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能在iPhone產業鏈上活下來的企業,都是狠角色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能在iPhone產業鏈上活下來的企業,都是狠角色

2015 年 8 月 18 日

 
展開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Apple, AAPL-US)已經組建了代號為Titan的汽車團隊,並招募了數百名員工,準備進入汽車領域,iCar大有呼之欲出之勢。事實上,蘋果CEO庫克早在去年就參觀了BMW位於萊比錫的核心工廠,學習如何生產像BMWi3系列的電動汽車,期間甚至還談到了合作的事宜,但最終卻不了了之。

iPhone工場作業員

這個合作看似天作之合,其實,以蘋果現在的聲望,他們和誰合作都能弄出天作之和的味道來,畢竟,2,0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怎麼做都有可能做出顛覆來。可真正的事實是,iCar的進展並不順利:

  • 一方面,汽車這個東西關係國計民生、用戶生命安全,iCar剎車出問題比起iPhone 4s的天線問題要嚴重20,000倍,所以,蘋果要進入汽車領域必須要找到可靠的合作夥伴,比如BMW、奧迪、凱迪拉克…。
  • 另一方面,BMW等傳統廠商也積極探索車聯網、智能汽車等項目,如果能找到像蘋果這樣兼具名氣與資本的合作夥伴,本來也是一樁美事,可問題在於,蘋果對供應商、合作夥伴向來苛刻,利潤分配比更是嚴重摳門,這讓一些知名企業產生顧慮,事實上,業界流傳著另一種說法,蘋果和BMW的合作之所以遲遲沒有成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BMW不甘心淪為蘋果的供應商。

像BMW這麼優秀的企業也能被蘋果嚇成這樣,足以證明後者巨大到變態的影響力。現如今,蘋果供應商已然成為一種企業現象,甚至擁有了自己的專屬標籤,比如高效率、高強度、低利潤率和逆來順受的好性格,我想BMW之所以不甘心淪為蘋果的供應商,多半也是忌憚於這些永遠揮之不去的標籤陰影吧!

生死狀,蘋果的供應商制衡之術

兩年來,蘋果供應商的隊伍不斷壯大,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iPhone產業鏈上的企業。眾所周知,iPhone是全宇宙中最好的手機,沒有之一,這得益於蘋果對每一個設計細節的完美把控,同樣地,全部的供應商也都要following這個標準;另外的一個事實是,iPhone手機攫取了整個智慧型手機產業鏈90%的利潤,而庫克在和供應商們分錢的時候,總是顯得不那麼大方,只給代工之王2%,老對手三星也高不到哪裡去…。

變態的品質要求,加上,嚴苛的供應鏈管理,註定了蘋果供應商的非典型命運,他們承受著蘋果的高強度管理,同時,又要充滿感激,畢竟,自己因此賺錢了,也進步了。

蘋果最新的供應商地圖顯示,他們的全球供應商已經達到600多家,從晶片、顯示器、電池等核心零組件,到Mylor/Carton/Screw/Label等小零件,無一不是由資本雄厚、耐力極強的企業代工,包括三星、夏普、富士康這樣的巨型企業,也只不過是這份名單中的普通一員,事實上,在蘋果的眼裡,沒有誰不可替代,更何況,庫克之於供應商的核心策略就是扶持弱小、相互制衡。

越來越多的供應商,一方面保證了iPhone巨大的訂單能夠滿足,更重要的則是增加了蘋果的議價空間,比如A系列CPU代工,蘋果先後更換過三星和台積電(2330-TW),他們倆相互博弈、互有勝負,但受益最高的永遠是蘋果;即便是富士康這種利潤率比較低的代工廠,也難逃找備胎的命運,除了富士康之外,蘋果還在上海培植了昌碩,去年又把偉創力(Flex, FLEX-US)加入到代工廠名單,只是這些備胎真的沒有郭台銘的狠勁,良率和效率都無法比擬,這也是為什麼庫克要經常跑到鄭州去幫流水線工人搬箱子的重要原因。

短期來看,蘋果還要依賴於三星、台積電、富士康,但天長日久,備胎始終會成長起來,幾乎每一個巨型企業都開始了“去蘋果化”之路,只是談何容易?

