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頭會發現多不勝數的眼鏡商店,以及出國購物的盛行,眼鏡及隱形眼鏡唾手可得,如此的便利性,讓人很容易忽視其實眼鏡/隱形眼鏡也是歸屬於醫療器材之一,且受到法規限制。根據台灣藥事法,醫療器材係包含診斷、治療、 減輕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 減輕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之儀器、器械、器具及其附件、配件與零件。簡單而言,與人體健康或醫療行為相關的設備材料即可納入醫療器材的範圍。
醫療器材分類
我國「醫療器材工業年鑑」分類中,參照衛生署於 2000 年 6 月 21 日公告之「醫療器材分類分級」,以 「功能」為主,「用途」及「構造」為輔的分類方法,將醫療器材分為診斷與監測用醫療器材、手術與治療用醫療器材、輔助/修補用醫療器材、體外診斷器材,以及其他醫療器材等五大類。
產業概況
1980年代我國政府開始培植生技產業,陸續頒佈多項方案,推動藥品、醫療器材及醫療管理服務等領域的發展,因應全球發展趨勢,強化台灣本土產業的競爭力,擴大企業投資且培育相關專業人員,向下扎根之外亦與國際接軌。其中,醫療器材產業繳出漂亮成績單,2013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的營業額約為1,163億元,較2012年成長6.5%,占我國生技產業營業額的42%。
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結構不同於全球醫材產業結構以醫院用品為主。在我國,過往廠商以OEM/ODM為主,生產中低階醫材,如居家消費型產品:血壓計、血糖計、電動代步車等,而高階醫材則為進口居多。由於長期協助國外大廠代工,生產技術成熟,雖然國內產值較小,但在特定利基產品仍有優勢,現今則積極朝微小化、低侵入性、可攜式、多功能整合的高附加價值產品或是高齡化相關醫材發展。
醫療器材趨勢
在醫材市場方面,儘管先進國家的動力趨緩,然而新興國家積極建設基礎醫療服務,對醫材的需求提升,以及人口高齡化帶來的生理衰退商機,仍促進了醫材產業的發展。根據BMI統計,2013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已達3,280億美元,預估2016年將提高至3,914億美元,推估2013~201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6.1%。2013年全球前三大醫材市場依次為美國、日本及德國,美國市場廣大且長期為創新研發的主要地區;日本則因高齡人口比例居全球之冠,健康照護需求增加,且醫療產業營運模式逐漸轉變。
全球面臨高齡人口增加,醫療支出不斷攀升的問題,各國政府除了提出縮減醫療體系與醫療保險相關支出的相關政策,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照護效率為目標,將重心由以往的「醫療院所」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進行流程整合;在居家照護方面,強化前端的預防監測以及後端的照護措施。在此大略以三階段:患病前的健康、病中治療、病後管理追蹤,來聊聊產業新興科技與趨勢發展方向。
患病前的健康─預防醫學觀念興起
過去人們認為沒有病痛就是健康的觀念式微,漸漸被「全人健康(Wellness)」取代,由被動轉為主動,參與管理自身健康,控制危害健康的因子,選擇有利身心的活動。近年來吹起的運動風、醫美風,顯示出健康、抗老的概念逐漸受重視,除了身體無恙之外,在心靈層面也獲得滿足,才可真正的提升生活品質。
運動健身風潮驅動了穿戴裝置的市場。廠商不單單只是推出結合健康元素的程式應用於行動裝置,也銷售手環/手錶式、貼片、鞋墊、衣服等等的穿戴裝置,近來更建立數據平台,整合生理感測器所記錄的結果,以供參考,警示消費者且讓醫護人員更能完整的了解患者在醫院之外的照護情況。
病中治療─提高醫療照護效率
智慧醫療,以病人為中心
智慧醫療是以病人為中心,藉由先進的網路整合資訊及醫療系統來提供現代化醫療保健服務,改善疾病的預防及診斷流程,使醫療人員們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減少人為疏失,並妥善配置醫療資源,改善人力不足的問題。智慧醫療的內容包括了電子病歷、雲端數位化診療服務、遠距醫療照護、行動醫護系統、及穿戴式裝置…等等。
便利醫護人員,提高醫療品質
醫療院所必須達到幾個目標:安全及時、有效率,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才是一所符合現代照護概念的好醫院。在不斷自我提升的時代趨勢下,醫院中的醫療儀器也必須持續跟進以符合現代需求,傳統的大型儀器已不斷整合朝向多功能發展,以求改善目前最為人詬病的醫護人員超時過勞的情形,讓醫護人員能採用輔助器材來減少錯誤、增進效率,全面提升醫護品質,期望因人力不足,讓醫護人員吊著點滴工工作的情況不再發生。
提升技術,微創手術
欲全面提升醫療品質,醫療技術的革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當藥物和非手術的治療方式無法改善病情時,外科手術可能就派上用場。提到手術,總不免會造成患者恐慌,除了擔心高額花費,預後問題如傷口大、疼痛、復原期長、感染、併發症等等也是患者卻步的原因之一。而今由於科技的進步,讓患者除了傳統的手術方式外,還可有另一個選擇─微創手術。儘管微創手術仍在發展中,且因技術性高,醫師需經完整訓練後才可執行,但第三代的手術機器人開創了新的里程碑,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可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手術系統,大大提升醫師手術的便利性。
病後追蹤管理─遠距健康照護(Telehealth)
老年人口攀升,醫療保健觀念抬頭,慢性疾病的居家照護與預防為目前欲推廣的目標,提升全面照護品質與效益,由被動轉為主動地全面管理自身健康,帶動居家醫材的市場,加上行動裝置和應用程式app的普及,居家醫材產業也悄悄在轉變,不只是單一量測功能,更能記錄追蹤並且把資料彙整至雲端平台,甚者,可連結到醫護人員端進行諮詢,落實遠距健康照護。
遠距健康照護(Telehealth)廣義而言,指的是利用電腦以及網際網路,聯結病人與醫療機構之間,讓醫護人員可以與病人或家屬遠距離互動,隨時了解與關心病患現況,並能針對病人當下的健康狀況給予指示,使醫療照護沒有斷層。
智慧健康、智慧醫療與智慧照護已為勢不可擋的新潮流,不斷革新的醫療器材是否能發揮最大價值,協助醫護人員以及使用者達到預防疾病和提升醫療品質的效果,有賴完善的法規規範、醫護人員的再訓練與消費者的自主照護意識,期望未來共創醫病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