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ChatGPT 問世,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成為全球焦點,科技與半導體業紛紛投入 AI 軍備競賽。2023 至 2024 年間,雲端大廠加大資本支出,建置 AI 資料中心,使 NVIDIA、台積電及 AI 硬體供應鏈成為最大受惠者。
隨著 AI 硬體建置趨於成熟,產業正邁向「代理型AI(AI Agent)」階段,及 AI 軟體發展。2025 年 1 月 27 日,中國推出 DeepSeek-R1,以低成本 GPU 訓練出媲美 OpenAI 最新 O1 模型,證明低成本亦能實現高效能,進一步推動企業導入 AI 技術,加速 AI 軟體升級與服務優化。市場對 AI 軟體概念股給予更高估值與評價,本文將探討 AI 軟體、Agent、未來展望、相關標的及投資機會。
AI 軟體是什麼?
AI 軟體指的是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來執行特定任務的應用程式或系統,涵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電腦視覺及自動化等領域,AI 軟體可用於各行各業,如智慧客服、語音識別、自動化決策、影像辨識與數據分析,幫助企業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
AI 軟體的主要類型
- 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如 ChatGPT,可生成文本、圖像、音樂等內容。
- 機器學習應用:如預測分析、金融風險評估、醫療診斷輔助系統。
- 自然語言處理(NLP):如語音助手(Siri、Google Assistant)、智慧翻譯、語音轉文字。
- 電腦視覺:如人臉辨識、自動駕駛、醫學影像分析。
- 企業 AI 解決方案:如 AI 客服、智能 CRM、供應鏈管理。
AI Agent是什麼?
AI Agent(代理型 AI)是一種能夠自主決策、執行複雜任務並與人類或系統互動的 AI 軟體,相較於傳統 AI 工具,AI Agent 具備更高的自主性與適應能力,可以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行為。
AI Agent 的關鍵特性
- 自主決策:能根據目標與環境,自動選擇最佳行動路徑。
- 持續學習:透過機器學習與強化學習,不斷優化決策能力。
- 多步驟任務執行:可完成複雜的任務流程,例如處理客戶查詢、分析數據並提供決策建議。
- 與其他系統整合:能與 API、企業軟體或機器人協作,提升自動化程度。
AI Agent 的應用範圍
- 智慧助理:如 ChatGPT 的多步驟應用,能協助用戶規劃日程、撰寫文件。
- 自動交易系統:分析市場數據,執行股票或加密貨幣交易。
- AI 客服:處理客戶諮詢,自動解決問題或升級到人工客服。
- 企業自動化:協助企業進行數據處理、供應鏈管理、行銷分析。
AI 軟體 vs. AI Agent:有何不同?
AI 軟體是一個涵蓋所有利用 AI 技術的軟體產品的總稱,而 AI Agent 則是其中一個特定類型,強調自主決策、動態互動與多任務處理能力。對於企業與用戶來說,選擇哪一種工具往往取決於應用需求:如果僅需基本的智能功能,傳統 AI 軟體已足夠;但若需要自動化複雜流程、減少人力介入並實現跨系統協同,則部署具備代理能力的 AI Agent 會是更佳選擇。
AI Agent 未來趨勢?
