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財務自由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嗎?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財務自由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嗎?

2017 年 3 月 2 日

 
展開

2003 年左右,網上流傳一個文章,說實現財務自由需要 600 萬人民幣。到了 2009 年,500 萬人民幣也就能在北京買房。而現如今,500 萬人民幣,想什麼呢?

那個誰也無法預言的通貨膨脹,不容許你用固定的「數字」來定義。那怎樣才算實現財務自由,怎樣才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呢?在本篇文章中,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曾經以為財務自由是這樣

我在 2000 年剛畢業,我大學的好朋友推薦我看《富爸爸,窮爸爸》,當時第一次聽到「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粗淺的理解為:資產到一定程度,每年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所需。所以你無需再工作,即可以安度餘生。

但凡抽象的概念,人們都難以理解,所以後來有人計算過,人究竟一生要賺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 我記得 2003 年左右,那時候網路上流傳一篇文章,做了仔細的分析,600 萬人民幣。在 2003 年的時候,600 萬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群眾紛紛表示不可信。還有一次上班路上,碰到一個 30 多歲的同事,他說如果自己中了 500 萬彩券,第二天就退休。

另外一個例子,我一個同事買了當時北京望京的聯排別墅,當我聽說 100 萬的總價時,非常吃驚。而現在,這個區域最小的房型 150 平米,每平米單價早早超過了 10 萬。

但是,情況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約是 2009 年,我們去參加外地的活動。巴士上,一對年輕人調侃說:如果現在中了 500 萬,也就是買一間北京的房子,退休還早。

現如今,我身邊的同事,談起財務自由,想大多數人心中所想的,是小幾千萬。不要覺得幾千萬很誇張,在北京中關村、望京等地區,普通住宅的房價已經逼近一平米 10 萬,而學區房早已超過這個價格。原來因為一平米 10 萬的學區房而被調侃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地區,10 萬已經是很久以前的價格了。所以,幾千萬,也就是兩間房子的價格。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這讓當初覺得是可以退休的「天文數字」,變得沒有那麼神聖。雖然房價成長不等於通貨膨脹,但房價成長遲早傳到其他生活領域。過於寬鬆的貨幣總得有安身之所。房價停止成長之時,便是其他生活物資漲價之日。

這樣的通貨膨脹還會繼續下去嗎?誰也說不清楚。但它給我們一個提示,當你以固定的「數字」去定義財務自由時,那個誰也無法預言的通貨膨脹會狠狠的敲打我們。

財務自由的真正定義?

我們的所有存款,一直隨著時間貶值。當我們在工作時,好公司的工資會隨著通貨膨脹水平也在水漲船高。這讓我們得以保持甚至不斷提高生活水準。但是當我們年齡變大,職場競爭力下降,收入無法同步增加。甚至更老之後離開工作時,麻煩就來了。

通貨膨脹會顯著的降低我們的生活水準。若把自由定義為「免於恐懼」,那麼財務自由的定義就是「有能力戰勝年齡和通貨膨脹。」

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 和大眾心理保持一定距離

為什麼要和大眾保持距離?雖然從眾是安全的、安逸的,但是,從眾是最危險的一條道路。因為財務自由,在任何國家,都不是一個「普世結局」,都是少數人才能到達的境界。所以,跟隨大眾,你的財務水準最終也只能達到大眾的境界。

  • 了解自己,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能力和優勢發揮到最大化,能讓自己有獨樹一幟的品牌和影響力,才有可能把個人價值最大化。只有把個人價值最大化,才有可能得到財務自由。

不斷把「現金」再投資 — 投資財務,投資自己。

現在大家都有投資意識了,我覺得除了做財務方面的投資,最終的是投資於自己的頭腦,投資於自己的品牌。畢竟,你所有的財富,都來自於健康身體和那顆有智慧的大腦。在股票投資中,有一個被人忽視的密技,就是「分紅再投資」,就是拿分紅的錢再度買進這檔股票。Jeremy J・Siegel 所寫的《投資者的未來》這本書就是在分析和分享這個原理。

同樣,最值得「再投資」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要拿賺到的錢再度投入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有智慧、更有個人品牌。

我經常這樣說服自己買一個看起來很貴的東西,比如最新的 Macbook Pro 筆記型電腦,比如 Mavic Pro 無人機,比如最近正在考慮的 Telsa Model X (之前的 Model 3 第一是到貨時間太晚,第二定價會遠低於 Model S 和 Model X )。當我成功的說服自己,這些都是自己的「生產力工具」時,原本的「消費」就變成了「投資」。

問自己幾個問題:

  1. 你能讓自己更加有吸引力嗎?
  2. 你能讓自己更有智慧嗎?
  3. 你能讓自己有對未來有更多的 insight 嗎?
  4. 你能讓自己有更多變現能力嗎?

