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做事没有動力,我們該怎麼辦?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做事没有動力,我們該怎麼辦?

2020 年 10 月 4 日

 
展開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煩惱:

到了該學習的時候,總是靜不下心來;

到了該跑步的時候,總是邁不開腿;

到了該讀書的時候,總是提不起精神;

我們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大問題,在於自己沒有動力去做。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驗——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願意主動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以至於在匆匆忙忙中把事情辦得得過且過。

動機就像一隻難以馴服的棘手怪獸。有時候你很容易受到激勵,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膨脹地像個氣球;但也有時候,你不知道如何激勵自己,內心似一潭死水,毫無波瀾。要想把一件事情做成,你內心強大的動機將會讓你事半功倍,反之動機不足,你的內心只會滋生更多的糾結猶豫,以至於把該做的事情一推再推。

我將在這篇文章裡跟大家詳細地探討動機從何而來以及如何長期保持動力,無論你是想弄清楚如何激勵自己還是激勵團隊,相信都能從中獲得你需要了解的內容。

什麼是動機

科學家將“動機”定義為你做某件事情的意願,正是這一系列的心理力量迫使你採取行動。這種定義太抽象,對於我們真正理解動機並沒有太多指導意義。

那動機到底是什麼呢?

作家史蒂文·普雷斯菲爾德的著作《藝術大戰》(The War of Art)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認為這是動機的核心——

“在某些時候,不這樣做的痛苦大於這樣做的痛苦。”

換句話說,在某些時候,“做出改變”要比“保持不變”容易。相比起在沙發上靜坐並自我厭惡,在健身房採取行動感受辛苦要容易得多;相比起捉襟見肘緊巴巴的日子,硬著頭皮給客戶打電話要容易得多。很多時候,當不這樣做的痛苦與日俱增,你的內心就會漸漸有動力去做那件事情了,因為人有規避痛苦的本能。這就是動機的本質。

每種選擇都有代價,但是當我們能夠感受強烈動機帶來的動力時,就願意忍受行動帶來的不適感,因為不這樣做會讓我們更痛苦更難受。這時候,我們越過了心理極限——通常是在你已經拖延了幾週之後,面對迫在眉睫的最後期限的時候——因為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不做工作比實際去做更痛苦。

現在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使自己更有可能越過這一精神門檻並持續地受到激勵呢?在這裡,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有關動機的誤解。

關於“動機”的最令人驚訝的事情之一是,它通常是在開始行動之後產生,而不是在行動開始之前。我們有一個普遍的誤解,認為動機是先於行動產生的,我們的動力或是來自於周圍的鼓勵,或是來自於勵志書籍的鼓舞。但真實的情況是——動機通常是行動的結果,而不是行動的原因。只要你開始行動起來,即使是非常小的行動,它也會以一種積極靈感的形式讓你自然地產生動力。

我將其稱之為“生產力第一定律”,因為它就像是把牛頓第一定律運用到了習慣養成:運動中的物體傾向於一直保持原有運動。換句話說,一旦任務開始,繼續行動下去就變得更加容易。一旦開始行動,你就不需要太多動力。一項任務中幾乎所有的摩擦阻力都是在開始的時候,只要你開始了,進度會更自然而然地發生。換句話說,完成一項任務通常比開始一項任務要容易得多。因此,激發動機的關鍵之一,就是使其易於上手。

如何獲得動力並採取行動

許多人之所以掙扎於尋找實現目標所需的動力,是因為他們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了錯誤的地方,一直不去行動卻希望動力從天而降。這裡最重要的策略,是讓行動的早期階段自動化,這將有助於你輕鬆找到動機並行動起來。

安排你的動機

在談論寫作時,我的一個朋友說:“很多人從來沒有開始寫作,因為他們總是想知道接下來什麼時候要開始寫作。” 關於健身,創業,以及習慣養成,你可能會說同樣的話。如果你沒有一個固定的日程表來健身,那你每天醒來都會說:“我希望今天能鍛煉身體。”如果你的商業沒有一個明確的銷售流程,那你會發現自己在不停地救場。如果你每週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來寫作,那你將常常跟自己說:“我需要找到行動的意志力。”如果你總是浪費時間精力來決定行動的時間和地點,這實際上會妨礙你真正採取行動。

