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全球蔓延對世界各國的生產生活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許多非人道或非法行為也在“金錢”二字驅使下呈加重態勢,前有非洲女子割禮、血漿走私、假酒販賣,現有愈發猖獗的 海盜 活動。 2020 年,海盜活動急劇增加。根據亞洲地區反海盜及武裝劫船合作協定(ReCAAP)在 7 月初發布的半年度報告, 2020 年的前 6 個月,亞洲海域記錄了 50 起海盜事件,是去年同期報告( 25 起)事件的兩倍。而這些襲擊中,絕大部分都發生在 東南亞 海域。
實際上,東南亞海域近幾十年都在與海盜相伴相生,東南亞國家可能已經見怪不怪了。
東南亞 的條件讓「現代 海盜 」猖獗
自海上貿易出現時,海盜便相伴而生,距今歷史已有 3,000 多年。古時地中海區域海盜猖獗,中世紀時海盜見於北歐的維京人和東亞的海上倭寇,新航路開闢後至 19 世紀,歐洲海盜氾濫。而東南亞,則是在近代,尤其是上世紀 90 年代後至今,成了最受海盜之害的區域。海盜出現往往取決於幾個因素:地形複雜、有利可圖、權力真空
從古到今,這些條件一直是孕育海盜的溫床▼
原因來自多個方面,首先東南亞海域的環境很適合海盜橫行。東南亞海域陸地破碎,島嶼眾多,這能夠給海盜提供絕佳的隱匿場所,為海盜作案提供了優良的客觀條件。除了陸地破碎、島嶼眾多之外,這裡還是印度洋-太平洋航線的連接點,
既然有利可圖,即使條件不足也可以創造條件▼
在這些巨大島嶼之間,有著眾多的海峽與內海,被綿長的海岸線包圍。這些內海與海峽塑造了眾多天然港口與航運要道,在新航路開闢後便成了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來往商船眾多,貨值高昂,又缺乏武裝保護,是最好的襲擊目標。
船多貨多錢多,不過也要找防禦漏洞,現代科技下,留給海盜的法外海域也不多了
(圖片:[email protected] )▼
90 年代冷戰結束後,世界貿易迅速發展,東南亞海域作為國際通道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聖貝納迪諾海峽等航道每天穿梭來往著世界各地的船隻,海盜活動自然也是越來越猖獗。
此時的國際局勢變化也是助長東南亞海盜活動的重要因素。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地大量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被閒置,這些武器通過特殊渠道流入到有組織犯罪集團(包括海盜)手中,助長了海盜們的戰鬥力;並且,此時蘇聯在東南亞勢力逐漸消退,美國也隨之逐漸放棄了在東南亞保持軍力的做法,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民族矛盾正在爆發的中東。擺脫了美蘇兩國的威力震懾,東南亞海盜活動也愈加猖獗起來。
同樣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不久後金融危機爆發,東南亞國家政局不穩、經濟衰退,貧困大大加重,也促使了很多窮人或失業人口加入到海盜的行當中。以印尼為例,該國 1998 年時 1.58 億人口,國民年均產值不超過 460 美元(甚至低於西非水平),因此印尼的海盜也最為猖撅:“面對著家門口滿載著財富的商船,這種極大的誘惑促使年輕的印尼男子成為了海盜。”
印尼人均 GDP 在金融危機後有一次斷崖式下跌,此後發憤圖強,雖然仍然有待提高,但居然已經是印度的兩倍了。種種因素疊加,導致 1995 至 2000 年間,東南亞海盜襲擊案件數量經常占到世界襲擊總數的一半以上。
將近一半的海盜襲擊案都發生在東南亞海域內▼
進入 21 世紀後,東南亞海盜似乎更為猖獗,如 2000 年全球發生海盜案件 469 起,就有約 55% ( 257 起)發生在東南亞海域; 2003 年東南亞海盜案件達到了第二個歷史性高峰,發生了 189 起,佔全球總數的 43% 。
典型海盜的修行
90 年代以來,東南亞海盜事件主要發生在馬六甲海峽、印尼海域、泰國灣和菲律賓蘇祿海,海盜們多以搶劫或偷竊為主要手段,目的是獲取船隻載荷的財產。與古時海盜靠斧頭和刀劍走天下不同,現代海盜裝備高端,隨身配備無線電, GPD 和衛星電話等先進武器裝備。在船員最疏於防範的午夜,海盜們以經過海的船隻為目標,使用高速快艇尾隨目標船隻,接近目標後用多爪鉤鉤住目標,再身手靈活地跳幫,以船上貨物、財物為對象,實施偷竊或搶劫。他們在夜間行動時會嚴格控制人數和時間,只有幾個人上船,並爭取將時間控制在十幾分鐘內,盡量不驚動船上人員、也不對其造成傷害,可見身手不凡。
但海盜萬一被發現了,船員們不反抗也罷,若是反抗,海盜往往會控制船員並用繩索將其捆綁,然後迅速盜取或就地破壞大型貨輪的通訊、導航發動機等設備,從而使被劫持船隻與外界失去聯繫。下一步,可能就是殺人滅口了,更過分的會將他們拋尸大海,再將被洗劫一空的船隻留在海上……
菲律賓海盜使用的雙管加農炮、盔甲等作案工具齊全,裝備先進(圖片:Frederic H.Sawyer / wikipedia)▼
