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炒股的朋友都認為:賠錢或者賺得不夠多是因為自己不夠“專業”。
可是到底什麼是“專業”?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夠“專業”嗎?
股神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認為:“那些由專業人士管理的投資,若干年後的總體回報,甚至不如靜觀其變的普通業餘人士。”
事實上,巴菲特和華爾街著名的對沖經理為此打了賭,這場賭約歷經 10 年之久,終於在幾天前,以巴菲特的絶對勝利而終結。
2007 年,巴菲特向對沖基金行業的金融專業人士發出挑戰,希望他們加入巴菲特 2016 年給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海瑟威 (Berkshire Hathaway,BRK.A-US) 公司股東信中所說的賭局:
“由波克夏公司在 2005 年報可以看得出來,總體而言,那些由專業人士積極管理的投資,若干年內的回報,會低於那些消極靜觀的普通業餘人士。因為各種‘幫手’收取的大量佣金,會讓客戶,比單靠投資低成本的消極管理指數基金業務,得到更差勁的回報。
我公開表示,願下注 50 萬美元:任何投資專家選擇一套至少含 5 支對沖基金的組合 (廣受歡迎的高佣金投資工具) ,在一段較長時期內,表現劣於僅僅收取象徵性佣金的、消極管理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基金。
我提議一個為期十年的賭局,把一支低成本標準普爾基金命名為‘先鋒’ (Vanguard) 來對打。
然後我袖手旁觀,等待基金經理人大顯身手 — 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基金也列入 5 支基金之一,以捍衛自己的職業榮譽。畢竟,這些經理動輒要求別人下注數十億美元,為何要害怕拿自己一點小錢來冒些風險呢?”
具體而言,巴菲特提議的打賭是指:從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的十年,標普 500 指數的業績表現會勝過對沖基金組合扣除佣金、成本及其他所有費用的業績表現。Protégé Partners 的對沖基金經理 Ted Seides 接受了巴菲特的賭局,他確定了 5 支對沖基金,預計它們會在十年內超過標準普爾 500 指數。
巴菲特著名的賭局,實際上提前結束了,因為結果呈一面倒之勢,標準普爾 500 指數完勝對沖基金:
“這位‘奧馬哈 (Omaha) 的先知’再度證明,華爾街的昂貴投資往往是蹩腳買賣。巴菲特在 2007 年底與 ProtégéPartners 的對沖基金經理 Ted Seides 以 100 萬美元下注對賭。巴菲特認為低成本標準普爾 500 指數基金的業績表現會好於 Protégé 的對沖基金組合。巴菲特在指數投資的賭注中遙遙領先,以至於 Seides 只好承認敗北,儘管要到 12 月 31 日,這場賭盤才告正式結束。
Seides 的問題是,自 2008 年以來,到今年年中,他的 5 支基金,一年只能漲 2.2% ,而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一年漲幅超過 7% ,差距驚人。這意味著 Seides 的 100 萬美元對沖基金投資,在同一時期僅賺 22 萬美元 (整個 2016 年) ,而巴菲特的低佣金投資獲利 85 萬4000 美元。
‘總而言之,遊戲結束。我輸了。’ Seides 寫道。這 100 萬美元將捐給巴菲特的慈善機構奧馬哈女孩公司。在承認失敗時, Seide 表示“對沖基金收取的高投資佣金是關鍵因素。對沖基金對於經營基金的人來說,往往是筆不錯的生意,他們把大筆帳單送給投資者。”
營運對沖基金有利可圖?是的。跟蹤對沖基金行業的資本管理服務集團 (CMSG) 表示,對沖基金經理通常要求管理資產的 2% 的管理費。‘管理者的業績抽成可以是交易利潤的 20% 到 50% ’, CMSG 補充道。相比之下,平均指數基金的成本最小。追蹤標準普爾 500 的基金,可能會有低至 0.02% 的費用率。”
雅虎(母公司 Verizon, VZ-US) (Yahoo!) 財經報導,“為期十年的打賭正式結束”,巴菲特贏得了他與對沖基金行業的 100 萬美元賭盤:
“在 2017 年結束時,巴菲特在一場始於十年之前的對賭中,鎖定了他壓倒對沖基金的勝局。這位波克夏公司董事長,在 2007 年下注 100 萬美元,賭標準普爾 500 指數 10 年內勝過對沖基金。
