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鴻海和 特斯拉 勁敵 Fisker 簽署合作備忘錄!從中看汽車業 2 大趨勢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鴻海和 特斯拉 勁敵 Fisker 簽署合作備忘錄!從中看汽車業 2 大趨勢

2021 年 3 月 3 日

 
展開

鴻海第一個歐美電動車製造合作定案!想擺脫對蘋果依賴的鴻海,近年積極開發多元業務和客群,2 月底與美國電動車新創 Fisker 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在 2023 年第四季量產 Fisker 車款 Ocean。Fisker 是何方神聖?曾被譽為特斯拉終結者的 Fisker 將是特斯拉一大勁敵嗎?從鴻海的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電動車廠紛紛上市與結盟造車,你發現了嗎?汽車業正悄悄實踐在商業模式和販售模式全新的變革!

鴻海和 Fisker 合作!將成為特斯拉強敵嗎?

鴻海的電動車棋局有了下一步?!據《The WallStreet Journal》報導,鴻海(Foxconn Technology Group)和美國的電動車新創公司 Fisker 在 2月底共同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每年量產 25 萬輛電動車,據《Reuters》目前合作的標的電動車為 Fisker 的車款 Ocean,預計在 2023 年第四季量產,並於美國、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販售。由於鴻海已經在美國興建工廠,兩方初始生產的地點很有可能為美國。

Fisker 專注於設計車款、軟體以及工程,執行長 Henrik Fisker 是汽車設計師,曾任職 BMW 和 Aston Martin,知名的設計包括 BMW Z8、Aston Martin DB9 等。且與特斯拉一樣會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Fisker 於 2007 年成立,曾製造電動車 Fisker Karma,去年順利借殼上市後,推出首款電動休旅車 Ocean,上市價僅 37,499 美元(約新台幣 110 萬元),比特斯拉 Model 3 便宜。

▲ Fisker 近期股價走勢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削弱對蘋果的依賴,鴻海積極轉身「新市場」

據《Bloomberg》報導,鴻海富士康去年正在建立的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mount Technology)生產線拿下 Google 伺服器訂單,計劃在威斯康辛州的工廠為 Google 伺服器組裝關鍵零組件。一直以來強勁的半導體代工技術如 3D 封裝、面板級封裝(PLP)、深耕系統級封裝(SiP)也增添鴻海佈局電動車市場的動能。都會是未來資通訊(ICT)、車用平台不可或缺的能力。據《Digitimes》鴻海又加碼投資 AutoCore.ai 以利之後的自動駕駛軟體開發。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MIH 電動車平台已經有 736 家廠商參與,預計今年第四季便會有 2-3 款電動車發表。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積極地佈局, 2020 年與飛雅特克萊斯勒籌組合資公司,並和台灣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以開放平台的理念成立 MIH 聯盟,也陸續和拜騰、吉利等業者合作開發不同的商業合作模式。繼鴻海將來為法拉利代工, Fisker 已是鴻海第五家合作廠商。

隨著各國環保意識抬頭,加速了電動車的發展,挪威、荷蘭、德國、英國都預計在 2030 年全面禁售燃油車,台灣則是在 2017 年的「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中宣布預計在 2030 年達成公務車和公車全面電動化。被劉揚偉視作為最適合 B2B(企業對企業)市場的「電動巴士」,底盤平台便是在鴻華先進研發當中。

外資看好鴻海電動車、iPhone 代工動能,調至「買進」評級

今年 1 月鴻海已經和中國電動車品牌 Byton 簽訂合約目標 2022 年開始生產 M-Byte 電動車。此次和 Fisker 簽署的 MOU 將透過「Project PEAR」(Personal Electric Automotive Revolution)專案合作造車。隨著美國政府鼓勵企業回流,意識到中國勢力崛起後更積極推動「美國製造」,加上這兩年市場上正上演電動車革命,面臨資金障礙的電動車新創紛紛透過透過 SPAC 上市募集資金,包括氫能源卡車 Nikola(NKLA-US)、Fisker、Lordstown Motors、Canoo(GEOV-US)、Lucid Motor 和 Rivian 等。

? 最大的 SPAC 案 Lucid Motor 會不會是特斯拉 最大競爭對手呢?美國電動車新創個別有哪些亮點?我們有文章帶你一次瞭解喔!請看這裡》最大借殼上市案?!特斯拉 勁敵 Lucid 估值上看 240 億美元!

瑞銀 UBS 最新發佈的報告也顯示其相當看好鴻海的技術和前景,iPhone 代工與電動車兩項動能加持下,有望在 2025 到 2027 年取得 5% 的市佔率,將可能帶來 15% 的獲利成長幅度,因此瑞銀將鴻海的目標價設為 160 元,以及買進的評級。從電動車新創大舉借殼上市、傳統車廠以結盟方式造車以及鴻海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到電動車潮將對汽車業興起重大變革。

電動車 輕資產造車、市場訂閱制度正夯?!

