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在經濟衰退期間坐擁大量現金的大型科技公司會推動即將到來的並購熱潮?作者從歷史上回顧了大蕭條期間因為收購改變了業務重心的糖業巨頭Mars公司的故事,指出未來再創造和再擴張的機會不多了的科技巨頭們可能會採取的手段——並購——來拓展業務和保住既有地位。本文譯自medium,文章作者Mario Gabriele,原文標題These Are the Companies Amazon and Facebook Might Buy Next。
大蕭條期間,瑪氏(Mars)糖果巨頭老Forrest Mars決定收購一家狗糧公司。即使是作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糖果製造商之一,收購一家狗糧公司也容易引起人們的側目。
「他總是準備考慮古怪的想法」一位同事後來指出。當時,Forrest Mars收購了Chappel Brothers,一家英國小公司以寵物食品為基礎的食品供應商——這本身就是一個剛剛出現的行業,大家都覺得是一個瘋狂的行為。但Forrest下定了決心,1934年,他把Chappel Brothers納入了這家以生產Snickers、Mars和3 Musketeers bars等產品而聞名的公司的麾下。
結果證明這天才之舉。在幾乎沒有競爭的情況下,Chappel Brothers在歐洲的業務迎來了爆發性增長,主導了該地區,並為Mars後來專注於寵物糧的帝國大業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除了收購一家大型連鎖獸醫診所,該公司還推出了Pedigree和其他38個寵物品牌。如今,這家作為M&Ms和其他糖果代名詞的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旗下的動物服務。
當前的經濟衰退也可能為科技巨頭們提供類似的變革性並購機會。雖然在經濟低迷時期,收購活動通常會減少,但上述規定可能不適用於Google、Amazon和其他類似公司。一方面,環境對買家有利。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比幾十年來都要豐厚,利率也處於低位,這使得它們更容易借到資金進行交易。Gartner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包括那些高負債的公司,有71家美國公司手頭至少有50億美元資金。在這71家企業中,有57家涉及IT和互聯網服務,它們總共控制著1.1萬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也就是所謂的「硬通貨」,可以用來收購其他企業。
在經濟衰退期間進行並購也有明顯的好處。Bain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衰退期間和衰退後立即完成的收購,產生的超額回報幾乎是繁榮時期收購的三倍。這可能是Microsoft、Amazon和Oracle在大衰退期間完成的收購比之前和之後都多的部分原因。
考慮到這一點,美國一些科技巨頭在此期間可能會進行一些收購業務。不過在此提前聲明一下,我對下文中任何被討論的公司都不了解。
Amazon
有傳言稱,在Bezos討論了可能的收購計劃之後,影院連鎖AMC的股價飆升了30%,但Amazon還可以在其他領域投資,尤其是醫療保健、員工和教育領域。
醫療保健:2018年對PillPack的收購讓Amazon在這一領域站穩了腳跟——現在是時候把家庭診斷業務納入這一範圍了。像EverlyWell和LetsGetChecked這樣的公司可以為2021年的冠狀病毒測試做準備,並成為該公司「新紅十字會」使命的另一塊拼圖。
人力資源:如果Amazon成功搭建起了一個無冠狀病毒的供應鏈,那麽提供上門服務可能是下一步的必然選擇。如果你能確定通過Amazon預約的水管工不會感染病毒,為什麽還要在其他地方預約呢?Thumbtack最近解雇了近三分之一的員工,隨著家庭服務需求開始覆蘇,該公司可以立即提供服務。在數位領域,裁員可能會促使許多人成為自由職業者。Fiverr經常宣稱要把自己打造成為「服務領域的Amazon」,最近五年內其活躍的市場買家增加了17%,這可能足以吸引Amazon的注意。
教育:由於學生們對數字化提供的高等教育經歷的成本望而卻步,許多人可能會轉向成本較低的選擇。既然AWS和Udacity已經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Amazon就可以通過將公司內部納入AWS,並擴大在線學習平台的「納米學位」(nanodegree)服務來獲利。在這個過程中,Amazon將獲得技術人才的輸送渠道,加深消費者的信任,並開始瓦解教育市場——為數不多的大到值得投資的市場之一。從WeWork的日益衰退的控制中搶得一塊蛋糕或者贏得Lambda學校的支持是其他可行的選擇,儘管他們對實時課程的關注會增加一些覆雜性。
Apple
Cupertino的會計師們最近忙得不可開交,因為近幾個月來,DarkSky、Voysis和NextVR都被Apple公司收購了。由於iPhone銷量預計將在下個季度下降36%,Apple公司可能會尋求擴大服務收入,並增加與健康相關的硬體產品(消費者最看重的是健康)或把重心放在改善家居環境上。
