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為什麼我總是急於求成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為什麼我總是急於求成

2020 年 10 月 5 日

 
展開

美國作家傑夫·哈登(Jeff Haden)曾經在他書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他祖父的。

在哈登 12 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匹專門用來賽馬的馬。當時的他很不理解祖父的這種行為,因為這匹馬對於生活在農場的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奢侈品”,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消費水平。

之後,他的祖父就常常帶著這匹馬去參加當地的賽馬比賽,但比賽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

有一天,哈登的祖父用錢“說服”了一個不錯的賽馬騎士在比賽中騎自己的馬。在這次比賽中,這匹馬終於得到了一個令人滿意的名次——第二名,他的祖父也如願以償地站上了領獎台,拿到了一塊銀牌。

領完獎之後,哈登的祖父得意地牽著自己的馬圍著賽馬場走了一圈,接受周圍觀眾的祝賀和讚美。那一瞬間,哈登發現祖父整個神情和姿態都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他站得更挺拔了,頭也抬得更高了,臉上還帶著毫不掩飾的驕傲和自豪感。

比賽完回到家之後,哈登的祖父依然沉浸在快樂之中,但是剛剛因為他人祝賀和讚美而獲得的自豪感卻看不到了。

過了很多年之後,哈登才真正意識到他的祖父當時為什麼要買那匹馬——他其實是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些存在感和價值感。

是的,在那一刻,哈登的祖父的確得到了他想要的風光,然而這種快樂轉瞬即逝,很快他就回到了原來的狀態,除了那次美好的回憶之外,這塊銀牌並沒有給他的人生帶來任何不同。

在這個故事當中,你有沒有找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你是不是有時候也像哈登的祖父那樣,很想實現某個目標,卻不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於是,你總想找到一些“速成”的方法,如果真有某種付費的“捷徑”可以讓你不費力地快速達成想要的結果,那麼你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花錢走捷徑。

但問題是,你越是急於求成,你越難把這件事情做好,這是因為當我們著急想要得到結果的時候,我們對困難和暫時失敗的忍耐度就會很低,很容易因為不順而產生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一方面會對行動力造成阻礙,另一方面又會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降低大腦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工作效率會隨之下降。

那麼,怎麼樣才能擺脫急於求成的心態,讓自己更好地沉下心去做一些事情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先探討另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急於求成?這個問題的答案,隱藏在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中……

想要,並不代表喜歡

什麼樣的“秘密”呢?這個秘密就是:“想要(wanting)”和“喜歡(liking)”其實並不是同一回事,或者換個說法,“我想要”並不意味著“我喜歡”。

這個說法可能有點顛覆大多數人原有的認知,因為通常來說,我們之所以想要某個東西(或者做某件事情),是因為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然而過去 20 年的動機神經科學研究已經有力地表明,“想要”和“喜歡”是兩種不同的感覺:“想要”是對未來事件的期待,而“喜歡”則是當下事物所帶來的愉悅,儘管它們都是屬於獎賞和動機系統的一部分,但它們卻分屬於大腦的不同迴路,所涉及的神經化學物質也不相同。

與“想要”這種感覺緊密相關的,是我們最熟知的一種神經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一提起多巴胺很多人就會聯想到享樂,這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誤解。

事實上,多巴胺最主要的作用是使人想要某樣東西,而不是讓人感到快樂。多巴胺能夠引起諸如慾望、興奮和希望等情緒,但是當你的慾望實現以後,多巴胺並不能保證你一定會喜歡你所得到的東西。

負責“喜歡”這種感覺的,其實是另一種神經化學物質——阿片類物質(Opioids),我們經常聽到的內啡肽就是一種典型的阿片類物質。當我們做喜歡的事情,或者得到了喜歡的東西時,大腦就會釋放出阿片類物質,讓我們體會到一種愉悅的快感。值得一提的是,阿片類物質同時也是一種止痛劑,它能阻止與疼痛有關的信號。

這兩種化學物質對於動機的正常維持都很重要,因為少了“想要”系統,我們便不會對未來事件有所期待,也就不會有動力去追求什麼,而少了“喜歡”系統,我們就很難體驗到快樂的感受,雖然這個時候,想要的渴望會促使我們持續不斷地去追求,但我們的內心卻無法體會到滿足感,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比方說,上癮就是“不喜歡卻很想要”的最好例子:當一個人對某個事物上癮的時候,他會控制不住地一直想要,但實際上他在得到或者經歷的時候卻並不感到愉快,即便如此,過不了多久,他又會忍不住繼續想要。

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會急於求成,也是因為同樣的道理:他僅僅是想要得到最終結果所能帶來的某種好處,卻不是真的喜歡這件事情,所以對他來說,過程是毫無樂趣和滿足感可言的,反而是一種負擔和痛苦。

