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的職場人大多看過這樣的雞湯,你是不是也不例外呢?
- “富人”花錢買時間,“窮人”花時間省錢。
- “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 “能力越強的人,越懂得花錢買時間。”
他們最喜歡拿深獲成功學喜愛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來舉例:據說比爾蓋茲在路上看到100 美元不會彎腰去撿,因為彎腰的這一秒,他能賺到的比100 美元還要多。但這個說法被比爾蓋茲親自打臉,他曾親口承認,如果遇到 100 美元,他會撿的。
很多人都被這種毒雞湯所欺騙,似乎只要學會花錢買時間,就能踏上通往成功的黃金大道。於是他們用計程車代替了公車,用“喜歡就買”代替了“貨比三家”,用“買會員”代替了“廣告時間”,然後躺在床上滑手機,睡懶覺,追劇……結果錢花完了,也沒成為比爾蓋茨第二。那麼問題來了,花錢買了時間真的能讓你離成功更近嗎?
一、普通人往往陷入的三大誤區
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往往會在“花錢買時間”上陷入三種誤區。
誤區一:花了錢買的時間被虛度和浪費
值得肯定的是,當我們試圖“花錢買時間”時,許多人是希望並且以為自己能夠做出更好的改變:租離公司近的房子,希望省下通勤時間可以多看一會書或者學習一些新技能,從而提升自我;坐飛機而不是坐火車回家,希望省下的時間可以多陪伴父母;直接購買喜歡的東西,而非在海量挑選中浪費過多的時間,增加決策成本。
但是,這些“我希望”達到的效果,真的能夠實現嗎?會不會更多的是自我感動:省下的通勤時間沒有像想像的那樣用在看書上,而是睡懶覺;回家也並沒有陪伴父母,而是抱著手機不放。其實這是因為“巨人影子效應”,我們往往很難全面地判斷和審視自己,當看到別人做到某項成就時,認為自己理所應當地也能夠完成。
但不論是提升自我還是個人成長,都會在努力的過程中打上“延遲折扣”,未來的獲得只是一個模糊、抽象的概念,而眼前的誘惑總是那麼實實在在、不可抗拒,從而等待的時間越長,獎勵對我們來說價值越低。從此以往,便患上了“間接性努力症”,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而我們花的錢也就打了水漂,這樣看來,或許還不如多賺錢來得實在。
誤區二:花了錢買的時間,不值這個價格
許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生產力和單位時間價值,要知道,比爾蓋茲們的時間之所以值錢,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很有價值。而對於我們平平無奇的大多數人來說,就算想用省下來的時間來做些什麼,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卻遠遠不值花的錢本身。
比如,你從迴龍觀搬到CBD,每月多花 2000 房租,省了每天通勤 1 小時。如果按每月上班 22 天算,也就是 90 元/小時,但對於月薪 8000 的你來說,時薪只有 45 元/小時,遠遠達不到 90 元。或許你會說,我可以用省下來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為未來投資,讓我的單位時間價值從 45 元提升到 90 元。想法是好的,但同樣你可能會陷入第一個誤區,也可能會找錯方法,比如用省下的時間去開滴滴或者做一些其他“時間來換錢”的事情,而這種事情,對你的成長來說,並沒有太大幫助。
誤區三:許多時間其實無法用金錢衡量
很多情況下,用金錢購買時間的行為是沒有必要的,人不是機器,無法將每一分時間都用金融思維來衡量,除了金錢之外,對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情感價值。比如和家人一起做家務的快樂、坐火車時沿途看到的風景美麗等,太過用金融思維來計較得失,也會失去許多樂趣。金錢能買到時間的長度,卻買不來時間的寬度。
二、為什麼說“花錢買時間”是偽命題
當我們被毒雞湯洗腦,想要“花錢買時間”時,最大的動力或許是成為精英階層。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不是說“花錢買了時間”就能成為比爾蓋茲,而是因為比爾蓋茲的時間值錢,所以他們才“花錢買時間”。
要知道,時間是稀缺資源,金錢也是稀缺資源。不論是“花錢買時間”還是“花時間省錢”,核心都是用一種稀缺資源換另一種稀缺資源。對於比爾蓋茲們來說,時間是他們的稀缺資源,他們花了錢,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花錢買時間”是成功的結果,而非原因。我們若一味模仿,則是拿別人成功的“果”,來倒推錯誤的“因”。以為剃了頭就能一舉成佛,卻只是捨本逐末,一場笑話罷了。
三、怎樣將時間和金錢的利用率最大化?
