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計,快到門口接我!」「老哥,撐著點,我馬上就到!」
還記得美國影集《霹靂遊俠李麥克》(Knight Rider)裡頭,讓所有男孩們在80年代為之瘋狂的霹靂車「夥伴」嗎?這台隨傳隨到的傳奇車款,不僅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其生產廠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US)所創下的傳奇紀錄,更成為企業管理和汽車產業最為經典的案例,而前執行長艾弗烈.史隆(Alfred Sloan)更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CEO之一。
究竟,Sloan是如何成就霸業,讓通用汽車從一家小型汽車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又是以何種方式管理組織龐大且複雜的通用集團的呢?
在1922年接手通用汽車執行長的Alfred Sloan,所面臨的挑戰來自內憂、也來自外患。一方面,競爭對手福特(FORD, F-US)汽車(Ford)正以大量生產且價格低廉的T型車,在全球擁有高達60%的市占率;另一方面,被合併的幾家公司又各自為政,造成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十分鬆散,集團下的各家品牌更在相同的市場內廝殺。因此,在產品上針對消費市場區隔進行多樣化、在組織上採用多部門企業,便是Sloan為解決通用汽車難題所定下的策略。
為每位消費者找到適合的汽車
認知到自己無法與當時福特T型車正面對抗的Sloan,為通用汽車制定了「為每一位消費者找到適合的汽車」(a car for every purse and purpose)的策略,大刀闊斧地將旗下數十種車款縮減為五種,並且讓這五種車型各自擁有不同的品牌和產品形象,更依車款品質鎖定不同的目標客戶群,以滿足各個收入階層的用車目的,例如,雪佛蘭(Chevrolet)是一般民眾買得起的車款、別克(BUICK)是高檔品牌,而凱迪拉克(Cadillac)則是豪華型轎車。
相較於強調性能、但卻提供極少選擇的福特而言,通用汽車旗下所有品牌的車種不僅會定期更新且推出變化車款,還會同時提供一種以上的顏色供消費者挑選。通用汽車以產品多樣化、市場區隔和差異定價的行銷策略,提供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美國《商業週刊》甚至曾經評論「在當時,只要提到『雪佛蘭』這個品牌,全美國的消費者都可以告訴你這是台適合什麼人開的汽車」。而美國汽車公司(American Motors)的前執行長Gerald Meyers則曾表示,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像通用汽車如此覆蓋整個汽車市場的不同需求。
分權式企業組織架構
在組織設計方面,Sloan採用「多部門企業」架構;其基本原則在於將企業內的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功能區分,藉由管理權責的大幅度授權,讓各事業部可用獨立自主的方式經營製造、工程和銷售等營運內容,而總公司僅在公司政策和重要方針上加以控制或者統籌協調。藉由分權式的組織架構,通用汽車旗下的各公司能夠自由地將具有差異化的產品銷售至不同市場,並可讓自家的品牌在市場上分別找出各自的定位和市場區隔。
Sloan所推出的矩陣型組織和分權化管理的創新經營方式,曾經獲得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極力稱讚;而倘若以Sloan的話來解釋,這樣的組織事實上是介於純粹集權、以及讓旗下各公司自行其事的純粹分權之間,一種最為恰當且具有彈性的中庸之道!
此外,Sloan在擔任通用汽車執行長40多年期間,堅持適才適所、上至高階主管和部門經理,下到裝配部門工程技師等員工皆為親自挑選,以及其重視員工的程度,也讓外界看到這位傳奇CEO不同於他人的用人哲學。至於,認為通用汽車的經理人只分為兩種:「有績效的人和沒有績效的人」這樣的概念,雖然讓Sloan看似有些冷漠無情,但是卻也為企業管理和績效評估立下了明確的典範和標準。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Sloan對於汽車工業的遠景不足、無法創造出更具價值的開創性產品;然而,不可否認的是,Sloan哲學確實對於通用汽車的企業運作、公司管理和長期績效奠定下不可或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