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深度解析2020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哪些行業是未來趨勢?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深度解析2020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哪些行業是未來趨勢?

2020 年 8 月 27 日

 
展開

八月份,一年一度的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又公佈了。《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的歷史始於 1955 年。當時是根據 1954 年的總收入,對美國最大的 500 家工業企業進行排名。 1995 年《財富》雜誌第一次發布同時涵蓋工業企業和服務性企業的世界 500 強排行榜。

我們從全球各國入選世界 500 強的企業,來挖掘下各個大國的橫向對比和產業對比指標,分析下各國產業發展真正的含金量,以及各國產業競爭力的優劣勢。為了分析數據,我把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數據都下載到了Excel表格,並且把每個企業都標上了行業,便於比對,這的確是個力氣活。

中國世界500強公司數量超過美國

首先來看兩個“不太重要”的指標,一個是營業收入,一個是數量。先說數量, 2020 年的世界五百強公司數量,中國歷史性地第一次超過了美國,中國(含香港,不包含台灣,下同)為 124 家,而美國為 121 家。注意,實事求是的說, 2020 年中國的五百強公司數量並沒有超過美國,仍然比美國少。

原因有兩點:

  • 《財富》雜誌把友邦保險也算成了中國公司,因為總部在中國香港,但是這其實是美資公司,應該算在美國頭上。所以世界五百強的數量就變成中國 123 家,美國 122 家。
  • 一些美國公司為了成本和避稅的原因,把總部註冊在了海外,例如江森自控,美敦力(Medtronic, MDT-US)等都註冊在愛爾蘭,但是他們實際上是美國公司,這些公司都算上,美國就不只122 家了,會超過中國的123 家。

當然了,不管怎樣,中國五百強企業數量在名義上超過美國,這點現在已經無法激起我們的快樂了,我們已經逐漸麻木了,現在已經有了更高的追求。不過也要注意一點,全球總共只有32 個國家和地區有世界五百強企業,可見全球大部分國家,是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參與全球競爭,或者出現在經濟新聞頭條的。

下圖是各地區的五百強企業數量排名,中美日法德排在前五位,五百強企業裡面有個聯合利華公司,總部在英國和荷蘭,因此兩個國家各算了一半。

然後我們再看營業收入。2020 年世界 500 強企業的總營業收入達到 33.294 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進入排行榜的門檻(最低銷售收入)也從 248 億美元提高到 254 億美元。

各國 500 強企業營收之和如下:

  • 美國第一為 9.8063 萬億美元,佔全球 500 強企業總和的 29.45% ,
  • 中國第二為 8.2949 萬億美元,佔全球 500 強企業總和的 24.91% ,
  • 日本第三位 3.1241 萬億美元,佔全球 500 強企業總和的 9.38%
  • 接下來是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瑞士,韓國,加拿大。

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儘管數量排在第一,但是營收總和距離美國企業還差了1.5 萬億美元,可見還不是“大而不強”,而是“大”和“強”都還沒有超過美國,只是企業數量上超過了而已。以後不要說中國的五百強企業大而不強了,還不夠大。

沙烏地阿拉伯靠石油利潤排名第四

好了,我們繼續進入真正有價值的比較,也就是企業利潤比較階段,下圖是我整理的各經濟體的 500 強企業利潤之和,美國的超強利潤能力開始展現出來了。2020 年全球五百強公司的利潤之和為 20613.17 億美元,美國公司利潤總額高達 8447.71 億美元,佔比高達 40.98%儘管美國只佔500 強企業數量的24.2% ,營收總和的29.45% ,但是利潤佔比竟然達到了40.98% ,能進入世界五百強,可以說都是全球各國企業中的佼佼者了,而美國企業的利潤能力顯然超過了全球水平。

而中國五百強企業利潤總和為 4437.18 億美元,佔全球 500 強的 21.43% ,穩居全球第二位。世界第三的日本公司利潤之和是 883.54 億美元,僅佔全球的 4.29% ,遠低於中國。值得一提的是沙烏地阿拉伯竟然以 882.11 億美元的利潤排在了第四,原因很簡單,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的利潤確實不少,該國就這麼一家公司入選了世界五百強。