截至 1 月 5 日,他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基金在此期間的年複合成長率為 7.1% 。根據《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報導,和他對賭的經理在由 ProtégéPartners 選中的基金總和獲利 2.1%。巴菲特同意將這筆獎金捐給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女孩公司 — 他早先支持的一家非營利組織。
長期以來,巴菲特一向批評對沖基金稱自己能夠跑贏市場是誇下海口,而且從客戶收益中獲取的佣金過於高昂。他在這兩方面都被證明是正確的。自金融危機以來,積極管理型基金出現了資金外流,而被動型基金由此獲益。與此同時,大量交易所交易基金,讓投資者以更廉價更方便的方式,買入任何股票組合。”
巴菲特投資期內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年度回報以及巴克萊(Barclays PLC, BCS-US)公司收集的上萬支對沖基金綜合指數的平均年回報率:從 2008 年 1 月到 2017 年 12 月。如果一開始同時投資 10 萬美元,到 2008 年底,前者翻了一番以上,達到 22 萬 5586 美元,而後者只能達到約 14 萬 8000 美元 。
在此期間,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年平均回報率接近 8.5% ,是 2008 年 1 月以來巴克萊 (Barclays) 對沖基金指數平均年回報率的 4% 的兩倍之多。除 2008 年以外,標準普爾 500 指數年年表現都優於對沖基金指數:2009 年 (26.4% 對 23.7%) , 2010 年 (15% 對 11%) , 2011 年 (2% 對 -5%) , 2012 年 (16% 對 8.25%) , 2013 年 (33% 對 11%) , 2014 年 (13.7% 對 2.9%) ,2015 年 (1.38% 對 0%) ,2016 年 (12% 對 6%), 2017 年 (21.8% 對 10.8%) 。
至少在最近十年,巴菲特的投資建議 (也從 2016 年給股東的信中得到證實) 令人信服地佔了上風:
“許多非常聰明的人在證券市場上,開始時做得要好於平均水平。可以稱之為活躍投資者。他們的對立面,被動投資者,則聽任於平均水平。總而言之,他們的部位或多或少都與指數基金相當。因此,宇宙是平衡的 — 積極的投資者 — 也勢必回落到平均水平。但是,這些投資者將會帶來更高的成本。所以,權衡起來,扣除這些成本之後的總成果,就會比被動投資者還要不如。
當高額年費、高業績抽成,還有積極交易的費用,全都加到積極投資者的等式中,成本就會有如火箭般竄升。投資對沖基金的基金,更加重了這個成本問題,因為它們在對沖基金高佣金的基礎上,又把費用大幅疊加上去。
某些聰明人參與了對沖基金的營運。但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努力是自我抵消的,他們的智商無法克服他們加在投資者身上的成本。投資者滿足於平均水平,隨時間流過,低成本指數基金的業績表現會優於那些投資基金的基金組合。”
巴菲特:無論婚姻還是商業,斤斤計較都是大毛病
“如果是職業投資者、如果對自己有信心,我建議高度集中。對於其他普通人,如果不懂投資,我建議高度分散。”
“用好生意構築的城堡周圍環繞著寬廣的護城河,我們就找這樣的投資機會。”
“找到好伴侶,就成功了一大半。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在商業上,斤斤計較都是個大毛病。”
巴菲特投資生涯中最後悔的事是什麼?他最看重的經理人品質是什麼?雖然巴菲特公開了自己的投資方法,但很少能有人模仿成功的原因又是為何?在巴菲特眼中,需要哪些努力才能配得上成功?
Emory 與 Austin 大學商學院學生問
2008 年 2 月 25 日 Emory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和 McCombs School of Business at UT Austin 的學生拜訪了巴菲特先生,並與巴菲特先生進行了一系列問答。
職業投資者應高度集中,普通人要高度分散
問題 1:隨著“財富公式” (Fortune’s Formula) 、凱利公式 (Kelly Formula) 的流行,投資界產生了許多關於分散與集中的爭論。我知道您支持哪一方,但是我想問的是,您能否詳細告訴我們,您如何分配部位、如何攤低成本?
