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看這篇文章的您是一名投資新手,在美股市場打滾兩週,可能已經認識特斯拉的火箭、輝達的顯卡、亞馬遜的平台、 FB 的廣告以及蘋果的 iphone ,但有一家公司,你一定在新聞中聽過幾百遍,或許出國旅遊也常使用他們家的產品,那就是——波音公司(BA),一個專門製造會飛的大鐵塊,卻偶爾不小心忘了小螺絲的傳奇企業。
怎麼摔都不會破產?
如果有一家公司能獲得「事故成就獎」,波音大概能頒給自己一大串獎牌,較有名的是發生於2018~2019 的 737 MAX 空難雙殺,簡單說737 MAX是波音為了對抗空中巴士 A320neo 系列所推出的節能升級版,為了安裝新型、更大節能的引擎,機身設計做了些調整,導致飛行時機頭容易上仰,為了補正這個問題,波音設計了一套自動修正系統:MCAS(機動特性增強系統)。
2018年10月,印尼獅航 JT610 起飛後短短 13 分鐘內墜海,機上189人全數罹難,經後續調查顯示:MCAS 自動壓低機頭,機師反覆手動拉起,結果系統又強行壓下,打個比方這就像是機師在拔河比賽中輸給了機器,更慘的是,飛行員事先還不知道 MCAS 系統會這樣介入,因為波音烏龍到沒把它寫在操作手冊裡…。
本以為這場悲劇會讓波音反思檢討,但時隔不到一年又出現意外,2019 年 3 月,衣索比亞航空 ET302起飛後 6 分鐘墜毀,機上157人全部罹難,又是 MCAS 系統自動壓低機頭、機師無法控制,幾乎跟獅航一模一樣的劇情,大家才猛地驚覺,怎麼 bug 根本沒修正?而短時間內連續兩次的重大意外也讓全球對波音的信任開始瓦解,全球各國民航局開始陸續下令停飛所有 737 MAX 機型,連美國FAA最後也宣布停飛,波音面臨全球公審,媒體、國會、乘客、投資人,全都炸鍋,波音 CEO 穆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最終下台。
這次造成的經濟損失後果非常嚴重,波音停飛期間長達 20 個月,史上罕見,前後賠償金加訴訟費用加停工損失與品牌修復總估計超過 200 億美元以上的損失。訂單交機中止,連供應鏈也跟著倒楣,美股公司股價腰斬,禍不單行,連美國司法部都要求波音承認疏失,並支付 25 億美元罰款。
常言屋漏偏逢連夜雨,緊接而來的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世界各國開啟了管制,各國航班停飛,商務旅遊掛零、機場變鬼城,飛機比過年吃剩的年菜還多,各大航空公司現金流紛紛出現問題,於是陸續取消或延後波音的訂單。單單一個 2020 年波音的淨虧損就超過 120 億美元,成為史上最大虧損年,飛機停工、工人裁員、工廠半關,還一度考慮永久停產 747 系列,全公司陷入吃老本模式。回看歷史倒車鏡會發現, 2020 年的疫情可以說為後面幾年的品質控管災難埋下不定時炸彈。
上述只是礙於本篇篇幅列舉的兩個空難例子,事實上波音每年不是在出包,就是在處理上一年出包的事,除前兩例外,近十年其他出包事件還包含 2015 年 787 夢幻客機電池起火、 2016 年空軍 KC-46 加油機延誤,系統異常致漏油、 2021 年 787 因接縫、碳纖維壓力問題、測試報告造假等問題浮上檯面而交付停滯、2022 年再次爆出 KC-46 視覺系統故障問題(堪稱加油機災難連續劇)、2023 年美國航空技師在飛行中發現艙門因螺絲未鎖好導致有脫落風險, FAA 介入調查讓 737 交付再次停滯、2024 年阿拉斯加航空 737 MAX 9 艙門爆炸性脫落事故,好在沒有乘客一起飛出去,但也引發 FAA 罕見下令立即停飛部分機型。
而最近期的大型空難便是 2024 年 12 月月底的韓國濟州航空 2216 號班機空難,該航班由波音 737 客機執飛,因不明原因機腹著地最終飛機衝出跑道,造成 179 人死亡,只有兩人幸免於難,傷亡人數堪稱韓國歷史上最慘烈空難,不過事後調查原因說是被鳥撞擊……