綜合上述,在 AI 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最受惠的是晶片與硬體公司等基礎設備,因為大型科技業及雲端企業,為了能在AI領域發展出具有特色及競爭性的產品服務,會大量投資採購 AI 晶片跟建置資料中心,故 2023~2024 年,NVIDIA、台積電、及AI硬體供應鏈成長非常快速,但隨著AI建置的投入已經有段時間,產業正邁向「代理型AI(AI Agent)」階段。
再者,DeepSeek-R1 的推出,顯示低成本訓練,也能達到高效能,激勵更多企業開始積極導入 AI 技術,AI軟體供應商也能有加速升級及推動更優質的服務,有望實質的帶動AI軟體概念股的營運成長,及提升市場給予該產業的估值及評價倍數,觀察美股近期的表現,與 NVIDIA 和台積電 ADR 相比, AI Agent 概念股漲幅更為驚人及強勢,目前市場資金流向已經逐漸從 AI 硬體走向 AI 軟體,而 AI 軟體&AI Agent 產業展望也是十分正向(截至發文時間為 2025/2/11)。
根據 Markets and Markets 的最新報告,預計 AI agent 市場將從 2024 年的約 51 億美元,成長到 2030 年的 471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 44.8% ,專注於自主決策與任務執行的 AI agent 技術將以極高的速度擴張,這一高速成長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因素:
- 自主決策能力提升:隨著 AI 推理技術的不斷突破,AI agent 能夠完成從資料檢索到複雜任務執行的全流程自動化。
- 企業數位轉型需求:越來越多企業希望藉由引入 AI agent 來提升後台作業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從而加速生產力升級。
- 廣泛應用場景:包括客戶服務、數位銷售、醫療診斷等各行各業,均有助於推動市場快速擴展。
AI 軟體、AI Agent 概念股?
理解完 AI軟體跟 AI Agent 差異後,可以判斷出未來市場將注重在 AI Agent 概念股身上,因為該產業具有高速成長的潛力,接下來將介紹該產業有哪些值得長期留意個概念股,但可惜的是台灣軟體公司沒有那麼強,軟體方面仍為美國公司為強項,台灣的軟體公司大多為代理商(代理美國軟體公司為主),故美國公司跟台灣公司在這項產業趨勢受惠的程度就有落差,不過 AI 軟體概念股目前市場資金仍主,若美股AI軟體股走勢沒有轉弱及產業前景正向的情況下,仍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標的,以下將重點介紹美股期台股的AI軟體、AI Agent 概念股。
Salesforce:客戶關係管理(CRM)領導者
Salesforce 由 Marc Benioff 創立,最初以 CRM 軟體為核心,並以訂閱模式提供雲端解決方案,徹底改變企業軟體市場。隨著公司成功,其透過持續併購(如 Tableau、Slack、Mulesoft)擴大產品線,不斷推動技術與服務革新,保持產業龍頭地位,其產品主要分為五大類:
- Sales (銷售雲)
- Service (服務雲)
- Platform (應用程式開發平台)
- Marketing and Commerce (營銷雲 & 商務雲)
- Integration and Analytics (整合 & 分析)
各類產品長期營收均持續成長,尤其以 Platform 和 Integration and Analytics 的增長最為迅速,預示著未來主要的成長動能,以下是 Salesforece 的重點產品,
- Data Cloud:Data Cloud 是一個由 Salesforce 自行開發的統一資料平台,它能連接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實現全方位的客戶 360 度視圖,並透過資料轉換、身份解析及 AI 驅動的見解,幫助企業提升行銷、銷售、服務等各個層面的運作效率。另外,Data Cloud 是 Salesforce 史上成長最快的產品,付費客戶年增率達到 130%,每季處理的記錄數量突破數兆級大關,顯示出其強大的擴展性與市場接受度,為 Salesforce 帶來穩定且可觀的收入來源。
