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 月,UC 瀏覽器宣布印度月活躍用戶突破 1.3 億。
在馬雲宣布 “退休” 後,印度媒體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巨富馬雲從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退休,對印度而言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阿里巴巴等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在印度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阿里巴巴正試圖在印度複製中國成功的互聯網模式,UC 則成為其最重要的先頭部隊。
在印度,UC 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在印度市場佔有率超過 50%,遠超擁有強大推廣渠道的 Google Chrome。
和幾乎完全由中國發行商佔據 App 排行榜的中國行動互聯網市場不同,印度幾乎被以中國、美國為代表的外國企業瓜分殆盡。獵豹行動大數據平台 Libra 數據顯示,在印度 App Top 100 中,只有 29 個由印度本土 App 發行商發行。
去年 “互聯網女皇” 米克爾在互聯網趨勢報告中稱印度是 “地球上最吸引人的互聯網市場” 之一,數據顯示截止 2016 年 6 月,印度互聯網滲透率 27%,安卓機使用時長達 1,480 億小時(中國除外),居全球之首。其中網民數量達 3.55 億,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全球人口第三大國美國的總人口數量。
更重要的是,這個數字還在飛速成長,據印度互聯網行動協會(IAMAI)年初預計,截至今年 6 月印度行動互聯網的用戶數量有望達到 4.78 億。
這樣美妙的數字自然讓外國投資者趨之若鶩,正在積極尋找海外空間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們也不會放過這個龐大的市場,把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另一個人口幾乎相當的發展中國家,這種誘惑很難讓人拒絕。
UC 是中國行動互聯網企業闖蕩南亞(1303-TW)大陸的一個典型。 2009 年,UC 前往印度,並就此將觸角延伸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 150 多個國家。在站穩腳跟後,隨著 2014 年加入阿里巴巴,UC 開始成為後者衝擊海外市場的先頭部隊,和中國上線 “大魚號” 類似,在印度 UC 通過 UC News 平台來進行內容生態佈局。
在中國,內容成為行動互聯網的主要入口後,電商用戶消費者對於內容電商的接受度越來越大,並且逐漸成為相對日常的購物形態。而在印度,阿里巴巴和 UC 正在重複內容生態這一成熟模式。
無奈的本土化
今年 2 月,UC 瀏覽器宣布印度月活躍用戶突破 1.3 億。在全球行動應用數據分析公司 App Annie 評選的 2017 “一帶一路” 市場 30 強 App 榜單中,UC Browser 佔據榜首,UC 旗下海外資訊閱讀平台 UC News 則位列第 4。
在 9 年前 UC 進入印度市場時候,這裡幾乎是一片荒漠。當時全球正處於智慧型手機爆發前夜,印度甚至連桌上型電腦還沒有完全普及。不過 UC 的高層團隊堅持認定,未來行動互聯網必將改變整個世界的上網習慣,“現在全球有 70 億人口,桌上型電腦只有 12 億台,但是已經有了 50 億手機用戶。”
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市場,近年來有諸多好手在這個人口龐大並且快速發展中的國家掘金,僅以 UC 所在的行動瀏覽器產業為例,有 Google 背書的 Chrome 以及今年上市的 Opera 都是強力競爭對手。另一個不方便言說的障礙則來自相關部門,去年印度國防部曾命令軍隊卸載 42 款中文應用程式,其中就包括 UC 瀏覽器、UC News。
更糟糕的是印度奇差的互聯網網速,騰訊(00700-HK)《深網》在印度新德里街頭觀察發現,當地的手機 4G 網路非常不穩定,經常從 4G 訊號變成 E 網,在一些交通工具或者密閉空間內甚至沒有信號。
不過在阿里大文娛大 UC 事業群總裁朱順炎看來,印度基礎網路設施相對落後,反而會成為 UC 的重要機會:“本來印度精英人群受美國文化影響較深,對美國公司產品也更加熟悉。但美國公司往往針對全球市場進行佈局,並不會針對印度用戶進行差異化服務,這時做好印度當地化,就成為了 UC 重要的競爭手段。”
