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用華倫·巴菲特的 2 個問題,判斷一個人是否正直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用華倫·巴菲特的 2 個問題,判斷一個人是否正直

2021 年 4 月 26 日

 
展開

編者按:巴菲特一直強調正直在商業中的重要性,但正直可不好衡量。究竟什麼是正直?巴菲特提出了兩個非常唯心的問題:厄洛斯之問和報紙之問,通過這兩個問題,他試圖讓人們思考自我和外界的關係——我們更應該重視外界的評價還是內心的價值?更應該重視外界的反應還是內心的堅持?巴菲特的兩個問題不可謂不深刻,但生活並不僅僅是黑白兩極的,這兩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仔細思考再回答。本文作者Amardeep Parmar,原文標題Warren Buffett’s 2 Questions To Determine Whether You Have Integrity

這個地球上同時存在兩個世界

這個地球上似乎同時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所有商人都邪惡的世界,另一個是所有商人都是天才的世界。

不過,商人可不是一夜之間從一個普通人變成萬惡的資本家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一開始都懷抱著改變世界的夢想,然而,一些小的決定使他們偏離了最初的目標。

2000 年,Google將“不作惡”(Don’t be evil)寫入公司的企業準則中。而 17 年後,Google於 2017 年將其從企業準則中移除。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保持著還不錯的形象,這讓他在諸位億萬富翁中脫穎而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稱他為“資本主義的慈祥老爺爺”,他在事業一開始的時候,也遠沒有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那麼無情。

巴菲特也許不會是下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但對於企業家來說,很少有比奧馬哈聖賢(Sage of Omaha,即華倫·巴菲特)更好的榜樣了。他強調正直是開啟成功的關鍵:

你需要三個品質:正直、智慧和精力。如果你沒有正直,其他兩個品質會毀掉你的。你可以仔細思考一下,這是真的。

——華倫·巴菲特

然而,關於衡量一個人是否正直,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甚至通常情況下,我們自己都很難判斷自己的道德標準,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在做著正確的事。巴菲特是怎麼判斷人們是否符合他的正直標準的呢?他是怎麼測試的?以下兩點是巴菲特多年來會問對方的兩個關鍵問題,這些問題能夠給他提供關於其人的深刻見解。

1. 厄洛斯之問

(譯者註:厄洛斯是古希臘神話的一位神。早期希臘神話中,厄洛斯是參與世界創造的原始神,是愛慾和情慾的象徵。在晚期希臘神話中,厄洛斯即為丘比特。)

2014 年,兩名商人花 65 萬美元與華倫·巴菲特共進午餐。一頓飯花這麼多錢是不是很荒謬?不過這筆錢隨後被捐給了格萊德基金會,主要用來幫助無家可歸的人,所以這筆錢可以說是花在了更好的地方。

在這次午餐會上,巴菲特向他們娓娓道來了他對正直的信仰。考慮到這兩位商人們在一頓飯上就花了六十多萬美元,他們可真得好好了解這一點了。

巴菲特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你是最好的愛人,但私下里你卻知道自己是最爛的;私下里你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愛人,但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你是最爛的。你更願意哪一種情況?

我們發自本能地知道我們會選擇哪一個答案。而選擇另一個答案的話,這個人可能就被誤導了,淡化自己的錯誤比接受他人錯誤的崇拜要好很多。而如果你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也不要太自責,這個問題可能和你的本能背道而馳了。

巴菲特把這個問題稱為“內在記分卡”,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而產生的對自己的看法。與之相反的是“外部記分卡”,它是別人基於他們的價值觀而給你的看法。

巴菲特的問題確實令人難忘,它可以延伸到一個更現實的層面:你做某件事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你認為它是正確的,還是因為你想要別人稱讚你?我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有時我不喜歡我的答案。

社交媒體扭曲了很多人的思維,他們只想著給與他們毫無關係的人留下個好印象,而企業家想在整個世界面前不停地炫耀自己的成功,二者沒有什麼區別。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種策略,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為了滿足自我。

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實動機究竟是什麼,所以你是唯一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2. 報紙之問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的學生在 2005 年問了巴菲特一個問題,他們可沒花幾十萬美元(笑)。

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BRK.B-US)(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商業領域觸及了各個產業,該公司一個經理管理的業務規模往往比許多企業家管理的還要大。學生們想知道巴菲特是如何確保他們的道德標準的。

他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問他們:

如果你知道你的某個決策第二天會被報紙報導出來,你會作何感想?

如果你覺得公開自己的決策及行動沒什麼問題,那麼你就堅持了自己的原則。然而,當你羞於在第二天的報紙頭版看到自己的決策時,問題就來了。如果你總是做出讓你感到不舒服的決定,那麼也許你違背了自己的原則,你是在對自己撒謊。

事實證明,提高決策透明度可以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和消費者的忠誠度。這在邏輯上是合理的,如果你想隱藏決策的某些細節,你就無法為決策感到驕傲,人們遲早會發現這一點,公司的聲譽就會受損。

與前一個問題一樣,它也有缺陷。

“任何宣傳都是好宣傳”這句話已經爛大街了,但有的企業家仍然相信這一點。當企業領導無比自戀,甚至認為自己比企業更重要時,這個問題就毫無意義了。當你不在乎自己的決策會給公司造成什麼傷害的時候,決策是否會上頭條還重要嗎?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可是這方面的大師,無論報紙印了什麼關於他的負面新聞,對他來說都是好事,因為他可以反過來利用這些報導,把它們變得有利於己。

商業這片海洋可並不好航行,儘管你可以在網路上搜到很多相關的知識,但有時哪條路都不好,你必須兩害相權取其輕。巴菲特之問看得太長遠了,可能會阻礙短期內的好決策。比如,宣布裁員 20% 來挽救公司,可能比堅持正直卻在一年後破產要好。

改變提問的媒介可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啟發。我非常尊敬Guy Raz的播客嘉賓,因為Guy Raz會問嘉賓一些生活中不那麼光彩的事情,還會追問很多尷尬的問題。想在訪談前審一審採訪提綱? Guy Raz可不歡迎這種嘉賓。

如果你要進行探查面談(一種深度訪談),你覺得有必要禁止他人問你某個主題嗎?與報紙之問不同,在探查面談中,你有機會為自己的決策辯護,即便它看上去不道德,這實際上是給你提供了洗白的機會。不過,如果你禁止了他人的提問,或者如果你沒法給出關於這個決策的合理解釋,那麼市場/輿論會教你做人。

陷入道德困境,問自己 2 個問題

事實是,我們絕無可能在生活中做到完美,華倫·巴菲特都做過一些值得質疑的決策。他的這兩個問題讓你深入思考自身決策的潛在動機。但要注意,不要太過拘泥於字面意思,生活比文字微妙多了。

我簡化了他的兩個問題,如果你下次陷入道德困境,你就可以問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1. 如果所有的功勞都歸別人,你還會做出這個決定嗎?
  2. 如果要求你在訪談中解釋你的決策,你會不會感到坦然?

最後,還有一個提醒:善待自己。我們做了某件事,然後我們後悔了,這種事可太常見了——我們是人,不是神。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應對下一個挑戰。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