你看重的是結果,還是過程

心理學家早就通過研究發現,在追求目標時,我們更看重結果還是過程,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內在感受——能否體驗到樂趣和滿足感,不僅如此,它還會影響到我們的潛能發揮和抗挫折能力。

他們把以結果和表現為導向的目標稱為績效目標(performace goal),把以過程和成長為導向稱為精熟目標(mastery goal),或者也叫做成長目標(learning goal)。

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追求的是績效目標,他通常在意的並不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想要通過結果來“表現”自己,因為他覺得達到這個目標能給自己帶來某種肯定,讓自己看上去很聰明、有能力或者有才華。

績效目標是可以帶來動力的,因為他人的認可與讚美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的激勵因素,也是我們價值感的來源之一,而且研究表明,追求“表現”的人在學習和工作上都會很努力,有的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和成就,但問題是,他們很難享受過程的快樂,並且會經常因為過於在意表現和結果,而處於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中。

除此之外,過於在意表現的人還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和自我懷疑,因為對他們來說,表現結果與自我價值感是緊密相關的——他們會把失敗和犯錯看成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所以表現不佳的時候,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就會受到折磨,自信也會因此遭到打擊。

如果這並不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因為挫敗感而放棄。

相反,如果一個追求的是精熟目標,那麼激勵他的就不再是別人認可和讚美,而是對能力提升和進步的渴望,所以他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他人會怎樣看自己。

這個時候,他便能更好地享受這個為結果而努力的過程,因為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小進步都能給他帶來快樂和滿足感。

儘管追求精熟目標的人也會因為做不好或者犯錯經歷沮喪的情緒,但是他們要比時刻想要證明自己的人經受的沮喪程度輕一些,也不會因此而產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因為追求成長的目標會讓他們對困難和犯錯抱有完全不同的態度:他們會把困難和挑戰看成是獲得新技能的機會,把犯錯和失敗看成一種回饋資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一個人的主要關注點是進步時,他會更多地用到元認知,提出元認知層面的問題,如果關注點僅僅是表現,那麼他會更想“速成”,喜歡走捷徑。

拿學習來舉例,追求進步的學生通常會不滿足於“是什麼”或者“怎麼樣”之類的答案,而是會想要知道“為什麼”,他們會渴望了解背後的基本原理,並且想要弄清楚不同的知識點是按照怎樣的基本邏輯結合在一起的,而追求表現的學生則更多會使用死記硬背、考前突擊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好成績。

雖說從短期來看,兩個類型的目標可能不會在能力和成就上帶來特別顯著的差別,但是長遠來看,追求精熟目標的人會擁有更強的實力,也會因此而獲得更大的成就。

追求自我一致的目標

那麼,怎樣才能確保自己不只是對結果有興趣,還能享受追求目標的過程呢?

關於這個問題,泰勒·本·沙哈爾在他的《幸福的方法》一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泰勒在書中提到說,目標對於持續的幸福感很重要,然而並非所有目標都值得追求,一個目標能否增加我們的幸福體驗,關鍵在於它是否具有自我一致性(Self-concordant)。

什麼是自我一致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這些目標必須是出於我們真實的願望和興趣,屬於自主選擇,而不是他人所強加的或者出於某種外在的壓力。這裡的“自我一致”指的是,與個人發展興趣和核心價值觀擁有一致性。

一般來說,我們做一件事情背後的動機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層次,分別是外在(External)、內射(Introjected)、認同(Identified)、和綜合(Integrated),它們之間的關鍵區別在於目標的內化程度,或者通俗一點,在於它與我們的“真實自我”有多接近(是否有種“做自己”的感覺)。

這四種層次的動機當中,外在動機的自我一致性最低,這樣的事情往往是別人要求我們做的,我們既不想做,也不喜歡做;內射動機的內化程度稍微高一些,這樣的事情是我們自己要求自己去做的,我們雖然不喜歡,但覺得自己應該做;認同動機的內化程度比較高,這樣的事情通常與我們的內在價值觀一致,是我們真正看重的事情;綜合動機的自我一致性最高,這樣的事情才是我們真正熱愛的,一般來說,我們在自己具有天賦的領域最容易獲得這樣的感受。

外在動機(External):當我們被迫做某件事或僅僅因為外部的獎勵而去做某件事情時,比如完成了某項任務就能得到錢,完不成某個任務就會受到懲罰。

內射動機(Introjected):當我們接受了某種外部評估標準,並主動用它來要求和評判自己時,比如想要達成某個目標,是因為這會讓自己看上去很成功。內射動機通常與自尊有關,其背後真實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維護自尊或者自我價值感。我們之前提到的績效目標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動機。