據 UC 方面介紹,印度用戶使用的 UC Browser,比 Google 旗下瀏覽器軟體體積小,下載和瀏覽速度也更快,這些差異是 UC 根據印度市場做的相關升級。 UC 國際瀏覽器業務負責人王文祥介紹,直到 2018 年,印度智能機用戶不到 3 億人,大部分印度人還在使用功能機,所以 UC 瀏覽器既為印度用戶提供安卓和 IOS 版本,也有功能機版本,而功能機的手機內存普遍較小。 UC 印度和印尼辦公室總經理席宇表示,面對印度的情況,UC 的策略是小安裝包、下載快、省流量訪問快,“我們在流量最佳化、數據最佳化上做了好多努力。”
近日,UC 在印度市場推出新版本升級影片體驗,宣稱比舊版本省流 50%。 UC 國際瀏覽器業務負責人李珊接受采訪時表示:“印度有 50% 的用戶用瀏覽器來觀看影片內容,在新版本中,我們優先考慮如何提升用戶的影片觀看體驗。” 第三方市場數據監測公司 AppAnnie 的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印尼齋月,用戶使用 UC 瀏覽器的日均時長和打開率超過了 Chrome。
內容創業藍海
行動瀏覽器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後,UC 開始向印度移植中國成熟的內容生態模式。 2016 年 6 月,UC 在印度發布 UC News,從工具轉型內容平台;7 個月後,UC 宣布投資 3,000 萬美元用於印度的內容傳遞平台;2017 年 5 月,UC News 在印度的月活用戶突破 8,000萬,那時 UC News 才上線 9 個月。
在中國互聯網初期階段,中國互聯網企業往往對標美國類似企業,甚至直接學習對方成熟的商業模式。但隨著中國企業飛速發展壯大,一些成熟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經驗正在成為其他國家企業的效仿對象。
以中國目前非常成熟的自媒體、內容創業為例,在印度專業人士基本還是供職於紙媒等傳統機構,享受著良好待遇。但由於自媒體創作模式更加自由,一些有原創能力的作者也正試圖在 UC 的 UC News 平台上以出產原創內容作為謀生手段,開啟新的職業生涯。
不過和中國激烈的競爭環境不同,目前印度的內容創業領域還處於一片藍海。一位印度自媒體人 Vibha Sachdeva 甚至對《深網》表示,“確實有人抄襲過我的文章,但是我認為沒有關係。而且這也是一件好事,證明了有很多人在看我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通過新的內容原創平台,一些印度女性得以改變此前依附別人生存的模式,通過 “自媒體” 這種模式把握家庭與事業的平衡。 Vibha Sachdeva 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位全職媽媽之前曾在電視台當了 15 年記者,但在生下女兒後,無法再從事全職工作讓她感到缺乏自我價值。她對《深網》表示,“自媒體創作讓我和我的讀者得到了雙贏。”
根據 UC 方面提供的數字顯示,類似的 UC 自媒體人在印度已經超過 6 萬。 “我們更看重印度社會裡這些普通人,和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舞台。” 朱順炎對此表示。
在內容創業方面,UC 也進行了本土化適配。如板球被稱為印度國民運動,每年印度 IPL 板球超級聯賽期間,UC 都會大力挖掘相關內容,“UC 平台上 2018 IPL 內容消費總量達到 213 億,相關文章超過 25 萬篇,相關內容互動總量達 4,500 萬,日人均消費時長 20 分鐘,超越同期 Twitter(TWTR-US)的數據。” 這是 UC 統計的 2018 印度 IPL 板球超級聯賽期間的 UC 資訊流平台數據,“有 7,000 多家印地語內容發布方和 2,400 多家英語內容發布方為 UC 瀏覽器用戶提供了角度獨特、內容有趣的故事,創造出很多 10萬+。”
電商協同
在去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關於印度互聯網市場的相關介紹超過 1/6。米克爾在報告中表示印度是 “地球上最吸引人的互聯網市場” 之一,並稱印度已經成為了美國和中國企業的 “優先戰略” 。得益於大量中國智慧型手機進入印度市場,大部分沒有使用過個人電腦的印度行動互聯網用戶通過行動終端鏈接到網路。而未來 15 年,印度的新上網人數將超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同時該報告也顯示,印度行動互聯網高速成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行動支付和電商成長潛力巨大,行動互聯網爆發疊加了消費需求的爆發。由於印度嚴格的用戶身份登記制度讓印度互聯網實名制推進更加容易,這些用戶未來可以直接連接其社會保險、個人資訊,為印度將來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埋下了種子。
在這個龐大的成長潛力巨大的市場上,中國互聯網企業和資本表現十分搶眼。根據《深網》不完全統計顯示,2015 年到 2018 年上半年間,中國互聯網企業和資本已在印度市場上完成至少 22 筆交易,涉及金額超過 50 億美元,範圍涵蓋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和跨境併購。