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時間帳戶和金錢帳戶,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你購買的時間,你真的需要嗎?
“時間荒”現象,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如此,但是同等條件下,“時間”和“金錢”,哪一個才是你的稀缺資源。稀缺就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而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總感覺我們缺錢,是因為想買的太多,而非買不起剛需,從而掉入消費主義的陷阱。另外,仔細想一下,為了做想做的事,你更需要時間還是更需要金錢?抓住最核心的稀缺資源,那才是你最值錢的財富。
第二:你要算一下,你的時間真的值這麼多錢嗎?
一個很簡單的公式:時薪*節省的時間-購買時間的價格=時間利潤。以房租節省通勤時間為例:時薪 45 * 1 (小時)* 22 (天)- 2000 =- 1010 (元)。
但我們也要考慮到時間的緊迫性以及機會成本。比如說你還有1 小時就要登機了,如果坐公交可能需要45 分鐘,但如果打車,只需要20 分鐘,這時你除了衡量公交和打車的費用,你還要考慮到機票損失的費用。時間利潤為正值,才是有價值的,否則只是白白浪費。
最後,問自己你的時間帳戶和金錢帳戶收支平衡嗎?
站在消費的角度,可以將時間帳戶和金錢帳戶分為時間消耗和複利收益兩個維度。時間消耗是看這件事需要消耗你多少時間,複利收益則是能對你的產生長期正向影響的消費收益。
- 高時消,高複利:化整為零、平價代替
比如讀書、健身、拓展人脈、自我提升等,都是很典型的高消耗、高複利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但需要消耗大量時間,並且短時間內無法獲得收益。應對這樣的事情,我們要看一下,達到同樣的目的,如果不花錢,是否有代替方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節省上下班通勤時間,來看書或者學習,其實這個時間就完全可以省下來。在公交車上聽一些知識付費的課程,或者想要寫稿子之前蒐集一下相關資料,用手機記事本整理大綱等等,把零碎的時間化零為整,發揮出價值。
- 低時消,高複利:精進熟練,繼續保持
像是寫作、培訓、貿易這種技能變現或者資源變現的事情,在短時間帶來較大收益,我們就需要不斷精進,增加技能點。值得注意的是,其實從時間維度來講,像是讀書、擴展人脈這些高時消、高複利的事情,都是在我們不成熟的起步階段完成的。當我們熟練之後,也可以加深高複利收益。
- 低時消,低複利:核算利潤,升級迭代
還有一些事情,雖然消耗我們的時間也不多,而且還能夠帶來一些微小的收益,比如做兼職、代購等,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獲得收益。但因為單位時間報酬率較低,所以我們可以用第二個問題的公式來計算一下時間利潤。如果利潤較低,看一下能否將其升級成低時消、高複利的。比如從單純的代購,研究一下能否成為美妝布洛克,或者升級渠道,規模化營運,讓自己的單位時間變得更加值錢。
- 高時消,低複利:適量即可,避免過度
像是抖音、追劇、遊戲這種純消耗時間,但卻無法產生任何收益的事情,我們要避免過度。我並不會勸你完全戒掉,因為人不是機器,在一天工作的勞累後,總需要放鬆,不過需要自己控制量。
所以,不要被雞湯洗腦了,想要提升時間利用率是好事,但同時也要具有思辨思維,這樣才能讓你的時間帳戶和金錢帳戶都不斷豐盈。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