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品新創公司到底是適合在家裡嘗試呢,還是說它們不過是讓傳統的核心家庭經歷了另一種倒退?
近幾年來,烘焙蛋糕這件事有了很大的發展。
我奶奶學烘焙的時候,她得到店裡才能買齊需要的所有原料,比如麵粉、雞蛋、奶油和糖,然後從頭開始烤蛋糕。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變得更簡單了。你可以買好預製的糖霜,各大公司也開始把蛋糕預拌粉裝在了盒子裡賣,所以你需要做的就只有加水和打開烤箱這兩件事了。還有一些蛋糕甚至能用微波爐做。
矽谷現在正在努力加速在家裡做飯的流程。Gobble 、Blue Apron 、Marley Spoon 、HelloFresh 、Plated 、Peach Dish 、Platejoy 和Home Chefall 等新創公司都提供了同一類服務的不同變化方式:花點小錢讓人把一盒食物送到家門口,盒子裡放著的都是預先秤量好的、挑好的、(在某些情況下還是)預先切好的、做成半熟的食品原料。你只需要去預熱一下烤箱,叮!你為自己和家人做的 “私家”晚餐就好啦。
和快餐比起來,這些很快就能做好的飯會更健康、口味更好,但它們卻和外賣一樣方便快捷。
為家人做一頓家宴簡直好處無數。市場調查已經明顯地指出了在一起吃晚餐的重要性。
根據發表在兒科和科學期刊上的數篇研究論文的結論,在家吃飯的小孩子的自尊心更強、詞彙量更大、對未來有著更加積極的展望,而且不太可能會去嘗試吸毒或者在青少年時期就懷孕。研究表明,在家吃飯同時也可以防止抑鬱、幫助正在承受網路霸凌的孩子應對壓力。
但我們應該讓這些新創公司一直盤踞在我們的餐桌上嗎?
圖片來源:好奇心日報
我最近嘗試了Gobble,它賣的是送上門的“10分鐘就能做好的農場新鮮美食套餐”。你只要到網上訂3道菜(我選的是素食套餐),確定一下你準備“做”幾個人的菜(這次就我太太和我),幾天之後,一個冰鎮的盒子就送到你家門口了,裡面有三袋吃的,每袋就是一道菜。
為了做我的第一道菜(素食餡餅),我打開了一個裝著各種各樣蔬菜的袋子,它們都預先被切好了,而且被煮了個半熟。我把菜放到平底鍋裡熱了一下,然後把附帶的醬汁淋了進去。我又把4 塊預先切好、做了個半熟的生麵餅放進烤箱裡熱了一下。6 分鐘之後,我把蔬菜倒進一個碗裡,再把麵餅放在上面,然後就招呼大家來吃飯了。
我嘗試的另一道菜是亞洲蛋餅,用了4 分鐘就做好了。它需要我把幾個裝著預先切好的蔬菜和麵條的材料袋切開,把蛋液從一根軟管裡擠出來,再把它們一起放到平底鍋裡微微煎一下。另外的幾根軟管裡放的是配菜和調味料。
當我太太和我坐下來吃晚餐時,我努力地想:這是更像做飯呢,還是更像訂外賣。後來我非常肯定地認為是後者。
在烹飪前期準備工作上,Gobble 的一些競爭對手做得更像是現實情況下的烹飪。比如Blue Apron就會把整顆蔬菜送過來,你必須自己切菜。(簡直要倒吸一口氣啊!)
其他對手,比如Sprig,送的是“健康的有機菜”,它是已經做好的菜,就像高級飛機餐一樣。(幾乎所有這些送餐服務都伴隨著多到離譜的包裝,這可能會讓有環保意識的顧客對它失去興趣。)
所以這些食品新創公司到底是適合在家裡嘗試呢,還是說它們不過是讓傳統的核心家庭經歷了另一種倒退?
家宴計劃(Family Dinner Project )是和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合作建立的一個組織,致力於推廣在家做飯的益處。它的執行主管琳恩·巴倫森(Lynn Barendsen)說:要看你用的是哪家的服務、你是誰、在這些公司出現之前你都做些什麼。
巴倫森說,如果你家每天都會在電視或者筆記型電腦前吃披薩,那麼Gobble 或者它的競爭對手提供的菜就是非常好的選擇。但如果你正在教孩子們做飯、告訴他們食物是怎麼來的,那如果你訂送餐服務的話,就是剝奪了他們完整體驗在家做飯的權利。
“ 晚餐時間必須包括前期準備和帶孩子去雜貨店採購的時間,”她說,“ 它還包括了在廚房裡的時間,以及吃完飯大家一起洗碗的時間。”
巴倫森還說,對於每天晚上都吃得來速快餐的低收入家庭來說,這些新創公司可能並不會有什麼幫助。Gobble 每道菜要花12到14 元,Plated一道菜要花12美元,而Blue Apron一個人要花10美元。
巴倫森說,家宴計劃正在努力教導低收入家庭為全家人做一頓開銷在20 美元以下的晚餐。
部落客《晚餐:愛的故事》(Dinner: A Love Story)和同名書籍的作者珍妮·羅森斯塔奇(Jenny Rosenstrach )嘗試過一些此類服務,她說,如果它們能讓以前不在家裡做飯的家庭走進廚房,那她還是支持這些服務的。
但她也說,這些服務有三個不利因素:價格、包裝涉及到的碳排放,而且它們減少了孩子們學習食品原料和標籤的機會。“他們應該知道好的番茄長什麼樣子”她說。
當我坐著吃自己做的蔬菜餡餅的時候,我又想到了另一個不利因素。給我3 歲的孩子看病的兒科醫生給過我們一個很短的清單,上面是一些可以幫助他的大腦發育的事物。除了演奏音樂、給他讀書以外,有一條建議就是在他面前做飯,把這作為一種和他交流食物和烹飪的方式。
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我們的兒子長大以後只會認為,在家做飯就是等著幾材料袋的原料送到家裡,然後花不到4 分鐘把它們做出來。這就和拿微波爐給他做生日蛋糕一樣,烹飪背後的愛意又在哪裡呢? (文/Nick Bilton,譯/譯社葛仲君)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