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頭降臨時,投資人總是會被金融市場的繁華給吸引,紛紛做起了投資夢,但是錢總是不夠用,藉由槓桿來放大投資的效果,是許多人會採取的行動,但是一旦熊市來襲,投資人便有可能遭到過度槓桿給吞噬,而這便是所謂的明斯基時刻,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更仔細地看看到底什麼是明斯基時刻吧!
明斯基時刻是什麼?
明斯基時刻 (Minsky Moment)是指市場在經歷一段繁榮後,資產價格因過度投機而膨脹,並在造成泡沫後,資產價格一夕崩盤的時刻;代表著市場繁榮與衰退之間的轉折點。
「明斯基時刻」背後的經濟邏輯
「明斯基時刻」是以美國經濟學家 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提出的理論命名。
在信貸週期中,經濟處於繁榮階段時,資產價格持續地上漲,一片樂觀將使得企業與投資人傾向承擔更多風險,開始加大投資槓桿,借更多的錢來投資以致「投機性貸款」增加。隨著經濟向好的時間不斷推移,投資者承受的風險水平也越來越大,但他們卻沒有想到當空頭來襲時怎麼辦。
而當經濟放緩或多頭行情逐漸來到尾聲,過多的投機性債務,將使得投資資產所能產生的現金流,開始不足以支撐償還債務所需支付的利息,使投資人面臨資金短缺的窘境。
隨著違約風險逐漸高升,當債權人要求償還債務時,迫使現金流短缺的企業和投資人必須出售手中資產以償還債務,而在行情末端資產價格處於高檔,此時已經沒有人願意繼續支付高價接手資產,資產流動性緊張之下,面臨償債壓力的投資人被迫一連串地拋售資產,形成資產價格一系列的螺旋式下跌,最終造成資產價格崩盤。
更普遍的概念應用:「明斯基週期」
「明斯基時刻」的邏輯簡單清晰:好日子的時候,投資者敢於冒險;好日子的時間越長,投資者冒險越多,直到過度冒險。最終,行情末端投資人無力償還債務,只好大舉變賣資產,導致資產價格崩潰。
而明斯基時刻也延伸出更普遍的「明斯基週期」概念,不僅限於應用在投資經濟學,更可以擴展到更廣泛的人類活動中。
「明斯基週期」是由一系列的明斯基時刻所構成,一段時間的穩定鼓勵了風險的承擔,進而導致一段時間的不穩定;而這段不穩定促使了更保守的去槓桿和迴避風險行為,直到恢復穩定後,從而繼續下個週期的循環。「明斯基週期」物極必反的概念,也與景氣循環週期的經濟邏輯相同。
總結:不過度曝險,保護好自己才是關鍵
每當市場經歷一段時間的熱絡後出現急剎車,「明斯基時刻」的聲音就會浮現,每次的美國股市暴跌,是否都預告著股市短期內將迎來黑暗時期,更重要的投資人應該留意自身的風險控管,千萬別過度擴大槓桿,以免一個不留神便提早畢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