巴菲特:關於分散,我有兩個觀點。如果是職業投資者、如果對自己有信心,我建議高度集中。對於其他普通人,如果不懂投資,我建議高度分散。
從長期來看,經濟一定越來越好。普通人只是要注意一點,別在價格太貴或者不該買的時候買。大多數人應該購買低手續費的指數基金,長期定期投資。你是個普通人,還想耍點小聰明,每個星期花一小時研究投資,最後你很可能後悔自己太傻。
如果投資是你的專長,分散不符合邏輯。不把資金投到第 1 位的機會,非要投到第 20 位的機會,不合理。以勒布朗·詹姆斯 (LeBron James) 為例,球隊裡有詹姆斯,一定要讓他上場,不能把他換下來,讓他給別的球員讓位。
蒙格 (Charlie Munger) 和我主要投資的就是 5 支股票。假如我管理 5000 萬美元、 1 億美元或 2 億美元的資金,我將用 80% 的部位集中投資 5 支股票,並把 25% 的部位分配給第一重倉股。
1964 年,我找到了一個好機會,值得下重注,我願意用高達 40% 的部位投資。我告訴自己的投資者,他們需要的話,可以把自己的錢撤回去。沒一個人撤資。我找到的這個機會是捲入沙拉油醜聞的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AXP-US) (American Express,AXP-US)。
1951 年,我幾乎把自己的所有資產都投進去了,買了 GEICO 的股票。 1998 年末,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陷入了困境。當時新舊國債的價差拉大,我願意把我個人帳戶中 75% 的資金拿出來,投資這個機會。
有一些時候,甚至在過去幾年也出現過這樣的機會,我願意用高達 75% 的部位去做一筆投資。如果你知道怎麼玩,如果你真懂生意,你可以重倉。
在過去 50 ~ 60 年裡,查理和我兩個人,我們做了那麼多筆投資,最終讓我們虧損超過個人總資產 2% 的投資,一筆都沒有。我們只是承受過股價波動帶來的帳面損失,一筆投資帳面虧損 50% 的時候也遇到過。所以,我們總是說,不借錢。我們不想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裡。
問題 2:如今,面對市場中的眾多機構投資者和對沖基金,個人投資者自己分析證券,還能有機會嗎?
巴菲特:我覺得現在市場上被忽略的機會不多。問題是,我只能看那些規模比較大的投資機會,這樣一來,你們和我相比,其實有比較優勢。
幾年前,一位朋友推薦我看一下韓國股市。我們買了本益比只有三四倍的 Posco (005490-KR) 公司。我找到了 20 多家基本面穩健,本益比只有兩三倍的公司。我做了個組合分散投資,因為我不太熟悉韓國股市。
我們一直在尋找特別異常的機會。有時候,在證券市場中,能出現異常的機會。我喜歡開槍打桶裡的魚,而且最好是桶裡沒水了再開槍。
幾年前,在 30 年期和 29.5 年期美國國債中出現了這樣的機會。由於流動性較差,舊國債的價格低 0.3%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最開始是在相差 0.1% 時入場的,但他們槓桿太高,最後爆倉了。
大多數時候,大多數證券,市場的定價都是有效的。定價錯誤的機會,沒人告訴你。 CNBC 中沒有,券商報告中也沒有,只能自己找。
1951 年,我剛畢業,我翻閲《穆迪手冊 (Moody’s Manuals) 》 和《標普手冊 (S&P Manuals) 》,尋找投資機會。我一頁一頁地翻。就好像一個籃球教練,在找身高 2 米以上的球員。除了足夠高,我還得看協調性如何等等。要是一個 1 米 5 的人走到我面前,對我說:“你先看看我的球技吧。”我說:“不了,謝謝。”
在《穆迪手冊》的第 1443 頁,我找到了西部保險證券 (Western Insurance Securities)。它前兩年的每股盈餘分別是 21.66 美元和 29.09 美元,它的股價在 3 美元到 13 美元之間。然後,我做了該做的調查工作,研究它的盈利是否真實。
市場最後一定能把錯誤糾正過來。機會是有的,用不著找到太多,一生能找到 10 個,足夠你發達了。只是不能犯大錯,一個零都不能有。再大的數,乘以零,結果都是零。千萬別一夜回到解放前。
巴菲特最看重的經理人品質
問題 3:請問哪個行業在 21 世紀最具成長性?為什麼?
