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認為自己「還有時間」,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認為自己「還有時間」,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2020 年 11 月 24 日

 
展開

“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 佛祖如是說: “ 最大的錯誤就是你認為你有時間。 ” 時間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無形,無價,一旦逝去,就不再回來。知名勵志演說家 Jay Shetty 在 Youtube 上發表了一段關於時間的演講,句句發人深省。

“ 人的一生平均可以活 78 年。我們花 28.3 年在睡覺上,這幾乎佔了我們生命的三分之一,但與此同時有 30% 的人卻為睡個好覺而掙扎著。我們在工作上花掉 10.5 年,但超過 50% 的人想要離開眼前的工作崗位。時間比金錢更有價值。你能賺更多的錢,卻不能獲得更多的時間。我們在電視和社交媒體上花掉 9 年;在家務瑣事上花掉 6 年;在吃吃喝喝上花 4 年;在教育上花 3.5 年;在梳妝打扮上花 2.5 年;在購物上花 2.5 年;在養育孩子上花 1.5 年;在通勤上花 1.3 年;只剩下 9 年的時間給我們。”

年紀越大,越感到時間是一件很玄的東西。在 30 歲之前,大家都在努力優化智商,積極提高情商,所以我一度認為智商和情商最終決定了人生的高度。但過了 30 歲之後,才真切感受到,其實大部分人智商相差無幾,情商也不相上下,而真正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其實是一個與時間高度相關的道理——

一個人如何對待時間,如何運用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我們選擇怎樣利用時間,時間就會選擇怎樣塑造我們。

時間商:對待時間的態度和運用時間的能力

2003 年,學者斯蒂文・赫爾提出了一個概念—— “ 時間商 ” 。所謂時間商,就是你對待時間的態度,以及運用時間創造價值的能力。 “ Everything is a trade-off. ”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和收益。就像你下班回家之後,在 8 點到 10 點這段時間相對自由,你可以選擇做很多事情:健身、寫作、學習、看劇、玩遊戲……。

一個高時間商的人,他對時間抱持謹慎態度,善於做出最優選擇,總是會主動把時間運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10 歲離開正規的學校教育成為父親的學徒,靠從事印刷業起家,到 30 多歲左右成為了美國費城地區最成功的印刷業商人,起草且簽署過美國《獨立宣言》,頭像印在綠光閃閃的百元美鈔上,被外界賦予諸多頭銜,政治家、教育家、作家、外交家、成功商人,每個身份都金光閃閃,堪稱全才。這個人的名字叫班傑明・富蘭克林。

如此開掛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成就瞭如此迅速的提升呢?答案肯定不是因為他智商高超,情商感人,因為這個世界上,雙商不高但很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真相是,富蘭克林很早建立了自己的價值標準,主動去掌控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是被時間支配,而 “ 時間商 ” 是他成就自己的核心能力。

最能體現他高時間商的,是他運用於人生的 “ 五小時法則 ” ——

每天都會花上大約一個小時進行刻意學習,即每個工作日學習一小時,一週五小時。這個法則貫穿於他的整個成人期,所做的事情包括:

  • 早起閱讀和寫作
  • 設定美德清單並追蹤結果
  • 驗證自己的創意和想法
  • 組建讀書俱樂部
  • 在清晨和夜晚進行自省

當富蘭克林每天都認真對待那一個小時的時間,每天都利用那一小時的時間來培養自己閱讀,反思和行動的習慣,短期看,他和其他人並沒有太大區別;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他對自己時間所做的最好的投資。