為自己設定時間表似乎很簡單,但是它卻可以通過給你的目標設置一個時間和地點,將未來的行動開啟為自動導航模式,這時候,無論你的動機水平如何,都更有可能繼續行動。停止等待動機從天而降,為自己的習慣設定時間表,這是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的區別——專業人士制定時間表並且遵循時間表行動,而業餘愛好者則只會等到他們感到鼓舞或者受到了激勵才行動。

就像真正的作家,他們往往都有每天固定時間寫作的習慣,而對於寫作的愛好者,他們只有在感受到了靈感的召喚才願意提筆寫字。

建立儀式感

世界上一些多產的藝術家是如何激勵自己呢?他們不僅制定時間表,還會建立儀式感。

特懷拉·薩普被認為是現代最偉大的舞蹈家之一,她在自己的暢銷書《創造性的習慣》中,討論了儀式或賽前常規在成功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以一種儀式開始我的每一天。我在早上 5 : 30 醒來,穿上運動服,保暖腿套,運動衫和帽子。我走到曼哈頓的家門口,叫了計程車,叫司機帶我去 91 街和第一大街的體育館,在那裡鍛煉了兩個小時。我的儀式不是每天早上在健身房鍛煉身體時進行的拉伸和重量訓練,而是叫出租車。在我告訴駕駛員要去哪的那一刻,我就已經完成了儀式。”

這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是每天早晨都以相同的方式習慣它,使它變得可重複且易於執行。它減少了我跳過它或以其他方式執行它的機會。這是我的日常工作中的一項事務,無需多加思考。 ”

許多其他著名的創意人也有儀式。作家梅森·庫裡在他的熱門著作《每日儀式:藝術家的工作方式》中指出,世界上許多偉大的藝術家遵循的時間表都是一致的。作家瑪雅·安傑盧租了一家當地旅館的房間,然後去那裡寫東西。她於早上 6 點半到達,一直寫到下午 2 點,然後回家做一些編輯,但是她從未在旅館睡覺。普利策獎得主邁克爾·夏邦每週從晚上 10 點到凌晨 3 點寫作五個晚上。村上春樹在凌晨 4 點醒來,持續寫作五個小時,然後跑步。

創意和傑作並不取決於動機或靈感,而是遵循一致的模式和常規。如果你希望通過儀式和例行行動來激發動力,你可以參考以下示例:

  • 進行更一致的鍛煉:在健身房使用相同的熱身程式
  • 變得更有創造力:開始創作,繪畫或唱歌之前,請遵循相同的創作習慣
  • 從無壓力的每一天開始:創建一個五分鐘的早晨冥想儀式
  • 睡得更好:睡前遵循“斷電”程式——把手機,Pad等電子產品關閉

儀式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無意識的方式來啟動你的行動,它使你的習慣養成變得更容易。任何良好儀式的關鍵在於,它無需做出決定——

我應該首先做什麼?

我什麼時候要開始做?

我應該怎麼做?

大多數人停滯不前,往往是因為他們無法決定如何開始。只有你開始的行動既簡單又自動化,你才會有迅速進入到完成任務的狀態裡。

使動機成為習慣

你可以採取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建立更好的儀式並使動機成為習慣。

步驟 1 :良好的行動儀式往往都非常簡單,以至於你無法拒絕。

你不需要任何動力就可以開始行為儀式,就像我的寫作程式從喝一杯水開始,我的健身從穿起跑鞋開始,這些任務非常簡單,我無法拒絕。任何任務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開始。如果你一開始就沒有動力,那麼你會發現動力通常是在開始之後產生的,這就是為什麼行動儀式必須非常容易上手。