巴菲特:我們不這樣思考問題。不妨回顧一下 1930 年代,那時候沒一個人能預測到汽車和飛機給世界帶來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時有 2000 家生產汽車的公司,現在美國只剩下 3 家了,而且都只能勉強活下去。這些公司給社會帶來了巨大貢獻,卻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痛苦。買這樣的公司,投資者不但要選對公司,還要選對時機。
自從 Orville Wright 發明飛機以來,航空公司給投資者帶來的財富總和接近零。當萊特兄弟試飛的時候,如果有哪位資本家當場把他們擊落就好了,那就算給我們後世這些投資者造福了。
再以生產電視機的公司為例。電視機廠商也曾經遍地都是,RCA 和 GE 都生產過電視機,現在你在美國根本找不到一家電視機廠商。
什麼樣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 (The Coca-Cola Co,KO-US) 是好生意。它的產品始終沒變,從它誕生起到 122 年後的今天,可口可樂每天賣出 15 億瓶。可口可樂擁有護城河。你掌握了一座城堡,總有人來爭奪。
吉列 (母公司Procter & Gamble,PG-US) 刮鬍刀 70% 的市場佔有率,毛利率為 80%,產品始終是那個產品。男人不善變,刮鬍子幾乎是他們唯一的打扮。
士力架 (Snickers母公司) 在過去 40 年裡始終佔據糖果第一的寶座。如果你給我 10 億美元,讓我打倒士力架,我做不到。好生意經得起這樣的檢驗。可口可樂、吉列,是打不倒的。
理查·布蘭森 (Richard Branson) 是一位行銷天才,他搞出了一個維珍可樂,到底也沒能撼動可口可樂。用好生意構築的城堡周圍環繞著寬廣的護城河,我們就找這樣的投資機會。
成長性當然好,但我們更喜歡好生意。在 2008 的年報中,有一部分內容的標題是 “The Great, the Good, and the Gruesome” ,我將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問題 4:在眾多的經理人之中,有一些最終能成為傑出的領導者。請問這樣的經理人具備哪些品質?您認為他們身上具有哪些“軟”技能和“硬”技能?
巴菲特:波克夏有 45 位經理人。我們和這些經理人,有的是一年交流一次、有的是一個月交流一次,有的是每天都交流。我一般每個月都和 Blumkins 一家吃飯,我們也一起出去度假,因為我們是朋友。
我們選擇經理人,主要看他們是否熱愛自己的生意。一般是經理人自己來找我們。我從來沒買過別人轉手倒賣的公司。我們沒辦法親自打理生意,我希望經理人不辜負我們的託付。
我們幾乎不和經理人簽什麼合約。經理人把生意賣給我,我開出支票以後,希望他們仍然像以前一樣管理生意。我最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有了 5 億美元之後,這位經理人是否還能早上 6 點鐘起來去工作,把賺來的錢都送到奧馬哈。
我要盯著他們的眼睛,看他們愛的是生意,還是金錢。愛錢沒關係,但是他們要更愛自己的生意。我為什麼每天早上 7 點就到公司上班,急著開始工作,因為我可以自由地創作自己的作品,而且我也喜歡聽到別人的掌聲。
我收購了一家珠寶商, Ben Bridge 。這家公司已經傳到第四代了,有 100 多家分店。他們只想賣給波克夏。創始家族和員工都不想把公司賣給別人,只選波克夏。
在波克夏旗下的 Borsheims ,我們有一位經理人來自辛巴威,她根本沒讀過 MBA 。我們不看學歷、分數或 HR 推薦,我們看的是對生意的熱愛。我們也提供公平合理的薪資,我們不願經理人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有怨言。
這樣的人,是開多高的薪水,都請不來的。我們很榮幸,從 1965 年到現在,我們沒有一個經理人轉投競爭對手。有的經理人退休了、有的被辭退了。總之,我們把畫布交給經理人,讓他們有自由施展的天地。
投資生涯中最後悔的事
問題 5:在您的投資生涯中,您是否有受過誘惑,偏離了您的投資策略?如果有,您是如何處理的?