資源型國家盡顯優勢

接下來就是各國五百強企業的利潤率對比了,這個直接體現了產業競爭優勢,我們看下各主要國家的 500 強企業利潤率如何。看下圖的排名,發現利潤率排在前面的基本都是資源型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排世界第一,該國就只有一家沙烏地阿美入選了五百強,因此其實就是沙烏地阿美的利潤率,竟然高達26.75% , 2019 年全球石油市場並不景氣,不少500 強裡面的石油企業都是處於虧損狀態,但是沙烏地阿美依然能賺不少,可見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開採成本之低。

沙烏地阿拉伯之後接下來利潤率第二名到第八名是比利時( 17.07% ),俄羅斯( 13.91% ),馬來西亞( 13.74% ),愛爾蘭( 12.83% ),澳大利亞( 12.5% ),巴西( 9.25% ),加拿大( 8.85% )。這裡含金量比較高的就兩家,一個是比利時,該國其實就一家公司入選,百威英博,這是跨國啤酒集團。另外是愛爾蘭入選公司含金量不錯,但是真實原因又是因為美國。

愛爾蘭是總部型國家,入選的四家五百強企業有3 家是製造業企業,分別是江森自控,CRH(做建築材料),美敦力(醫療器械),還有1 家是埃森哲(Accenture, ACN -US),是家管理諮詢公司。當然了,注意這裡面江森自控,美敦力,還有埃森哲其實都是美國公司,他們成立於美國,從美國發展壯大,只是總部註冊在愛爾蘭。

而俄羅斯,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五個國家都是靠能源礦產+金融兩大支柱造就了高利潤率,這個就不一一列舉了,就放一個加拿大的五百強公司的排名,可以看出13 家加拿大的五百強公司裡面利潤率排前八位的都是金融和能源公司,就只有一家製造業企業。

接下來才是利潤率真正有技術含量的經濟體了。第 9 ~ 15 名是美國( 8.61% ),瑞典( 8.3% ),奧地利( 7.47% ),瑞士( 7.45% ),中國( 5.33% ),台灣( 4.94% ),英國( 4.9% )。總的來看,中國公司的利潤率排名算不上差, 32 個國家地區中能排在第 13 位。

這多少有點讓人意外,如果考慮到前面的分析,前八位的國家有 6 個是資源型國家+愛爾蘭總部型國家,就比利時憑藉百威英博利潤不錯。那麼把6 個資源型國家+愛爾蘭除開,真正是本土公司利潤率有技術含量的排名,比利時第一,美國第二,瑞典第三,奧地利第四,瑞士第五,中國第六,台灣第七。這些經濟體雖然金融+能源礦產企業數量也不少,但比例上還佔不到大部分。

中國企業的利潤率( 5.33% )竟然比德國( 3.74% ),日本( 2.83% ),英國( 4.90% ),法國( 4.44% ),義大利( 4.1% ),韓國( 3.75% ),荷蘭( 3.23% )都要高。當然了,要多看和先進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差距。美國為什麼能做到利潤率獨步全球?等會兒我們就能看到美帝的頂端企業真的是全球利潤收割機。把企業仔細看,會發現中國和台灣不僅利潤率低於美國不少,而且整體的產業結構比起美國差了一個檔次。

台積電利潤率傲視全球

我們先以台灣的 500 強企業的利潤率為例,總共有 9 家世界五百強,其中六家製造業企業。而這裡面,除了台積電以高達33.08% 的利潤率遙遙領先,入選的其他五家台灣製造業公司,全部是電子產品代工大廠,利潤率僅僅只有1% ~ 2% 左右的水平,當然鴻海已經是這些電子代工大廠裡面利潤率最高的佼佼者了,也僅有2.16% 。多說一句,台積電的利潤率在2020 年全球500 強企業裡面排在第一位,超過了其他499 家五百強公司,沒錯台積電利潤率比Google、阿里、蘋果、微軟、伯克希爾哈撒韋、阿美石油、Facebook都要高。

