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日本核災區食品,台灣解禁!為何開放?檢驗標準依據為何?
作者 foodNEXT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foodNEXT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foodNEXT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日本核災區食品,台灣解禁!為何開放?檢驗標準依據為何?

2022 年 2 月 9 日

 
展開

2018 年,台灣舉行公民投票調查國人對於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開放進口意願,投票結果是 779 萬對上 223 萬,顯示國民對於可能存有核災污染風險的食品接受度低。而在 2011 年日本東北 311 核災事件發生的 11 年後,2022 年 2 月 8 日,行政院卻以行政命令方式宣布解禁,預告期 10 天,將於 2022 年 2 月中下旬完成公告輸入程式。政府如今開放進口的原因又為何?

面對福島五縣將開放,針對「檢驗標準嚴格有用嗎?」、「檢驗標準依據從哪來?」和「公投溝通」等三大爭議來分析。

民眾怕核食,輻射殘留到底有多危險?

民眾對於核輻射污染食品相當害怕,網路上搜尋相關資料更是刷下一整排吃了核食會有什麼後果的聳動言論。核食危險是不爭的事實,但其實風險也有高低之分。

根據國際知名的放射醫學研究期刊《Radiation Medicine and Protection》於 2022 年的研究報告中就指出,不同的殘留物質如果超過一定的含量就會對於人體造成相當的危害,就以食品中與飲用水中若是有超量的「碘- 131」,就可能會造成甲狀腺癌罹患風險機率提升。好比 1986 年,首例被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的特大事故「切爾諾貝利核災」,核災後,牛奶受到「碘- 131」輻射物質的污染,當時導致兒童與青少年的甲狀腺中「碘- 131」含量暴增,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這些過往案例都讓民眾對於核輻射污染食品感到害怕。但也正是因為輻射影響深遠且嚴重,在食品上的殘留管制才需要如此嚴格。

爭議一:即使檢驗標準再嚴格,真的安全無害嗎?

「台灣的管制標準,全世界最嚴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道。

從碘- 131(I- 131 )、銫- 134(Cs- 131 )、銫- 137(Cs- 131 )輻射物質,在乳及乳製品、嬰兒食品、飲料及包裝水、其他食品等 9 大類食品中的殘留標準來看,管制範圍都較台灣還寬鬆。

國家/組織 輻射檢驗標準
台灣 10~100 貝克/公斤
加拿大 100~1000 貝克/公斤
歐盟 150~2000 貝克/公斤
美國 170~1200 貝克/公斤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100~1000 貝克/公斤
來源:食力/製表:股感知識庫

從殘留劑量上來看,由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制定的生物有效劑量之年容許量為 1 毫西弗(Sv,人受到暴露的劑量單位),代表只要年攝取量不超過 1 毫西弗,就算輻射食品吃一輩子的,也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這個劑量同時也已將慢性病患者、孕婦、小孩與老人的身體狀況皆考慮進去。

「我們是絕對不允許核食進口的。」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本次解禁有三大原則把關:

  1. 福島五縣食品現行規範將從「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品項進口」
  2. 針對高風險品項需提供「雙證」,提供輻射檢驗證明、產地證明
  3. 此外,所有產品在邊境需逐批檢驗合格才能放行

吳秀梅舉例:「特定地區的海鮮、茶類、菇類、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等登需要符合雙證,也須檢附產地證明。」

爭議二:台灣對於核食檢驗標準嚴格,依據又是哪來的?

但即使檢驗標準制定得再嚴格,民眾心中仍舊沒有辦法撫平那份不安,對於大眾來說,再多的科學數據都只是數字 ,根本不了解其中實際代表的含義,國民依舊怕得要命,但這些政府檢驗標準的依據究竟從何而來?

