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讀書」是浪費時間?掌握 3 條規則養成閱讀習慣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讀書」是浪費時間?掌握 3 條規則養成閱讀習慣

2021 年 5 月 7 日

 
展開

只要保持閱讀習慣,你就已經走在明智的道路上了。消遣式閱讀和功利式閱讀都沒有問題,保持閱讀習慣,樂意看下去且享受看的過程,或多或少都會有收穫。但掌握了這三條閱讀原則,同樣閱讀的人也可以差別很大。本文編譯自 Medium,原文作者是 Eva Keiffenheim,原文標題為 3 Principles of Reading Most People Don’t Learn Until Later in Life。看完你可能會感嘆:這麼多年來,我這是走了多少彎路啊?

你是否有過打開一本非虛構類書籍後,擔心是在浪費時間,最後又闔上的時候?如果你總是覺得書裡的內容無法幫你生活得更好,那可能是因為你還沒掌握關鍵的閱讀原則。

完整閱讀一本非虛構類書籍大概需要 6~9 小時,這是一筆不小的時間投資。如果單純為了娛樂消遣,這些花出去的時間怎麼也算不上浪費。但要是你從忙得不可開交的工作中特地抽出時間看《思考,快與慢》(Thinking, Fast and Sl)這種書,那你的目的肯定不單是為了享受一段愉快的閱讀時光。總之,無論你是想利用閱讀來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還是想將書裡的內容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下面列出的三條閱讀原則都能給你一些啟發,甚至讓你覺得 “ 相見恨晚 ” 。

消極閱讀無法幫你長久記憶

休息日的上午和朋友一起散步,話題圍繞最近讀過的一些嚴肅非虛構書籍展開。當然,一開始你肯定為自己讀過這些書而得意,但過後仔細回想又會覺得自己蠢透了。因為對話一旦跳出書籍主題,你其實一片茫然,這才醒悟過來自己原來只記得一小部分內容。

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我身上。我可以說出一本書的基本內容,但如果有人問我相關的拓展性問題,我又答不上來。我有時在想,可能自己就不適合閱讀,甚至想過以後再也不看書了。

以前,我對大腦的工作原理一無所知,但讀了 12 本書外加聽了幾個小時的講座後,我明白了人是怎麼學習和記憶的。人腦的工作原理和記錄裝置不同,書本上的內容不會神奇地印在我們的記憶中。學習的過程至少分三個步驟:編碼短期記憶中的資訊,鞏固長期記憶中的資訊,有需要時讀取資訊。有效的閱讀需要結合學習和記憶的兩個組成部分:學到的資訊本身和幫你讀取習得資訊的提示。

如果一個人說自己有想法但不知道如何表達,那他通常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莫提默・J・艾德勒

怎麼做?
下面列出的三個步驟都是有事實依據的,掌握了就能幫你記住任何你想從書本中獲取的資訊。

第一步,闡述。
用自己的語言轉述閱讀內容並與已學知識相結合。讀到有意思的句子暫停下來,在書頁或筆記軟體上記錄自己的想法。回答幾個「學習如何學習」問題:這個知識和我的生活有什麼聯繫?在什麼情況下我會用到這個知識?怎麼把這個知識和我對該主題形成的其他見解聯繫起來?如果答不出來,那你就沒辦法用自己的話複述任何資訊。學會詳細闡述,你就能成為一個思維活躍的閱讀者,長久記住新接收的資訊。

第二步,檢索。
我們不僅可以在聯繫已掌握的資訊時學到東西,在嘗試獲取資訊的過程中也能有所收穫。檢索的作用很有效,因為你在回憶時既鞏固了資訊本身,又鞏固了幫你讀取資訊的提示。看完一本書後,根據回憶進行整理: “ 怎麼在三句話之內說明這本書?裡面哪些觀點是你想記住並應用的?怎麼把這本書和你已掌握的知識聯繫起來?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也是用這種技巧來記憶知識的。他經常在腦子裡回想自己要記的原理和要點。你也可以這樣做。每看完一本書就記錄下自己的總結,挖掘檢索的好處。

第三步,間隔自測。
讀完一本書後隔的時間越長,回憶起來就越困難。這也是為什麼你和朋友討論時怎麼也記不起自己當時觀點的原因。不過遺忘並不是性格缺陷,它對學習至關重要。

一週過後再回想自己看過的書。不要看筆記,用腦子回想自己的思考過程。然後對比兩者的認知差距。這樣才能鞏固記憶和提示,從而更快地進行檢索。偶爾重複自我測驗可以幫你快速回想起一本書的內容。整個過程聽起來有點慢又有點緊張,但這就是有效閱讀的作用原理,必須這麼做才有用。

