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跳出讀書的 “低水平勤奮” 陷阱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跳出讀書的 “低水平勤奮” 陷阱

2021 年 4 月 4 日

 
展開

1. 低水平勤奮陷阱

最近在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常常會找出幾年前讀過的書再看。我發現,幾年前花了那麼多時間讀的書,從現在的結果上來看,似乎是白讀了。今天能從書中看到的價值,過去看不到;而過去在書中看到的東西,今天基本記不得。

可是,我過去讀書真的很勤奮,為自己制定了年度讀書計劃,一年要讀完 100 本書,為此安排每天至少要讀完 20 頁。哪怕自己已經很累很睏,為了完成目標,都要在床前讀完書,兩年來也讀了 200 多本書。

我不是說這段讀書經歷沒用,而是現在看來,我覺得痛心、可惜。付出這麼多時間和精力的努力,獲得的卻是完全都不成比例的收穫。那時,我陷入了 “低水平勤奮” 的陷阱。

如果我能夠重來一次,在過去的兩年採用新的讀書方法,那麼我就能夠花一半的時間獲得翻倍的收穫,就像我現在做的一樣。那麼為什麼我會陷入低水平勤奮的陷阱呢?最直接的原因是:讀書的方法太原始。

從上學開始,老師教給我們的讀書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的句子就劃線或者摘錄。那些摘錄下來的名言警句,讓我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 “聽過了無數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在原始方法的基礎上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奮。

2. 讀書方法的升級

可怕的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讀書的方法是低效落後的。我以為記不住,是我記憶力的問題。而且,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基本上也都是這樣的情況。大家說:“讀書之後都忘掉是正常的,我們把知識內化成能力了。”

事實上,內化成能力的知識,反而是最忘不掉的。那麼,為什麼我們 “經典” 的讀書方法,是低效的呢?

原因很簡單:閱讀 + 劃線/摘抄的讀書方法,是把一本書拆分成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在這種方法的引導下,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記住這些孤立的知識點。而理解和記憶一個個孤立的訊息,可不是我們大腦擅長的高效率行為。事實上,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訊息與舊經驗進行聯繫。

英國的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來研究人們如何記住事情:他們讓測試者觀察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龍、張信哲、劉德華,然後在這些時候監測他們大腦中哪些神經細胞產生了刺激,接著再把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給測試者觀看。

科學家發現,當測試者看到同一個人出現在另一張照片裡的時候,相同的神經細胞會產生刺激。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在看到新照片時,沒有為它單獨開闢空間,而是調用以前的回憶,形成新的記憶。換句話說,我們記住新知識更好的辦法是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繫。

將這一原理應用到極致的是:記憶宮殿法。

記憶宮殿法,可能是目前人類發明中最為強大的記憶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構想一個我們熟悉的場景,把需要記憶的事情放到已經熟悉的場景當中。前一段時間播出的英劇 “新世紀福爾摩斯” 裡,福爾摩斯就是靠記憶宮殿訓練自己超強的記憶力。

當然,讀書不等於背書。然而,大腦這種透過已知知識聯繫新知識的特性,除了能夠幫助我們記憶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將新舊知識構建成知識網路。透過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網,我們便能從不同角度和領域對同一個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加深我們的理解和認識。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原始的讀書方法是:花很多時間去閱讀一本新書,去記錄新的名言警句,但從不花時間去加工這些訊息,將其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我們看似節約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時間和精力,以便能夠讀更多的新書,但卻是買櫝還珠,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把最有價值的工作放棄了。

3. 事半功倍

讀書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和思考力,將獲得的新舊知識進行網路狀的聯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內化知識,形成新行為的暗示。於是,我讀書不再追求速度;相反,我會刻意放慢速度,花時間記錄讀書筆記,不僅是摘記名言,而是描述讀書後受啟發的內容,和我過去的哪些經驗相關。

在記錄和尋找聯繫的過程中,自己常常會驚喜地發現一些過去不曾注意的規律,也發現很多能夠直接改進工作方法的辦法。我的讀書成效,進入了一種複利效應的狀態;也就是說,我讀過的所有書都將為未來獲取新的知識提供幫助。

這個簡單的方法,卻很少有人發現。或許是因為我們大腦的習慣是尋求快速把書讀完吧!我們都希望讀完書獲得新知識,因此不斷快步向前去獲取更多,但古人早就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 臨界知識又來了

那麼,讀書時,將新知識和哪些已知知識進行聯繫會更有成效呢?

答案便是那些在生活各個領域中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規律,也就是本書提到的臨界知識。每一個臨界知識,都是我們思考問題、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此,這些臨界知識可以頻繁地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和場景裡。

經常閱讀我文章的讀者會發現,我常常在不同的文章中討論不同問題時會運用到複利模型。這其實就是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意識地和已有的模型進行聯繫,看看他們背後是不是有關聯?這樣思考常常會發現過去沒看到的規律。

因此,現在的我在讀書時,既不追求數量,也不要求讀完。

我的做法是:當我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能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思路解決問題?在這個解決方案的背後,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識?我還能把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在什麼領域呢?

當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之後,可能我並沒有讀完一本書,但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比讀完了十本書的人都要深入。這種狀態,呈現出來便是 “舉一反三” 的能力。在別人眼裡,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識解決問題。

因此,讀書不在於多少,而在於你有沒有透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並有能力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那些低水平的勤奮陷阱裡。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