例如 1992 年,行進至印度尼西亞水域雅加達以北 150 英里處的 Baltimar Zephyr 號遭遇海盜襲擊,海盜殺死了船長和副駕駛,還把 3 名海員丟入大海,盜竊了幾百美元後逃走,將船隻留在海上飄蕩……
也有的海盜選擇將船隻二度利用。這些海盜搶劫完畢後,將船上的人殺個精光,再將船隻帶到老巢重新改造一番,接著以新外觀和新身份賣出去。這樣一來,這艘船就彷佛人間蒸發了,又稱“幽靈船”。1995 年,在泰國海域行進的貨輪 Anna Sierra 不幸遭到海盜襲擊,之後船隻被海盜迅速重新粉刷、改裝,最終被開到了北海,隨著船員獲救才被查出所在位置。
東南亞的多數船隻都是在行進過程中被劫掠的,至於原因,就與海域位置和其地形相關了。比如發生了東南亞 70% 海盜事件的馬六甲海峽,形如漏斗,從西北寬闊處向東南逐漸變得狹窄,窄處寬度不超過一英里,並且海峽東南尾部存在眾多島嶼和暗礁,船隻行駛至此,為避開密布的暗礁一般會減速,這時便是海盜行動的良好時機。
這個漏斗的末端就是新加坡和印尼的寥內群島了▼
印尼的廖內群島便位於這一狹窄的區域,島嶼上植物遍布,島間又是眾多狹窄的水道和珊瑚礁,島上還居住著漁民,可謂海盜偷襲之前的理想藏身之所。反觀其它地區的海盜,如西非海域的海盜,為降低作案難度,主要的作案對像是停泊在港口的船隻。
東南亞各國需合作解決海盜問題
海盜作為一種“非傳統安全威脅”,對東南亞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很大破壞。
首先,海盜襲擊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不僅僅是船員,還有船上的普通民眾。其次,海盜猖獗對東南亞航運業造成了不良影響。航運業已經成為東南亞一些沿海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產業,猖撅的海盜活動影響了東南亞港口的聲譽,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東南亞國際航道關閉,難免勸退一些客戶。最後,海盜集團通過收買政府官員,滋生腐敗,間接破壞了東南亞的政治穩定。
儘管深受其擾,但是海盜問題對東南亞政府而言其實是個難解的局。目前,國際上的反海盜措施主要包括國際法律框架和國際合作實踐兩個層面,在法律框架方面,主要是以 1982 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 1988 年的《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及其修正案作為反海盜法律依據;而在國際合作實踐層面上,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等政府間組織會開展反海盜集體行動,此外海上保險公司等商業組織也會相互合作,打擊海盜。
然而這些現有的國際法體系在東南亞地區作用有限。儘管上述法律將打擊海盜確立為所有締約國的義務,但並未設立任何專門的從事打擊海盜的代理機構或國際組織,或者俱體的打擊準則。因此,東南亞國家的海盜問題還是要靠自己解決,但國家之間的合作也是必須的。正如新加坡前總統陳慶炎所言,“單個國家的行動是不足以應對這些威脅的。海洋是不可分割的,海上安全也是沒有邊界的。”
他所在的新加坡,也是東南亞各國之中打擊海盜最積極的。畢竟新加坡是馬六甲明珠,剿滅了海盜才方便他們收過路費。
作為整個東南亞的航運樞紐,打擊海盜的最大受益方顯然是新加坡 ▼
1992 年,新加坡和印尼、馬來西亞達成協議,開展打擊海盜的聯合行動。三國代表每年都開會探討加強航道安全的問題,各自的海軍和警察部隊還建立了交流網絡,組織聯合巡邏,共同出海打擊海盜等等。 2001 時,新加坡和印尼又還達成新協議,允許對方在自家海域內追捕海盜,擴大船員權利等。
個別國家開展的合作帶動了東協整體對海盜打擊的重視,更多海盜襲擊頻發的沿岸國家通過巧話協巧建立了協作軍事巡邏機制,加強相互間有關海事安全情報和信息交流。但是目前來看,東南亞想要基本剷除海盜還是有些難的。一是這些國家經濟不夠發達,多數國家的國防預算比較低;二是航運業在不同國家的產業結構中所佔比例不同,也意味著各國打擊海盜的積極性不同,比如不遺餘力的新加坡和遊而不擊的印尼的對比,就是航運業的相對價值不同造成的。
海盜啊海盜,何時,你才能只出現在影視作品裡呢?
參考文獻
- 鄧彥妍. 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南亞海盜問題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06.
- 王健,戴軼塵.東南亞海盜問題及其治理[J].當代亞太,2006(07):23-31.
- 米爾斯,廖文輝.海盜與海峽殖民地[J].南洋資料譯叢,2014(02):44-57.
- The Cost of Piracy Modern Piracy, Part 3. By Cindy Vallar:http://cindyvallar.com/modern3.html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90s_in_piracy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