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轉型不順面臨外資收購!「日本之光」東芝殞落了嗎?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轉型不順面臨外資收購!「日本之光」東芝殞落了嗎?

2021 年 6 月 1 日

 
展開

野蠻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日本這個巨頭還能東山再起嗎?

01 不速之客

今年 4 月 6 日,東芝(Toshiba Corp., 6502-JP )來了一位 “ 不速之客 ” :英國私募投資公司 CVC Capital 不請自來,對其發出以溢價 30% 、約 210 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東芝董事會的第一反應是 “ 突然 ” ,然後以 “ 缺少細節 ” 為由,拒絕了。一些 PE 人士也私下表示,除非東芝最大的股東們 “ 倒戈 ” ,否則 CVC 不可能完成這次收購。可沒過多久,該來的還是來了。

20 天後,新加坡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3D Investment Partners,也就是東芝第二大股東全權委託的投資管理服務機構公開致信, “ 逼宮 ” 東芝董事會對出售做一次全面評估。3D Investment Partners 甚至還勸戒東芝管理層,要收起敵視態度,免得嚇跑了潛在收購者,儼然一副生怕錯過賣身機會的姿態。3D Investment Partners 想要抓緊賣個好價錢是有原因的,因為如今的東芝,已越來越像塊燙手山芋。

2015 年以來,為了補上七年財務造假造成的虧損,缺血的東芝一直在砸鍋賣鐵。如今,旗下只剩下能源、數字解決方案、零售及打印、建築、公共服務、電子設備及儲存等六大業務。和昔日相比,東芝已經沒落。 2019 財年,其六大業務淨銷售額已跌至約 3.39 兆日元,與 2014 年鼎盛時期的接近 7 兆日元相比,幾近腰斬。

但畢竟是擁有百年基業曾經的產業老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眾多 PE 眼裡,東芝剩下的業務組合依然值得買來運作,於是 CVC 的事還沒有下一集,其他 PE 巨頭便紛紛登門。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KKR 對外宣稱,有意以高於 CVC 的價格參與競購;先前買下東芝核電業務的加拿大投資公司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也在考慮參與競購……。

日本投資公司 JIC、Norinchukin 銀行以及貝恩資本,也都摩拳擦掌,各懷鬼胎的資本們就像是已經篤定了東芝必將被賣,紛紛加入 “ 圍獵 ” 中。這要在幾十年前,他們哪敢對東芝有這樣的羞辱性極大的凱覦。

02 日本之光

“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 20 世紀 90 年代,如日中天的酒井法子拍攝的這支廣告,和她甜美的笑容一起,成為很多人記憶中的一部分,東芝也藉此成為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對日本製造的最初印象。

東芝,曾長期是日本製造業的象徵。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大力倡導學習西方技術,積極推廣現代化,一批工業企業順勢崛起。這其中,就有東芝的前身,日本著名發明家田中久重在 1875 年創立的田中製造所。東芝的另一個源頭是東京電器株式會社。兩家公司 1939 年合併, 1984 年正式更名為 “ 東芝 ” ,並在日本人的生活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本土的第一個白熱電燈泡,第一台晶體管電視,第一台水輪式發電機,第一個電飯煲、電冰箱、微波爐,第一台文字處理機……,都是東芝生產的。

鼎盛時期,東芝的業務範圍覆蓋了基建、發電、核能、家電、電腦、製造、半導體等,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業績。尤其在家電領域,東芝是白色家電的開創者。上世紀 70 年代,家電業務收入占到東芝總收入三成,東芝與夏普(Sharp, 3545-JP )、松下( 6752-JP )合稱日本白電 “ 三巨頭 ” 。東芝在日本的地位,有如三星在韓國。東芝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之一。

20 世紀 80 年代到 90 年代,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半導體產業蒸蒸日上,在與美國在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的競爭中日漸佔據上風。作為當時日本政府選中的 5 家主力企業之一,東芝在 1982 年制定了一個 W 計劃,投入 340 億日元和 1,500 名技術人員到 DRAM 的研發和生產中。

1985 年,半導體團隊的齊藤升三研發出當時全球容量最大的 1M DRAM,東芝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領先半導體製造商。W 計劃實施後的第七年,東芝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中,位居第二,僅次於 NEC(日本電氣)。當時的東芝如日中天,股價達到歷史高點 1500 日元左右。在全盛時期,東芝是一家有 18 萬員工的巨無霸,不僅是全球前五的半導體製造商,還是全球前三的醫療器械廠商、日本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日本四大核能廠商之一,是不折不扣的 “ 日本之光 ” 。

