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有數據為證!科學家總結的 4 個成功定律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有數據為證!科學家總結的 4 個成功定律

2020 年 12 月 7 日

 
展開

劉慈欣和唐家三少分別是中國作家富豪榜和網路作家富豪榜的第一名,但兩人的收入差距卻十分之大,劉慈欣 2019 年的版稅收入為 1,800 萬人民幣,而唐家三少則為 1.2 億人民幣。同為第一名,為什麼兩人的收入差距這麼大?

高分答案是兩字 “ 勤奮 ”

理由是,劉慈欣最後一本書《三體 3 》寫於十年前,而唐家三少從 2004 年開始,每年幾百萬字,到今天也沒有斷更過。聽上去挺有道理的,也有下面近三年的兩人百度搜尋指數驗證,唐家三少的搜尋量遠高於劉慈欣。

不管是對比作家的收入還是知名度,唐家三少可能都要高於劉慈欣,按照世俗的算法,唐家三少比劉慈欣更像一個成功的作家。這個結果,估計讓很多人不服氣,怎麼能用人氣來判斷作家的成功與否呢?

這就涉及成功的標準問題

最近我看的《巴拉巴西成功定律》一書,書名雖惡俗,但作者艾伯特・巴拉巴西可不是成功學大師,他是美國東北大學複雜網路研究(CCNR)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中歐大學網路科學客座教授,他只是想用一些指標去總結成功者的幾條規律,並不是教你怎麼成功。

書中的第一條成功規律可以告訴你,劉慈欣和唐家三少到底誰更成功。同時,這本書裡的其他一些觀點,也總結了幾個職場上 “ 更成功者 ” 的規律。

巴拉巴西第一條成功規律

如果用傳統的標準來看,劉慈欣顯然比唐家三少更像是一名成功的作家,他是首個拿到科幻雨果獎的亞洲作家,收穫了歐巴馬、扎克伯格等一眾大V(大量粉絲關注的意見領袖)粉絲。從銷量上說,《三體》是海外銷量最高的當代文學作品,可以說劉慈欣是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的水平和知名度提高到了全球水平。

而前面的百度指數上的差別,也不難解釋,唐家三少的作品眾多,都在網路上,且很多是盜版或免費閱讀,讀者也習慣透過搜尋來找資源。

所以下面的資訊關注量(即含關鍵詞的內容量)更能說明兩人的目前影響力基本相同。

再回頭看前面的搜尋量比較,反而有一個反常的現象:既然劉慈欣近十年沒有任何作品,唐家三少筆耕不輟,年年幾百萬字,但為什麼兩人近三年的搜尋差距卻越來越少呢?

百度指數提供的搜尋人群屬性說明了一些問題,為了方便比較,我引入另一個更具主流意義的成功作家——莫言。

作為淺顯的口水網文的代表作家,唐家三少的讀者群的低齡化是很好理解的,但都是傳統作者,劉慈欣的讀者明顯比莫言更年輕,甚至在 00 後讀者中,十年沒有作品的劉慈欣,其影響力已經完全不亞於唐家三少。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以我為例,兩個人的小說我以前也都看過,這十幾年,我不知道向多少人推薦了劉慈欣的小說,包括向我兒子炫耀大劉親筆簽名的三套本,但我不可能向別人推薦三少的小說,除非別人說自己純屬無聊消遣。

唐家三少網文第一的地位,純粹靠得是看他的文章的讀者,而這些讀者並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將其影響力傳播到其他人包括下一代讀者身上。很多人無法想像,像唐家三少這樣功成名就、年入上億的作家,每天還要日更上千,只有妻子去世的那幾天才停更,到底圖個什麼?

對於網文讀者而言,唐家三少只是那些寫網文的作家中,比較小白好讀又從不斷更的一個,如果他斷更,可能後面有一百個類似的作家立刻填補這個空白,導致唐家三少需要不停地寫,才能維持自己的江湖地位。

這種心態其實我也挺熟悉的,從 2016 年開了這個大眾號之後,我每週不停地發文章,唯一停更的就是我父親去世的那一週。因為我很明白,如果哪一天我不更新大眾號了,大家就會漸漸把我忘了。

相比之下,劉慈欣即使在《三體》之後就算什麼小說都不寫,名氣也只會越來越大。為什麼呢?成功定律的第一條說:在成績很難測量的領域,成功是由你在網路關係中的評價與地位決定的。

作者用的是畫家的例子:證明一個畫家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他的畫能拍多少錢,而一個人的畫的拍賣價往往是靠他在 “ 藝術品網路關係 ” 中一點點積蓄的專業人士的口碑,再透過一次次的拍賣,一個零一個零地加上去的。最終停留的位置,決定了一個畫家的成功程度。為什麼梵谷是窮死的,而畢卡索名利雙收?別的答案都是扯蛋,唯一的原因是梵谷死得太早了,沒有等到他在 “ 藝術品網路關係 ” 中上升的那一天,而畢卡索活到了 93 歲。

