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從不缺領頭羊,微軟(Microsoft, MSFT-US)、Google、BAT比比皆是。相對於這些巨頭而言,Apple的相關佈局似乎不算早,然而它的每一次產品發佈都會引起騷動,幾乎是“人未至聲先行”,甚至可能引領整個行業的走向。因為幾乎在所有人的意識裡,它就是“顛覆”、“創新”的代言人。用它們自己的話說叫“switch”,本篇我們一起來看看Apple是如何創建自己的互聯網醫療帝國的。
潛移默化的“佈局”
Apple在成立之初,主要開發和銷售個人電腦,後來延伸發展包括:消費電子、電腦軟體、線上服務,並於1980年上市。現已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所以幾乎它的每一個舉動都會令全球市場“抖三抖”。而Apple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試水溫,大家一般會認為,是HealthKit開源平臺的發佈。
而實際上,在這之前,Apple的觸角已經悄無聲息地伸進互聯網醫療領域。在2006年Apple就與Nike合作推出Nike+ iPod產品,將可放置在鞋中的感測器與iPod進行連接,監測運動狀況。6年後,於2012年12月底,推出可偵測身體資料的EarPod耳機。這期間,其硬體(iPhone、iPad等)的廣泛使用也促進了醫療領域的開拓。根據曼哈頓醫療市場調研公司在2012年採訪的3000多名執業醫師後發現,62%的醫療機構和個人在醫療過程中使用iPad。有些醫生用它來搜索藥物臨床資訊,也有醫生將它作為一種診斷工具來遠端監控患者。就此很多醫療機構希望和Apple取得進一步合作,通過推出定制iPad等方式為醫療提供便利。
接著,Apple在2013年給推出的iPhone 5S增加了一個M7晶片,一度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M7可持續監測各種感測器的資料,例如加速度計、陀螺儀、電子羅盤等,將各種感測器資料直接交給專門的晶片處理,可得到更快速即時的資料,達到更多元化的應用。然而有一個不積極的現象是,Apple自2010年發佈iPad以後,遲遲沒有發佈新的產品。
就在大眾猜測Apple的下一個亮相產品時,2013年頻頻有消息傳出,大批科學家、工程師、生物醫學技術專家、葡萄糖感測器經理人和大眾健身設備經理人等跳槽到Apple。
直到2014年2月的一則消息,爆出Apple正式把觸角伸向了互聯網醫療。“Apple公司營運高級副總裁Jeff Williams已經與FDA局長瑪格麗特·漢堡(MargaretHamburg)博士和該局負責監管醫療設備審批的JeffreyShuren博士會面,討論「移動醫療應用軟體」問題。”
並截至2014年中旬,Apple挖到近10位生物醫藥領域的絕對權威專家的加入。此外,還招到了超過百名醫藥和相關硬體設備領域的專家。一切就緒後,於2014年6月,正式向互聯網醫療邁進。
變革的2014-發佈HealthKit
在2014年6月的Apple全球開發大會上,Apple正式對外發佈了移動健康應用平臺HealthKit。
Apple是這樣描述HealthKit的:“它允許提供健康服務的應用相互之間及與最新的健康應用共用資料。”使用者可以決定與協力廠商共用多少自己的健康相關資訊。通俗點說,Healthkit是一個面向協力廠商的開放式軟體平臺,它提供資料存儲和聚合服務,使用者可以通過相關硬體獲取體能生理資料,並提供給它進行分析。
然而在三個月後,HealthKit因不斷存在bug使其平臺的眾多應用被迫下線,因此也推遲了開放和使用,這些問題使得一些軟體廠商由原先的積極態度轉變為更保守的觀望態度。不過以Apple的技術含量,加上它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平臺優勢,完善的資料呈現及匯總體驗,是能夠扭轉乾坤的。
到2015年2月,Apple已經與美國14家頂級醫院達成了合作,協定內容就是讓醫生通過Apple自帶的健康系統對慢性病患者進行指導,在發病前及時給予健康建議。同時,還有超過600個開發商將HealthKit整合到了它們的健康和健身應用中。HealthKit的優勢就在於為普通用戶和醫療機構、開發者搭建了一個健康資料平臺。能夠徹底改變健康產業與人們進行交互的方式。目前,梅奧診所、Epic、耐吉的Nike Fuelband和三星的Gear Fitd等公司已經開始使用該應用。