對於中芯國際趕超台積電的時間,我自己原先估計需要 15 年,也就是到 2035 年。不過看到這裡感覺信心又動搖了一些,台積電真的是一家把製造的技術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的企業,一舉擊敗了美國、韓國的強大競爭對手,中芯國際要趕超有點難啊,中國需要晶片代工製造業出現更多的優秀企業。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在台灣的製造業普遍性的處於低利潤率區間的情況下,台積電真的是一己之力拉高了台灣五百強企業的利潤率。

中國500強企業利潤率前段班來自金融業

然後再看中國大陸的世界五百強入選企業,入選的 124 家企業裡面,我們把利潤率超過 5% 的企業選出來,總共有 31 家。為什麼把利潤率設置為 5% ,因為入選的 500 家企業,只有 210 家利潤率超過了 5% 。入選的 32 個經濟體裡面,只有 13 個經濟體的入選企業平均利潤率超過了 5% 。所以 5% 已經是不錯的數字了。

從下圖看,中國五百強企業利潤率排前 12 位有 10 家來自金融業(銀行和保險),只有阿里和騰訊兩家是ICT公司。其中阿里利潤率 29.32% 排第一位,工商銀行利潤率 25.52% 排第二位,騰訊利潤率 24.73% 排第三位。排第 4 ~ 12 位的是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友邦保險。再次注意,其實友邦保險是美資,只不過是總部在香港,結果算成了中國企業。

看製造業的話,珠海格力( 000651-CN )利潤率最高,達到 12.32% , 排入選中國企業的第 14 位。然後是美的集團,利潤率為 8.67% ,排第 20 位。再下來是華為,華為利潤率為 7.29% ,排第 22 位。

值得一提的是, 31 家利潤率超過了5% 的中國五百強企業中,總共只有7 家製造企業,除了前面提到了利潤率最好的格力,美的和華為,接下來是航天科技7.26 % ,中國電子科技5.29% ,安徽海螺集團5.23% ,中國航天科工5.21% 。這 7 家五百強中國製造業企業,格力、美的、海螺水泥三家是在傳統產業,而華為、中國電子科技、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四家則是在高科技行業。

我們如果看每年 985 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有沒有發現這四家高科技企業是 985 理工高校畢業生的熱門去處?你看數據分析就是這麼有趣,很多事情就能這樣聯繫起來了,例如下圖是北航 2019 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單位,這四家公司都排在前七位。

所以說啊,中國這個利潤率還不錯,金融類企業佔了很大因素,如果把金融類的去掉,中國入選企業的利潤率是多少呢?我把金融類的(銀行,保險)都去掉了,利潤率一下子就從5.33% 降到了2.99% ,在32 個國家和地區裡面排第24 位,注意這個比較中其他國家都是包含了金融業企業的,如果其他國家也去掉金融企業的話,大家都是比較“非金融企業”的利潤率,中國的排名肯定是比第24 名高。

不過有意思的是,即使是中國的非金融五百強企業利潤率2.99% ,也比日本五百強企業包含了金融的總體利潤率2.83% 要高,我看了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日本在最核心的ICT產業(軟硬體企業)沒有跟上潮流,沒有抓住ICT產業的巨額利潤,日本企業利潤主要還是來自傳統產業。

ICT產業是美國的頭號支柱

接下來我們看下美國入選企業裡面,利潤率超過了 5% 的企業,一起來震撼一把,看看美帝國主義最賺錢的公司有哪些,美國竟然有 75 家企業利潤率超過了 5% 。更重要的是,美帝利潤率的前 16 名,並沒有能源礦產類公司。有 5 家金融類公司, 7 家ICT(包括軟硬體)公司,分別是微軟 31.18%、英特爾 29.25%、甲骨文(Oracle, ORCL-US) 28.05% 、 Facebook 26.15%、思科(Cicso, CSCO-US) 22.39%、蘋果 21.24%、Alphabet 21.22% 。5 家製造業公司,分別是輝瑞製藥 31.45%、菲利普-莫里斯 24.11%、可口可樂 23.94%、艾伯維製藥 23.69%、默沙東 23.01%。