03 轉型踩雷

2006 年 2 月,經過一番激烈的競價,東芝擊敗競爭對手,拿下英國核燃料公司(BNFL)旗下最大的核電站製造商美國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77% 的股權。由於通用和日本三菱的惡意競爭,東芝花了 54 億美元,也就是西屋電氣報價的 3 倍,才達成這筆交易。但當時的東芝總裁兼首席執行長西田厚​​聰深信,西屋電氣會給東芝帶來巨大而長遠的經濟利益。

當時,東芝的消費電子和半導體業務地位均受到挑戰,需要開發新的業務,以降低對這兩大傳統優勢業務的依賴。半導體業務上,東芝因決策連連失誤,錯失了市場機會。早在 1984 年,東芝的研發主任舛岡富士雄就利用 “ under the desk ” 的時間,研發出NOR快閃記憶體,但當時東芝在半導體的主賽道是在 DRAM 上,並沒有對他的發明給予太多重視。

結果讓英特爾(Intel, INTC-US)撿了漏。當時被日本半導體壓制得快要倒閉的英特爾,意識到快閃記憶體的潛力,與東芝簽訂了交叉授權許可協議,組成一個 300 人的快閃記憶體事業部,專門研發快閃記憶體晶片。 1988 年,英特爾改良了東芝發明的 NOR ,推出全球首個商用快閃記憶體晶片,還美其名曰 “ 美國夢 ” 。

不服氣的舛岡富士雄 1987 年又提出 NAND 型快閃記憶體概念, NAND 快閃記憶體更適合數據儲存,成本也更低。但舛岡富士雄時運不濟,他的伯樂、東芝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研究所所長武石喜幸不幸辭世,一向特立獨行不招人待見的舛岡富士雄沒了靠山,被調離研發團隊, NAND 後續研發就此擱置。

直到 20 世紀 90 年代,資訊化浪潮席捲全球,個人電腦開始普及,賣個人電腦的戴爾(Dell, DELL-US)進入世界 500 強,東芝才把研發量產 NAND 重新提上日程,但幸運之神再一次背對著東芝。當時,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東芝也進入全面戰略收縮,考慮到 NAND 快閃記憶體研發至少要 2-3 年才能回本,存在風險,東芝管理層非但沒有投入研發,還縮減了對半導體的投入。

這時,隔壁的三星開始發揮效果,花三倍薪資從東芝挖走不少掌握了快閃記憶體技術的工程師,又反週期地大力投資發展快閃記憶體業務。 1993 年,三星一舉拿下全球記憶體領域的 No. 1 ,手握著 NAND 技術先發優勢的東芝反被三星壓制,成了萬年老二。1980 年到 2015 年,世界各國晶片企業的市場佔有率

消費電子業務上,東芝也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家電品牌的壓力。2000 年以來,中國家電品牌開始崛起,美的、海爾( 600690-CN )、格力( 000651-CN )、TCL、康佳等的出現,讓東芝的消費電子業務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半導體和消費電子業務接連受挫,東芝管理層把目光投向了核電業務。

當時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減少,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又令人憂心忡忡,核能源在全球各國重新得到青睞。僅 2006 年,全球共有 222 座核電站正在建設或擬議中。東芝管理層很看好核能源前景,但在核電領域,日立(Hitachi, 6501-JP )與 GE、三菱與法國阿海琺公司都結成聯盟體,東芝尚無一席之地。這時,西屋電氣進入東芝的視野。

西屋電氣是美國境內大多數核反應堆的建造商,又參與過中國第三代核電站項目的招標,它的 AP1000 第三代壓水堆技術,正符合中國核電站技術要求。東芝因為採用的是沸水堆技術,一直未能成為中國核電站的主供應商,拿下西屋電氣,就意味著拿到了進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核電市場的入場券,從而在 2025 年到 2030 年稱霸全球核電市場。帶著這個全球核電夢,東芝一頭栽了進去,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西屋電氣。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場以 3 倍價格達成的交易,把東芝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泥潭。

04 斷臂求生

2015 年 7 月 21 日,東芝東京總部大樓。東芝前後三任社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齊刷刷地站起來,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鞠躬向大眾致歉。