反觀我們很多人,一旦有點空閒,就急著去殺時間,當下當然開心,所以沒有獲得別人那樣的成就,也就理所當然。

富蘭克林的五小時法則,體現的是一個人的高時間商——經過時間,那些看起來最聰明和最成功的人,都是持續和刻意利用時間來思考和學習的終身成長者。

時間商是一種底層思維,而擁有高時間商的人,在內心建立了一套看待時間和運用時間的價值體系,將時間視為朋友,從而能夠在有限的人生裡,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投入到那些有價值的習慣裡,最終掌握自己的命運。“ 時間商 ” 是一個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它的高低決定著我們在有限的人生裡能夠做好什麼,做成什麼。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高時間商的人,則需要在以下三類時間上下功夫:

  • 複時間
  • 暗時間
  • 心流時間

當你在這三類時間裡投入得越多,你就越能夠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最終成就自己。就像村上春樹所說: “ 憑時間贏來的東西,時間肯定會為之作證。 ”

複時間:將時間投入到具有複利的事情上

華倫・巴菲特認為自己成功的關鍵在於,每週閱讀 500 頁書;比爾蓋茲說, 52 年來,他每週都會讀完一本書。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他每年還會專門抽出兩週假期,用於閱讀;LinkedIn 執行長傑夫韋納,每天會給自己安排 2 個小時的思考時間;賴利・佩吉會花時間與 Google 的每個員工進行深入談話,從警衛到技術專家,總是保持在開放的學習狀態中;

這些傑出的成功人物,他們肯定很忙,但他們總是願意把時間投入到那些長遠來看能回報以更多知識,創新和力量的活動。

也許剛開始,他們每天取得的成果很少很小,但是把時間尺度拉長了看,他們最終都會獲得巨大的成就。這些投入到具有復利效應的事情上的時間,我稱之為 “ 複時間 ” ,就像複利的利滾利,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小小的習慣會帶來巨大的回報。

上面富蘭克林的每天一小時,就是運用複時間的例子,而我投入於寫作的時間,其實也是典型的複時間。剛開始,我也只是簡單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完全自嗨式寫作、不迎合讀者、不受限於別人,閱讀的人不多,按讚數也很少。但是隨著時間的流淌,到現在,我寫作已經堅持了 3 年多的時間,讀者和閱讀量現在也有了質的飛躍,而我個人在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上也上了很大一個台階,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新的機會。

所以,在有限的人生裡,我們要謹慎地看待時間,將時間運用在那些能夠給予你複利回報的事情上。哪些層次的活動是自帶 “ 複時間 ” 的屬性呢?閱讀。馬斯克是特斯拉(Tesla, TSLA-US)、Space X等多家公司的創辦人。當人們問馬斯克是如何建造火箭時,他的回答是: “ 閱讀 ” 。

閱讀

閱讀是最公平的,不論你處於什麼年齡,處於什麼階層,你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透過閱讀獲得想要得到的知識。各領域的傑出人才都熱衷於這種高回報低投入的學習方式,比如上面提到的巴菲特、比爾蓋茲等等。當你把時間投入到閱讀中,這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知識,還能夠讓我們從中獲得新的見解和感悟,從而改變我們看問題,做事情的方式,並最終改變命運。

反思

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總是會在發現公司營運或策略上的根本錯誤時,將問題記錄在員工公共系統中,然後找時間跟主管們一起反思去尋找解決方式。反思是個人改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就回顧一下過去的得失,錯過的機會,做錯的決定,成功的經驗,還有對未來的借鑒和指導。有的人,只是多想了一步,卻輕易地拉開了和別人的距離。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事實上,在吃一塹之後,如果不進行反思,也不會長一智。不善於反思的人,吃了十塹也不長一智,而善於反思的人,看見別人吃了一塹,自己就能長一智。反思,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的能力,但卻是後天可以刻意訓練的。當你將時間持續地投入到反思中,你將獲得更高的認知,更有效的行動,從而讓自己始終處於不斷迭代成長的過程中。