認同動機(Identified):當我們認為某個目標對自己來說真的很重要,與自己的內在價值觀一致時,比如想要學習某項技能,是因為覺得這項技能很重要,能夠給自己的發展帶來更多機會。

綜合動機(Integrated):當某個目標或行為已經和我們的自我融合在一起時,比如想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是因為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插畫師。

自我一致的目標之所以能夠增加我們的幸福體驗,是因為它能夠給我們的內心帶來一種和諧感與自由感,這種自由感是一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對於快樂來說很重要。

當我們追求的是自我一致的目標時,我們會覺得自己是自由的,不會有任何的壓迫感,而且是充滿活力與動力的。這種感受不僅會讓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多內在愉悅感和滿足感,還會讓我們願意在目標上投入更多的持續努力,使得目標更有可能實現。

能夠擁有和追求自我一致的目標無疑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問題是,生活是很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任性地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要做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我們還會常常受到他人價值觀的影響,會不自覺地為了滿足自尊而去追求一些目標。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反思自己為什麼要追求這個目標,或者說為什麼這個目標對自己很重要。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思考,將這個目標與真實的自我發展興趣,或者自己真正看重的一些東西連接起來,那麼我們就能把一些所謂的“外在目標”內化成自己認同的目標。

當我們想清楚了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並且認同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時,我們內心的壓迫感就會少很多。

除此之外,如果我們還能夠從中發掘出一些自我成長和進步的機會,並且在過程中,把更多關注點放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上,那麼,我們就能從中得到成功和進步帶來的滿足感,也會更享受這個過程。

當然,通過這樣的自我反思,我們很有可能會發現,有些目標對自己來說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有些事情也並非真的“不得不”做,它們背後的真實動機其實是為了維護自尊或者滿足他人的期待。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且果斷地放棄這個目標,然後把精力投入到對自己來說更為重要的事情上。

迷失時的自我調整

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社會動物,我們很難不受社會或者他人影響,即便我們最初的目標具有自我一致性,但是隨著成就以及外界關注度的增多,各種各樣的機會和誘惑也會不斷向我們湧來。這個時候,我們便會開始越來越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虛榮心也會開始滋長。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在不知不覺間為了滿足他人對自己的期待和獲得持續的關注而開始偏離初心。有時,即便自己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偏離,也會因為害怕失去關注,而無法再回到原來的軌道,以至於以後的日子不得不為虛榮心而活。

事實上,所有在自我發展道路上獲得了一定成就和認可的人都會面臨這種心態上的變化。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在做大眾號的這幾年,就常常需要面對這種內心的掙扎:到底是堅持做自己,還是通過迎合市場來獲得更多關注?

每當我感到迷失和焦慮,或者能夠覺察到自己的虛榮心時,我就會停下來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做這件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慶幸的是,每一次的反思都會把我拉回到原來的軌道上,讓我重新明確自己的核心目標——追求認知上的成長和突破,理解自我成長與發展最底層的規律,然後再利用這些知識和經驗去幫助更多人成長。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把寫作看成是一種促進我思考和學習的手段,通過這種方式去自我解惑, 然後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

我並不是不在乎他人的認可,也不是不想獲得更多經濟上的回報,但我知道那應該是自己擁有了足夠實力和成就之後的自然結果,不是目標。如果把他人認可和經濟利益當成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標,我就會很容易偏離自己真實的願望,這樣的目標就不再具有自我一致性,也就無法給我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滿足感。

而且,我始終堅信一點:實力和遠見是實現價值和獲得財富的前提,只要有實力,其他都會慢慢有的,而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去累積的。

最後,我們再回到哈登祖父的故事。為什麼哈登的祖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成就”,卻沒有得到他渴望的快樂和存在感呢?

很簡單,因為他跳過了中間那個努力和成長的過程,而是直接用錢買到了結果,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真正想要的快樂其實就存在於那個被他忽略的,為了目標而不斷努力自我突破的奮鬥過程之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擁有目標的意義和作用並不在於“實現”它們,而在於能夠給予我們一個明確的奮斗方向,並讓我們投入其中,享受這個自我成長和突破的過程。

如果我們只想要回報,而不想去奮鬥,只想要結果,卻不想經歷過程,那麼我們就永遠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所以,在思考和設定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要只從得到的角度去考慮,而是要從付出的角度去思考,然而問自己:我是否願意為這個目標付出艱辛的努力?這不僅是檢驗這個目標是否真的重要的好辦法(因為我們會只願意為真正重要的事情經受痛苦),也是我們能否獲得持續幸福感的重要決定因素。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