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鴻海營運概況?股價?鴻海 ADR 怎麼算?鴻海佈局電動車市場!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郭書言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鴻海營運概況?股價?鴻海 ADR 怎麼算?鴻海佈局電動車市場!

最近更新時間: 06 June, 2024

 
展開

鴻海( 2317-TW )為全球電子代工領域的龍頭、台股第二大的權值股,對於台灣的電子產業而言,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指標之一。究竟鴻海現況為何?未來展望有什麼?佈局電動車是好的決策嗎?

本文介紹完鴻海後,一定會有投資朋友躍躍欲試,但你知道鴻海股價多少錢?買鴻海 ADR 會比較便宜嗎?鴻海博大精深,但不用擔心,本篇文章帶你一探究竟!

編按:2025/02/14 更新,鴻海 1 月營收公布,月營收為 5,387 億,月減 17.74%,年增加 3.16%,為歷年同期次高(歷年最高為 2023 年 1 月營收 6,604 億),相較於去年同期,今年第一季將強勁成長。2024 年第三季財報公布季營收達 1.85 兆,累積前三季營收 4.7 兆,皆創歷年同期新高,營收年增 20%,前三季累計營收年增 10%;毛利 1,147 億元,年增 12%;淨利 493 億元,年增 14 %;EPS 3.55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0.44 元;前三季累計 EPS 7.67 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1.25 元。
鴻海也提出 2025 年五大營運主軸:AI 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半導體。預計 2025 年 AI 伺服器出貨量將逐季攀升,將佔集團整體伺服器營收超過 50%,成為公司主要成長驅動力。

鴻海公司簡介

鴻海全名「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74 年,營運初期以模具為根基,並以生產電視機旋鈕起家,後跨入電腦連接器、機殼的生產,現已逐漸發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鴻海在 1991 年掛牌成為上市公司,公司不斷透過併購來擴張產品線,實現多角化經營的目標,目前鴻海跨足的領域包含:電子零組件、電腦、通訊、手機、汽車電子、機器人與電動車等。

💡延伸閱讀>>>多角化─看鴻海帝國如何一步步壯大版圖

鴻海事業版圖

鴻海轉投資之子公司數量眾多,關係企業更是不勝枚舉,其集團在台灣上市櫃的子公司超過 25 家,以下列出較為知名的鴻家軍公司。

資料來源:PChome股市,作者整理
鴻海上市櫃子公司
股票代碼 公司名稱 產品 成立時間 資本額
2314 台揚 衛星通訊元件 1983 年 25.2 億元
2328 廣宇 連接器與線材 1971 年 51.8 億元
2354 鴻準 機殼製造 1990 年 141.4 億元
3062 建漢 網路通訊 1998 年 33.03 億元
3413 京鼎 半導體設備 2001 年 10.6 億元
3481 群創 面板 2003 年 798.92 億元
3691 碩禾 太陽能材料 2003 年 9.18 億元
4961 天鈺 驅動 IC 1995 年 12.12 億元
6414 樺漢 工業電腦 1999 年 13.74 億元
6456 GIS-KY 觸控模組 2011 年 33.79 億元

鴻海事業版圖遍及全球,以臺灣為中心,發展至中國、印度、日本、越南、捷克、美國等,在超過 20 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及服務據點。其中中國為主要的生產基地,鴻海在中國以「富士康科技集團」作為商標,專注於電子代工服務(EMS),從事電子產品零組件的代工生產,如:iPhone 電子零組件生產,富士康集團在中國上市的子公司有富智康集團 FIH、工業富聯 FII 等。

鴻海營運概況

鴻海 2025 年 1 月營收達 5,386 億元,月減 17.74 %,年減 3.16%,至於 2024 年全年自結營收為 6.86 兆元,年增 11.37 %。為歷年同期新高。

展望 2025 年第 1 季,鴻海表示即使 2024 第四季營收創下歷年單季新高,雖逐步進入傳統淡季,但目前對於第 1 季的能見度優於前月,預期第 1 季表現將優於過去五年平均水準;相較於去年同期則強勁成長。
以鴻海 1 月個產品類別表現來看:

  • 顯著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受惠於 AI 雲端產品拉或動能強勁)
  • 微幅衰退: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電腦終端產品類別、消費智能產品類別

相較去年同期:

  • 強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
  • 表現持平:電腦終端產品類別
  • 衰退:消費智能產品類別

以 2024 年自結營收來看:

  • 強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電腦終端產品類別
  • 略為衰退:消費智能產品類別

鴻海競爭優勢

鴻海本業為電子代工服務, 2022 年全球電子代工市占率排名,前五名依序為鴻海( 2317-TW )、和碩( 4938-TW )、緯創( 3231-TW )、Jabil、Flex,主要競爭者和碩、緯創皆為台灣公司,而身為電子代工龍頭的鴻海又有什麼樣的競爭優勢呢?