步驟 2 :你的例行程式應使你朝最終目標邁進。

缺乏精神動力通常與缺乏運動有關。想像一下當你感到沮喪,無聊或無動力時的身體狀態,你更傾向於靜止狀態,更願意慢慢地融化到沙發上。反之亦然,如果你的身體參與運動,那麼你很有可能會感到精神投入和精力充沛。就像你在跳舞的時候,總是會感到清醒和充滿活力。你的例行程式應盡可能容易地開始,並且應該逐漸過渡為越來越多的身體運動。你的思想和動力將跟隨你的身體運動而增強。值得注意的是,身體運動不一定意味著運動。例如,如果你的目標是寫作,那麼你的例程應該使您更接近物理寫作行為。

步驟 3 :你的例行程式應該都遵循相同的模式。

如果我們的例行程式每天的執行步驟都不一樣,那我們很難真正地把例行程式內化成自動化模式。只要例行程式遵循了相同的模式,我們才會日復一日地重複,以至於在我們的大腦裡形成穩固的神經模式,為後續行動發生提供了指引。最終,該例行程式與你的表現緊密相關,以至於只需執行該例程,你就會陷入準備執行的精神狀態。你不需要知道如何尋找動力,只需要開始日常工作即可。

這一步很重要,因為當你沒有動力時,往往會花費很多時間來弄清楚下一步應該做什麼,這時候,你需要思考需要做決策,這些苦差事會讓你選擇放棄或者拖延。而例行程式則可以解決該問題,因為你確切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沒有辨別或決策,你只需遵循相同模式,重複一樣的儀式即可。

如何長期保持動力

我們已經介紹了一些策略,可以使你更容易激發動力並開始一項任務。那如何長時間地保持動力呢?

想像一下你在打羽毛球。如果你試圖與四歲的孩子打一場嚴肅的比賽,那你很快就會感到無聊,因為比賽太簡單了。另一方面,如果你試圖與林丹這樣的職業羽毛球選手進行一場嚴肅的比賽,那你會發現自己很快就失去了動力,因為比賽太難了。如果你是和勢均力敵的對手打球,那隨著比賽的進行,你是有贏有輸的。你有機會贏得比賽,但前提是你必須努力嘗試,你的注意力在聚焦,你發現自己完全投入到手頭的任務上,這時候你所面臨的挑戰是可以管理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會激發你內心的動力。雖然不能保證 100% 的勝利,但勝利是有可能的。而科學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像這樣的任務最有可能使我們保持動力。

人類喜歡挑戰,但前提是挑戰處於最合適的範圍之內。大大低於你當前能力的任務很無聊,大大高於你當前能力的任務會讓你沮喪,但是,那些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的任務卻會真正激發我們的大腦,因為我們更渴望面對那些剛剛超出我們能力但夠一夠又能接得住的挑戰。

我稱這個策略為“心流法則”,也就是說,當人們從事與他們當前能力最接近的任務時,他們會經歷最大的動力,而這時候,我們的身心也很容易進入到一種全神貫注的心流狀態,發揮自己的最佳表現。不是太難,也不太容易,但卻剛剛好。

處理符合“心流規則”的任務是保持長期動力的關鍵之一。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動力去完成某項任務,要麼是這個任務無聊至極,要麼是這個任務已經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困難重重。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找到一種方法,將你的任務拉回到能力的邊界——既能讓你感受到挑戰,但同時你也能夠集中精力攻克它。比如,難度太高,就把任務分解,降低難度;難度太低,就去選擇難度更高的挑戰。

如何達到巔峰動力

心理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心流”,它指的是——當你專注於手頭的任務以至於忘記自己,忘記周圍世界,忘記時間的流逝,這時候,你的感覺非常敏銳,能夠捕捉到所有與當下這件事情相關的所有資訊,不管工作多複雜你都毫不費力,並且有強烈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在心流這種身心狀態下,你的動力最飽滿,達到峰值,你可以持續不斷地做好當下的事情,完成正在執行的任務。而要進入心流狀態,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你是否遵循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心流法則”——如果你正在接受一個難度與你水平相當的挑戰,那麼你不僅會受到激勵,而且還會感受到幸福感的增強。

