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人會知道麥可・貝瑞 (Michael Burry) 是因為他在次級房貸所扮演的角色。他是第一個警告次級房貸對金融體系的風險的基金經理人,而他也是第一個與市場對賭的人。
貝瑞的這項舉措對他所管理的基金和其投資者帶來了相當大的回報,雖然這的確相當地成功,但是他更早期的價值投資也為他贏得了世界上少數優異的投資者之一的稱號。
改良式的葛拉漢策略
貝瑞的投資風格是立基在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和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基礎之上的。而貝瑞也加入了他自己在價值投資上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如此成功的原因。
那麼,他是如何將葛拉漢的策略變得更好且更吸引人的呢?就像葛拉漢一樣,貝瑞喜歡專注於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葛拉漢當時所處的年代,因為當時幾乎很少人知道基本面投資,也很難取得公司正確的財務資訊,所以要找尋市場上被低估的股票相對來說是較為容易的,但在貝瑞的年代,則需要花相當多的苦功,才能夠找到被低估的股票。他和葛拉漢更不一樣的地方是持股相對來說較為集中,並投資於評估獲利能力後,相對便宜的股票,而不只是單看帳面價值。
就如同貝瑞在給投資人的信當中所寫的一樣:
“大家都知道國內建設都在放緩,我並不在乎。為什麼呢?讓我好好解釋一下。假設一間公司在未來的 10 年當中能夠成長 15%,接下來都以 5% 的速度成長。如果公司長期的資金成本高於 5%,那麼這間公司的生命是有限的,它的‘內在價值’也會反映出這樣的結果。
如果這間公司的資金成本每年平均是 9%。過去一年的盈餘是 275 美元。加總未來10年的盈餘現值約為 3,731 美元。而從 10 年之後直到公司滅亡這段時間的盈餘折現則為 12,324 美元。讓聰明的投資者訝異的是該公司真正的內在價值有 76% 都是來自於 10年之後直到滅亡的這段時間…”
而他對多元化的想法如下:
“我喜歡在許多不同的衰退產業當中,持有 12 至 18 檔股票,並偏好全數投資。這樣的數量能夠讓我最好的投資想法有空間承受一些波動,這不是因為我認為波動和風險有關。但我有胃灼熱的問題,不希望再承受額外的壓力。”
這些想法和葛拉漢的原則有著相當大的差距。葛拉漢偏好分散投資於 30 檔以上的股票,而且只喜歡以低於淨資產價值或帳面價值的價格買進股票,這也是所謂的 “net-net” 或 “雪茄煙蒂型” 的股票。
貝瑞和葛拉漢的投資組合最根本的差異在於因風險厭惡而採用不同的方法。葛拉漢因為過去在大蕭條的投資經驗為他帶來大幅度的虧損,因此他想要投資許多的低價股票來最小化虧損的風險。而貝瑞則是尋找市場上最冷門的股票,只在這些股票可能造成的永久性虧損很低時買進。就如同他所說的:
“Ick 投資指的是對股票產生特殊的分析興趣,而激起第一個相關的反應。我會因為公司的名稱或環境所造成的不幸而對它們感到有興趣。我知道完美的企業只有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才能夠成為出色的投資標的,我會持續在垃圾堆裡尋找被低估的股票。”
雖然這兩者的投資策略聽起來有一點相似,但從根本上來說,是大有不同的。最重要的是,貝瑞不怕打破成規。
這也是貝瑞和葛拉漢的投資策略之間的有趣差異。我相信投資人從傳人資產管理公司 (Scion Asset Management) 的經理人身上學習到的事情,會比從他的老師學習到的事情還要多,畢竟投資世界經過數十年後已經有了不同的變化。
目前幾乎很難找得到葛拉漢所說的那些低於淨資產價值的股票。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任何價值投資的機會。
如同巴菲特 (Buffett) 在經營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 (Berkshire Hathaway, BRK.A, BRK.B) 時改變他的策略。而貝瑞也隨著市場的變化,改良了他的策略,但仍保有最重要的一部份—風險厭惡。貝瑞所採取的是反向投資策略。他尋找的是那些不被喜愛,跌價風險較小的股票,並集中投資。這樣的方法比起葛拉漢所採行的方式,還要再下更多的苦功,但他的報酬也說明了一切。(編譯/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