這裡注意,因為ICT這個行業很特殊,自成一派,所以我把ICT製造業算進了ICT產業(包括蘋果、英特爾、思科)。更值得一提的是, 5 家製造業裡面,有3 家是做製藥的,其中輝瑞製藥更是以31.45% 的利潤率超過了Google、蘋果、微軟、Facebook等公司,高居美國企業利潤率第二位。從中也可以看出,ICT產業(包括軟硬體和服務企業)是美國產業的頭號支柱。

再看製造業。美國有22 家製造業公司利潤率超過了5% ,如果把ICT門類裡面的思科,蘋果,英特爾,惠普(HP Company, HPQ-US),戴爾也算上的話,那就是27家利潤率超過5% 了。把這 27 家製造業企業拿出來,我們可以看到行業分佈非常廣泛。

ICT製造業有5 家(英特爾、思科、蘋果、惠普、戴爾),醫療器械和製藥業有7 家(強生、雅培、輝瑞製藥、艾伯維、默沙東、賽默飛世爾、百時美施貴寶),軍工航空航天類企業有5 家(霍尼韋爾、洛克希德馬丁、通用動力、雷神技術、諾斯洛普格拉曼),日用消費品2 家(Nike(NKE-US)、寶潔) ,食品飲料3 家(可口可樂、億滋國際、百事),其他還有煙草1 家(菲利普-莫里斯),工業和日用化工1 家( 3M電氣(MMM-US)),工程機械1 家(開拓重工(Caterpillar Inc, CAT-US)),農業機械1 家(迪爾),汽車製造(帕卡公司,做卡車的)。

中美製造業大比較

美國這 27 家高利潤製造業企業和中國的 7 家高利潤製造業企業比較下,差距非常明顯。好了,接下來我們直接進行最終比較,那就是中美入選了世界五百強的製造業企業的利潤比較,中美總共有74 家製造業企業入選了世界五百強(包括ICT製造業) 。

其實中國不少國企集團旗下是有製造業子公司的,但是我主要是看主營收入,比如中國醫藥集團,主要是做藥物分銷,雖然旗下也有製藥公司,但是佔比很小,因此不算做製造業。再比如國家電網公司,旗下有南瑞集團、許繼集團、平高集團等製造業公司,但是該公司主營業務是電網,電網營收高達上萬億人民幣,利潤主要來自電網,因此也不計入中國的製造業企業。中糧集團有點糾結,這家公司做糧食貿易,但是旗下有蒙牛乳業,中糧可口可樂等公司,規模也挺大,因此這家先算入製造業。

中美這 74 家世界五百強製造業公司,美國 36 家,中國 38 家,按照各個企業的利潤額排名如下:

  • 利潤前二十五名的企業中國只有華為排在第八位,上汽排第二十三位,其餘 23 家都是美國公司。
  • 36 家美國企業利潤總額為 2249.1 億美元,而 38 家中國企業利潤總額只有 494.8 億美元,美國占據了壓倒性優勢。
  • 其中蘋果公司以552.6 億美元的利潤排第一位,比上榜的38 家中國製造五百強企業的利潤總和還多,實際上蘋果的利潤額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第三位,僅次於沙烏地阿美石油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 並且中國製造企業的利潤,華為遠遠超過了其他企業,華為公司利潤為90.6 億美元,而排中國公司第二的上汽只有37.1 億美元,排中國公司第三的格力35.7 億美元,第四美的集團35 億美元。