電動車業者近期選擇與舊有車廠不同的商業模式,專注於設計車款,然後將生產外包。Fisker 便是選擇這樣的輕資產(asset-light)造車策略,製造、服務和維修中心都選擇外包模式。商業模式外包的狀況下,鴻海這樣的代工廠將有更多與電動車廠的合作機會。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是鴻海主打提供電動車底盤、關鍵零組件模組的整套代工方案,將改善傳統車廠開發時間長,規格和零件僅能在特定車型使用的限制。未來車業在電動車造車上,從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和寶獅雪鐵龍集團在 2019 年底宣布合併,以及 MIH 開放平台趨勢,轉向輕資產與多方合作造車的模式可能成為趨勢。

▲ Fisker 車款 Ocean 資料來源:Fisker 官網

電動車因為車價高、充電站尚未普及和折舊快等的特性,「電動車訂閱制」成為新的消費方式。Tesla 就宣布在 2021 年將推動「完全自動駕駛(FSD)訂閱制」,該做法讓消費者以較低成本的方式使用電動車,對造車和零組件廠商而言,也延長了車輛帶來營收的時間,車輛就算主人換人,硬體、軟體和零組件仍會繼續被使用。

完全自動駕駛(FSD)訂閱制將可能成為特斯拉最大的營收來源。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馬斯克表示 FSD 訂閱制將在今年 7 月前上線,比起先前宣告的上線時間晚,馬斯克說明是因為團隊花了許多時間在 AI 軟體上。

哪間電動車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呢?我們帶你稍微來比較一下這幾間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列出的電動車新創公司的競爭狀況。

  Lucid Rivian Automotive LLC, Lordstown Motors Corp. Fisker Inc. Canoo Inc. Faraday
執行長 Peter Rawlinson R.J. Scaringe Steve Burns Henrik Fisker Ulrich Kranz Carsten Breitfeld
創辦年份  2007 年  2009 年  2019 年  2007 年  2018 年  2014 年
上市狀況 即將上市 未上市 上市 上市 非上市 非上市
融資狀況 超過 10 億美元 2 年共進行 5 輪融資,總計 53.5 億美元        
估值 未知 未知 42 億美元(截至 2020 年 11 月 19 日) 47 億美元(截至 2020 年 11 月 19 日) 24 億美元(SPAC) 未知
投資人
  • 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 貝萊德
  • 富達
  • 福特汽車
  • Amazon
  • 貝萊德
  • Workhorse Group Inc.(WKHS)
  • 富達
  • 通用汽車
  •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Inc.
  • 麥格納國際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 Inc., MGA)
  • Louis Bacon
  • Daniel Hennessy
  • 貝萊德
  • AFV Partners
  • Birch Lake Holdings LP
  • ATW Partners
車型與售價 Lucid Air ,續航力達 500 英里,不含稅收定價為 16.9 萬美元,入門級 Air 定價為 77,400 美元 R1T 高配版,不含稅收定價為 67,500 美元 Endurance 為商業用車款,不含稅收定價為 52,500 美元 Ocean 預計將於 2022 年投產,不含稅收定價為 37,500 美元 Canoo,價格未公布  FF91,續航力達 300 英里,售價預計超過 10 萬美元。
特點
  • Lucid 目前於亞利桑那州積極拓展工廠
  • 目標客群為高端豪華車市場
  • 自有電池和發動機技術將使其汽車更具備「賽車」性能、更高的單次充電行駛里程以及更大的車內空間
  • 目標客群為愛好戶外活動及越野活動的買家
  • 已與 Amazon 簽署了一份 10 萬輛電動箱型貨車生產合約
  • 已收購俄亥俄州一家原本屬於通用汽車的組裝廠,成為其競爭優勢
  • 目標客群為車隊
  • Fisker 大部分的製造與組裝等工程都是外包給外部供應商,專注設計和研發軟體
  • 研發訂閱制模式
  •  Canoo 的研發技術包括電池、底盤、馬達和零件
  • 計劃於 2022 年開始以每月訂閱的商業模式向消費者供貨
  • 正與現代汽車合作開發技術,預計將汽車製造業務外包
 積極開發能與特斯拉競爭的豪華 SUV

由於電動車的研發困難,這些電動車新創有許多關卡需解決。如下:

  • 籌資問題:Lucid 在 2016 年曾推出概念車型,但受制於當時的籌資問題使 Lucid Air 多次被推遲。目前寶馬汽車、賓士和保時捷都已推出高端電動車,市場已有先進者。
  • 特斯拉已取得相同市場的先進優勢:Rivian 同時生產高品質汽車以及打造其銷售和服務網絡,與特斯拉的商業模式相同,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汽車,但已被特斯拉有先進優勢下不一定能站得市佔。
  • 資金與營運模式風險:Fisker 創辦人先前成立的電動車公司為特斯拉競爭對手,後來曾宣告破產。電池技術也難有重大突破而放棄,訂閱制度也存在高風險;Canoo公司的審計機構去年警告,Canoo 持續經營的能力存在風險。公司首款汽車的成功取決於購車者是否接受其訂閱服務。Faraday Future 已燒掉了逾 20 億美元,卻還沒有售出一部汽車,該公司最初計劃在 2017 年推出首款車型上市。其創始人去年宣布個人破產,而Faraday Future 仍在尋求籌集啟動生產所需要的資金。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