「所有制定標準不只嚴格,同時符合科學證據原則。」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強調,截至 2021 年年底,過去 10 年邊境抽樣針對日本食品輻射含量檢驗量高達 18 萬餘件,從未檢出超標品,僅有 236 件檢出(檢出率 0.13%)且其中有 217 件(91.9%)於 2016 年底前檢出,說明即使是微量檢出,檢出量也顯著下降,同時所有檢出均符合輻射殘留標準。此外,食藥署更會針對這些廠商進行勸導,將檢出的產品退運或銷毀。

除了邊境查驗外,政府單位也協同國內專家實地於福島五縣食品進行研究調查,對於各類食品之間存在輻射吸收差異,吳秀梅補充,這也是為什麼為將特定食品列為高風險食品,加以嚴格管制。「民眾對於檢測量的數字沒有感覺,但希望大家可以知道我們的管制標準從制定到實行的很嚴謹。」吳秀梅說。此外,自 2016~2020 年,政府協同國內專家完成 6 份風險評估及調查報告,全數都是專家根據日本各地區食品進行檢驗,同時針對高風險族群與孩童暴露值進行評估而制訂出來。

事發國日本在發生 311 核災事件後,也深知核污染所帶來的嚴重性,因此為了限制受污染食品的流通與消費,日本政府自 2012 年以來,每年都修訂《Concepts of Inspection Plan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Cancellation of Items and Areas to which Restriction of Distribution and/or Consumption of Foods Concerned Applies》規範來追蹤與跟進國內的核食流通、消費狀況。

陳吉仲表示,國際間許多國家對於日本食品的管制,是根據土壤、空氣、水文輻射污染路徑,對於食品的輻射殘留進行科學且專業的方式處理與管制,相對來說,台灣長期維持區域管制是相當不合理的方式。此外,他也強調台灣的檢出標準,符合日本國內食品流通規範,日本國內無法買賣的,台灣也絕對買不到;且所有日本食品需要標示「都、道、縣、府」,讓消費者更好辨識來源。

爭議三:民眾憤怒政府無視公投結果,為何執意開放?

其實早在 2016 年,政府著急通過進口日本福島核災 5 縣市食品,一系列動作就看出急著想開放的心。2016 年 11/7,被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要求舉辦公聽會,政府當即承諾將舉辦 10 場公聽會,11/10 下午就火速發出公文,將 10 場公聽會日期押在 11/12~14,消息一出,馬上被各界專家與民眾懷疑是不是趕鴨子上架急跑程式,結束後以高達 7 成 5 的民眾反對結束,在當時引起不小爭議。

也因此,2016 年 11/25 下午,行政院召開「日本非福島食品進口公聽會場次記者會」宣布重新召開 3 場公聽會,全程網路轉播外更開放現場民眾「Call in」參與,同時會在食藥署官網的「日本食品管理工作專區」開放民眾填寫疑問與建議,作為政策的調整方向參考。

接續著 2018 年,台灣舉行公民投票調查國人對於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開放進口意願,以反對結果作收。一連串的風波不斷,如今又以行政命令方式宣布解禁,站在貿易考量上強制開放看似有理,但是對於無視 2018 年公投反對結果,無疑是折損國民對政府信心,即使管束再嚴格,檢驗頻率再高,要民眾打從心底真正接受恐怕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該是正常化的時候了。」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當核污發生時,對於安全風險無法有效的掌握,因此當時選擇以區域的方式進行管制。至今 11 年過去,期間不斷經過嚴謹的審查安全程度,以科學證據證明安全無虞的情勢下才決定解禁。

日本核災即將走過 11 個年頭,目前仍維持此政策的國家僅剩台灣與中國。美國、新加坡等 41 國截至 2021 年已全數開放,其中包含全部的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會員國。台灣於 2021 年 9 月 22 日正式申請加入該協定,被問到本次解禁與加入 CPTPP 是否有關,陳吉仲表示讓台灣對日本的核食管制跟上國際的腳步,確實對於貿易上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表示目前台灣加入 CPTPP 過程一切順利,且不斷強調該協定的會員國的入會條件,很重要的就是貿易上的管理要足夠先進。且會員國之間會各自提出貿易需求,如何以相對應的貿易體系去回應,也是很重要的要素。以貿易頻繁的台日兩國來說,身為會員國的日本絕對樂見台灣放寬福島五縣進口條件。

別慌!回歸科學本質,進口福島五縣食品確實安全無虞

撇除貿易層面不談,回歸到民眾最在乎的安全問題,在嚴格的規範管束下,符合限量標準確實安全沒問題。且以台灣目前訂定的規範來看,相較國際來說也確實嚴格 10 倍。

此外,如何才能落實安全把關,還得靠邊境查驗確實、進口業主清楚相關規範,各司其職才有機會贏得民眾安心。

食力foodNEXT》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foodNEXT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foodNEXT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