至於波音其他事故歷史則族繁不及備載,本文不一一贅述……
合眾國之子
看完前面這麼多災難,身為投資人可能會問,如果換一家公司,遇到這麼多大型飛安事件早就被政府罰到破產,或是為罹難者賠償到內褲都保不住了,但為什麼波音至今依然屹立不搖?這就不得不從他的基本資料以及歷史背景切入探討:
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航空航太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創立於 1916 年,由威廉·波音(William E. Boeing)在西雅圖創建,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商用飛機製造,如著名的 737、747、777、787 夢幻客機系列等機型,是全球最重要的民航機供應商之一;國防與航太業務,同為美國五大軍火商之一,波音也替美國政府研發生產軍用飛機,如 F/A-18 戰鬥機、F-15 戰鬥機、同溫層堡壘轟炸機,以及軍用直升機、無人機、導彈等;太空科技探索,波音為美國政府提供太空運輸系統,參與 NASA 的太空任務,研發太空艙、火箭和衛星技術(雖然這方面常常輸給馬斯克的 SpaceX )。
截至目前波音公司在全球有超過 65 個國家設有生產與維修據點,公司以先進複合材料和節能技術為核心,著名的 787 夢幻客機即以碳纖維複合材料為主要結構,實現更輕、更節能的飛行性能。而之所以被稱為合眾國之子可不是股東粉絲自封,也不是波音自己亂吹的綽號,這是美國歷史、軍事、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用納稅錢認證」的名號。
這家航空公司,從一戰就開始造飛機,然後參與二戰轟炸機設計、冷戰空中堡壘、太空競賽、911 之後的國防轉型,再到現在要造第六代戰機(後面會提到得標之事),生產的產品之多,全世界機場跑道上每五分鐘就有一架波音在降落,太空領域上跟 NASA 是死黨,參與過阿波羅計畫,現在還在做月球登陸艙和太空艙。簡而言之,波音的生意就是美國的臉,是大美利堅製造業的驕傲,無論是商務、外交還是戰爭。如果波音倒了,美國就得在全世界面前丟臉,所以不能把它單純看成是一家飛機製造商,這家公司本身就是美國本體的延伸,它會摔跤、會被罵、常常出包、甚至還會被自家媒體拿來嘲諷,但它是美國國力的展示品、是國防肌肉的蛋白質、是太空夢的副駕駛、也是和空巴吵架時的美國驕傲,所以不管摔倒幾次,出幾次大包它都會被美國政府重重拿起輕輕放下、被軍方點名、被投資人再度買回股票去。
合眾國之子名號,當之無愧。
小結
波音不是不會倒,只是它倒不起,這家公司的定位過於關鍵,供應鏈太深,影響面太廣,就像全球電力網裡的主變電站——你不敢讓它燒掉,哪怕它偶爾跳電、冒煙、還會忘了鎖緊門。全球能做大型飛機的不外乎兩家——波音與空巴,這種幾乎是二選一的市場,哪家跌倒都會引發世界恐慌。而在軍工這邊,雖然有洛馬、諾格、雷神、通用動力等對手,但五大軍火商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在商業航空、軍用 、太空三個領域都跟波音一樣全能,畢竟其他家沒在生產大型客機,而波音有。波音出事會上新聞頭條,但倒下會上歷史課本。
看完上述,身為美股投資人的你一定會問,波音這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呢?它的投資優勢與投資風險為何?且看下文分曉!
💡下集 >> 波音有哪些競爭對手?還可以投資嗎?有什麼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