劉慈欣的成功,早期確實取決於他的天賦和努力,但在《三體》完成之後,就跟他個人的努力和才華沒什麼關係了,完全取決於我這樣的讀者在維持社交關係時,需要用劉慈欣的小說、賈樟柯的電影、孟京輝的話劇(都是指十年前),來做品味背書和話題創新。

還記得前面搜尋量圖中,兩個人各有一個高峰嗎?唐家三少的搜尋高峰是他因妻子去世而十四年來首次斷更,而劉慈欣的搜尋高峰是《流浪地球》的熱映。一個是因為私人生活而搜尋爆增,一個則是因為作品——這才是有名氣的作家和成功的作家的區別。所以大家要理解,在藝術創作這件事上,勤奮從來不是什麼好形容詞,真正的作家只需要一部小說就能獲得持續一生的成功。

而網文作家與讀者是 “ 工業品與消費者 ” 的關係,這個本質決定了,網文大神們可以收穫金錢、收穫名氣、收穫粉絲,但永遠不會獲得成功,因為他們無法獲得主流讀者在他們的朋友圈中的公開正面評論。

實際上,劉慈欣這十年並沒有停止寫作,只是自己感受不好就沒有完成,這應該是很聰明的舉動,他不需要另一部《三體》了,如果寫,也是純粹喜歡寫作,他完全可以選擇不發表。活生生的反例是陳凱歌,如果他的導演生涯的最後一部作品停留在《霸王別姬》,他將是比現在更成功的導演,才是真正的 “ 國師 ” 。這就是巴拉巴西總結的第一條成功規律:成功取決於評價,而非成就本身。

微不足道的細節將成為關鍵

成功定律之二,如果兩個同樣優秀的人,成功比的就是微不足道的細節和純粹個人的特色。假如公司招了一批新員工,慢慢有兩個最好的員工浮出水面,兩人同樣優秀,怎麼比呢?最後都是在一些小細節上勝出,比如誰加班更晚,誰更有耐心,誰的長相更有親和力,甚至是誰的名字更容易被領導記住。

一旦有了一點微弱的優勢,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資源,做出更多的工作,差距就一點點拉開了。更何況,人在心理上總是傾向於縮小巨大的差距,擴大微小的差距。就像朗朗, 10 個人裡有 9 個人聽不懂他的鋼琴好在哪,但所有人都能透過他彈鋼琴時的神態和肢體語言,強烈地感受到他的情緒。這就是作者認為的,金子和金子比,辨識度更重要。

誰適應得更好更快?

成功定律之三:如果有兩個一開始都很優秀的人,能成功到最後的,必然是 “ 適應度 ” 高者。什麼是適應度呢?這個也可以以劉慈欣為例。前面說了,劉慈欣早期因為科幻的小眾特徵獲得社交推薦,這是它最初流行起來的很重要的原因,但小眾也是流行的障礙 ,而劉慈欣卻是所有科幻作家中,可讀性最強、最大眾化、最接近主流文學氣質的一個。

適應度就代表大眾的可接受程度,好比有的流行音樂,你在大街上偶爾聽到一遍,就能記得,但有些音樂,要反覆聽才能聽出味道來。而劉慈欣的科幻,屬於沒看過科幻小說的人第一遍就能接受的那種。既要有價值,也要有適應度,這個成功的規律就是建議你在一個相對小眾的領域內,獲得大眾都能理解、便於傳播的成就。

加入成功的團隊

成功定律之四:你需要加入一個成功合作的團隊,但到了一定時候,你必須讓自己在團隊中脫穎而出,否則,你的功勞將會被那個脫穎而出的同伴所攫取。這個定律不需要我多舉例子了,它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這不是什麼偶然的現象,而是大多數情況下逃不過的普遍規律。事實上,這也是官場上必須掌握的向上爬的技能——如何在不脫離群眾,不過度表現的範圍內,突出自己的成績。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女教授跟別人合作發表論文後,不管是不是第一作者,往往都是別人在學術上加分更多。因為學術界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會覺得女性在研究中承擔的是協調溝通的角色。

一個人成名後,媒體最喜歡創造的形象

一個人成名後,媒體最喜歡創造的形象就是:他天生不愛名利,他熱愛這項事業,所以他成功了——千萬不要相信這種鬼話。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慾望,所謂天生的淡泊名利者,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

成功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決定你成功的並不是你的才華或努力,而是別人對你的評價,人的社會性往往會驅使自己不斷尋找正面的評價,這才是人追求向上的真實動力。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