- Agentforce:Agentforce 是 Salesforce 近期推出的自主式 AI 代理人平台,旨在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來重塑企業客戶服務、銷售與行銷流程。Agentforce 借力於 Salesforce 的 Data Cloud 平台,能夠即時從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中提取關鍵見解,讓 AI 代理人具備更高的情境感知能力和準確回應能力,Agentforce 不僅支援自動化回覆,還能引導最佳後續行動,從而大幅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和客戶體驗。儘管 Agentforce 目前仍處於初期採用階段,對營收尚未產生顯著貢獻,但若能持續升級並引領用戶邁入「AI Agent」的新時代,勢必成為企業未來最重要的增長引擎。
ServiceNow:數位化工作流程雲端平台
ServiceNow 最初於 2003 年由 Fred Luddy 創立,當時公司以 Glidesoft 的名稱運作,目標是提供企業級 IT 服務管理(ITSM)的解決方案。隨後,公司更名為 ServiceNow,進一步聚焦於利用雲端訂閱模式(SaaS)提供統一的平台,幫助企業自動化工作流程,以下是 ServriceNow 的重點產品,
- Now Platform:ServiceNow 的核心雲端平台,最初聚焦 IT 服務管理(ITSM),後續擴展到人資、客戶服務、安全運營與採購等。透過模組化應用與統一數據架構,連接企業內各系統,提供單一數字工作流解決方案。隨著企業數位轉型加速,Now Platform 將持續整合更多 AI 與自動化功能,成為企業提升生產力、優化運營和降低成本的重要中樞。
- Now Assist:利用生成式 AI 技術,自動處理查詢、票務及常規任務。它能根據知識庫數據生成回覆和摘要,並支持根據需求選擇加入人類監督。隨著 AI 技術成熟,Now Assist 將進一步整合與外部平台(如 Microsoft Copilot)的對話功能,並擴展至 HR、財務等更多業務場景,推動工作流程全面智能。
- Now Platform Xanadu:Now Platform 的最新版本更新,著重大幅擴展 AI 能力,新增數百項生成式 AI 功能,專為安全運營、採購及供應鏈管理等關鍵流程提供定制模組與工具。Xanadu 版本標誌著 ServiceNow 邁向全面、負責任的 AI 應用階段,未來將進一步擴大行業應用範圍,提高運營效率和數據整合能力,進一步激發市場成長潛力。
- Workflow Data Fabric:數據集成解決方案,將分散在各系統和部門的數據統一整合到一個平台,為各類工作流程和 AI 代理提供即時、準確的數據支持。隨著數據驅動決策的重要性提升,該產品將進一步優化數據存取與分析,降低數據孤島現象,並推動 ServiceNow 平台全球市場的拓展,進一步擴大總潛在市場(TAM)。
Now Platform Xanadu 與 Workflow Data Fabric 不僅標誌著 ServiceNow 進入 AI Agent 時代的重要里程碑,也凸顯了其在 AI Agent 領域的領先地位。儘管目前 ServiceNow 的營收約為百億美元,但其未來成長潛力依然十分巨大。
CrowdStrike:網路安全技術領導者
CrowdStrike 成立於 2011 年,由網絡安全專家 George Kurtz、Dmitri Alperovitch 以及 Gregg Marston 共同創辦。公司利用創辦人過往在防毒巨頭(如 McAfee)工作的經驗,轉變傳統防毒策略,從僅依靠病毒特徵比對轉而聚焦於攻擊行為分析和機器學習,以更主動地預防新興威脅。
CrowdStrike 的核心產品為 Falcon 平台,這是一個基於 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的全雲端安全防護系統。Falcon 平台下涵蓋多個模組,包括:
- 下一代防毒 (NGAV): 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辨識已知與未知威脅,突破傳統以病毒指標(IOC)為主的防護模式,改以行為模式(IOA)來預防攻擊。
- 端點檢測與回應 (EDR): 實時監控、記錄及分析各個端點的行為,協助企業快速識別並回應安全事件。
- 威脅情報服務: 收集全球網絡攻擊資訊,提供即時預警與安全策略建議,協助客戶提前規避風險。
- 增值模組及擴充產品: 如設備控制、漏洞管理、IT 資產管理、沙箱分析,近年更推出 PaaS 安全平台 CrowdStrike Store,進一步構築完整的安全生態系統。
這樣的產品組合使得 CrowdStrike 能夠為客戶提供從端點防護到全局威脅偵測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針對企業、政府與各類組織的不同需求提供彈性配置。CrowdStrike 已與 NVIDIA 達成戰略合作,將 NVIDIA 的 AI 計算服務整合至 CrowdStrike Falcon XDR 平台,透過結合 NVIDIA 的加速運算與生成式 AI 技術,這項合作旨在提升網路威脅的偵測與防禦能力,預期未來無論是在客戶數量或是客戶平均採用的服務模組方面,皆將穩定成長。
