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粉絲專頁
昨天(5/17) 是 蘋果日報 紙本最後一次出刊, 蘋果日報於2003年創刊,曾創下台灣報紙銷售量與傳閱率最高的紀錄,每日最高銷量曾經達到71萬份。說起 蘋果日報 應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在早餐店吃早餐、配報紙的時光,隨著網媒興起、紙媒式微,蘋果日報表示只能跟讀者說再見了,不過也強調會將 蘋果日報 資源移到網媒的發展…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在紙本頭版上寫下「再會」二字,也將18年來發生的重要事件里程碑逐一的列出,這18年來猜猜哪一個題材單日銷量最高呢?
▲蘋果日報最終刊(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每日銷售份數前三名,以政治類為主:
- TOP 1:頭條「689萬票vs.609萬票,馬英九連任」,銷量71萬9604份(2012/1/15)
- TOP 2:頭條「馬英九當選總統」,銷量71萬8488份 (2008/3/23)
- TOP 3:頭條「司法驕傲的一天 陳瑞仁起訴總統夫人」,銷量67萬9795份(2006/11/4)
非政治類TOP 1:頭條「王建民找回自己 勝投無敵」,銷量64萬7898份(2007/9/1)
>>延伸閱讀:蘋果日報最終看刊特輯精選
過去的紙媒多以國際、政治、經濟等議題作為頭版新聞,蘋果日報的頭版則是以八卦花邊新聞、社會新聞為主,以吸引眼球的頭版標題吸引用戶,走出自己一條鮮明的路,不過也因此評價兩極。透過今天的新聞事件,我們來回顧一下蘋果日報的幾大Q&A與訂閱制里程碑,最後也摘錄了停刊聲明:
- 是誰創辦了蘋果日報?
- 大家常搞混,壹傳媒、蘋果日報是什麼關係?
- 蘋果日報曾經的「訂閱制」,為什麼失敗?
- 蘋果日報的停刊聲明,說了什麼?
是誰創辦了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是由黎智英創辦的。黎智英,英文名 Jimmy Lai Chee-ying,黎智英出身廣州,為香港企業家,創辦了佐丹奴、壹傳媒、蘋果日報。去年8/10 被香港政府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為理由逮補後,香港民眾大喊:蘋果日報出白紙也買!接著大舉湧入股市表達支持,讓壹傳媒股價短短 3 天暴漲逾 300%,成為國際焦點。
於1981 年,黎智英創辦了佐丹奴(GIORDANO)銷售服裝,並因在六四天安門期間,捐贈近 20 萬件 T-shirt 給香港民眾支持民運而被北京政府封殺,進而在 1990 年出售所有佐丹奴股權,成立壹傳媒集團,接著創辦了壹週刊。
於1995 年,黎智英又創立了「蘋果日報」,並在 2001 年將媒體事業拓展到台灣,創辦了台灣版的《壹週刊》。接著,2003 年,台灣《蘋果日報》正式成立,香港八卦風與狗仔隊文化正式進入台灣。
>>延伸閱讀:黎智英是誰?壹傳媒股價暴漲 300% 如何買港股? (資訊更新:壹傳媒於5/17上午宣布短暫停止股份買賣)
大家常搞混,壹傳媒、蘋果日報是什麼關係?
所以,壹傳媒和蘋果日報是什麼關係呢?壹傳媒=蘋果日報嗎?透過上面的時間年表,你應該也比較清楚知道了壹傳媒與蘋果日報的關係了吧!
簡單來說,「壹傳媒」是一個源於香港的媒體集團,而壹週刊、蘋果日報,都是他旗下的媒體之一。它在港台都有業務,舉凡報業、電視、廣告等。壹傳媒集團 2000 年在港交所(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號為 0282,旗下媒體品牌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蘋果日報》、《壹週刊》(已停刊)、《爽報》(已停刊)、《壹電視》(已轉手給年代集團)等。
可以看出目前壹傳媒,台灣民眾比較熟悉的品牌目前都已經停刊或轉手,其他的業外收入也較台灣傳媒集團來的有限,因此蘋果日報整體經營上是比較不明朗的。如果未來要主力投入在網路新聞,也需要透過集團化經營,開展新的收入來源,說到《蘋果日報》網媒,各位是否有回想起蘋果日報曾經做過「訂閱制」呢?
蘋果日報曾經的「訂閱制」,為什麼失敗?