在發佈HealthKit一個月後,有消息指出Apple正在加大自己在醫療設備研發領域的投入,尤其是那些內置了可以預測心臟病感測器的醫療設備。並且連負責人都被“人肉”出來了,由曾在Lucasfilm公司的著名音訊工程師湯姆林森-霍爾曼(Tomlinson Holman)負責,並將主要通過監視使用者通過大動脈的血流來判斷心臟病的發病幾率。如果此言屬實,對於Apple打開醫療市場也是功不可沒。
接著同年9月9日,Apple2014年秋季新品發佈會上,AppleCEO提姆·庫克宣佈產品Apple Watch。Apple Watch共有普通款、運動款和訂制款3種版本,跨越了不同價位,囊括數千元到數十萬元的價位級別。在功能上,Apple Watch主打的是健康監測和提醒。其設計、價格徹底顛覆了外界對於智慧手錶的表象認知,並預裝了8款醫療App,不過截至目前已有超200款。自此,Apple開始涉足醫療監測領域。
開放的2015
不僅是Apple,在全球手環、貼片、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已是如火如荼。這些可穿戴設備大多自身內置豐富的感測器,同時保持著較小的體積和較高的便攜性。它們可以監測和分析包括運動量、睡眠品質、心率、血糖、血壓在內的多項體能指標,可以輕鬆地積累大量健康資料。但是資料再多,如果沒有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分析,價值也不大。如何靈活使用者累積的海量資料,Apple再次出招,推出開源框架—ResearchKit。
3月10日,Apple發佈了全新醫療應用ResearchKit。
ResearchKit事實上與去年6月發佈的HealthKit一樣,可以收集和分析使用者的健康資料。比HealthKit更高級一點的是,ResearchKit傾向於將重心轉移到醫療領域,一頭連接七億部iPhone用戶,而另一頭則搭上醫院。並聯合全球多家著名醫療機構用ResearchKit框架開發了首批五款App,分別是針對帕金森的 mPower、針對糖尿病的 GlucoSuccess、針對心血管的 MyHeart Counts、針對哮喘的 Asthma Health、針對乳腺癌的 Share the Journey。
此次破天荒的舉動,無論Apple是否會從中獲益,今後隨著ResearchKit生態圈的不斷加碼,相信它定能造福於全人類的醫療研究。4月中旬,Apple全面開放了ResearchKit。4月底,又將HealthKit大規模納入醫院電子病例,開展深度合作。隨著Apple向醫療領域的滲透,更多專業應用將逐漸投入使用、收集到的使用者資料也將增多。
在今年Apple有一個大方的動作就是,與IBM冰釋前嫌。4月,與IBM(IBM醫療健康產業佈局)以及全球最大醫療設備製造商強生、美敦力(Medtronic, MDT-US)等達成合作協定,把來自Watch的健康資料交給醫生和保險公司,並為髖關節置換和糖尿病患者創建個人化治療方案。Apple將向IBM提供多種運動健康應用的使用者資料。在征得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IBM將把這些匿名資料轉化為有意義的分析,用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而最近的消息是,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Apple正在與美國多家研究機構合作,推出能夠讓iPhone用戶擁有DNA檢驗機會的App。以上資訊從發展方向來看,主要圍繞兩個方面—移動硬體和應用平臺拓展互聯網醫療戰略,兩大合作模式—醫院與科技公司,連結協力廠商醫療健康類應用和可穿戴設備。下圖為已公佈的Apple近年的互聯網醫療動作。
在Apple各應用平臺和硬體連結的醫療健康類App上,根據動脈網的粗略統計,截至目前,iOS系統已接入84000多款醫療健康類應用,然後是HealthKit有超過900款,Apple Watch也有200多款,而開源的ResearchKit目前還僅處於初始發佈狀態,僅5款。從當前的數位可以看出,ResearchKit平臺的App要少於HealthKit。這也說明了雖然ResearchKit比HealthKit更為開放,但領域更為專業,所以接入的App要求也相當高。方向類似於它的互聯網醫療佈局,少而精,只為“switch”。(本文來源於動脈網,微信公眾帳號:vcbeat)
《網易(NetEase, NTES-US)科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