Palantir :數據分析與決策智能的領導者
Palantir Technologies 是一家專注於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AI決策支持的美國科技公司,主要為政府機構和企業提供強大的數據整合與分析平台,幫助客戶從海量數據中挖掘關鍵洞察,以提升決策效率和業務運營能力。以下為 Palantir 的重點產品,
- Gotham(政府應用平台):主要服務政府及公共部門,包括國防、情報、執法等機構,能夠整合並分析海量、多樣化的資料,協助用戶在複雜且高度敏感的環境下進行決策與行動部署,透過長期、多年度的大額政府合約,Gotham 為公司提供穩定且高粘性的收入來源,展現出極強的客戶信任度與市場進入壁壘。
- Foundry(商業數據平台):面向金融、製造、醫療、能源等各大企業,幫助它們將分散的資料轉化為具備決策價值的洞察,提供從數據整合、清洗到分析和可視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並支援根據行業特性進行深度定制,進一步優化企業內部運營和決策流程。Foundry 目前展現出最快的增長勢頭,近年來,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急速上升,Foundry 的市場接受度和應用廣度顯著提升,成為 Palantir 未來收入快速成長的重要引擎。
- 強勁的客戶增長: 從中小企業到跨國公司,Foundry 的客戶群不斷擴大,且新簽訂的合約往往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和長期合作潛力。
因此,隨著企業對數據驅動決策的依賴進一步加深,Foundry 預計將成為 Palantir 未來營收高速增長的主力產品,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場估值與投資吸引力。Palantir 憑藉其在大數據與分析領域的領先技術,構建了以 Gotham 和 Foundry 為核心的雙產品線,形成了政府穩健業務與商業快速成長雙引擎的獨特模式。穩定的長期合約、高技術壁壘以及不斷創新的產品生態,均成為其重要的投資亮點。特別是以 Foundry 為代表的商業平台,其高速成長預示著 Palantir 在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將持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零壹(3029)
零壹(3029) 主要以軟體代理與 IT 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透過代理全球知名軟體廠商的產品,為客戶提供整合式數位轉型服務。代理的軟體商及品牌涵蓋範圍廣泛,以下是幾個代表性的例子:
- Microsoft:零壹科技與微軟合作已超過三十年,代理從地端到雲端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涵蓋 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 以及 Azure 等服務,協助企業完成數位轉型與雲端應用佈署。
- Creatio:Creatio 提供一站式的自動化平台,涵蓋 CRM、銷售、行銷及服務管理,幫助企業自動化工作流程與提升客戶互動體驗。零壹科技代理該品牌,將其應用推向本地市場。
- Pyramid Analytics:此品牌專注於商業分析及決策支持,近年整合生成式 AI 技術,提升數據分析效能。零壹科技藉由代理 Pyramid Analytics 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智能化的分析工具。
- Progress:Progress 提供企業級應用開發與數據管理工具,零壹科技代理該品牌的產品,滿足企業在現代化 IT 基礎架構及軟體開發上的需求。
- NVIDIA:作為台灣市場 NVIDIA GPU 的代理商之一,零壹科技不僅提供硬體產品,也結合軟體應用,支持與 AI、大數據相關的解決方案。
在零壹的產品組合中,數據整合與分析平台正展現出顯著的高成長潛力,隨著企業對數據驅動決策的依賴不斷增強,數據整合與分析工具的需求呈現爆發性增長,並透過持續引進 AI 與大數據技術,該產品不斷迭代更新。多家大型企業及跨國集團的採用案例,證明了該平台在提升業務效率與決策質量方面的顯著成效,進一步推動了市場擴張。
大綜(3147)