鴻海的競爭優勢:

  1. 優異的開發設計能力:鴻海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於研發費用,並成立軟體研發中心,廣納開發設計人才,且具有精密模具的核心技術能力。
  2. 龐大的規模與量產能力:鴻海集團規模龐大,不僅擁有豐沛的資金,其生產線設置完整、員工數量眾多,具備大量生產的能力,兼具降低成本與相對高品質的優勢。
  3. 多元的全球布局:鴻海於全球佈局完善的供應鏈,在超過 20 個國家設有生產與服務據點,面對各種狀況,能夠擁有快速的應變能力與良好的生產彈性。
  4. 完整的供應鏈垂直整合:鴻海透過收購等方式,完成供應鏈垂直整合,從零件的製造、生產到組裝,鴻海都能一手包辦,藉此提高獲利能力,並降低被競爭對手取代的威脅。
  5. 深厚的客戶關係:鴻海長期經營與國際大廠的客戶關係,透過長期合約等方式,提供客戶穩定的供貨、優良的產品品質。

鴻海股利

鴻海近 10 年的平均股利為 4.39 元、平均殖利率為 4.31% ,以下列出鴻海近 10 年的股利發放、殖利率與平均填息天數狀況。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作者整理
鴻海近 10 年股利發放狀況
年度 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 股利合計 殖利率 平均填息天數
2024 5.4 0 5.4 3.18% 5
2023 5.3 0 5.3 5.08% 168
2022 5.2 0 5.2 4.9% 9
2021 4 0 4 3.59% 1
2020 4.2 0 4.2 5.24% 95
2019 4 0 4 5.1% 64
2018 2 0 2 2.42% 10
2017 4.5 0 4.5 4.37% 6
2016 4 1 5 4.92% 103
2015 3.8 0.5 4.3 4.27% 352

💡延伸閱讀>>> 股票股利、現金股利是什麼?股利什麼時候發放?股利計算?

鴻海股價

鴻海股票於 1991 年掛牌, 2000 年時曾創下歷史高價 375 元,隨後面臨電子代工產業獲利能力不佳的狀況,近 10 年來股價於 70 元至 120 元間盤整, 2021 年受惠於疫情電子產業爆炸式成長,2024 年更搭上 AI 浪潮,搶下 AI 伺服器訂單,讓鴻海獲利能力提高、營收不斷創新高,股價突破 100 元區間,2024 年 7 月更是摸高 229 元。

近 5 年鴻海股價走勢圖

▲近 5 年鴻海股價走勢圖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鴻海 ADR

鴻海 ADR(HNHPF)為鴻海至美國股市掛牌上市的國外股票存託憑證,鴻海 ADR 股價換算比例為 1 : 5 ,也就是 1 股鴻海 ADR 等於 5 股鴻海股票。以下為鴻海 ADR 近 5 年走勢圖,2024年受惠於 AI ,股價一度飆升至 USD 13.30。

💡延伸閱讀>>>ADR是什麼?台積電ADR跟台積電有什麼關係?發行ADR有什麼好處? 

