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你一個人 感 到 窮 。
高盛前主席:我不富有
絕大多數讀者,不管他們收入多高,家裡有多少資產,都會覺得自己不夠有錢,甚至感覺很窮。而且,這是一種中外皆同的普遍現象。今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採訪了高盛前主席,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在採訪中,布蘭克費恩提到:我不富有!我根本沒這種感覺,也不會像富人那樣生活。如果我買輛法拉利,我會經常擔心我的愛車被刮花了。
根據彭博社報導, 布蘭克費恩的財富淨值超過10億美元,如果連布蘭克費恩都不覺得自己富有的話,那地球上大概沒幾個人覺得自己有錢。
富人低估自己、窮人高估自己
然而,布蘭克費恩絕不是特殊個例,一項麻省理工的統計研究顯示,瑞典最富有的10%家庭,感覺自己的財富水平比60%~80%的家庭更高。接下來次富有的10%家庭,感覺自己的財富水平比50%~70%的家庭更高。換句話說,幾乎所有人,都普遍低估自己的財富水平,唯一的例外是收入處於最低的20%的真正窮人,他們反而高估了自己的財富在社會中的相對位置。
這就好像那些學霸,每次在考完試以後都會懊惱的說:我考的很爛。而那些學渣,反而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信心滿滿。為什麼會這樣?美國作家馬修·傑克遜(Matthew Jackson),在其著作中提到過一個“友情悖論”。
馬修·傑克遜的友情悖論
他提到,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有趣現象?那就是其他人比你有更多的朋友。如果你注意到了,那恭喜你,因為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會覺得其他人比自己有更多的朋友,這就是所謂的友情悖論。人類的天性,就是喜歡比較,並且通過比較得出結論。這家餐廳的餐點是貴還是便宜?這台電腦好還是不好?我是否有錢?我們往往通過和別人比較,去得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友情悖論”指出了通過比較很快得出一個結論的特點,那就是最後的結果,取決於你的比較對象。如果你總找比你更富有的富豪去進行比較,那你很自然會得出自己不富的結論。我們不妨想一想,在自己認識的熟人中,有沒有那麼幾個特別幸運,或者特別成功,比自己富得多?絕大多數人,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總會認識那麼幾個成功人士。如果拿自己和這些人比的話,自然會覺得自己貧窮。
判斷自己窮不窮,要找到關鍵對比
當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說覺得自己不富的時候,他對比的對像不是像你我這樣的普羅大眾,而是他朋友圈中的其他上市公司主席,或者對沖基金經理,或者創業成功的企業家。跟那些富可敵國的億萬富翁相比,連布蘭克費恩都覺得自己窮,也就不難理解了。
所以在判斷自己窮不窮的時候,找到對比非常關鍵,能夠幫助你從一個更加合理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參考資料:
Mounir Karadja, Johanna Mollerstrom and David Seim, Richer (and Holier) Than Thou? The Effect of Relative Income Improvements on Demand for Redistribution, Mar 2017
Matthew Jackson, The Human Network: How Your Social Position Determines Your Power, Beliefs, and Behaviors, 2019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