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聯手中國金融監理機構,對螞蟻科技等網路社群巨頭從事金融服務祭出嚴厲的限縮,這是保障中國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中國網路巨頭無限制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是杜絕壟斷後,對中國的金融生態將造成什麼影響,有待後續觀察。
對於螞蟻金服 IPO 受阻一事,坊間直接聯想是馬雲於 2020 年 10 月 24 日的外灘金融峰會上,大肆批評金融監管系統,得罪當道,所以上市前才被攔下。事實上螞蟻金服與中國金融監管已經纏鬥許久,當局早就建議其往金控公司轉型並接受金融監理,只是馬雲選擇衝往另一個方向。極可能是馬雲知道無法挽回後,才會在外灘金融峰會中徹底撕破臉。
一年半前就決定馴服螞蟻等科技金融業者
中國人民銀行 2019 年 7 月 26 日公告「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其主要目的除了對金控集團進行合理監管,並將自稱是科技業但從事金融業務者,如螞蟻金服、騰訊以及京東等都涵蓋其中。未來辦法正式生效後,這些公司需要拿出大量資本來支持支付、貸款和其他金融業務。當時媒體報導稱,螞蟻集團準備遵守新規定。人民銀行表示,上述新規將加強對非金融企業等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實施監督管理,有利於防範因其規模大而衍生的系統性風險,並防範風險交叉傳染。
2020 年 9 月 13 日人民銀行正式公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並明訂於11月1日開始生效。接著中國銀保監會在 11 月 2 日正式預告「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大幅限制螞蟻集團做無本生意的空間,也將使得未來螞蟻的獲利大幅萎縮。也就是說相關涉及螞蟻金服監理的法規早就在進行,馬雲一定有表達反對立場,相信馬雲是在企圖影響改變政策無效後,才會在金融峰會有如此情緒性發言。
2020 年 9 月 14 日《華爾街日報》指出,為因應「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螞蟻集團擬由其子公司(浙江融信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申請成為一家受監管的金融控股公司,並將持有螞蟻集團獲得許可的金融服務業務。接著各界關注螞蟻 IPO 的消息,而淡忘了其將成立金控子公司的新聞。但這段時間馬雲應該是雙軌進行,螞蟻 IPO 能闖關通過當然最好,若被攔下再進行B計畫。
螞蟻 IPO 受阻後,果然成立金控子公司的消息再度浮現。彭博社在 2020 年 12 月 29 日指出,螞蟻集團正計畫將金融業務劃入一家控股公司,接受類似銀行的監管。在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螞蟻的業務可能面臨更多資本要求,過去那種擴張步伐勢必受到限制,營收利潤也將大不如前。
銀行不叫銀行,就沒有金融風險嗎?
莎翁說:「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同理銀行不叫銀行,金融風險如故,但馬雲一直不願意面對這點。螞蟻金服為了希望能擺脫金融監管,因此在 IPO 時將公司名稱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希望有個純科技公司的名字,就不會被當成金融公司監理。事實上也許螞蟻提供服務的商業模式與過去傳統金融業不同,但其從事金融業務的本質並沒變。
根據螞蟻 IPO 的招股書中揭露,螞蟻和銀行聯合放貸中,從螞蟻自有資本提供的只有 2%,其他 98%是由合作銀行提供,或是來自資產證券化所取得的資金。此外螞蟻宣稱利用其信用評級等know how篩選好的客戶,因此要求均分放款的收益,事實上這可能誇大其信用評級的功能。螞蟻信貸的壞帳率只有 1.23%,那是因為一旦未依規定還款,螞蟻可主動扣取貸款者在螞蟻帳戶的金錢。因為中國許多店家不收現金,貸款者又一定要透過電子支付付款,而支付寶又囊括半壁江山,這等於是天羅地網的催收,因此壞帳當然低。
