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解密-日本電子大廠持續衰敗?
作者 新芽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解密-日本電子大廠持續衰敗?

2019 年 4 月 26 日

 
展開

日系企業又關門了

2019 年 3 月底,索尼(Sony Co,6758-JP)公司宣布現任董事長平井一夫將在今年 6 月 18 日正式退休;同日,索尼行動發布聲明稱,位於北京的索尼行動旗下生產企業——北京索愛普天移動通信有限公司(BMC)於 2019 年 3 月底停止生產,而這背後原因是索尼的手機業務在 2018 年中大幅 “縮水”,累積虧損上千億日元。儘管這樣的消息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但放在一起還是挺驚人的。

在此之前,日本最大媒體《日經新聞》曾報導:“松下集團(6752-JP)由於多年虧損,經營不善,準備出售松下集團位於中國的工廠,標價是 4.5 億美元。” 另一方面是在世界 500 強榜單中,1995 年共有 149 家日本企業名列其中,而 20 年後,只剩下 54 家。

索尼、夏普(Sharp, 3545-JP)、松下、日立(Hitachi, 6501-JP)、東芝(Toshiba, 6502-JP)、三洋是當年的日本彩電六巨頭,除了索尼和松下,其他品牌都被中國企業 “接管”。財報虧損、各地裁員、售賣大樓⋯⋯等,已經成為日系企業的 “日常”。大家都在驚嘆他們到底怎麼了的時候,筆者想說說他們敗走世界的真假兩面。

“假面”:以退為進,戰略轉移

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索尼如今的份額不到 1%,所以裁員關廠成了必然動作。不過,有部分黯然 “離席” 的日企和索尼一樣,“退” 是為了進。

1、舍 “車” 保 “帥”,先讓自己活下來

簡單的說,就是 “割股療傷”,砍掉短期盈利無望的邊緣性業務,並保留革命火種、繼續前行。北京索愛普天移動通信有限公司(BMC)關廠之前,多次因勞務糾紛成為被告,2017 年還因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被行政處罰。這家過去生產及製造電腦、平板電腦、電子產品(不含表面處理作業)、蜂窩行動網路及產品的工廠,並不能在未來為母公司貢獻更多的營收,甚至業務都在邊緣地帶。

按照官方說法,索尼會把生產轉移至泰國的工廠,同時把部分生產外包給合約製造商,目的是在 2020 年 4 月開始的會計年度將成本減半,最終實現智慧型手機業務的扭虧為盈;再說之前索尼已經透過出售電腦業務和電視機業務實現盈利,所以猶如紅軍長征,輕裝上陣成了他們的必要一步。

2、放棄 “台前” 押注 “幕後”,作為供應商依然在賺錢

簡單的說,就是將業務重心從 to C 業務重點轉到 to B/to G。比如過去是電視整機品牌,現在主要做電視機液晶面板的零組件供應商。

數據顯示,LG(003550-KR)的螢幕公司——樂金顯示公司(LGD)(034220-KR)——全球最大液晶電視面板製造商,在 2017 年全球電視面板出貨量排行中,LGD 以 5,085 萬塊位居首位,儘管京東方(000725-CN)窮追不捨,LGD 在 65 寸和 75 寸面板的出貨量上仍成長了 38.5% 和 132.7%。這也意味著,在京東方 10.5 代線大規模投產之前,LGD 有可能繼續保持其在大尺寸電視面板領域的老大位置。(當然也有數據說,2018 年京東方面板出貨量已經超過 LGD)

另一家日系企業夏普也是,儘管其電視產品離大眾用戶越來越遠,但其液晶面板業務依然是產業翹楚。他們憑藉自己的技術優勢,依然活躍在電子產業上游的供應鏈中,並且享有足夠的話語權。比如定價上,一旦液晶面板價格上漲,電視整機廠商就不得不向消費者漲價,以獲得微小的利潤空間,某種意義上,整機廠商也是在為他們打工。

3、產品替代,暫時性 “隱退”

這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發展大潮下,產品進行週期性更替,日系企業主動或被動的處在這波週期的 “低谷” 中。比如過去日系的電視機、錄影機、錄音機、卡拉 OK 機、照相機等風靡全球,現在全球流行的是智慧型手機、無人機、智慧機器人等。

