率提到 1.8 。然而,結果卻十分慘淡:總和生育率在 2003 年下降到 1.3 以下的水平。 2007 年,日本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了出生人數。

2019 年,日本新生兒數首次跌破 90 萬人,僅剩 86.52 萬人,日本媒體將其稱為「 86 萬震撼」。自 1989 年「 1.57 震撼」後,盡管用了 30 年努力挽救生育率,日本也只能苦笑著吞下「 86 萬震撼」。

「不生孩子沒必要結婚」

「說日本人是為生孩子而結婚並不是很誇張,」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瑪麗·布林頓表示,「在日本,如果你不打算生孩子,那麽結婚的理由就不多了」。

20 世紀 90 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以後,日本經濟發展進入長期低迷狀態,企業的終身雇傭制度發生變化,日本年輕人職業前景黯淡。

這讓日本年輕人既沒有努力工作的動力,也沒有追求婚姻伴侶的動力。

很多日本年輕人認為,戀愛在精神和經濟上已經成為負擔。「我不想結婚和生孩子」,一名慶應大學的女大學生表示,她的母親為了她而放棄了美發師的工作, 「如果沒有我,媽媽的人生可能會不一樣,我想要一個可以自由支配金錢和時間的人生」。

大部分日本男性不戀愛不結婚的理由則是「經濟上不寬裕、擔心生活壓力」

一份單身者調查中,日本人選擇單身最大的理由是「行動和生活方式自由」,其他選擇比較多的理由還有「金錢上的寬裕」、「沒有撫養家人的責任,很輕松」、「容易保持廣泛的人際關系」等。

日本厚生勞動省「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數據顯示,日本男性的「終生未婚率」( 45 ~ 54 歲未婚率平均值)呈逐年上升趨勢,到 2020 年已高達 25.7% ,相當於每 4 人中就有一人終生未婚。女性「終生未婚率」 2020 年為 16.4% 。

在日本的文化語境和社會環境下,單身撫養孩子的比例極低。因此,為了提高生育率,日本政府也開始操心年輕人的婚事。

2021 年 4 月起,居住在實施「新婚補助計劃」地區的新婚夫婦,可以獲得最高 6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3.9 萬元)的補貼,用以支付房租和其他費用,開啟新生活;政府還出面為人工智慧相親項目提供資助,以幫助年輕男女配對相親。

但日本年輕人似乎並不買賬。

2020 年,日本僅有 525,490 對新人領證結婚, 2021 年的結婚數為 514,242 對,比 2020 年又減少了 23,341 對,再次創下戰後新低。

「到 2035 年,一半日本人都會是單身。」《超單身社會》一書的作者荒川和久曾如此預測,他在媒體采訪時表示:「不結婚(和結婚一樣)普遍化的社會就是超單身社會。」

孩子少成為理所當然?

日本國會議員自見英子曾指出:「過去為提高生育率,一昧鼓勵女性生、生、生!說實話,很失禮,也很不負責任。」

在日本傳統的家庭結構中,結婚後的女性大多都要回歸家庭,成為全職主婦。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女性進入職場,在事業與家庭難以顧全的情況下,婚姻更像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有人口學者指出,雖然女性接受教育進入職場、男女差距縮小對社會而言是一大進步,但只要育兒負擔只壓在女性身上的環境不改變,女性就不可能一邊工作,一邊按照想法生孩子。

先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布了 2022 年女性工作友好度國家排名,在 29 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韓國連續十年排名倒數第一,日本排在倒數第二;瑞典排名第一。

據美國媒體報道,日本 15 歲至 64 歲的女性就業比例接近 70% ,但她們的職業生涯往往受困於一波波無休止的家務負擔,比如照顧孩子和輔導功課、準備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精致便當,或者晾曬一堆堆洗好的衣服。

日本男性並非不願意參與家庭事務。多項調查顯示,壓迫性的職場文化,使得很多丈夫很難參與家庭事務。

「疫情後,我真的很擔心自己接下來的生活和孩子們接下來的成長,」 東京一位 36 歲的家庭主婦表示,特別是疫情在日本爆發時,她和兩個孩子被迫一起宅在家中,「讓人感受到了一個人帶孩子的孤獨無助」。

或許意識到女性的困境,日本政府也在調整相關政策。「孩子是國家的寶貝,孩子的生養和培育,事關日本的未來」, 2021 年 12 月,岸田內閣要求盡快設置兒童家庭廳,協助處理少子化和家庭護理問題。同時,新修訂的《育兒·介護休業法》允許日本男性在孩子出生後 8 周內分 2 次獲得不超過 4 周的陪產假。

然而,當前日本主流媒體和輿論均認為,幾乎沒有國家在總和生育率長期低於 1.5 (陷入超少子化的分水嶺)後能夠恢覆。原因為,總和生育率低於 1.5 就會進入「孩子少成為理所當然」的社會,進而陷入難以擺脫的「低生育率陷阱」。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