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開頭就要來讓大家腦力激盪一下,你知道一提到印度,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如果以我來說的話,第一個想到的是之前打去Netflix客服,結果完全聽不懂的印度式英文,不過你知道如果把同樣的問題拿到矽谷,也就是聚集著全世界最聰明一群人的地方,他們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呢?有可能你會聽到有人回答你,喔!我主管就是印度人。你沒聽錯,印度已經成為CEO外銷出口大國了,根據2014年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印度裔占美國人口僅有1%,但卻領導超過25%的矽谷科技公司。
比如我們在之前影片介紹的Google執行長皮蔡。其實不只他,不只矽谷,我來給你列一下我所查到的資料:微軟、IBM、設計師們必用的軟體公司Adobe、讓孫正義跌了一跤的Wework之後的新CEO、我們刷卡都會用到的Mastercard萬事達卡、四大會計公司之一的德勤、世界記憶體大廠美光、擁有視康隱形眼鏡的諾華藥廠、台灣人很愛的約翰走路威士忌母公司帝亞吉歐Diageo、今年八月前的Nokia、之前的百事可樂。這些一大串的公司,他們CEO都是印度裔人,而且不少都是印度土生土長的喔。
有些過去都曾有亮眼表現,但卻難以適應新時代浪潮的公司,也紛紛找來印度裔CEO來當救援投手。究竟印度人有什麼樣的魅力或突出的能力才有辦法成為各間國際大公司捧在掌心上的珍貴人才呢?我們整理了一些資料,來看看可能有哪些原因促成了這個現象。
1、文化,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
印度地大物博,早期交通不便,導致語言及文化並沒有統一。加上過去有被英國殖民的歷史,這讓印度成為一個多元文化及多種官方語言並存的地區。印度人們相當適應在跨國公司這種員工都來自四面八方的工作環境,去跟來自不同文化、不同地區的人協作和相處。當你也許還在戰南北異同,在糾結的時候,印度人看到更重要的東西:就是接受它、適應它。
2、教育方面
印度就如我們在三個傻瓜電影上所看到的,相當重視菁英教育。國內兩間頂尖名校,IIT印度理工學院及IIM印度管理研究所分別是國內理工及商管的最高殿堂,錄取率都不到2%,上面我提到的CEO裡,就有3個就來自於印度理工學院。
重視理工科之外,重視管理能力也是印度高等教育的特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印度許多學校已經把大學MBA課程普及到高中,就算是未來想念理工科系的人也必須學習相關知識。這說明了在盛產工程師的矽谷,為什麼印度人可能比較有機會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不過我們也知道,其實不只印度人,亞裔族群對於教育都是很重視的。有時還有點重視到了變成一個問題。
3、生存環境
印度雖然經濟成長迅速,但整體基礎建設、公部門施政效率、法律完整性等仍然跟不上高漲的經濟水平,導致印度的經商環境一直不甚理想,2020世界銀行公布的經商環境報告顯示,印度只能排名到第63名。因此對從小受到高等教育的印度菁英們來說,他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或多或少培養出解決複雜難題的習慣,但是另一個方面卻也導致印度人才大量外流的結果。
4、多樣性
如同女權等概念,國際公司追求族群的多樣性,有時也變成了考量之一。以我自己作為例子,當初我一個台灣人能夠進去越南的國際大公司,就是因為在越南人佔大多數的事業群裡,他們需要證明自己也能夠管理非越南人,來契合國際公司的要求。多元化的團隊和領導能力對他們很重要。一些數據看來,在美國,亞洲人在科技公司中的一般職位也許有相對高佔比,但在高管層中,族群多樣性卻還是缺乏,所以最近多樣性有時也變成了考量之一。題外話,也有研究表示,亞裔美國人要成功需要付出比白人美國人更多的努力,去得到機會、得到尊重、和平等的工資。
5、語言
當然,不是你想像中的是那種口音超級重的印度英文。而是,如果克服或修正了口音,那麼本來就習慣英文或是英文思考的邏輯就很吃香。跟其他來自於亞洲的高管人員相比,印度人精通英文,而且英文流利。如果你不能以對方的方式與他交流,那就毫無價值啦。這也許是印度殖民統治中少數幾個留下的“好”(?)影響吧。
說到這,大家對於印度為什麼可以出產如此多CEO的原因有什麼想法呢?又或是大家有看到印度政府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股感知識庫我們下期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