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職場中如何發揮優勢?除個人能力,更該重視「平台」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職場中如何發揮優勢?除個人能力,更該重視「平台」

2022 年 2 月 13 日

 
展開

2022 年搞清楚這點,助你職場騰飛

關於這個話題,毋庸置疑,一個好的平台會帶給我們有形和無形的價值,資源以及機會。正如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此概念後為經濟學界所引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

把馬太效應用於現實生活,就會發現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累積優勢,從而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在職業發展中,好的平台擁有多方資源的累積優勢,從而使職場「馬太效應」越顯著。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越混越好,而有的人越混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平台的價值

好平台的價值主要在於這幾方面:

1.成熟的管理體系和流程

這體現於大/好平台完善的培訓體系,標準的工作流程,成熟的工作方法,明晰的職責分工等。

剛從校門出來,初入職場的人進入到這樣的平台,就可以直接學習和上手工作,而不會無所適從,迷失方向。更重要的是,平台可以幫助你建立好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思維,甚至影響你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2.充足的資源,廣泛的人脈

好的平台尤其頂級平台,匯聚了足夠的資金,優良的供應商,合作夥伴和客戶,以及素質高,能力強的同事。

在上述強大資源的支持下,很多好的 idea,想法和目標都更容易實現。尤其如果你想在某一產業能夠大展拳腳,一定要去那個產業的頂級平台。

3.為個體提供良好的信用背書

好平台本身就是口碑和品牌的代名詞,比如說「世界 500 強」,大家馬上想到好的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培訓制度、員工素質高等關鍵詞。因此位居好平台,你無需自賣自誇,自然會被貼上好平台的那些標籤,成為你個人能力的信用背書,讓你在競爭中輕鬆碾壓差平台的人。

知識網紅薛兆豐就是依靠北京大學的平台優勢,獲得在「得到」開辟專欄的機會,加上本人的確肚子有料,才斬獲 25 萬訂閱用戶。試想如果薛兆豐是二三流大學教授,他是否能第一時間獲得「得到」的青睞,並投入全部資源推廣他的網路課?

就算是「得到」認同他的才能和學識,廣大人民群眾是否能第一時間買帳?花錢聽一個二三流大學教授白話經濟學?答案不言自明。

從這個角度講,好平台是助燃劑和加速器,只會讓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越來越強,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成功。

二、平台的錯覺

在承認好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價值時,又很容易被這光環迷惑,如果你問自己:到底是因為自己真的很牛逼,還是自己所在的平台牛逼?

一個冷冰冰的事實告訴你:平台再好,和你無關。

有些人在大單位或名企業混到一定級別,就覺得自己特牛,特有本事。沒錯,他們的能力大多必須得到認可才會獲得升遷。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下屬對你畢恭畢敬,滿臉堆笑?為什麼客戶老喜歡巴結拉攏你?為什麼你出去開會,遞上名片,總會得到艷羨而欣賞的目光?

你以為是自己顏值高,能力強,聰明絕頂,武功蓋世,個人魅力大?NO!別人看重的不過是職位帶給你的可調配資源,而不是你本人。

在好平台待久了,你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公司的資源是你的,傲人的工作業績全是靠個人努力達成的。而當你出去後才發現人走茶涼,你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沒人會在意你,那些之前在意逢迎你的不過是因為你在好平台的頭銜罷了。

央視前主持人白巖松曾開玩笑:「把一條狗牽進中央電視台,每天讓它在一套節目黃金時段中露幾分鐘臉,不到一個月,它就成了一條名狗。」

曾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真實地寫道:

「我離開 36 氪之後的確被很多 PR、創辦人和投資人刪了好友,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們覺得我離開了 36 氪就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也很正常。不過現在很多人又慢慢開始聯繫我,因為我正在做的事情體現出了我的可利用價值,所以那些走了的人又回來了。」

離開了平台,離開了以前能輕易調動的資源,你就什麼都不是。

三、在好平台,打造個人品牌

不可否認,能夠進入好平台的人都是過五關斬六將,在面試環節脫穎而出,被看中被挑進來的,大部分都不是草包。然而,有些人進入大公司後安於現狀,習慣了舒適的工作環境,缺乏創新和風險意識,對外界新事物失去敏感度,從而成為「溫水煮青蛙」。

當有一天危機來臨,被裁員或解雇時,才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在人才市場的優勢和競爭力,欲哭無淚。平台再好,能力不行,早晚出局。當有機會進入大平台,其實只是剛剛開始。聰明的人會借助平台的優勢,資源和人脈,用心打造自己的生態圈,人脈網,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和競爭力,並逐漸打造個人品牌,讓平台的背書為自己賦能。

比如薛兆豐在北大任教的時候,利用該身份授課演講,尤其在網路世界不斷曝光,使個人形象和品牌認知度越來越高,並在知識付費的大潮中占盡先機。

而當他在得到坐擁 25 萬訂閱用戶後,就選擇離開北大,完成了從依附平台向個體崛起的華麗轉身。他後來是否還是北大教授,已經不再重要。

寫在最後

《紙牌屋》裡有句台詞道出了平台和能力的本質:

「有些人是占著平台的光,卻以為自己身上也有光。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把平台當能力,高看了自己。」

理性認識到二者的關係,就會明確自己在平台上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抓住一切機會好好鍛煉和提升自己,放下虛榮和浮躁,不被眼前的光環和名氣所麻痹,每天進步一點,每天成長一點;永遠保持危機感,從不放棄對新知識,新領域和新事物的好奇心,位居高位仍擁有空杯心態,與人為善;充分利用平台現有資源,為自己職業的下一步發展未雨綢繆,鋪路搭橋,並用心結識優質人脈,甄別未來的合作夥伴。

平台是起點,更是撬動未來實現飛躍和突破的那根杠桿,就看你是否懂得巧妙而聰明地運用。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