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要漲價了!「衛生紙之亂」將再現?羊群效應如何影響投資決策?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要漲價了!「衛生紙之亂」將再現?羊群效應如何影響投資決策?

2021 年 12 月 27 日

 
展開

更新:近日衛生紙也傳出將全面調漲。永豐實上週五(12/24)證實,由於原物料上漲,農曆年後產品將調漲,其中台灣 8 成消費者主要購買的商品抽取式衛生紙漲幅平均約 8%。另外,二線品牌的 Hello 抽取式衛生紙也因原物料上漲,包材、運輸成本價格也增加,原本一串 84 元抽取式衛生紙調整為一串為 92 元,一口氣調整 9.5%。

針對外界擔憂「衛生紙之亂」會再起。經濟部官員指出,會針對衛生紙業者的紙漿成本、透明塑膠袋、燃料成本進行了解,看是否有變化,這波喊漲有無不合理。而賣場業者家樂福、愛買均表示,會透過「買 1 送 1」、「第 2 件半價」等促銷活動,減低民眾壓力的感受;全聯則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漲價通知,遠傳 friDay 購物則推出「限時 1 元」優惠。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台灣接連出現了「口罩之亂」與「衛生紙之亂」。「口罩之亂」最後是由政府出手以「實名制」購買措施因應,改藥局配給領取而告終。但幾週後,賣場貨架上的衛生紙也因有婆媽群組在謠傳,原料都拿去做口罩了,所以衛生紙、衛生棉、紙巾等紙類製片原物料減少,恐會漲價。謠言迅速瘋傳,導致賣場貨架上的衛生紙都被一掃而空。當時許多網友們表示,「無知真的很可怕,台灣衛生紙是自給自足無虞!」、「稍微有個風吹草動就有一些無知的人瘋搶,真的搞不懂。」

然而,到了 2021 年,因進口材料與運費成本上漲,許多民生消費品、餐飲都已調漲售價。傳出衛生紙即將漲價。網路上已傳出有民眾趁假日到賣場採購衛生紙,恐怕再度引爆「衛生紙之亂」。台灣人愛排隊出了名,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一窩蜂心態呢?這又會對你的投資造成什麼影響?

為什麼是衛生紙?

事實上,不只是在台灣。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美國也出現了搶購衛生紙的新聞,各大城市超市裡的衛生紙也都被搶購一空。無獨有偶,歐洲、亞洲都出現了這種搶購衛生紙的現象。巴黎超市裡有 2 名家庭主婦為了最後一包衛生紙而大打出手。日本東京,由於搶購太瘋狂,超市及量販店都祭出限購令,每人最多買一包衛生紙。

然而,搶購和囤積衛生紙並不是疫情獨有的特例,相反的,在人類歷史上,只要遇到不可測的天災人禍時,人們都會去搶購衛生紙。比如, 1973 年石油危機期間,原油價格飛漲了 4 倍,美國股市崩盤,華爾街股票下跌 45% ,經濟陷入蕭條。幾百萬美國人紛紛湧向超市,搶購衛生紙。

低成本與低可替代性

為什麼面對危機,我們腦袋第一個想到的是囤積衛生紙?為什麼不是別的東西?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心理學研究員迪.保羅指出,衛生紙的特性特別適合囤貨。既不會過期、便宜,而且無論囤放多久,你總是會需要用到它。而且衛生紙的替代性低,當衛生紙被搶購一空的時候,沒有別的商品可以替代。

找回控制權與安全感

「當人們恐慌的時候,他們會想要做點什麼事,」迪.保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超出我們能控制的範圍,而這個不受控的威脅會讓人備感壓力與恐懼。因此我們會希望付諸行動,找回控制權與安全感。

這次新冠疫情就相當於一場颶風或者暴風雪,在此情況下,我們很容易感覺生活失控了。因此人們會做各種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來創造一種自己仍然能控制局勢的感覺。搶購衛生紙,其實就是人們在試圖透過搶購來獲得一種掌控感的反應。而主婦們或者家庭內負責採買的成員,往往會感受到強烈的照顧家人的意願和責任心。購買衛生紙就意味著,他們只用最小的投資和努力,就能夠獲得照顧了家人和自己的成就感。

模仿行為

當所有人都在囤積衛生紙的時候,就算明明知道衛生紙對防疫沒有幫助,人還是會出現模仿行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恩賜說,「面對不確定性,人們會試著從其他人身上尋找行為依據」他指出,當少部分的人開始不理性地囤貨,其他人傾向於模仿這個行為。當有少部分的人開始囤積衛生紙時,就會出現更多慌張的衛生紙買家。