數位健康:據報導,Apple公司內部正在開發一款名為「Project Seymour」的健身應用。這可以通過增加課程目錄和引進關鍵人才來加強。Aaptiv可能是個不錯的起點(考慮到該公司接受了Disney和Amazon的投資,這可能是個障礙),而Megan Roup和她的公司Sculpt Society等新星可能會給這項新服務帶來新的面貌。如果Tim Cook打算從頭開始開發一款身體健康應用,那麽或許他會願意把目光轉向Calm這家公司和它的若干產品。就在一年前,這家精神健康公司的估值僅為10億美元。
娛樂:如果Netflix和Disney正在進行一場全面的流媒體大戰,Apple公司則像是靠邊站坐山觀虎鬥,同時乞求從中分一杯羹。甚至Starz的用戶也超過了Apple TV+。現在可能是時候把這兩個中的一個移出談判桌了。過去曾有過關於Apple公司收購Netflix或Disney的討論,考慮到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與Disney合並帶來的負擔(比如主題公園、度假村),Netflix才是更合理的選擇。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裡,Apple幾乎沒有機會制作新的原創內容,收購可能是Apple繼續擴展業務的唯一途徑。
硬體設備:收購Peloton不啻為一箭雙雕之舉,既可以擴大服務收入,還可以深化Apple公司在健康領域的業務。收購Mirror或者Tonal同樣能收獲此效。另一個選擇是廣受歡迎的睡眠追蹤戒指Oura,不過它不會增加服務收入,而且可能與Apple Watch自身的睡眠指標相沖突。最後,Sonos的估值可能低於10億美元。在過去的三個月里,該公司的股價直線下跌,從14美元跌至略高於9美元。一旦塵埃落定,消費者可能會認為買一台揚聲器能夠讓呆在家裡的生活更加有趣。
由於最近收購了Giphy並投資了印度電信公司Jio, Facebook已經很忙了。雖然Zuckerberg不太可能將Zoom納入麾下,但他仍有可能考慮過這個選項。如果不把注意力轉向創作工具和遊戲,他只會做得更糟。
創作工具:當藝術家們努力在實體空間中賺取收入時,許多人轉向了Patreon這樣的平台。自3月中旬以來,已有超過7萬名員工加入,而該公司被迫裁員13%。購買Patreon可以讓有影響力的人在不離開Instagram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賺錢和管理粉絲關係的途徑。與此同時,用戶將有更多的理由花時間在平台上,如果他們可以選擇訪問在程序內的內容的話。這家公司上一次估值為4.5億美元。
遊戲:Facebook的虛擬現實頭盔Oculus本應引領一個社交的新時代,「Facebook空間」將成為我們生活的虛擬世界。新型冠狀病毒暴露了Facebook在新領域的落後程度——社交遊戲,而不是虛擬現實,才是真正的未來。為了迎頭趕上,Facebook可以收購Fortnite的所有者Epic,將Roblox納入麾下,以吸引更年輕的用戶。這兩款遊戲都是基於互動的社交遊戲。假設Epic在上一輪融資中獲得了100%的利潤,再加上Roblox在最近一輪融資中獲得了50%的豐厚溢價,那麽這筆交易的成本可能高達360億美元。
其他可能的收購
- Uber可以收購Convoy。儘管Uber對Grubhub的潛在收購失敗了,但它仍可以重塑自己。該公司的未來可能不再是運送乘客,而是運送貨物。由於貨運經紀公司被迫減產,現在或許是搶占市場份額的好時機。像收購Flexe這樣的微實現解決方案也值得研究。
- Google收購Lyft。Uber或許有回旋的餘地,但Lyft沒有。Google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可能會介入,鎖定Waymo未來的分銷戰略。
- Dropbox可以收購Figma。儘管Dropbox在2017年進行了重新設計,被恰當地描述為「美妙的中年危機」,但它在超越文件共享、進入協作領域的嘗試上還是失敗了。設計軟體Figma(價值20億美元)將會糾正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這種看法,為該公司提供適合該平台的核心競爭力。雖然與現有產品Dropbox Paper存在更多的沖突,但收購Notion將解決類似的問題。
- Slack可以收購Front。通過可轉債獲得8.625億美元新現金,Slack在收購方面處於強勢地位。它可能已經盯上了共享的收件箱產品Front,因為後者可以給Slack提供了一種管理外部交流的方式。法國公司Front目前募集了5900萬美元,但估值未公開。與此同時,收購價值15億美元的Asana將使Slack獲得一套捆綁的通信和協作套件,使其能夠更直接地與Microsof團隊更全面的平台競爭。
- Netflix可以購買Caffeine。Twitch的競爭對手Caffeine可能會給Netflix在直播領域帶來一項有趣的業務,並提供一種超越錄制視頻的途徑。目前,Caffeine已經籌集了1.46億美元,價值5億美元。
在大蕭條時期,通過一次收購,Forrest Mars將其家族的企業置於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軌道上。在未來幾年,我們可能會再次置身於蕭條時期,並發現類似的故事有一次上演。畢竟,對於大型科技公司來說,再創造和再擴張的機會可能不多了。
《轉載自36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