而且還有一些日系企業可能是 “圍魏救趙”,曲線回歸。比如索尼,儘管其手機硬體業務發展受阻,但在影像、遊戲等方面則如魚得水。近日索尼在宣布關閉北京工廠的同時,也決定將自己虧損的手機業務和影像、娛樂業務重組,合併為同一個部門。這或許意味著索尼的硬體業務還有較大變數,索尼未來極有可能透過遊戲和網路業務的強力支持,在消費電子業務上東山再起。

所以,從假面看,日系企業和其他國家的企業一樣,同樣追究商業目的,同樣為了利潤,只是在大經濟週期之下,調整自己的商業腳步而已。

“真面”:老驥伏櫪,但時不我待

當然,日系企業集團啞火,還有更加現實的一面。比如有人總結為日本人跑得太慢,只顧守著自己的老本行,錯失這個時代。以筆者的角度來看,主要也是三個原因。

1、錯失經濟浪潮,文化在 “作祟”

表面看是因為沒有及時跟進這波技術浪潮,為用戶帶來創新性體驗。比如 2013 年,夏普就推出了全螢幕手機,成為 “全螢幕鼻祖”,但稚嫩的產品及糟糕的體驗並沒有打動用戶,最後被三星(Samsung, 005930-KR)S8 搶得先機;往裡看則是因為日本文化在影響企業發展進程。

表現一是反應速度慢,大企業病重,害怕承擔風險,不敢冒進創新。最近二十年,美國出現了 Facebook(FB-US)、twitter(TWTR-US)、AWS(Amazon, AMZN-US)等優秀企業;中國誕生了百度(Baidu, BIDU-US)、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騰訊(00700-HK)、小米(01810-HK)、滴滴等新創公司,但日本並沒有繼承者。

表現二為日本人缺少為理想而奮鬥的精神。在日本,人人都想進大企業,一個工作訂終身;而對比美國矽谷,人人強調自我想法的實現,講求創意和價值;中國則是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表現三是體制僵化、缺少活力。日本多數成名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基本是 “一言堂”,領導決策層年齡大,權力也大。“東芝造假” 事件就是最好的實例,東芝底層員工即便知道 “假帳” 會對品牌造成毀滅性傷害,但無法改變上級的意志,最後只能望洋興嘆,或 “隔岸觀火”。

2、與市場 “水土不服”,活在自己的節奏裡

比如當年 “安卓機中的蘋果(Apple, AAPL-US)”——索尼一直堅持高價,但用戶更加看重性價比;而且在智慧型手機高速發展,同業押注技術、蒙眼狂奔時,索尼在手機業務上研發投資卻不慌不忙,喪失主動權。在一些關鍵性技術上,索尼也沒有更好地去適應市場,比如手機攝影上,因為沒有對攝影進行防震處理導致影像效果差,當產業都在推雙鏡頭時,索尼也無動無衷。

再比如夏普,埋頭專注研發,卻忽略了市場的真正需求。儘管在液晶面板研發上陸續推出四原色液晶電視、氧化銦鎵鋅液晶薄膜晶體管螢幕技術等,但消費者並不買單,反而選擇別家。松下的中國公司也是,戰略方向由日本高層說了算,並沒有做出完全貼合中國市場的行銷策略,底下中國員工也陽奉陰違、士氣低落,最後慢慢落後於對手。

3、在不可控的風險裡,沒有走出來

三星手機的衰落可以說從爆炸門開始,三星 Note 7 儘管有驚豔的曲面螢幕、唯美的珊瑚藍配色,以及先進的虹膜辨識加持,但因為 “爆炸門” 事件,成了史上最大的產品危機。這種不可控風險同樣也讓不少日系企業栽了跟頭。

2006 年 2 月,東芝集團以 54 億美元、接近 3 倍溢價的代價收購了西屋電氣,涉足核電領域,當時核電產業正處於上升期。可惜 2011 年爆發的福島核電廠核災事件,使得核電發展頃刻進入冰河期,全球核電廠面臨關閉潮,日本政府當即關閉國內所有營運中的核電廠。從此東芝核能業務遭到重創,旗下核心的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也陷入高額虧損。

受此影響,東芝也深陷虧損泥潭,一蹶不振,甚至每月虧掉 50 億人民幣,一年虧損 610 億元人民幣,創下日本企業虧損的紀錄。

總之,日系電子產業的沒落,一部分是主動撤退,一部分是全球化競爭中優勝劣汰的結果。但我們依然可以相信,未來這些企業會出現在另一張產業名單上。

新芽》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