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各國紓困狂印鈔,3 方向輕鬆掌握「投資機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各國紓困狂印鈔,3 方向輕鬆掌握「投資機會」!

2021 年 2 月 18 日

 
展開

新冠疫情以後,歐美日都進入了無上限寬鬆,事實上踐行了 MMT (現代貨幣理論),全球市場的金融環境進一步質變,中國成為全球資產兵家必爭之地。投資者也看到了這個趨勢,追逐中國資產。

這是一個與印鈔機賽跑的時代

當資產價格上漲時,每個人都會有焦慮感,這是人性。我聞到了熟悉的味道。跟朋友吃飯、交流就兩種情況,一是他說買的幾支股票都漲停了,覺得自己是股神;另一種是讓你推薦股票。推薦股票是一件特別得罪人的事:你推薦給他,他賺錢了讓你繼續推薦,總有一支股票賠錢,你總會得罪這個人;第二種方式,你不推薦股票,立馬就得罪了他。

資產價格上漲,特別是代表性資產(股票、房地產、比特幣等)價格上漲確實給社會帶來一種焦灼感。人性使然,導致大家只看到那些錯過的機會或者不幸踩到的坑。今天讓我們暫時拋開作為投資者、個體的感受,靠近本質,去發現這輪資產價格波動的真相。

冰山一角
首先描述一下現象。其實這些資產價格的波動只是冰山一角。比如股市,我們看到一些前端股票大漲,茅台又創新高,另一方面大量的股票跌得很慘。 2021 年元旦以來, 中國 4,000 家上市公司,真正上漲的股票是 1,500 家,漲幅超過 20% 的不過幾百家;超過 2,500 家股票是下跌的,有些股票甚至跌掉了 50% ~ 60% ,這是股市上分化的表現。

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我們看到深圳漲價、上海漲價、北京的學區房漲價,另一方面也看到很多二三線區域的分化非常嚴重,像燕郊區域的房子賣不出去。

再說比特幣,從 8,000 美元漲到 1 萬美元,然後跌到 3,000 多美元,一路到去年年底又漲到 4 萬美元,大部分人其實都錯過了。現在讓你買,可能你也下不了那個決心,搞不清楚這裡面到底是泡沫還是信仰。

總體上人們都有一種財富焦慮感,從普通的上班族到中產階層,企業家群體面臨的投資機會多、誘惑多,身邊的朋友又有成功案例,他也會覺得焦灼,搞一家上市公司還不如人家多買幾套房、炒比特幣。什麼是幸福?《自私的基因》書裡說,幸福就是你對比鄰居家之後的狀態。

流動性拐點
推而廣之,是什麼造成這個局面?原因或者動力在哪兒?發現事物的本質,其實也沒那麼複雜。

第一層面,2020 年中國經濟實現了 2.3% 的正成長, 2021 年持續復甦是沒問題的,今年的數字可能會在 8% 以上。同時我們也看到,疫情對交通、貿易、交流的影響仍在延續。以我自己的理解,今年是真正考驗每一個企業、個體的關鍵時刻。

去年年底,很多產業都很火紅,你看到身邊一些朋友收入上了新台階。但是常識告訴我們,疫情的衝擊不可能沒有影響,特別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已經退出市場。這就出現了 “ 倖存者偏差 ” 。無論做投資、做企業,這個問題要認識清楚。我們要全面地、完整地、辯證地認識經濟成長的狀態。

第二層面,疫情以後,全球都重新進入量化寬鬆。我們今天面臨的金融環境和 2008 年不一樣。實際上歐美日實行了無上限寬鬆,我稱之為無底線寬鬆,只要機構出問題和經濟需要,中央銀行可以無所顧忌地繼續往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好多人講這種情況有問題,的確有問題,但是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哪個更重要?凱因斯說,從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當命都保不住時,你得先保命,現在放水,後遺症再慢慢解決。

但是歐美日這種無上限寬鬆,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中國國內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他們這麼放水我們的資產在稀釋,不放水太吃虧;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們不能學他們,後遺症太大。 2017 年以後,好不容易把金融風險整頓過來了,局面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貨幣政策正常化、常態化的空間。這是中國國內主流的意見,我個人也更支持這種觀點。