美國製造業利潤分佈

非常明顯的,從圖中可以看到,ICT製造業是美國製造業絕對的核心產業,利潤排名前兩位的蘋果和英特爾都是ICT製造業,其次是醫療器械和製藥業。在美國這 36 家製造業公司創造的 2249.1 億美元利潤裡面, 6 家ICT製造業(蘋果、英特爾、思科、戴爾、惠普、慧與)就合計利潤總額高達 967.4 億美元,佔比高達 43.01% 。7 家(輝瑞製藥、強生、默沙東、艾伯維、賽默飛世爾、百時美施貴寶)醫療和製藥業企業創造了 599.4 億美元利潤,佔比為 26.65%ICT製造+醫療器械製藥業合計佔了利潤的 69.66% ,下圖是 36 家美國製造業企業行業分佈。

接下來是:

  • 5 家食品飲料相關公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億滋國際、泰森食品(Tyson Foods, TSN-US)、ADM)合計為 235.1 億美元,佔比為 10.45% 。
  • 6 家軍工航空航天公司(洛克希德馬丁、霍尼韋爾、雷神技術、通用動力、諾斯諾普格拉曼、波音(Boeing, BA-US))合計利潤為230.1 億美元,佔比為10.23 % 。
  • 其他還有工程和農業機械行業(開拓重工、迪爾) 93.5 億美元,佔比為 4.16% 。
  • 汽車行業(通用、福特(FORD, F-US)、帕卡)利潤 91.7 億美元,佔比 4.08% 。
  • 2 家日用消費品公司(Nike、寶潔)合計利潤為 79.3 億美元,佔比 3.53% 。

我們可以看出,ICT製造+醫療器械製藥+食品飲料+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和農用機械)+汽車+日用消費品+煙草八個行業是美國製造業的主要利潤來源,其中戰略產業是ICT製造+醫療器械製藥+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和農用機械)+汽車五大類。

中國製造業利潤分佈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 38 家世界五百強製造業企業的利潤分佈,看看和美國有什麼不同。中美的相同點是,中國入選製造業公司來自ICT製造業的利潤總額也是最高的,三家公司(華為、小米( 01810-HK )、聯想)達到 111.9 億美元,佔比為 22.62% 。另外中國汽車製造業的利潤排第二位,六家汽車公司(上汽、一汽、東風、吉利、北汽、廣汽)利潤總額 104.3 億美元,佔比為 21.08% 。排第三位的行業是軍工航空航天類,七家公司(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兵器工業、兵器裝備、中航工業( 2612-TW )、中國電子)利潤總額93.2 億美元,佔比18.84% 。

排第四位的是日用消費品,主要是家電三巨頭格力、美的、海爾,利潤總額 82.7 億美元,利潤佔比 16.71% 。排第五位的是鋼鐵和金屬加工,這明顯是個辛苦行業,十家公司(寶武鋼鐵、江蘇沙鋼為首)總共利潤總額為54.4 億美元,還不如格力+美的兩家的總利潤多,佔比為10.99% 。其他是石油化工紡織、基建材料、機械和軌道交通、食品飲料,加起來利潤總共 48.5 億美元。

好了,我們把中美製造業的利潤來源對比下:

美國五百強製造的利潤主要來自八個行業:ICT製造+醫療器械製藥+日用消費品+食品飲料+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和農用機械)+汽車+煙草。中國五百強製造的利潤主要來自五大產業:ICT製造+汽車+軍工航空航天+日用消費品(家電)+鋼鐵和金屬加工。把兩國的五百強企業行業做利潤對比,則得出以下結論:

美國在以億滋國際(旗下有奧利奧、吉百列)、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首的食品飲料行業,能賺取不錯的利潤,但是該產業戰略性顯然不夠。因此ICT製造業+醫療器械製藥業+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是四個美國最為核心的賺取利潤製造業優勢產業。

對於美國來說,其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產業,基本已經進入黃昏期,包括石油化工紡織、基建材料、鋼鐵和金屬加工,而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趕上來了。另外就是美國的傳統汽車公司風光不再,儘管仍然賺錢(通用、福特、帕卡利潤總額之和 91.7 億美元),但是利潤總額已經比中國汽車公司低了,優勢不像其他行業那麼明顯。