鴻海未來展望

  1. 擴大電動車事業:鴻海近年大力發展 MIH 平台,陸續設立生產工廠、招募供應鏈夥伴,也持續有新客戶不斷加入,逐步擴大電動車事業,未來目標為全球電動車市占率 5% 以上。
  2. 持續優化毛利率:電子代工產業獲利能力較差,毛利率大多僅 3 ~ 4% ,而被稱為「毛三到四」。鴻海為代工龍頭,能有效壓低生產成本,近年來的毛利率維持在 5 ~ 8% ,未來將透過產品組合優化,跨入高獲利產品領域,如:電動車、車電、機器人等,目標將毛利率拉至 10% 以上。
  3. 加強全球佈局:鴻海子公司與生產基地遍佈全球,近年仍積極佈局海外市場,鴻海認為印度市場發展指日可待,因此未來將持續加強擴張印度佈局, 2022 年攜手 Vedanta 於印度規劃生產車用晶片。鴻海自 2005 年進入印度至今,營收、員工數、投資規模皆已有倍數成長,目前主要為 ICT 的終端組裝業務,接下來會積極佈局關鍵零組件、半導體、電動車,提高在印度的競爭力。
  4. 3 + 3 =∞ 轉型: 2019 年鴻海宣布佈局三大產業與三大核心技術的轉型計畫,三大產業為「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則為「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 3 + 3 將成為公司未來的成長動能。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 2023/8/14 表示,電動車目前正在與超過 10 個客戶,討論 20 個電動車合作項目。其中 2 個項目已經投入生產,5 個很有可能簽訂合約。
  5. AI 人工智慧:AI 伺服器需求激增,帶動鴻海營收持續成長。除加強投資基礎設施以鞏固在AI 伺服器的領導地位。鴻海積極將 AI 技術應用於供應鏈管理,利用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來最佳化採購決策,預測需求與價格優化,以降低採購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鴻海佈局電動車市場

鴻海於 2020 年 10 月成立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Mobility In Harmony Open EV Platform),由於鴻海缺乏造車經驗,與國產品牌裕隆( 2201-TW )汽車合作並成立「鴻華先進科技」,正式跨足電動車領域,並於 2023 年 11 月成功上市( 2258-TW )。MIH 平台以開放技術規格的方式,吸引超過 2,300 間廠商加入,MIH 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MIH 平台能夠幫客戶完成 80% 的基礎工程,客戶只要專注在 20% 的差異化」,如此將能夠大幅減少電動車品牌開發新車的時程,而鴻海則藉由結盟區域合作夥伴、切入車用零組件、建立電動車銷售出口等,企圖打造鴻海電動車王國。

鴻海(2317-TW)電動車策略長關潤(Jun Seki)表示,集團未來將推出售價 1 萬美元以內的電動車;而 MIH 執行長也表示,目標是推出日圓 100 萬,約台幣 23 萬元的車款。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作者整理
鴻海佈局電動車時程表
時程 事件
2020/10 發起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
2021/01 與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提供全新一站式服務
2021/02 與美國電動車新創 Fisker 合作,預計首階段年產量逾 25 萬輛
2021/05 與全球第 4 大車廠 Stellantis 簽署備忘錄,成立 Mobile Drive
2021/05 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簽備忘錄,將在泰國開發與製造電動車
2021/08 取得旺宏 6 吋晶圓廠,佈局車用半導體
2021/10 發表三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
包含休旅車 Model C 、旗艦轎車 Model E、電動巴士 Model T
2021/11 買下美國電動新創 Lordstown 廠房,取得海外電動車生產基地
2022/03 電動車產品進入落地階段,首輛電動巴士 Model T 交車
2022/07 與恩智浦半導體(NXP)簽署備忘錄,開發智慧聯網車用平台
2022/09 純電動休旅車納智捷 n7 開放預購,一天內吸引破萬人下訂
2023/11 鴻華先進(2258-TW)登創新版掛牌上市

鴻海除了已發表的三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包括休旅車 Model C 、旗艦轎車 Model E、電動巴士 Model T,分別在 2022 年 9 月與 10 月釋出純電皮卡 Model V 以及純電跨界小休旅 Model B。其中鴻海的首款電動車 Model C,透過納智捷(Luxgen)進行預購,命名為納智捷 n7 ,預購首日接單破萬,一度造成系統當機,2024 交車超 4,000輛 ,顯示鴻海的電動車佈局有成功的開始。

💡延伸閱讀>>>【HHTD 21 新品亮相】大全:MIH 聯盟成員、概念股、優勢有哪些? 