螞蟻金服原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金融服務部門,負責集團的零售、批發、物流、營銷技術與雲端等相關的支付清算與代收代付業務。一條龍式的掌握集團業務的金流、物流與資訊流,整個生態系龐大完整而綿密。因此它就如同國際清算銀行(BIS)報告中所說的,其 DNA 具有以下特性,Data analytics(數據分析)、Net workexternalities(網路外部性)與Activities(多元商業活動)。如同臉書、亞馬遜與谷歌等科技大公司(BigTechs),他們熟悉數據運算工具、掌握龐大客群與資料,因此一旦介入某個領域,往往成為該領域強而有力的競爭者,甚至還有壟斷的傾向。
中國政府決心杜絕阿里巴巴壟斷
根據螞蟻 IPO 的招股書中揭露,一年中使用過支付寶 App 的超過 10 億個帳戶,平均每月有超過 7 億個帳戶使用。收受支付寶的店家高達 8,000 萬,每年經手支付金額高達 118 兆人民幣。過去支付寶與其他支付機構如此龐大的資金流動,都是繞過人民銀行的結算系統,成為人行監控貨幣流通的死角,衍生的金融風險不可輕忽。因此從 2018 年 6 月中國設立「網連平台」,要求所有支付機構都必須在此平台進行清算,並將相關資料送交人民銀行,以利監控貨幣供給與流通,並防範洗錢或準備金被挪用等問題。
而馬雲 10 月 24 日在外灘金融峰會上,除了痛批金融監管系統過時,巴塞爾是老人俱樂部外,也批人行數位貨幣不合宜。事實上中國已經是無現金社會程度最高的國家,但目前也是推動央行數位貨幣最積極的國家。中國發行數位人民幣(DCEP)有許多目的,但降低民間電子支付的市占率應該也是原因之一。雖然人民銀行多次宣稱發行數位貨幣不是為了取代電子支付,但沒人會相信。這也是為什麼螞蟻金服在其上市的招股書中說,未來人行數位貨幣會影響其營收與獲利。不只有形營收將減少,無形消費資訊被侵蝕也是不小損失。
過去世界各國在介紹金融科技發展時,螞蟻金服的事蹟經常被引用介紹,雖然它成功的經驗別人是學不來的,或是無法複製的。螞蟻金服的成功壯大,給其他有志於金融科技業者的壓力與障礙,可能遠大於給其他後進同業的啟發或夢想。螞蟻的資源讓其在人才的網羅上有無比的優勢,螞蟻在市場壟斷地位所築起的障礙,更是讓其他業者難以跨越。
現在金融監管要它承擔的義務,以及反壟斷法給它的限制,螞蟻與微信等的成長動能將慢下來,進而影響股價。這對被壓迫到喘不過氣的其他業者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嗎?還是缺少螞蟻這些火車頭的帶領,整個產業的發展也將受挫?客觀地說,這應該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也許會沉寂一段時間,但也將迎來下一波百家爭鳴的契機。
因為螞蟻這類公司的成功或營收,靠他們所謂創新的部分越來越少,同時隨著螞蟻的成長,反倒越來越多靠的是其對市場的壟斷,長此以往對市場的健康存有不利的影響。
記取過去金融危機的教訓,各國金融監理機關對資本適足率與槓桿率的要求一再提升。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銀保監會 11 月 2 日預告的「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未來放貸金額螞蟻集團至少要出資 3 成,也限制其財務槓桿操作倍數。此外,近來各國對大科技公司涉及壟斷行為,都保持高度警戒,對於其介入金融業的監理,更是特別慎重。也就是說螞蟻上市受阻絕非突發事件,相關對其監理的法規都已經準備好,不可能閉著眼睛讓其掛牌,然後唾面自乾地說螞蟻不受這些法規約束。儘管外界無法確知中國監理機關中止螞蟻集團上市的真正動機,至少從結果來看,他們是為自己拆除了一個未爆彈。(本文作者陳鴻達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張凱君為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台灣銀行家》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