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網友透過 Dcard 詢問「40 歲存款 1,000 萬能退休嗎?」原PO 目前 33 歲,住在家裡、不婚,開銷也不大,算一算每月的薪資加存股,年收有 80 萬元、一年固定存 50 至 60 萬元,他目前也已有約 500 萬的積蓄了。他指出,「希望能在 40 歲左右存到 1,000 萬,之後計畫領股息退休」,但如果要買房,可能就要多工作幾年或靠其他投資來增加收入,他也想知道「在有保險的情況下,40 歲存款 1,000 萬,靠領股息生活,你們覺得可以退休嗎?」我們之前談過「水庫模型」,你辛苦的提水上山,倒進水庫,就是你靠工資所賺來的收入。
水庫的水會自然蒸發或是被用掉了會減少,這就是你的支出。而在水庫旁挖一個水井就是期待有一天水井能持續產生水,讓你不需要再下山去提水,這就是你的投資。而水庫的堤防本身就是保險保障。只要水井自然流入的水與水庫流出的水保持平衡,便達成了財富自由。財富自由並不意味著奢華的生活,相反的簡約節制更貼近現實。
- 25 倍的年支出
- 保險保障
- 退休的三大迷思
25 倍的年支出
就我的看法是,以原PO的生活狀態,如果在存到了 1,000 萬的情況下,想要退休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為什麼呢?因為他一年可以存下 50~60 萬元,換算起來一個月的生活開銷還不到兩萬元,大概只有 1.7 萬左右。確實可能住家裡開銷是很省的。但這部分開銷有沒有包含父母親的花費不得而知,是否主要家裡的開銷是父母親支付的的呢?不管如何,單就數字上來看, 1,000 萬對他來說是足夠的,甚至可能是太多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事實上,任何人只要能夠依靠儲蓄或投資逐漸累積到年支出 25 倍的資產,就可以退休了。舉例來說,原PO 的年支出只有 20 萬,因此 25 倍就是 500 萬。為什麼 500 萬會足夠呢?因為 500 萬如果是以股票或是債券型基金來持有,每年創造 4% 的報酬率,那麼一年就足以產生 20 萬的收入,支應生活所需。從水庫模型來看,原PO 具備提前退休的理由就是因為生活簡約,開銷低。自然流入的井水,已經等於流出的水了。只不過一年 20 萬的支出預算,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現實,因為大概就是勉強應付日常開銷,如果想要出國去玩一趟,或是做住宅較大幅度的修繕,都會捉襟見軸的。
另外,在這個案例中,我特別留意的是,原PO 在他已經存到的 500 萬當中,他是以怎樣的形式持有的?來判斷他以 1,000 萬退休的可行性。事實上,這 500 萬當中有 370 是投資在股票,只有投台股,存股為主,也有一部分是做波段價差。100 銀行定存(打算之後空頭要轉多時再投)30 是生活費+緊急備用金。顯然,他對於股票投資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甚至也考慮增加投資美股 ETF,這就讓整個計畫的可行性提高很多。如果作者他原本都是靠定存在存錢,那麼 1,000 萬退休就遠遠不夠了。而我也常提醒大家,如果你想要嘗試投資,你應該在你還在工作有收入的時候做學習,而不是等到退休了有空了才開始學投資。
保險保障
原PO 也有提到保險的安排與配置。他以終身壽險最低單位做主約,還有實支實付醫療險,癌症險,重大傷病險,意外險。當然確切的給付金額我們不清楚,但是,什麼樣的人會需要保險保障呢?你可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問風險
攤開一張白紙,檢視以下問題,想想看有多少是符合的?「家裡有房貸、車貸等負債?」「對長輩、父母有孝養及經濟上的責任」「有子女,希望準備到大學畢業的學費、生活費」、「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收入占家庭收入5成以上」。如果有一個以上是 Yes 的,就表示需要壽險保障。
問額度