如果說,巨型企業還有機會走一走去“蘋果化”之路,那麼,一些相對弱小的企業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事實上,iPhone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都會對產業鏈造成巨大影響,比如in-cell技術直接讓勝華科技退出競爭,直到去年黯然倒閉;又比如藍寶石供應商GTAT本想藉著iPhone6​​的快車道一飛沖天,但結果卻是自家的藍寶石碎了一地,因玻璃強度達不到蘋果的品質要求,藍寶石螢幕沒有如期而至,GTAT也在iPhone6​​上市的兩週之後宣布了破產。這些供應商的例子看似偶然,實則是意料之中的事。因蘋果巨大的訂單,供應商不得不集中全部的資源來滿足,甚至需要借貸一些資本,這無異於與蘋果簽下了生死狀:要麼達成品質要求,要麼直接去死;事實上,許多企業在與蘋果談判的時候都犯了“輕易承諾”的大忌,且受不住誘惑同意了霸王條款,元氣大傷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感恩蘋果,痛並前進著

蘋果供應鏈的艱難與利潤

不可否認,作為蘋果的供應商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沒有人會主動退出,畢竟,艱苦度日的同時,供應商也得到了巨大的好處。

首先,iPhone的訂單,保證了供應商能吃飽飯,雖然利潤率低,但招架不住數量實在太大,這種感覺就像,全中國每人掏出1塊錢,也足以讓一個人瞬間變成千萬富翁;另外,蘋果帶給供應商的還有生產工藝的推動力,有的源於純粹的技術交流,有的則是變態的效率、品質的衍生物,比如蘋果在把CPU晶片的訂單交給三星的同時,也意味著要透露一些設計理念,三星又是一個模仿高手,總能利用微創新製造出自己的東西,這也是業界一致認為三星能抗衡蘋果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受摩爾定律的要求,蘋果會要求在晶片上增加越來越多的電子元件,同時,面積要越來越小,這就對晶片生產工藝有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產品A9訂單之所以又回到三星,正是因台積電的製程工藝達不到。

晶片、顯示器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它們的進步自然不能完全歸功於蘋果的品質要求,但一些冷門的項目,以及iPhone隱性的影響力才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比如供應蘋果顯示器玻璃的康寧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 GLW-US),一度被IT業看衰,但為了搶到蘋果的訂單,他們竟然能以每年一次的速度更新迭代,研發速度簡直媲美於互聯網公司,而且,他們產品的摩式硬度已經達到了9,可與藍寶石相互撞擊,不落下風,且能有效防止刮傷。相信沒有iPhone變態的要求,康寧不會有這樣的壯舉,畢竟,顯示器玻璃這種東西,沒有太多的升級動力。

又比如代工大廠,面對巨大的訂單,他們不得不在推進自動化的同時,又不斷擴大招工規模,前者的好處不用贅述,可即便是單純的員工管理也能促進管理方式的科學化。事實上,一個iPhone廠房至少3,000人,也就是說富士康的一個廠房主任就相當於一個廠長,而且他們不僅懂管理,也要玩轉技術,偶爾與蘋果的人開會,談點高層的事,iPhone有那麼多廠房得培養出多少優秀的廠長。或許,在10年之後,中國的廠長真該給蘋果記上一功。

事實上,能在iPhone產業鏈上活下來的企業都是狠角色,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享受難度,這種心理與蘋果的要求不謀而合,這也是為什麼蘋果產業鏈上雖然充滿了壓榨現象、霸王條款以及散發著死亡味道的屍體,但依舊能不斷壯大最重要的原因。 (文/康斯坦丁)

虎嗅網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