實踐

亞馬遜(Amazon, AMZN-US)的 CEO 貝佐斯曾說: “ 亞馬遜的成果是一個函數,計算著我們每年、每月、每週以及每天做了多少實驗……。如果有 10% 的機會獲得 100 倍回報,那麼你每次都應該去賭一把,即使你仍然會有 90% 的可能性是失敗的。 ” 貝佐斯透過長期的實踐,才最終建立了整個公司,亞馬遜從來不是簡單來自於他的突發奇想。

不管我們讀了多少書,反思復盤了多少案例,我們還是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但即使會失敗,我們依然要勇於去實踐、去嘗試,而不是停留在空想裡。因為只有持續地將時間投入到實踐中,我們才能真正地提升認知,獲得實實在在的成就。如果你還是感到氣餒,請想想愛迪生,他做了 50,000 多個糟糕的實驗才發明了鹼性蓄電池, 9,000 多個實驗才改進了燈泡,但是,直到他去世,他獲得了近 1,100 項美國專利。

所以,問問自己,你準備去做什麼樣的實踐?報名參加舞蹈課?加入讀書俱樂部?去拿另一個學位?鑽研一種新的寫程式技術?不管是什麼,生活就是一個實驗場,你做得越多,就會過得越好。在這個焦慮忙碌的時代,我們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懂得慢下來,認真思考自己的時間應該用在哪裡。將時間投入到閱讀,反思和實踐中,你將會在 “ 複時間 ” 的加持下,獲得比你原本期待的多得多的回報。

暗時間:看似無用,方為大用

每個人手裡的鐘錶盤指針走得都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就像有人每天都會拿起書來看,但領悟卻不見得多,因為在看書的這段時間裡,他只是簡單地記住書中的東西,沒有涉及推理,而只有思考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穿透表面看到本質,這樣一個思考推理的過程才是你的思維時間。

由此,劉未鵬在《暗時間》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 “ 暗時間 ” 的概念——你走路,坐車,排隊,跑步,吃飯……。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 “ 暗時間 ” 。它是 “ 看不見的,容易被忽略的時間 ” ,是 “ 沒有產生直接成果的時間 ” 。

在這些 “ 暗時間 ” 裡,如果你總是能夠慎重對待它們,把你心心念念想做的事情和問題塞給它們,那就能夠把你的思維時間用到極致。劉未鵬在書中說道:

“ 這些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巨大的效應。能夠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在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的不比你多,但不知怎麼的就是比你走得遠。 ”

其實,利用 “ 暗時間 ” 來對當下關心的事情和問題進行思考,採用的是大腦裡的 “ 發散思維 ” 狀態。“ 發散思維 ” 是一種全局思維,相比起在大塊時間裡的 “ 集中思維 ” ,它能夠讓外部資訊在大腦的各個區域亂竄,天馬行空,所以新的想法隨時可能冒出來。這時候大腦進入到一種 “ 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 ,它會重新發掘過去的記憶,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暢想,然後把不同的想法連接起來,這正是創造力的來源。就像很多科學家在打盹和散步的時候腦海裡依然思索著科學問題,很多時候解答就在這些時刻忽然閃現。

有時候,我也會糾結於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苦思冥想了好半天依然不得要領。這時候,頭腦會時常被這個問題縈繞著,我會不自覺地在吃飯的時候想想,上廁所的時候想想,甚至在睡覺的時候問題也會突然冒出來。而解決辦法往往也會出現在 “ 暗時間 ” 的某個瞬間,讓我倍感驚喜和興奮。

其實,利用 “ 暗時間 ” 可以做很多事情:

  • 在上班的路上,你可以想想今天的工作安排;
  • 在健身的時候,你可以聽一聽歷史哲學課;
  • 在散步的時候,你可以暢想一下未來的規劃;

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想要找出大塊的時間越來越難, “ 暗時間 ” 卻哪哪都是,學會合理利用 “ 暗時間 ” ,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很多靈感也會不期而遇。這些看似無用的 “ 暗時間 ” ,實則方為大用。而劉未鵬也說:

“ 善於利用暗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 ”

