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穿戴裝置的頂尖對決:Apple Watch vs Fitbit vs Garmin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穿戴裝置的頂尖對決:Apple Watch vs Fitbit vs Garmin

2016 年 10 月 11 日

 
展開

要怪就怪Abraham,據稱她是在1810年塑造世界上第一個手錶的女王,她正是Louis Breguet手錶的創始人。

這絕對是近200年來穿戴裝置的最大創新。

在過去幾年的小尺寸高科技裝置已經允許用戶追蹤和測量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包括健康、日常生活、假期還有家人跟朋友的互動。消費者希望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輕易的使用這些應用程式。

這樣的可穿戴式裝備並非一時的狂熱。App Annie在2月份的報告中指出“消費者很快的接受了這些產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在這些裝置上。” 全球共花費多少錢在這些裝置上?諮詢公司Gartner預估,全球消費者2016年在穿戴設備的支出將創下287億美元,並以21%的年成長率成長,到2020年將達到617億美元。

設備製造商Fitbit(FIT)、GoPro(GPRO)和Garmin(GRMN)的股價在8月23日都受到很大的激勵,原因在於消費型科技產品零售巨頭百思買(Best Buy, BBY-US)(BBY)表示,“根據第二季超乎預期的季報,穿戴試裝置是最熱的產品類別之一。”

蘋果(Apple, AAPL-US)也沒有錯過這個風潮,在9月7日推出了更注重健身功能的Apple Watch2和雙鏡頭的iPhone7,此舉意味著眾多可穿戴設備和行動相機製造商必須嘗試讓產品更具差異化。

蘋果目前仍在穿戴科技市場掙扎中,儘管富國銀行(Wells Fargo)指出Apple watch在手腕類的穿戴式裝置中得到最佳的消費者評級。但第二季160萬台Apple Watch的出貨量比去年下降了56.7%,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在9月6日的報告指出,這代表蘋果穿戴式裝置的市佔率單季下滑了7%,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0.3%。

Apple Watch對股東來說是個錯誤。但進軍健身設備市場是一件大事,包括擴大和Nike 聯名品牌Apple Watch Nike Plus models的合作。

雖然它擁有很漂亮的設計,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電池壽命。

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Tavis McCourt說:“與Nike 聯名是一回事,但是這款手錶還是不能改善電池壽命,如果你去跑步,是無法維持一整天的”。

與蘋果的電池壽命相比,Garmin內建GPS追蹤的高階慢跑/游泳型號和Fitbit低階的健身追蹤設備。都有能運行一到兩週的電池壽命。

股價的反彈和穩定

現在,Fitbit仍然是市場的領導者,並在第二季大幅領先。IDC的報告指出,該公司本季出貨達到了570萬台,與去年同期的24.9%相比,其市占率擴大到了25.4%。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Fitbit和GoPro卻已經開始走下坡。兩大廠商去年年底股價重挫,使IBD的消費性電子產業整體表現下滑。

不過,Fitbit從7月開始已經反彈了26%,GoPro從5月低點開始反彈更高達58%,而現在消費性電子產業正處在一個有趣的位置:今年為止它只反彈1%,但從2月低點起卻反彈達42%,過去幾個星期像索尼(Sony, SNE),Garmin和Harman International(HAR)的股價也都逐漸穩定。

8月26日,消費性電子產業在IBD追蹤的197個產業類別中,從半年前的第176名晉升到第68名。

Fitbit: Charge 2, Flex 2, Blaze

Fitbit是健身穿戴市場的先行者。這一點讓它在第二季的市占率成長超越其它的穿戴裝置製造商包括三星(Samsung)、微軟(Microsoft, MSFT-US),Under Armour,Jawbone和中國小米,在市場中位居領導地位。

研究公司IDC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Fitbit健身設備霸主的地位不容挑戰,現在公司的名字幾乎成為了健身穿戴裝置的代名詞”。 “最新的Charge 2 和 Flex 2代表了公司正持續成長,兩項產品從型式和功能來看都同等重要。”

根據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 MS-US)的Jerry Liu指出,這些更新、更時尚的產品以及相關配件在8月29日發表,目標是暑假檔期的銷售額。

Jerry Liu在八月下旬的報告中指出 : “健身追蹤設備將在這個假期非常受歡迎,Fitbit會是主要的受益者,”並補充說,Fitbit正鞏固了它的領導地位。”