巴菲特:我不是那種自制力超強的人。我天生只想做符合邏輯的事。我在私人生活中也一樣,我不在乎其他富人怎麼生活。
我不會因為別人有一艘 400 英呎長的豪華遊艇,我就要搞一艘 405 英呎的。我的一些朋友有豪華遊艇。在他們的豪華遊艇上,55 個服務人員伺候 14 個人。在這 55 個人裡,有偷雞摸狗的,有互相亂搞關係的,我可不想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反正我朋友有豪華遊艇,我能免費坐,多好。
我也不需要好幾處大別墅。如果我想做一些發瘋發狂的事,我可以做,可惜 Anna Smith 已經不在人間了。我想起一個笑話,有個 60 歲的老頭,娶了一個 25 歲的女生。這個老頭的朋友問他,你怎麼做到的。他說:“我跟她說我 90 了。”
問題 6:請問您最嚴重的錯誤是什麼?您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巴菲特:我們犯過很多錯,錯了就錯了,我不糾結。我們沒什麼後悔的。投資的過程,就是做大量決策的過程,不犯錯不可能。我們有些該做的投資,卻沒做,少賺了 100 億美元,這樣的錯誤不會顯示在財務報表中,是別人看不出來的。
1994 年,我們支付波克夏的股票,收購了一家鞋業公司。這家鞋業公司現在的價值是零,當年我們支付的波克夏股票現在值 35 億美元。現在,波克夏股票跌下來,我反倒開心。跌下來的時候,我當年因犯錯而付出的代價就沒那麼大了。
1973 年,湯姆·墨菲 (Tom Murphy) 推薦為以 3500 萬美元收購 NBC,我們拒絶了。該做的沒做,這是大錯。
就我個人的生活而言,總有些事,我本來可以換一種做法。在我的生活中,太多的好事眷顧了我,為不開心的事耿耿於懷,不值得。
找到好伴侶,就成功了一大半。只要你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一輩子一定能過得很好。沒被哈佛商學院錄取是我最幸運的事之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走向成功的建議:千萬別斤斤計較
問題 7:雖然您公開了自己的投資方法,但很少有人能模仿您取得成功,請問這是為什麼?
巴菲特:我問過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同樣的問題。很多人都去哥倫比亞大學聽他講課。他用當時的股票作為例子講課。聽完一學期的課,用葛拉漢講的例子,學生們都能做出一個肯定賺錢的投資組合了。
葛拉漢的一生是分享的一生。因為他分享,或許他聚集的財富少了,但是他活得更幸福。錢只不過是紙面上的一串數字,一個人去世時擁有 8600 萬還是 4200 萬,沒多大區別。在聽過葛拉漢講課的學生中,最後 90% 都去做別的事了。
我從 11 歲開始投資,第一次買股票買了 3 股 Cities Service 的優先股。我把奧馬哈圖書館所有關於投資的書都讀了。我開始的時候研究走勢圖、學技術分析。我很痴迷技術分析,但用技術分析根本沒賺到錢。
19 歲的時候,我讀了葛拉漢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因為我讀了這本書,葛拉漢是不是有什麼損失呢?或許吧,我們在投資中相互競爭,葛拉漢因此賺得錢少了,但是葛拉漢不在乎。
葛拉漢講的理念,能聽進去的人,一聽就懂了;聽不進去的人,怎麼跟他講都沒用。歸根結底在於人們性格的差異。人人都想要賺錢快,但錢不是這麼賺的。
許多人想要的東西,葛拉漢講的道理他們都聽不進去。按葛拉漢講的,投資者做不到能掐會算,只能堅守自己的能力圈,等待明顯的好機會。與賭股票第二天的漲跌相比,葛拉漢的方法不夠刺激。
大多數買網路公司的人,連市值多少都不清楚。他們買,是因為自己覺得能漲。你讓他們寫下來,“我買市值 60 億美元的 XYZ 公司,是因為……”,他們根本寫不出來。
這是龜兔賽跑的道理,最後一定是烏龜勝利。查理和我兩個人講怎麼投資,我們是培養了競爭對手。然而,大多數人不和我們競爭。有和我們競爭的,也沒關係,我們的錢早就花不完了。
問題 8:在去年的 Wesco 年會上,查理說:“獲得成功的最佳途徑是讓自己配得上成功”。請您根據您的經歷談一談,您做了哪些努力讓自己配得上成功?請您給我提供一些建議,告訴我們如何做才能配得上成功?