其中,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超級巨頭表現最為搶眼。
2015 年,阿里巴巴耗資 5 億美元投資印度電商 Snapdeal,當時 Snapdeal 的估值近 50 億美元;2015 年 9 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領投印度行動支付平台 Paytm 公司 6.8 億美元的融資,成為 Paytm 母公司的最大股東。另外,除上文所說今年年初阿里巴巴連續的 3 筆投資外,阿里影業(01060-HK)還收購了印度第二大線上票務平台 TicketNew 的大部分股權,投資金額接近 12 億盧比(約合 1,600 萬美元)。
和集中於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不同,騰訊則在印度多個領域先後出擊:2015 年 8 月,騰訊以 9,000 萬美元投資了健康平台Practo Technologies;2016 年 8 月,騰訊領投印度即時消息應用 Hike Messenger;2017 年 10 月,印度網約車公司 Ola 獲得了一輪 11 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有騰訊和軟銀(SoftBank Group Co, 9984-JP)集團。
今年 2 月,阿里巴巴在印度連續出手,顯示出這家電商巨頭公司在印度的野心:印度最大的線上生鮮水果交易平台 BigBasket 獲得阿里巴巴等四家聯合投資的 3 億美元、印度領先的外賣和點評平台 Zomato 獲得螞蟻金服投資的 2 億美元、印度物流新創公司 XpressBees 獲得阿里巴巴投資人民幣 2.2 億元。
在中國巨頭之外,印度當地公司仍缺乏競爭能力,美國的巨頭們則成為印度市場的另一極。
以亞馬遜(Amazon, AMZN-US)為例,自2014年起亞馬遜重金拓展印度市場,累計投資近 50 億美元。有消息顯示亞馬遜 AmazonPay 將以 3,000 萬- 4,000 萬美元收購印度支付公司Tapzo,而此前亞馬遜已經入股了 CapitalFloat、Acko、ToneTag等印度線上支付公司,這將成為阿里巴巴旗下 Paytm 的重要競爭對手。
事實上,由於歐美市場已經成為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的主戰場,阿里巴巴在上市後選擇在東南亞和印度連環出擊打造生態系統,這個區域已經成為阿里打造國際版圖的最重要環節。
和一帆風順的東南亞市場不同,阿里巴巴電商業務在印度的佈局,面臨著沃爾瑪(Walmart, WMT-US)(Walmart Inc, WMT-US)、騰訊等投資的FlipkartGroup 的挑戰。
阿里正加大扶植此前投資的印度行動支付平台 Paytm。
2016 年 3 月,印度批准了外國企業對印度的平台型電商公司進行 100% 的直接投資,但仍將限制外商對自營型電商公司的投資。隨後 Paytm 就正式推出了 Paytm Mall,通過 2017 年拆分和增持之後,目前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持有 Paytm Mall 超過 60%的股份,這家公司目前基本已經站穩了印度第 3 大電商的位置。
UC 推出內容原創平台加上阿里巴巴年初的幾次投資,也是希望繼續擴大在印度零售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據統計,印度零售市場產值高達 6,720 億美元,但目前電商滲透率只有不到 3%,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另外的數據則顯示印度線下零售市場現代化比例極低,約 92% 的零售市場被無組織零售(Unorganized Sector,即傳統小商舖、夫妻店、各類仲介等)佔據。
竺道預測印度電商產業在 2017 至 2020 年的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40% 左右,2020 年市場規模預計為 550 億美元左右;而在 2020 至 2025 年,印度電商產業的複合成長率 35% 左右,並預計於 2025 年左右市場規模達到 2,500 億美元。
不過要想吃下這塊蛋糕,阿里巴巴仍面臨不小挑戰。雖然 Paytm 和支付寶一(8222-TW)樣,佔據了非常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但正如在中國市場支付寶面臨多家挑戰一樣,印度最大的電商 Flipkart 有自己的支付軟體 Phone Pe,Whatsapp 也正即將推出模仿版的微信支付,在支付環節的強大對手們最終將演變成電商領域的強大對手。
所以,儘管 UC 目前並未重點展開其與阿里巴巴電商體系在印度的深度合作,但未來阿里必將寄望 UC 與阿里在印度的多個體系產生協同。
《獵雲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