所以你看, 2020 年疫情衝擊這麼嚴重,我們的寬鬆程度其實不高, 2020 年四季度末以後,貨幣政策在邊際上已經收緊,銀產業的市場利率在抬升。這也是很多人在探討流動性拐點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不希望看到所謂的資產泡沫引發金融風險。但是所謂的不放水是不跟著歐美日無上限寬鬆,當你經濟差了,現在能動用的手段也不過是相對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這種寬鬆在疫情衝擊的過程中,一部分用於中小企業的恢復生產,一部分用於民生,另一部分的流動性必然會跑到資產市場上。這也是 2020 年股票市場表現如此之好的原因。股市好的時候,一般房市都會好。公司一上市或者股票一上升房價就跟著漲,因為大家手裡有股票可以套現去買房,這是一種聯動關係。

去年中國股市真正好的時候是 2020 年 3 月份到 2020 年三季度末,基本上估值抬升水漲船高,你不需要考慮什麼,(買入後)股價就上漲。但是三季度末以後出現了嚴重的分化,從估值抬升轉換為獲利拉動,通俗地說,這時候你得找獲利穩定、確定性強的股票。

去年三季度末以後,中國股市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已經不好賺錢,甚至把 2020 年賺到的錢全部賠回去了,有的還出現了巨額虧損。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貨幣環境層面,全球還在寬鬆,中國也在寬鬆,但是中國和歐美日處於兩個 “ 平行世界 ” 。從投資者角度講,你看清這個問題就不用焦慮了,你也不要奢望贏過印鈔機,沒有人能贏過印鈔機。能被印鈔機甩下得稍微慢一點,就算是燒好香了。

羊群多的地方,別去!

常識告訴我們:羊群多的地方,你是不能去的。

我不是鼓動大家逆潮流而為,我們確實需要看清大勢,了解市場、資產的邏輯,不要意氣用事,要勇於認錯,經常自省。我認識一個經濟學家朋友,從 2015 年開始一直說中國股市有 “ 泡沫 ” ,簡直不可理喻,當股市從 3,000 點漲到 4,000 點,說怎麼可能出現這麼大的 “ 泡沫 ” ,你們都不要命了嗎?漲到 5,000 點時,他終於忍不住衝了進去,結果 5,100 點股市到頂,然後發生了股災,他損失了一大筆錢。

專業人士也有他的盲點,經濟學家也不是什麼都懂,很多人問房產投資、資產配置、股票市場,找經濟學家其實弄錯了,經濟學家不是乾這事的,真正幹這事的是所謂的投行經濟學家,但即使是這幫人也不是每個人都成功,只是相比於其他群體,他掌握的資訊可能更充分一些。

很多人希望自己一夜暴富或者抓住關鍵機會,這種機會是有,但是運氣和機率太小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在股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從一棵韭菜的視角去看待經濟運作和市場變化,不要把自己混同於機構。韭菜的自我修養的提高,很重要。

股票這個事就不說了。從專業機構出來,我們非常清楚監管的基本要求。你看過去這些年,很多所謂專家帶著很多人在燕郊買房子,多少人套在這個市場上?多少人想到今天會如此慘烈?財富增值的決策,只能由你去做。透過學習、交流不斷提升自己。你得了解市場機構、中國股市的基本情況,買標的公司時你得了解這個產業的情況、企業的財務狀況等。

意識
要用買大白菜的心態去買股票。在菜市場買菜時,所有人都會斤斤計較,為什麼你買股票時不斤斤計較呢?對普通人來說,主要還是透過專業的學習,不斷提升思維方式,以此超越群體的思維慣性。

舉個例子,我們從小聽父母的話,要勤儉節約、量入為出。不否認這是一個美德,但在投資上,可能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量入為出,意味著你永遠不可能放大槓桿,除非你第一桶金攢得足夠大。問題是你都量入為出了,怎麼可能把第一桶金攢得足夠大?