如果希望在這幾個答案上都答 Yes,那麼請把現在賺到的錢大膽的投入在自己身上。因為只有自己,只有不斷提高的自己,只有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自己,才是戰勝通貨膨脹的終極武器。

  • 不斷嘗試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職業

什麼樣的職業才是好職業?在以往,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錢多事少」。當然,這種工作基本不存在,大家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錢多事多」的工作。但這樣的職業就是好職業嗎?能戰勝「通貨膨脹」的職業一定是「越老越香」並且可以不斷漲價的工作。

越老越香的工作有哪些?能不斷漲價的工作的有哪些?這裡不一一列舉。但是大家需要避免沉沒在如下類型的工作中:

  1. 消耗型的工作 — 不能成長和發展的工作
  2. 佔據你所有時間的工作 — 榨乾你所有精力的工作
  3. 無法「和時間成為朋友」的公司的工作 — 夕陽產業的工作
  4. 「人才」可以批量培養的工作 — 比如低度 IT 的工作

注定被機器人代替的工作、競爭愈發激烈的工作、門檻低的工作、純粹拿時間換錢的工作、沒有邊際成本降低效應的工作,什麼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呢?

今天早晨看到有一個朋友說,自己在學「職業品酒師」。這樣的工作聽起來就是好工作,為什麼?第一,很少聽到有人從事;第二,一聽就很厲害;第三,越老越香;第四,不會佔據太多時間;第五,有個人品牌效應;第六,和「消費升級」趨勢吻合。

  • 買進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公司的股票

普通人,如果不真正的投資,很難獲得財務自由。因為存款是時間的函數,每年賺得錢加起來減去花費就是存款。花費一定時,存款的增速只和每年賺得錢有關。但是,這只是 1+1+1+1+1⋯⋯這樣的公式,每一個加號,就代表一年過去。最多 1 變成 1.1、1.3,本質就是一個時間的加法。

但是投資呢,是 1.1 x 1.1 x 1.1 x 1.1 … 這樣公式,每個乘號,代表一年過去,假設年複利達到 10%。這是一個基礎規模不斷變大,保持增速的遊戲,時間越長,成長效果越大。如果你按加法 (線性函數) 去成長,我按照乘法 (指數函數) 去成長,時間一長,我會遠遠把你甩在後面。

舉個例子:A 每年賺 10 萬,連續 40 年,總額 400 萬。 B 每年投資 10 萬,第一年投入的 10 萬,假設保持複利 10%,在第四十年就等於 452 萬,這還不算後面 39 年每年的投資 10 萬元的複利成長。這才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實,通貨膨脹本身也是指數函數,假設通貨膨脹率為 0.6,那麼 1 萬元在 30 年後就變成了 1563 元 ((0.94)^30 = 0.1563)。投資的真正含義就是以正向的複利戰勝負向的複利。

什麼樣的投資可以戰勝通貨膨脹,投資於那些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資產。前十幾年是房地產,因為過於寬鬆的貨幣都流入的房市。後面呢?我覺得那些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公司的股票值得關注。這些公司的產品,可以不斷的擴大規模,同時保持「漲價」。

總結一下:為了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我們需要戰勝年齡,也需要戰勝通貨膨脹。

為了戰勝年齡,我們需要拿現在賺到的錢的一大部分,來投資於自己,讓自己具備賺未來錢的能力。怎樣發現自己的賺錢能力在提高,就是不斷增加的正向現金流。如果一個來源不夠,那就開更多的源。但是開源無需節流,讓更多的現金流向「投資自我」這個方向。

其實 Amazon CEO 傑佛瑞・貝佐斯 (Jeffrey Bezos) 每年都對股東說的道理,就是 Amazon 以現在的利潤,不斷投入,去獲取更大的自由現金流。這是這家淨利潤幾乎為 0(經常為負) ,但市值將近 4000 億美元公司的估值的秘密所在。如果以這種方式去經營自己,你能接受自己每年「淨利潤率」為負嗎?

為了戰勝通貨膨脹,我們要有正向的「複利」,至少這個複利要大於通貨貶值的速度,假設通貨每年貶值 6%,那麼我們就至少得達到 6% 的複利成長,才可以持平。要想增值,還得要比 6% 高。為了戰勝通貨膨脹,我們就得投資於那些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資產或者股票。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