不過美國在這方面還有重新崛起的希望,用美國ICT技術優勢重新武裝起來的特斯拉(Tesla, TSLA-US),在全球的表現不錯,因此美國汽車業利潤很可能因為ICT技術在汽車的應用而再次上揚。因此我們可以說,ICT製造業+醫療器械製藥業+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汽車是五個美國最為核心的優勢產業。

非常明顯的是,在以上五個領域,中國公司在其中四個都有種子選手,所謂種子選手就是至少有五百強企業。ICT製造的華為;軍工航空航天的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業,還有沒有進入五百強的中國商飛;汽車的吉利、上汽、蔚來、比亞迪、長城;機械領域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國機集團。唯獨在醫療器械和製藥業領域,還缺乏重量級選手,邁瑞醫療、聯影、恆瑞醫藥等體量都還太小,離世界五百強還有很長的距離。也就是說,在最重要的兩個領域,ICT製造業領域美國瘋狂打壓華為,而在醫療器械和製藥業美國把中國甩開得看不見車尾燈。

美國基礎建設能力虛弱

最後,美國有沒有弱點?當然有。

美國的製造業外遷這個情況大家都知道了,美國本土仍然保留了龐大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美國本土的工業產值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只做偏中高端的製造業,是無法很好解決中下層民眾的就業問題的,而現在由於美國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變化(人口的種族和年齡結構變化,服務業佔比偏高),使得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依然是個困難的問題。福耀玻璃(600660-CN)和富士康都是典型,這兩家都是傳統產業,但是美國一樣歡迎其投資。

另外美國還有兩個弱點。一個是基建能力大大削弱了,我們看下下圖便知,美國竟然沒有基建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而中國有七家,涉及到電力、鐵路、公路、隧道等。基建是個臟活累活,而且利潤率還很低,上榜的中國基建公司利潤率普遍在1% ~ 2% 之間,但是基礎設施對一個國家非常重要,即使利潤率低也必須要維持一個龐大的基建隊伍,這是保持國家競爭力立於不敗之地的非常重要的要素。

我感覺美國要想重新恢復基建能力還是有難度,畢竟 19 世紀他們就是從中國運送華工去修鐵路,臟活累活盡量讓華人幹。這個道理對於低階製造業也是同理,確實不賺錢,但一旦全部轉移出去了,會發現其實並不是好事,因此必須要盡量延緩轉移的速度,用自動化來留住低階製造業。

第二張圖是世界五百強裡面的美國醫療類公司竟然如此之多,做醫藥分銷和零售的、做醫療保險的、做醫療機構的、做健康管理諮詢的,營收在千億美元以上的就有七家,足見海量的國民財富流向了這個領域,無怪乎每次美國總統競选和任期內工作,都把醫療體系改革作為核心議題。這次新冠疫情的爆發,到 2020 年 8 月 21 日已經死去了 17.4 萬人,這也徹底暴露了美國醫療體系的頑疾。

但是拋開以上的弱點不說,美國的高端製造業是支撐其霸權的核心,這些企業競爭力被削弱了,或者被趕超了,那就意味著美國被趕超了。不只是製造業,我們把所有產業放在一起,把ICT的軟體服務業也算上,加上五個高端製造產業,ICT服務業+ICT製造業+醫療器械製藥業+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汽車是六個美國最為核心的優勢產業。其中ICT產業是美國賺取超額利潤的命門產業,這也是為什麼其對中國ICT硬體國際化的老大華為,和ICT軟體國際化的老大TikTok的崛起非常敏感,不斷打壓的原因。

對於中國而言,要趕超美國最簡單的,就是看以上六個核心產業的中國龍頭企業的科技能力、產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有沒有趕超美國同業。可以說,了解這個競爭態勢,對於我們的實際操作(選專業,就業,投資)也很有指導意義。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