本錢
第一桶金特別重要。為什麼很多企業家投資很成功?因為他撬動槓桿的第一桶金特別大。我原來勸一些年輕同事,我可以教給你很多投資方法,但是有一個問題我替代不了你,你必須有第一筆撬動槓桿的資金。

以前有個朋友問我,手裡有一萬塊怎麼投資,我說不用投資了,或者你去澳門賭場擲骰子賭一把,賠了也就賠了。打個比方,你學會了劍譜,但是手裡拿著木棍和拿著干將莫邪這樣的寶劍,完全是兩回事。劍術很重要,劍也很重要。作為上班族、普通中產階層,賺取第一桶金有兩種方式:一是你的賽道成長空間特別大,今年年薪 30 萬,明年可能 40 萬,後年到 50 萬。

二是你有足夠的條件換到一個成長更快的賽道。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央企到券商其實是換到了一個新賽道,可以透過個人能力迅速累積第一桶金,很多年輕能幹的同事,三年之內年薪百萬是沒問題的。當然每個人的能力有差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到這個狀態。為什麼很多人聽了投資課之後,仍然賺不到錢?不是你的方法不對,是你的本金太小。對於一個上班族或中產階層,在大城市,隨時可動用資產至少要有 100 萬,不然沒辦法玩。

賽道
為什麼這兩年,大家都在談價值投資?

  1. 中國的金融監管更加嚴格,市場規範日趨嚴謹。
  2. 大家逐漸形成共識。投機時絕大部分人都是要賠錢的,最後發現還是買品質比較好的資產最好。

價值投資從理念上講是不錯的,但是實踐證明,絕大部分人做不到。正因為絕大部分人做不到,所以絕大部分人賺不到錢。從經濟研究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判斷未來高機率經濟處在什麼階段,什麼產業更有優勢和增量。

  1. 以技術驅動為代表的科技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是確定的。無論國產替代還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需求,在這個確定的賽道上會衍生出很多細分產業和龍頭。
  2. 伴隨中國國內國際雙循環、特別是中國國內大循環的構建,內需的啟動是高機率事件。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老百姓總要吃喝玩樂,要喝酒,要吃飯,要用醬油,在食品、飲料、教育等領域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確定的。
  3.  “ 碳中和 ” 帶來的機會。中國已經做出承諾 2060 年實現碳中和,圍繞著減排、節能、植樹造林、降耗,圍繞著產業結構的改造,太陽光電、新能源電池以及整個產業鏈對傳統化工產業的改造是確定的。

我們還可以列舉更多,比如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一定還會跑出更多的公司。尤其網路產業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今天市值幾千億、上兆的公司,可能兩三年之內就會被其他產業取代。

如何把握關鍵機會?

說實話,這些年踩了很多坑,經驗談不上,有很多教訓,我自己總結了幾點。

  1. 對於大趨勢要有相對通透的把握,至少把握以後你可以不用焦慮。這個大趨勢就是中美關係問題,對我們和世界都是巨大的挑戰,涉及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經濟、政策、資產等很多問題。前兩年我有段時間很焦慮,後來我覺得想清楚了。
  2. 選擇確實比努力更重要。同樣的人在不同的賽道上差距很大。同樣是學霸,你進入一個傳統產業和進入上升產業,結果完全不一樣。
  3. 要下決心突破自己,儘管這可能面臨很大的風險。無論是投資還是職業和生活方式的轉換,你得尋找到能遵循你內心真實想法的狀態。這一定是因人而異,有的人有選擇的資本,有的人沒有選擇。

在面臨不確定時,你要敢於嘗試,也許會踩到一些坑,但這就是所謂的無怨無悔。

最後,關鍵時刻還是要抓住關鍵機會。也許你抓住的機會,週期比較長, 10 年或者 20 年,也許是 3 到 5 年。看準了就相對聚焦一點,而不是撒胡椒面,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耗散得特別嚴重。除此之外,在你選擇的過程中,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幫過你的貴人。很多東西基於我們的選擇,很多東西又是我們決定不了的。既然這些東西我們左右不了,那麼就在自己能決定的因素上努力。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