▲ 東芝前後三任社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鞠躬致歉

直到這時,日本人才知道,從 2008 年到 2014 年長達 7 年的時間裡,他們心目中像徵著清廉、高效的東芝,財務造假的窟窿竟然高達 2248 億日元。消息一出,東芝股價暴跌,市值縮水 40% ,社長田中久雄、副董事長佐佐木宣布辭職。

這場財務造假,在當年高價買下西屋電氣時,就已埋下了伏筆。收購西屋電氣之後, 2008 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西田厚聰任下的東芝, 2009 年交出了歷史上最差的一份成績單,淨利潤赤字 3435 億元。當年,西田厚聰從社長的位置上退下來,接棒的是技術出身、一直負責核電業務的佐佐木。在交接儀式上,西田厚聰高度評價佐佐木是 “ 讓東芝的核電業務步入全球化軌道的功臣 ” 。

東芝對核電業務也寄予厚望,按照預期,公司將在 2015 年拿到全球 39 個核反應堆設備訂單。實際上,到 2009 年,東芝已經有 12 個訂單在手,正朝著預期目標邁進。然而, 2011 年 3 月 11 日,地震引發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洩漏,發生洩漏的核電站建造商正是東芝。

事故發生後,各國政府對核電建設都持謹慎態度,不少國家都暫停了核電業務,重新評估核電站的安全性。東芝不但拿不到新訂單,一些已經簽訂的訂單也取消了。東芝核電夢被徹底震碎,業績壓力也隨之而來。

東芝三代社長以 “ 應對挑戰 ” 的名義,要求提升公司利潤。然而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做不到怎麼辦?東芝的管理層就動起了歪腦筋,透過財務造假來應對 “ 挑戰 ” 。外界猜測,強勢的西田厚聰不滿意佐佐木任職期間的經營業務,而佐佐木不想被西田厚聰指責,於是要求做假帳,而懦弱無能的田中久雄在獨斷專權的佐佐木陰影下,延續了前面兩任社長的做法。

財務造假曝光後,東芝沒有快刀斬亂麻,砍掉西屋電氣這個燒錢的無底洞,反而又透過西屋電氣以 2.29 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業務,試圖做大規模。然而,在這筆收購完成之後,東芝才發現,這項業務竟背著 42 億美元的債務。本來就缺血的東芝,財務窟窿更大了: 2016 財年,東芝淨虧損高達 9657 億日元,約合 88 億美元,創下日本製造企業史上最大全年虧損紀錄。

自此,東芝不得不走上靠 “ 變賣家產 ” 回血的道路:

家電業務主體 “ 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 ” , 80.1% 的股份以 514 億日元賣給了美的,美的還獲得東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權。醫療設備部門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以 6655 億日元的價格賣給了佳能(Canon, 7751-JP )。圖像感測器業務,作價 190 億日元出售給索尼(Sony, 6758-JP )。生產出全球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東芝,還把筆記本電腦業務 80.1% 的股份,以 3,60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 2020 年,夏普行使了購買東芝筆記本電腦剩餘 19.1% 股份的權利後,東芝正式從筆記本業務離場。

2017 年,東芝拿最賺錢的半導體業務開刀,以 180 億美元的價格,將半導體業務賣給了貝恩資本。直到 2018 年,東芝才把西屋電氣這個燙手山芋,以 46 億美元賣給了加拿大 Brookfield 資產管理公司,甩掉把東芝拖進泥潭的包袱。東芝 146 年的基業,在短短十年時間裡,急劇走向瓦解。直到今天, “ 野蠻人 ” 都到了門口。

縱觀東芝近四十年的歷史,經濟泡沫、次貸危機、福島核電站洩漏等黑天鵝事件頻發,讓人在感嘆東芝時運不濟的同時,也不得不審視,東芝管理層在戰略方向、資金與技術投入、人員管理上表現出來的缺乏遠見和缺乏危機意識,才是東芝這個日本之光走向衰落的人禍。

參考資料:

  • 《 200 億美元,全球 PE 圍獵東芝》投中網
  • 《 “ 日本驕傲 ” 東芝如何一步步淪落到賣身?》 華爾街見聞
  • 《被圍獵的昔日 “ 日本之光 ” ——東芝》 澎湃新聞
  • 《東芝沉浮啟示錄: 143 年的基業轟然倒塌,這家巨頭做錯了什麼》伐柴商心事
  • 《重登頂峰,技術人員 20 年的戰爭》 NHK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