「我需要多少壽險額度呢?」通常我們會以「雙十原則」來做初步估計,也就是以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為保費,購買年收入十倍的保障額度。
問投資
我有沒有能力可以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特別留意,台灣保戶常把保險當投資,也就是利用俗稱儲蓄險或養老險來當作儲蓄的標的,這並不是正確的觀念。也因此面臨「高保費低保障」的窘境,台灣民眾,平均每人擁有 2.5 張保單,但每人壽險保障僅 56 萬。其次、由於全球低利率環境持續,儲蓄險所能提供的利率也持續走低,影響長期資金累積效果。
當然原PO 看來是不婚且沒有照顧父母親的壓力,因此最低額度的壽險應該是足夠的,搭配醫療險以及意外險,看起來也不錯。
退休的三大迷思
觀察網友回覆的留言,還是有許多人擔心退休之後 1,000 萬不夠用,而這也正好反映了一些關於退休常見的迷思。
退休了不再工作,不再創造收入
想像中你認為一位 60 歲的老先生都在做什麼呢?在家帶小孩?在公園下棋?含飴弄孫,頤養天年?這是過去的事了。事實上,現在 20 歲的人,有五成機會活過 100 歲。現在 40 歲的人,有五成機會活過 95 歲。現在 60 歲的人,有五成機會活過 90 歲。
根據《百歲人生》一書的作者,兩位倫敦商學院的教授研究指出,未來傳統式的三階段(求學、就業、退休)人生將不復存在。未來很有可能會在退休後重新創業,或是還在上班的過程中,重新回到學校,學習新的學位。因此跨年齡層的互動將變得更加頻繁。退休將會成為一段新的人生的開始,而不是結束。而勞勃・狄尼洛以及安・海瑟維主演的《高年級實習生》這部電影所描述的內容可能成為現實。事實上,原PO 事後也指出,他依然會在退休後,找一些兼職。
我的建議則會是,不要像年輕時為了錢而工作,這個兼職的工作應該是要能跟興趣或愛好結合。2017年的 WWDC 大會,來自日本當時 82 歲若宮雅子,以世界上最年長的蘋果 APP 開發者身分參加,特別受到執行長提姆・庫克歡迎,兩人相互擁抱留下合照。若宮雅子 60 歲從銀行退休的時候,根本就沒碰過電腦,81 歲的她憑藉自學,用半年時間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款蘋果手機 APP,名為 “ 女兒節祭壇 ”(Hinadan)的遊戲。可見退休之後絕不代表不再工作,相反的,他可能是你人生的第二個重啟的機會。
壽命延長,老的時間很長
剛剛我提到,現在 20 歲的人,有五成的機會會活超過 100 歲,可能很多聽眾聽了會皺皺眉頭,心想:「天啊!我好老,我苟延殘喘的時間好長。」事實上,你並不是老的時間很長,相反的,你是健康美麗的時間很長。談到模特兒界,大家應該不會懷疑這是世界上對「美」要求最高的產業。俄羅斯有專門為 60 歲以上人士推出的銀髮模特兒經紀公司。為愛馬仕拍廣告的超級名模,雅斯米娜・羅西(Yasmina Rossi)已經超過 60 歲了,她依然是個活躍於舞台上的時尚模特兒,甚至還能穿比基尼!同時也是位攝影師與陶藝家。而奧地利也有位時尚阿嬤已經高齡 94 歲。因此,未來我們不是老的時間越來越長,而是年輕的越來越久。
越早退休越好
很多雜誌會訴求某些理財達人,靠股票或炒房提早退休,似乎暗示著退休越早越好。但必須特別留意的是,這些大多只是個案,相同的行情不會重複,相同的投資標的不會重演,因此這些獲利模式是無法照抄複製的。同時應該謹守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做無法承受的風險性投資。相對的,如果注意到投資失敗案例,則反而應該停下腳步分析原因,並且引以為鑒。
重新規劃人生,歸根結底是一個與時間有關的主題:活 100 歲,我們擁有的時間就更多了。如果用小時來計算,一個星期有 168 個小時,活到 70 歲,一生約有 61 萬個小時,活到 100 歲約有 87 萬個小時。你將如何分配這些多出來的時間?你會把這些時間用來做什麼?如何安排不同的人生階段和活動?退休,不應該是我們人生的終點站,我們有真正的機會擺脫三階段人生的限制,享受豐富職業的多階段人生,過程中可以休息,可以過渡,可以用更靈活、更積極的方式度過此生。
《比爾的財經廚房》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