巴菲特:最主要的是,行得正坐得端。我剛一畢業,就向葛拉漢提出免費為他打工,他說我免費都太貴了。我一直沒放棄,始終希望能為葛拉漢做些什麼,我始終在葛拉漢眼前出現。我一直為葛拉漢提供股票線索,一直與他保持聯繫。
做好事總能得好報。在生活中,千萬別斤斤計較。湯姆·墨菲從來不算計。他總是為我做很多事,我根本回報不了。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在商業上,斤斤計較都是個大毛病。我總是換位思考。大多數人都知恩圖報。你為別人做一件事,別人能為你做兩件事。
在午飯時加班,早晨第一個上班,這樣的人很少。多出一份力,別人一定能注意到你。不求別人的表揚和回報,總是願意主動出一份力。
1959 年,查理和我開始合夥做投資。我們經常各執己見。我們有分歧,但從來不爭吵。出了什麼錯,我們從來不往對方頭上算。推薦各位讀《窮查理寶典 (Poor Charlie’s Almanack) 》。
巴菲特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秘訣
問題 9:您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擁有大量財富、是一位名人,您為什麼能仍然如此平易近人、不驕不躁?請問您在人生中遇到的哪些人或經歷的哪些事對您的世界觀、人生觀影響最大?
巴菲特:我很幸運,有正確的榜樣引導我。告訴我你的榜樣是誰,我就知道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養育兒女。學校教的知識再多,都不如子女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多。我的父親對我的影響特別大,後來葛拉漢也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我的榜樣從來沒讓我失望。
我能取得今時今日的成就,和我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我父親是一位股票經紀人,大崩盤之後,他沒事可做了。
我出生在 1930 年的美國,出生在美國最嚴重的一場資本市場危機之中。我一生下來,天生就有資產配置的能力。我生在了我的天賦大有用武之地的時代。性格是我的天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天生善於做投資,後來又通過實踐,完善了自己的這種能力。我沒什麼好驕傲的。蓋茲說過,如果我出生在原始社會,早成了野獸的盤中餐。我跑不快、爬不高。我跟野獸講資產配置,它們只能把我吃了。
我從來沒捐過可能影響我生活的一分錢。有些人真是為捐款而在生活上做出了犧牲。他們因為給教堂捐款,或者在別的地方捐了錢,而放棄外出就餐,或放棄帶孩子去迪士尼(Walt Disney, DIS-US)遊玩。有些東西不是自己掌控的,有什麼理由自我膨脹。
問題 10:有人說,您能獲得成功,一部分原因是您住在奧馬哈,遠離了華爾街的喧囂。請問您認為工作和生活哪個更重要,您如何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巴菲特:我在工作時非常開心,工作對我來說不是工作,我可以無拘無束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妻子負責帶小孩。我們兩個人都接受這樣的安排,這也符合亞當·斯密 (Adam Smith) 講的“分工”。女人的選擇有限,男女的地位不是那麼平等。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根本不參與自己不喜歡的社交活動或會議。在我的事業走上正軌以後,我從來不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做取捨。我的消遣很簡單,每週在網路上打 12 個小時的橋牌。
有一次,我在哈佛大學演講,我告訴學生們,給自己最欣賞的人打工。學生們聽了,都自己做老闆去了。找工作,一定要找自己欣賞的老闆、自己欣賞的公司。男人一般很少有在工作和生活二者之間取捨的問題,女人經常面對這樣的取捨。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