Fitbit還更新了高階手錶Blaze的軟體功能,其中包括延長智慧型手機的通知和新的錶面,使得它跟Apple Watch更類似。

富國銀行的分析師Stephen Lynch說 :  ”Fitbit應注重健身產品的創新,而不是追求更大的螢幕和可更換腕帶的設計。他指出“這樣不太可能維持他在日益擁擠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不過Fitbit的最新產品可能會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新的設計,Charge 2具有更好的心跳追蹤功能、有氧健身級別的評分系統,個性化的呼吸偵測能力和間隔鍛煉模式等其它相關功能。較小的Flex2現在則有更多的功能,有更多種類的自動訓練追蹤,包括步行,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等。

Lynch說Garmin對Fitbit來說是穿戴式裝置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Garmin於7月27日首次報告六季的盈利後股價有大幅的成長,而目前股價則從8月1日高點拉回14%。

Garmin的車用GPS系統大概是它最有名的產品了,但在汽車市場之外,其它部門的成長也讓人印象深刻。雖然汽車相關產品的銷售在第二季萎縮了15%,但其健身、戶外、海洋和航空業務共成長了20%,為Garmin帶來了8.12億美元的營收,佔本季營收的70%。

它的戶外用品最具成長性,達到27%,推進成長的主要動力是穿戴式裝置,而健身產品則成長23%。但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GS-US)(Goldman Sachs)的分析師Simona Jankowski在8月24日卻預測,2017年第二季健身/戶外市場的成長將減緩,成長率下修至7%左右。

摩根大通(JPMorgan, JPM-US)(JP Morgan)的分析師Paul Coster認為,Garmin將繼續投資於新設備的開發。在公司發佈了優異的單季業績後,他預期 “Garmin將穩定投資於研發新產品以及行銷”。

GoPro的產品開發

同時,Oppenheimer的Andrew Uerkwitz表示 : “它的同業競爭者GoPro在開發產品時卻投資不足。長期投資者認為GoPro太盲目而樂觀。”

Uerkwitz在8月1日中的報告表示,“雖然我們對GoPro的短期前景保持樂觀,但我們認為公司有更多工作要做,因為它明顯面臨了維持持續獲利的阻礙。除了運動相機外,GoPro需要找到一個證明公司能夠長期成長的道路。”

他補充表示,受到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相機和攝影機市場的商機有限。但McCourt認為,運動相機和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需求是非常不同的。

McCourt說,“你能夠把iPhone放進15厘米的水中並不代表它就是一個堅固耐用的產品。”。

由於運動相機的競爭趨於白熱化,來自中國廉價製造的產品相當地多,GoPro正透過增加Karma無人機讓產品組合更多元。Gopro計劃在9月19日發表無人機,Uerkwitz 指出無人機將有助於GoPro的成長,但這個市場競爭者眾,它所能夠帶來的影響有限。

除了無人機之外,GoPro也在虛擬實境(VR)中佈局。它開發了Omni  VR鏡頭,並在8月17日發表,它是一種同步的六球形陣列攝影鏡頭。在2015年的春季Gopro也併購了VR軟體公司KOLOR。

穿戴式設備 v.s VR和無人機

當談到虛擬實境設備的開發,索尼,微軟和Facebook(FB)持股的Oculus公司的虛擬實境裝置目前佔據領先地位。

索尼在9月7日推出新的PS4遊戲機以及PlayStation 4 Pro,這是為了即將到來的PlayStation頭戴式 VR進行的改良,他們趕在購物假期之前推出。

Jankowski預計,健身追蹤設備在這個購物假期可能會失去成長動力,熱潮可能轉向無人機和VR。

Jankowski說,“雖然健身穿戴裝置是過去兩年購物假期的熱銷產品,但這個假期將看到一些新興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激烈競爭,包括頭戴式VR,智慧家庭助手和無人機。”。

但McCourt認為,仍需要一段時間,VR技術才會成熟。他認為穿戴式健身裝置、智慧型手錶、運動相機和無人機還是會在這個假期繼續主宰消費電子市場。

McCour表示,“零售商要將VR產品正式上架推廣,可能還需要數年的時間”。

而目前已經有很多穿戴式裝置在零售端上架,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有蘋果、Fitbit和Garmin的新產品,這些穿戴裝置被視為解決了不同市場的需求。但是穿戴式裝置何時會達到顛峰呢?

據McCour表示,“這三個(設備製造商)都仍在成長,甚至還會繼續持續幾年,直到遇見像電影《瘋狂麥斯(Mad Max)》中Thunderdome的情節『兩人進入只有一人能留下』,才有可能停止。”。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