換言之,這種搶購似乎有一定的傳染性。其實,這種模仿是寫在我們基因裡的生存直覺。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遠古叢林中,當其中一名成員發現某種危險開始逃跑時,其餘人也會開始奔跑,不管他們是否看見真正的危險。集體行動提高了我們的生存機率,在演化過程中逐漸成為一種直覺,讓我們不自覺地會模仿其他人的行為。

集體主義

同樣的,在超市裡,你看著周圍有人在搶購某種物品,會不會想:也許他們知道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如果我不照著做,會不會發生什麼危險的事?於是就也順手抓一包。我們其實總是在複製與模仿彼此,根據別人會怎麼做,當作自己做或不做的理由。或是,經由觀察我們的鄰居和朋友的舉動,來決定該如何反應。如此一來,可以讓我們感到安心,並且融入人群,這是人類天性中原始的反應。事實上,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在這樣做,而且也不太願意承認。

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測試從眾心態的力量:

有一群受試者,一字排開坐成一排,他們各收到 2 張卡片。

卡片 1 上:只有一條垂直的直線印在上面;卡片 2 的上面,則有 3 條長短不一的垂直線條,而當中有一條線與第一張卡晶片的那條線是一樣長的。受測者要回答的問題是,卡片 2 上的哪一條線,與卡片 1 上的那條是一樣長的。

但阿希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這一排受試者中,其實只有一位是真正要被測試的人,其他全都是安排好的演員,他們被要求給出錯誤的答案。他們一個一個接著回答:「線條A。」然而正確答案是「線條C」。在這種狀況下,那位真正的受試者,會非常容易跟著那些演員走,而給錯誤的答案。即使他自己看到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統計結果:有 70% 的人會服從於外界的預期。

羊群效應

集體主義引發的效果也被稱為「羊群效應」或是「從眾效應」。也就是股市中投資人的觀念或行為受到真實的或想像中的其他投資人的影響,而出現與多數投資人行為或決策一致的現象。

有一部在山坡上的音樂會拍攝的影片(網址)。內容能看到,一位孤單的男子旁若無人地陶醉在自己自由奔放的舞步中。過了一會兒,另外 1 人加入他,接著又有 2 個人也一起跟著跳。突然間,一大群人如雪崩般湧入,加入了這個瘋狂的舞蹈隊伍,整個過程讓人十分震驚。

我們先前討論過存股的議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投資人開始將存股當作是一個可以作為退休安排跟規劃的工具,不考慮股票市場的波動程度其實相當劇烈,只在乎可以每年有穩定的股息。而且有各種網紅或是成功的投資人背書,年輕的投資人想到投資,就只覺得存股是一條成功的捷徑。

投資人的投資決策是在情緒和理性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有時投資人情緒的反應會背離理智的分析和邏輯,反過來左右投資決策。當情況越複雜,不確定性越大,情緒對決策的影響越大。在不確定的股市環境中,一旦投資人的決策既受情緒影響,又受群體影響,則投資人常常會放棄自己的決策,轉變自己的交易信念,與群體的決策保持一致,也就會出現羊群效應。有的羊群行為是理性的,可以幫助投資人增加投資收益;而與理性的羊群行為相反的非理性羊群行為,則可能出現集體跳崖的現象。

GameStop在 2021 年 1 月上演的史詩級軋空秀,散戶合力血洗空頭,讓對沖基金慘虧。不過,GameStop經過暴漲後,開始重挫,到 2 月 19 最低只剩下 40 美元。如今回到百元以上,但大多數追漲的散戶投資人已經損失慘重。

相同的情境出現在加密貨幣市場,雖然我本身十分看好加密貨幣產業未來發展性,而且我也持續加碼。但對某些「空氣幣」的走勢也是感到憂慮。例如近期的狗狗幣,或是柴犬幣,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動物幣」,這些幣本身並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與生態,價格完全來自於投資人的追捧,這其實是一種泡沫。

2 年前加密貨幣的投資人就好比那位獨自在山坡上跳舞扭動身體的男子,他完全地沉醉在他對那歌曲的喜愛。但後續一群人蜂擁而入,可能就是「集體主義」或是湊熱鬧、蹭熱點、一窩蜂。當然,我觀察身邊其實真正入場加密貨幣的人並不多,這個泡沫或許還沒有想像中的大,但只要隨著加密貨幣各種題材不斷發酵,或是價格不斷創新高,就一定會有更多人迫不及待的下到舞台中央,想要隨著音樂跳舞,或是認為,「大家都在跳,不跳好像有點奇怪吧?」

比爾的財經廚房》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