正如心理學家吉爾伯特·布里姆(Gilbert Brim)所說:“人類幸福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在適當的難度下完成任務,既不難也不易。”但是,為了達到最佳性能狀態,你不僅需要以適當的難度應對挑戰,而且還需要衡量你的即時進度。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曾說,達到流動狀態的關鍵之一是你會立即獲得有關每個步驟的表現的反饋。因此,可以說測量也是是動機的關鍵因素。更準確地說,巔峰動力有兩個最關鍵組成部分:

  • 面對最佳挑戰
  • 立即收到有關你在應對挑戰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的反饋

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判斷這件事情是否符合自己的實力,還需要在做事的時候,主動地去尋求反饋,調整自己,進而讓自己的動力達到峰值,從而更好得完成任務。就像你打遊戲,不是太難也不是太容易,這樣你會感覺有趣,願意去挑戰,同時,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你還需要獲得即時反饋,打怪獸成功了,獲得獎勵,不小心掉坑里了,會立即失血,這些有效反饋有利於你調整自己,主動參與,持續地闖關。

動機消退時該怎麼辦

不可避免地,你執行某項任務的動力會有所下降。當動機消退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並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但是當我想放棄時,下面這些就是我想提醒自己的東西。你的思想是一個建議引擎。你的每一個想法都只是建議,而不是命令。現在,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思想暗示著我感到疲倦,建議我放棄,這表明我想走一條更容易的路。但是,如果我停頓片刻,就​​會發現新的建議。我的想法也在暗示,一旦寫完這篇文章,我會感到非常高興。這表明我在遵守時間表時會尊重自己正在建立的作家身份,這表明我有能力完成此任務,即使我不喜歡也可以。

請告訴自己,頭腦裡的想法只是建議而不是命令,它們只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個選擇,但我有權選擇要遵循的選項。

不適是暫時的

時間的流逝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快,你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地度過一天,也可以無所事事地度過一天,不管怎麼樣,這一天都會過去。你需要明白的是,不管怎樣生活,你的時間都會一去不復返,但是,在不適的時候依然敢於走入不適,擁抱不適,這會讓你面對困境的反脆弱能力越來越強。你的生活是美好的,而你的不適是暫時的,踏入這一刻的不適,會讓你下一刻更自由。一旦完成,你將永不後悔

西奧多·羅斯福曾有句著名的話:

“人生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獎勵,有機會去努力做那些值得做的事情。”

我們總是希望有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但卻不想付出任何努力;我們希望自己小腹平坦,手臂有力,但卻不想通過吃力地舉鐵來磨練;我們只是想要一個好的結果,卻不想要從開始到結果的那個過程。任何人都想要一枚金牌,但很少有人會想像奧林匹克運動員那樣訓練。這的確是人懶惰的本性,無可厚非。

但我們之所以為人,不就是因為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反本能的事情嗎?實際上,過程和結果是有個轉換過程的,當你把結果拉近,拉到足夠近的時候它就是結果。而當你勇敢地走過一個過程,達成一個結果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即使開始很難,過程很累。

最後的話

有時候,我喜歡問別人:“你怎樣選擇受苦?”很多人聽了這個問題都會很疑惑地看著我,他們詫異的是,為什麼我要選擇受苦,每天開開心心不是更好嗎?

可是,在我們的人生裡,必須主動去選擇一些困難的東西,你不能沒有痛苦地生活,你的生活不可能全都是鮮花和掌聲,更多時候,生活充滿了荊棘和陷阱。而最終,你選擇受什麼樣的苦,願意為什麼奮鬥,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快樂幸福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答案。但是更有意義的問題是:你要承受的的痛苦是什麼?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才會真正讓你通往某種自由的大門,也會得到人生足夠的動力。

希望你在面對人生的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有足夠的動力去行動。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