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2016年的電子業 「列強」與中國的超級併購將持續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日經技術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日經技術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2016年的電子業 「列強」與中國的超級併購將持續

2016 年 4 月 15 日

 
展開

【日經BP社報導】本文以問答形式來談對電子產業2015年的熱門話題和有可能在2016年引發新潮流詞語的思考。此番由Hattori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的服部毅,從技術顧問的角度來作解答。(采編:伊藤元昭)

服部毅: Hattori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代表
在大型電機企業工作30餘年,曾在半導體部門從事基礎研究,負責過從器件和工藝的開發到量產線成品率提高的廣泛業務。其間還曾參與總部經營和研究策劃業務,擔任美國史丹佛大學積體電路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2007年成為獨立的技術經營顧問和國際技術記者。擔任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ECS)研究員、理事。連續8年為半導體專業期刊撰寫專欄,從全球視角出發,展望半導體產業的未來。近著有《應用於半導體MEMS的超臨界流體(CORONA)》、《半導體大趨勢2014-2023(日經BP社)》(均為合著)。

【問題1】2015年您覺得最具衝擊力的事件、潮流是什麼?
【回答】接連出現數兆日元規模的鉅額併購(M&A)

【問題2】在2016年最可能過時或是降溫的一個詞?
【回答】日本式的“網路物理系統(CPS)”

【問題3】在2016年可能引發大舉動、值得關注的一個詞?
【回答】邊緣計算

【問題1的回答】數兆日元規模的鉅額併購接連出現

以戴爾(DELL, DVMT-US)品牌的個人電腦而知名的美國著名IT企業—戴爾公司(Dell)2015年10月12日宣佈,同意以6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大型儲存(外部儲存裝置)公司EMC。與收購本身相比,其額度之巨大更令人驚訝,是IT產業的最高收購額紀錄。戴爾投資這670億美元,應該是為了背水一戰,將軸心從持續萎縮的個人電腦業務,向增長迅猛的數據中心、雲等IoT基礎設施業務轉移。

就在不到10天後的10月21日,世界最大的硬碟廠商Western Digital宣佈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記憶卡大廠SanDisk。因為隨著使用半導體的新式外部儲存裝置—SSD的崛起,硬碟市場有了縮小的趨勢。儲存產業的這些大型收購,都是放眼IoT時代的到來,為生存而作出的決斷。

然而,收購與東芝合作開發、量產NAND快閃記憶體,並且承擔了東芝四日市工廠一半設備投資的SanDisk的Western Digital的最大股東,是中國國營投資基金(紫光集團)的子公司—UNIS,隱約可見覬覦東芝半導體技術的中國企業的影子。

半導體產業也接連出現鉅額收購

2015年,半導體產業也接連出現數兆日元規模的收購。連同還在提案階段的項目在內,收購總額遠遠超過了10兆日元。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收購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 Semiconductor)(118億美元)、英特爾(Intel, INTC-US)收購阿爾特拉(Altera)(167億美元),以及創下半導體產業最高收購紀錄的安華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 AVGO-US)收購博通(Broadcom, AVGO-US)(370億美元)。這些收購的背後,可以隱約看到為迎接IoT時代的全面到來而採取的戰略。

有消息稱,在2015年7月,中國紫光集團曾提議以2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光科技,但遭到了美光方面的拒絕,之後的進展不得而知。除了美光科技,在紫光集團的收購名單上,似乎還有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發(1459-TW)科技(MediaTek)、Dongbu HiTek和SK海力士(SK Hynix)等著名企業。在2016年,遵照中國政府半導體立國的意向,中國投資基金有可能全面出手,“爆買”半導體企業。

會計造假醜聞纏身、財務情況惡化的東芝半導體&儲存、最大股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已經解鎖的瑞薩電子,也有可能被捲入全球性的併購浪潮之中。

日本企業如果不像歐美那樣實施主導權明確的收購,繼續依靠主導權不明確的對等合併,也就是弱弱聯合的“All Japan”聯盟,可能將無法生存下去。日本企業需要冷靜分析世界形勢和主流趨勢,為即將全面到來的IoT時代重新制定戰略。

【問題2的回答】日本式的“網路物理系統(CPS)”

自從業內團體在2015年初舉辦團拜會之後,筆者多次見到日本政府官員、產業代表和學術界人士齊聲高呼“通過網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振興產業”的場面。要問為什麼不用已經在全世界廣泛普及、通俗易懂的IoT?有人會說:“IoT已經過時了。以後是CPS的時代。”他們說CPS不只是IoT,而是規模更大的新概念。真是這樣嗎?

CPS一詞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Helen Gill在2006年設立新的研究支援計劃時自造的詞。雖然是個新詞,但概念早已有之,詞源要追溯到1940年代誕生的“Cybernetics”。IBM研究CPS的歷史長達半個多世紀。上世紀末網際網路開始普及的時候,在筆者當時任職的電機企業裡,也隨處可以聽到資訊空間(Cyber-space)、現實空間或現實社會(使用的是簡單明瞭的Real World一詞)之類的字眼,議論過連接兩個空間的概念。在Sony個人電腦“VAIO”的第一款產品中,還有主人公從現實空間進入資訊空間遊歷的教育軟體問世。

Gill最先為CPS賦予了“電腦控制物理裝置和處理流程”的含義,在德國的Industrie4.0中,這個詞也具有同樣的含義(圖)。就是說,從CPS的概念出發,利用聯網的個人電腦和行動終端控制工業機器人之類的物理裝置,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

2015年秋,筆者在美國矽谷的博通公司與IoT業務人員討論的時候,說起了日本的CPS,對方回應道:“沒聽說過這個詞。說嵌入式軟體可能更好理解。”一些日本領導人誇大CPS是他們的自由,但既然要誇大,能不能多少加入一些自主創造的新概念?如果不這樣做,就像是錯過了涉足IoT的時機,但為了掩人耳目,還要吹噓是新概念一樣。

2016年的電子業 列強與中國的超級併購將持續
圖:德國的Industrie4.0

也有人解釋說:“IoT與CPS是相同的概念,IoT是從現實空間(或其中存在的事物)仰望資訊空間。而CPS則是從資訊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界線俯瞰整體。”但兩個空間的交界線正在消失,即將融為一體。如果說CPS是跨越地球的宏偉概念,IBM其實早就已經創造出了“Smarter Planet”這個流行語。簡單易懂的IoT會流行,但CPS可能流行不起來。

【問題3的回答】邊緣計算

當IoT全面建立,開始在各個領域普及的時候,終端側的產品將會出現激增。與此同時,處理的數據量也會爆炸式增長。如果將收集到的海量原始數據都儲存在雲中,進行分析處理(也就是雲端運算),雲端服務器會被塞滿。而在此之前,過多的訪問量就會造成線路堵塞,導致反應速度降低。

在過去,將原始數據直接上傳到雲中,在雲中進行數據分析的思路佔主導地位。而今後發展的方向,估計是要通過邊緣計算對大數據進行預先整理和篩選,以減輕雲的負擔。

另一方面,對於機器人、汽車等領域,反應慢可能危及人員生命,在雲端運算環境中,用戶到數據中心的距離遠,會造成通信延遲。因此,為了應對緊急狀況,伺服器要盡可能近,或是由IoT終端即時處理數據並進行管理(即邊緣計算)。隨著IoT的推廣,雲端運算的普及程度越高,人們就越會意識到它的局限性,邊緣計算應該會成為關注的焦點。

日經技術在線》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日經技術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日經技術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