其產品與服務涵蓋軟硬體設備的經銷、系統整合、網路規劃設計與施工、專業技術維修、顧問服務及軟體設計等。大綜在軟體服務方面,除了自有系統整合能力外,更積極代理與銷售國際知名軟體品牌及解決方案。根據市場報導與公司法說會內容,大綜代理的軟體服務包括:
- 企業資源規劃(ERP)與客戶關係管理(CRM)平台:如 SAP 與 Salesforce 等,這些軟體採用訂閱或授權模式,能幫助企業實現全面數位轉型並提升管理效率。
- AI 及數據分析平台:公司積極協助客戶導入 AI 解決方案,如協助半導體大廠導入 NVIDIA DGX 平台,並透過軟體顧問服務推動企業 AI 應用落地。
透過這些軟體代理服務,大綜不僅提升了自身服務範疇,也為客戶提供了從硬體到軟體、再到後續顧問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製造業為主要客戶群,約 65% 的營收來自於產業龍頭企業,客戶基礎穩固,且隨著企業數位轉型需求提升,代理 SAP、Salesforce 等國際知名平台的服務表現亮眼,軟體及顧問服務的高附加價值正逐步改善過去以硬體銷售為主、毛利較低的結構,法說會及市場預測均看好未來 AI、ChatGPT 等技術應用在企業資訊服務中的廣泛推廣,將進一步推動公司營收與獲利成長,再者,公司除內銷市場外,也積極向中國、越南等海外市場佈局,未來有望獲得更多外銷訂單,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邁達特(6112)
邁達特為台灣 IT 智能化整合服務領導廠商,專注於雲端服務、企業數位轉型及代理軟硬體解決方案。邁達特為台灣少數同時握有三大公有雲代理權的廠商,並延伸至AI與數據分析領域:
三大公有雲平台:
- AWS:聚焦飯店業上雲商機,團隊績效年增顯著,獲AWS Rising Star Partner提名。
- Microsoft Azure:標榜雲地整合能力,具備Infrastructure、Data & AI等63項專業認證。
- Google Cloud:子公司聚上雲半年內取得基礎架構與數位轉型認證,協助逾百家企業遷移上雲。
- AI 與協作工具:代理微軟 Copilot、Google Duet AI 及 Vertex AI 等生成式 AI 服務,協助企業實現自動化流程與數據分析。
- 企業應用軟體:包括 Oracle、IBM 等系統整合方案,涵蓋資料庫管理、資安防護等領域。
邁達特憑藉三大公有雲代理優勢、AI 技術落地及海外布局,持續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的雲端與智能化服務商。2024 年將聚焦「AI 變現期」,結合 Gartner 預估的雲端市場成長動能,營運表現可望再創高峰,可關注其雲服務營收占比變化及海外子公司貢獻,作為長期成長性指標。
AI 軟體、AI Agent 概念股非常眾多,因為每家公司專攻的業務不同,筆者僅簡單扼要主流的個股,若覺得要深入分析每家公司的商業模式過於複雜,筆者建議可以參考投資美股 AI 軟體業的 ETF(畢竟軟體是美國企業的強項),標的如下,
- IGV(iShares 擴展科技軟體類股 ETF):聚焦美國科技軟體領域的龍頭企業,以高集中度持股策略鎖定具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前五大持股包括微軟(20%)、Adobe(10%)、Salesforce(8%)、Intuit(5%)、Autodesk(5%),前十名持股合計占基金資產約 60%
- XSW(SPDR 軟體服務業 ETF):採取等權重策略,廣泛布局中小型軟體公司,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企業。前十大持股占比僅9.21%,最大成分股 D-Wave Quantum(1.06%)、Palantir(1.12%)等,反映其分散風險的特性
- IETC(美國專注科技獨立主動型 ETF):為主動管理型 ETF,由基金經理人動態調整持股,突破指數限制,同時布局軟硬體
結論&未來看法
目前整個AI產業發展,正從初期以 AI 硬體為主的階段,邁向更具自主決策與複雜任務執行能力的 AI Agent 時代,從 DeepSeek 推出低成本 GPU 訓練出高效能模型,激勵更多企業開始積極導入 AI 技術,有望實質的帶動AI軟體概念股的營運成長,及提升市場給予該產業的估值及評價倍數,無論是 Salesforce、ServiceNow、CrowdStrike、Palantir 等國際巨頭,或是台灣在軟體代理上的佈局,皆展現出利用 AI 技術提升運營效率與服務品質的強大潛力。展望未來,關注市場資金是否持續流入 AI 軟體及 AI Agent 相關概念股,投資者可望在這一波數位經濟浪潮中捕捉到豐厚的成長機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