閱讀並不是讀得越多就越好

當我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每年我都會設定自己要讀特定數量的書。雖然三年來每年閱讀 52 本確實對我入門有所幫助,但這種想法其實適得其反。

專注閱讀大量書籍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但是快速閱讀並沒有助益。不同的研究證實,快速閱讀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但也會降低理解水平。正如前面所說,理解只是正確知識習得的開始。如果想牢記閱讀內容,則需要運用元認知理論(即閱讀時和閱讀後需要回答的問題)。因此,要想拓展知識並深入學習,請適當放慢閱讀速度。越好的書,閱讀速度越要放慢。因為你要學習的所有新資訊和概念都需要和你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聯繫。

在建立我的第一份事業前,業務發展週期每個階段的相關書籍我都看了數十本。但當我正式開始時,最大的遊戲變數成瞭如何應用閱讀獲取的書本知識,將其與現實聯繫起來。

就好書而言,重點不是看你能夠讀多少本,而是看你能夠理解多少。——莫提默・J・艾德勒

怎麼做?
不要太在意閱讀的數量。相反,你應該想辦法將收穫的新想法與生活聯繫起來。閱讀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專注眼前的閱讀,思考如何將獲得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然後行動。

正如拉特納・庫斯努爾(Ratna Kusnur)所說: “ 整齊堆放在書本中的知識毫無意義,毫無力量,除非你用它來改善生活。 ”

閱讀《高效習慣》(High-Performance Habits)時,當你讀到每天清早為自己鼓勵這部分,請開始行動,同時記錄自己的勵志話語。在了解到《沉靜是關鍵》(Stillness is Key)裡提到的記錄日誌的好處後,在床頭櫃上放支筆和記事本,當晚就開始記錄日誌。每當發現實用建議時,都應該暫停閱讀並開始記錄。將其列進待辦事項表裡,或作為任務項放在特定位置。

閱讀不是賽跑,內容越深刻的書,看的時候越應該暫停做筆記。

讀到平庸的書應該及時停損

我們可能經常對這一觀點持懷疑態度,因為這無疑是在妨礙我們發掘一本書的能量。但我們如果本著開始讀一本書就要讀完的想法,很容易讓閱讀變得毫無意義。劣書很難讀,而好書大多通俗易懂。世上好書很多,沒必要浪費時間閱讀那些劣書。

我用錯誤的方式閱讀了很多年。以前總覺得中途放棄一本書是對作者的不尊重,而且我花錢買了這本書,為什麼要傷害作者還讓自己白花錢呢?但現在我的想法是:

首先,作者根本不知道你看沒看,沒必要擔心這點。強迫自己讀一本不喜歡的書,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其次,沉沒成本謬論在影響你的決定。這種心理陷阱綁架你繼續花費時間,只因為你已經在上面花了一定的時間或金錢。但你要是僅僅因為花了錢買書而浪費幾個小時讀完一本劣書,那相當於在給自己挖一個更深的坑。浪費幾塊錢哪裡比得上浪費人生寶貴的幾小時。

怎麼做?
你喜歡一本書時通常自己能感覺到。你喜歡它的寫作風格,對裡面的一些觀點會感到驚嘆,迫不及待想閱讀下一頁,甚至盼望著可以讀上一整天。人生有限,不要浪費在劣書上。讀自己喜歡的作者,讀自己喜歡的類型,讀自己喜歡的內容。盡快開始閱讀,要是發現自己不喜歡,也可以迅速抽身。明白了這一點,你就不會因為中斷讀一本劣書而感到愧疚,閱讀習慣也會隨之改變。因為放棄一本劣書,就是在給自己閱讀一本好書創造機會。

比爾・蓋茲也說 “ 你應該讀書,你也有權放棄讀書。因為只有自己才最適合評判自己是否應該讀完一本書。”

放棄大多數書,挑選其中一部分就夠了。好書值得看兩遍、三遍,甚至一百遍。書和人一樣,是會變的。以後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曾經可能錯過了很多可以發掘的新事物。

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閱讀

閱讀可以成為通往更幸福、更健康、更明智生活的捷徑。但如果你沒有正確理解這幾條關鍵原則,閱讀仍然只有消遣作用。上面提到的方法都可以嘗試下,但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做任何你覺得不適合自己的事情。研究自己的個性,輔以一些其他技巧,跳過對自己無用的部分,自己思考,自己決定。保留適合自己的步驟就好,其他的都可以無視。無論你使用哪種方法,行動了就會有收穫。只要你保持閱讀習慣,就已經走在通往智慧的路上了。

投資界巨頭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是個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他曾說 “ 我這一生認識的所有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一直在讀書的、一個也沒有。”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