心流時間:臨在當下,才能創造價值

有人問,一個人如何才能有足夠的耐心,一步一步地成長呢?我的答案是,讓自己去重建對於時間的感知。現代的快捷生活,讓我們在大部分事情的體驗上,都能夠得到快速的回饋。你手指一觸及螢幕,手機就會立馬給你想要的消息。你只要下個單,外賣就能很快送到你家。你只要點開影片通話,對面就能夠浮現你想要見到的人。

世界開始以一種急切的方式來塑造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和體驗,可是,對於現實來說,這種時間感知卻並不真實。沒有一棵樹能夠突然拔地而起,也沒有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孩能夠忽然間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少年,沒有哪件事能隨著你的想法即刻生根發芽。所有的成長都是需要你沉浸在時間長河裡,而讓我們沉浸於事情本身的時間,我稱之為 “ 心流時間 ” 。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了 “ 心流 ” 的概念——

在 “ 心流 ” 的體驗中,我們可以掌控自我的意識,重塑內心的秩序,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情,甚至進入忘我的境界。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這樣描述他畫畫時候的狀態——

“ 如果你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做一件事,一定會找到這樣的感覺——

宇宙和你一起,時間就像水一樣慢慢流過你的身體,你只能聽到筆在紙上刷刷的聲音,甚至連心跳都聽不見。你覺得時間空間好像都不存在,你覺得沒有一筆是多餘的,每個動作都是完整的。 ”

蔡志忠先生所描述的這種狀態,就是一種 “ 心流 ” 體驗。之所以他能獲得 “ 心流 ” 體驗,源自他將自己放進 “ 心流時間 ” 裡,沉浸於畫畫這件事情本身。當一個人沉浸在 “ 心流時間 ” 裡,那他就能臨在當下,也就是他能忘掉過去,忘掉未來,集中於此時,此地,此事,達到一種 “ 無念 ” 的狀態。當你臨在當下之時,那些想法和思緒會自然地從你的內心流淌出來,推動著你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極致,甚至創造奇蹟。

就像電影《海上鋼琴師》裡,主人公 “ 1900 ” 本來是樂隊的一員,但每次表演的時候,他彈到最後就開始飄了,其他樂隊成員跟不上,只好停下來像觀眾一樣看他表演。其實,當 1900 坐在鋼琴前的那一刻起,他就進入了 “ 心流時間 ” 裡,在當下的狀態下,音符自然地從他的手裡流淌出來,從未有任何遲疑,也沒有任何刻意,如收入一般。

在 “ 心流時間 ” 裡,你就能臨在當下,讓心靈處於清澈純粹的狀態,這時候就會突然冒出來不知來自何處的 “ 智慧語言 ” ,讓你藉由所做的事情創造出意義和價值。人人都是創造者,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我們能夠利用好 “ 心流時間 ” 進入到臨在當下的狀態。就像陽光灑在一張白紙上,並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是如果你用凹凸鏡把陽光聚焦於白紙的一個點上,那過不了太長時間,白紙就會燃燒起來。所以,想要利用好 “ 心流時間 ” ,你就要懂得全神貫注地聚焦自己的注意力,時刻保持專注。

你要聽從哪一種聲音呢?

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在我們的內心,往往會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是敦促我們積極努力,希望我們不斷充實自己,激勵我們成長。一種聲音是規勸我們追求舒適,讓我們懶惰自棄,不思進取,限制我們人生的可能性。每天晚上睡去清晨醒來,這兩種聲音都在腦海裡相互廝殺。

誰會贏呢?是那個我們心裡更願意聽到的聲音,是我們一直澆灌助長的那個聲音。怎樣看待時間,如何運用時間,是一個人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而一個擁有高時間商的人,總是會在 “ 複時間 ” 、 “ 暗時間 ” 和 “ 心流時間 ” 上下笨功夫,超越所謂的智商和情商,成為人生的贏家。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