鴻海電動車發展進展與目標調整

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電動車市場仍具成長動能,但原先取得全球 5% 市佔率以及兆元營收的時程可能會推遲。劉揚偉指出,汽車產業作為百年工業,因面臨新科技導入和新營運模式變革,市場腳步相對謹慎。然而,電動車區域化生產的趨勢不變,而鴻海的 CDMS(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 模式,因具備成本與技術優勢,對車廠極具吸引力。

鴻海已達成首款電動乘用車量產的目標,並即將取得第二筆來自傳統車廠的訂單。未來也將進一步推動傳統車廠直接採用鴻海參考原型車設計,為電動車業務帶來更大成長動能。

鴻海打進特斯拉供應鏈

特斯拉擬在墨西哥建新廠,為了打造在地供應鏈,傳出找鴻海合作,集團成員乙盛 – KY(5243-TW)可望受惠。鴻海先前就曾公告增資墨西哥轉投資近 1.03 億美元,推估就是為了相關布局的前置作業。

鴻海轉投資 Foxconn EV System 股權

鴻海 11/24 公告,子公司 Foxconn EV Technology 斥資超過新台幣 10 億元,取得轉投資 Foxconn EV System 股權,持續擴大集團電動車布局。

Foxconn EV Technology Inc. 是鴻海俄州廠的主要子公司,該廠下半年開始量產 Lordstown 的電動皮卡 Endurance ;後續將導入 INDI EV 原型車、以及 Monarch 的電動農用車,還有 Fisker 的新車款等。

鴻海科技日

鴻海(2317)集團年度盛會「鴻海科技日 Hon Hai Tech Day 」(HHTD24)於 10/08 登場,由劉揚偉董事長搭乘 MODLE C 越野拉力版進場拉開序幕。以行動力挺鴻海科技日。

除邀請 NVIDIA、Intrinsic、SIEMENS、Thales Alenia Space 等,總計20位產業領袖登台,鴻海進一步展示在新能源領域發展,特別針對電動車(EV)及能源儲存系統(ESS)擴大佈局。更邀請 Breakthrough Energies、GE Vernova、BMW i Ventures、Our Next Energy 等產業領袖,共同探討潔能技術與供應鏈垂直整合。

延續每年至少推出一款電動車解決方案的慣例,一口氣秀出 MODEL D 以及 MODEL U 兩台電動車,擴大鴻海在商用電動的車佈局。

HHTD24 以「Accelerating Imagination」為主題,並首度擴大舉辦兩日活動,全面展示AI技術如何賦能智慧製造、電動車及太空通訊領域。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AI已成為企業核心驅動力,未來將持續推動智慧製造、電動車與太空科技的創新突破,成為全球產業轉型的關鍵夥伴。此次科技日不僅彰顯鴻海在AI與科技應用的領先地位,更展示其於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MIH 發布 Project X 計畫

鴻海(2317)MIH(Mobility in Harmony)電動車聯盟,11/8 舉辦 MIH Demo Day 活動,發布 Project X 計畫!MIH 表示將打造 A-Segment 3人座小型電動車,預計 2023 年底亮相。

3人座車型

▲資料來源:鴻海直播畫面

隨著電動車新技術加速興起,未來電動車將來自多樣化商業模式,如自動駕駛、智慧城市與移動服務等,業者想打造個人化場景的電動車款,也就是 BYOV(Build Your Own Vehicle)的模式。除了 3 人座外, MIH 執行長強調後續將推出 6 人座與 9 人座。

鴻海MIH聯盟 3/6/9人車型規劃進度

▲資料來源:鴻海直播畫面

與全球第四大車廠 Stellantis 合作

鴻海於 6/20 宣布將與全球第四大車廠 Stellantis 在荷蘭合作,合資新設資本額達 1.5 億美元的 IC 設計公司。雙方將各持股 5 成,規劃於 2026 年投入生產,將提供一系列的先進車用半導體產品,讓鴻海集團的半導體布局深入歐洲。

鴻海現階段的半導體布局涵蓋台灣、中國、歐洲、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地,從最上游的材料、晶片設計,到晶圓製造、下游封測一應俱全。

與佈局新能源領域並串聯太空產業

鴻海自 2023 年 11 月成功發射珍珠號衛星,已累計環繞地球超過 4,900 次。獲得寶貴的太空履歷外,也引起航太產業關注。歐洲最大衛星製造商 Thales Alenia Space(TAS)宣布與鴻海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憑藉鴻海在全球 ICT 及電動車供應鏈的佈局,結合 TAS 在太空領域的經驗與技術攜手進軍低軌衛星市場,為即將到來的 6G 時代做準備,推動太空通訊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郭書言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