2019年9月蘋果日報《蘋果新聞網》嘗試實施付費訂閱制,觀看新聞需要付費才能閱讀全文,訴求「用12顆茶葉蛋,換一個月踢爆真相」。中間歷經了幾次策略迭代,訂閱制實施十個月後,蘋果官方表示於2020/7/1宣布,蘋果再次全面免費開放。
蘋果官方表示:「許多讀者反映,《蘋果》踢爆的不公不義之事,不能因為我們屏蔽而不被全部的社會大眾看見。此外,我們了解,台灣目前尚未養成付費閱覽新聞的習慣,加上因為疫情重創經濟,許多人荷包緊縮的為難。我們一直堅信「新聞有價」,這個重大決定並不是違背我們的信念,訂閱仍會持續走下去,而且相信會越走越寬廣…。」
現在蘋果日報用戶不需要登記會員資料,就可以閱讀新聞全文。同時保留訂閱會員,針對付費訂閱會員,提供無廣告新聞閱讀體驗、免費閱讀蘋果動新聞、講座及其他購物優惠等。
「讓訂戶啟動很難、持續更難」這句話點出了企業推出訂閱制的挑戰,訂閱制度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用戶的續訂。訂閱制是每隔一段時間的持續購買行為,如果服務非用戶核心需求,或是服務的內容缺乏持續優化迭代,等到每次要重新付費時,用戶則會檢視是不是值得續訂。
最終訂閱制商業模式失敗與否,還是需回歸可以解決什麼商業問題,訂閱制是一個服務收費方式,是否可行還是需要回到產品與服務滿足了用戶什麼需求、及替用戶解決了什麼問題。過去《蘋果新聞網》訂閱制曾經挑戰失敗,未來要何去何從這也是大家所好奇的…。說到這邊,你願意為《蘋果》再次付費嗎?
>>延伸閱讀:蘋果日報回歸免費 訂閱制“連續賺錢”的故事真的成立嗎?
以下為蘋果日報的內部聲明:
十八年前的五月二日,台灣SARS疫情最嚴重之際,《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創刊。如今造化弄人,新冠肺炎在台灣進入社區感染,造成疫情全台恐慌之時,今天要向各位同事沈痛的宣布:《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在五月十七日出刊最後一次報紙後,將在十八日起停刊。
十八年來,《台灣蘋果日報》紙媒以創新的內容改變台灣媒體環境,但今天,我們也被媒體環境所改變。因營運上虧損持續,在非常不得已的情況下,董事會決定《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
各位同事堅守崗位,無論是第一線記者日夜守候新聞現場,冒險直擊拍攝;文美編精挑細選文稿及照片,配合屢見創意的版面設計,再經慎重的印製流程;自凌晨開始,全年無休的派送全台一萬多個超商銷售點。每日報紙的上架,貪官者懼,犯科者畏,樂活者愛,這是每天一蘋果,和台灣民眾生活貼近的寫照。作為台灣最貴的一份日報,迄今每天仍有十萬份的銷量,這要謝謝同事們的付出,以及無數讀者的支持。
但網路發展徹底改變讀者閱讀習慣,雖然《台灣蘋果日報》是台灣媒體轉型的先行者,無論是動畫、影片、即時新聞,乃至於網路的訂閱制,我們都勇於嘗試,勇於改變。但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香港政治局勢的加速惡化,民主蒙塵,新聞自由更是遭受全面打壓。創辦人黎智英為追求民主,卻因言論獲罪,如今繫獄於香港監獄。親中勢力封殺各種廣告資源,使香港《蘋果日報》營運萬分艱辛,幸賴讀者追求自由的信念支持,依然守住新聞自由最重要的堡壘。
《台灣蘋果日報》在新聞戰場並沒有輸,但內外的交迫,我們是輸在另一塊戰場:輸在廣告資源被壟斷,輸在香港局勢惡化,造成我們無法再長期支撐虧損,縱然我們努力縮減虧損,仍然無法挽回頹勢。不得不宣布紙本停刊,把所有資源專注於數位。
我們痛惜《台灣蘋果日報》紙本的停刊,痛惜消失一份不問藍綠,只問是非的報紙;痛惜民意在傳統媒體少了一個出口;也痛惜各位同事少了一展才華的媒體舞台。
但我們要說的,我們忍痛割捨紙本,但不敢,也不能割捨我們的媒體責任,為民喉舌,追求公義,捍衛民主自由。
因此在紙本停刊後,我們將會更集中資源在《蘋果新聞網》發展,《蘋果》的精神不會打折,只會更挺直腰桿,以最好的報導回報支持的讀者,
我們一向問責於社會,同樣的,今天,我們也問責於自己。我們很努力,但也努力不夠,愧對讀者;作為管理者,我更愧對同事,我已向行政總裁表示,即日起辭去董事、台蘋社長、紙媒總編輯,並把自己也列入被資遣名單,與紙媒同事共進退。
因事出急迫,我們無法更早通知各位同事,這是公司感到很抱歉的地方。公司會在本月十六日之前通知相關被資遣的同事,依照勞基法辦理應得的資遣費,並且仍會給付從十七日起至五月底的薪資,六月一日起再加計他們依年資應得的預告工資薪資。
>>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給讀者的一封信:忍痛決定本月18日起停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