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美股與台股在 4/9 出現明顯的反彈之後,但後續仍表現疲弱,持續被打壓在月線之下,顯現目前市場信心仍十分脆弱,建議觀察未來 VIX 恐慌指數若能跌破月線及前波高點 29.57 的話,才有比較有機會好轉,否則仍建議保守看待。
- 台積電法說會給出優於市場預期的財務展望,但仍有三個隱憂,(1)在成長放緩或衰退之下,這個情況下,台積電的展望無法當作領先指標,因為台積電晶圓代工屬於中上游,若出現庫存和訂單的修正,最先反應的是下游廠商。(2)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是屬於無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即使半導體產業出現成長放緩或衰退,下游客戶第一個要砍單的對象也不會是台積電。(3)2025Q2 營收展望優於預期,但是 2025 全年展望不變,擔憂 2025H2 的營收是否將出現成長放緩。
- 台積電赴美建廠是目前確定的事情,台積電也表示將會加速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建設,目前第二座晶圓廠正在加速建設中,故相關台積電設備&設廠概念股的基本面是比較沒有疑慮的,如漢唐、洋基工程、亞翔,若觀察技術面走勢,這些類股也是相較大盤更為強勢的族群。
美股股市分析
總經面
- 上週三公布美國零售月增率為 1.4%,市場預期 1.3%,前值為 0.2%,成長主因為汽車、運動器材與電子商品在關稅實施前出現提前消費,特別是汽車產品銷售是近兩年的最大值,然而,關稅造成的提前消費,會有透支外來消費的效應,需要留意後續消費動能恐趨疲弱。
關稅面
- 短線上股市對於中國關稅已經出現利空不跌,未來若出現任何中美關係放緩的消息,都有望刺激股市上漲。
雖然,美國在 4/9 出現明顯的反彈之後,但後續仍表現疲弱,後續的四個交易日連 4/9 的高點都沒有觸碰到,持續被打壓在月線之下,顯現目前市場信心仍十分脆弱。觀察 VIX 恐慌指數,目前已從前波高點 60.13 回落至 32.62,雖然有收斂的情況,但仍處於相對高點,建議觀察未來 VIX 恐慌指數若能跌破月線及前波高點 29.57 的話,美股才有比較有機會好轉,否則仍建議保守看待。
從技術面來看,因目前技術線型屬於空頭排列,費城半導體指數在 4/9 反彈到月線後,就受到下彎月線強力的賣壓,呈現緩跌盤整,已上週文章提及的統計數據來說,未來出現明顯回測仍屬正常情況,但是不能有效跌破4/9的長紅K低點,若跌破的話,代表整體盤勢將高機率持續走空。
資料來源:三竹股市&富途牛牛
台股股市分析
台股目前技術面的位階與美股相似,近一步觀察成交量及融資餘額可以發現,雖然在 4/10~4/11 出現明顯反彈後,在上週的成交量都是明顯量縮的,加上融資餘額仍維持在約 2,100 億的相對低點,代表法人機構對於未來行情仍是充滿不確定性及保守觀望,不願意投入大筆金額買進,僅有權值股相對抗跌,中小型股仍是處於弱勢。
技術面來看,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呈現反彈沒有延續性,遇到下彎的月線及 10 日線就出現明顯回檔,處於緩跌盤整的情況,已上週文章提及的統計數據來說,未來出現明顯回測仍屬正常情況,重點觀察4/11的出量長紅 K 低點是否具有效支撐,若跌破的話,代表整體盤勢將高機率持續走空。
資料來源:三竹股市
未來股市分析
台積電法說會解析-市場的隱憂與機會
上週四(4/17)台積電舉辦 2025Q1 法說會,公司給出的 2025Q1 財報及 2025Q2 展望皆「優於預期」,以下本次法說會重點:(詳細法說會內容請看:台積電 2025Q1 法說會(4/17)摘要!台積電營運狀況!台積電法說會 memo)
- 2025Q2 營收 284~292 億美元,季增率約13%,若以新台幣 32.5 元兌 1 美元匯率假設,預估毛利率57%~59%,營益率 47~49%。
- 2025 年展望上,全年營收成長中雙位數目標不變,約為 24%~26%,主要由 AI 需求強勁所帶動,其他市場則呈現溫和復甦。對於 AI 的長期未來增長十分有信心,AI 加速器未來的年複合成長約 40%。
- 赴美投資部分,基於客戶的需求,若客戶的需求持續強勁,台積電將會加速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建設,目前第二座晶圓廠正在加速建設中。
- 台積電「特別強調」,沒有跟任何公司有合資或技術分享。(暗指市場傳出與Intel合資的謠言)。
- 面對關稅的挑戰,台積電表示目前沒有看到客戶的需求有受到明顯的影響,不過未來仍密切注意。
台積電法說會給出優於市場預期的財務展望,以及回覆市場擔憂的關稅議題和 Intel 合資謠言,如此正面的消息,為什麼利多不漲?
- 市場仍擔憂半導體產業將走入成長放緩或衰退,這個情況下,台積電的展望無法當作領先指標,因為台積電晶圓代工屬於中上游,若出現庫存和訂單的修正,最先反應的是下游廠商(Mircosoft、Google、Meta、Amazon 等 CSP 廠商)。
- 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是屬於無可替代的地位,各家廠商都渴望得到台積電的產能,所以即使半導體產業出現成長放緩或衰退,下游客戶第一個要砍單的對象也不會是台積電,故對台積電的角度來說,真的沒看到 AI 需求放緩,但或許在其他廠商來看已有放緩的跡象。
- 從營收展望觀察,2025Q2 營收展望優於預期,但是 2025 全年展望不變,擔憂 2025H2 的營收是否將出現成長放緩。
綜合以上三點,再加上現在川普關稅造成的市場氣氛,會讓法人機構對於未來展望更加保守(或悲觀),雖然目前法人機構對於 2025 年的 EPS 預估為 58~59 元,2026 年 EPS 為 66~67 元,但願意給予的本益比(市場評價)僅 15~17 倍,故即使台積電的展望優異,仍呈現利多不漲,那最強的龍頭股都上漲動能有限的情況下,大多的電子股也會表現較為弱勢,要能夠改變這個市場氣氛,要等待川普關稅的不確性消除(短期不太可能),或 CSP 廠商給予正向利多(本週五美股盤後,Google公布財報)。
至於台積電赴美建廠是目前確定的事情,台積電也表示將會加速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建設,目前第二座晶圓廠正在加速建設中,故相關台積電設備&設廠概念股的基本面是比較沒有疑慮的,如漢唐、洋基工程、亞翔,若觀察技術面走勢,這些類股也是相較大盤更為強勢的族群,筆者建議在現今盤勢氣氛不好的情況下,這些類股值得深入研究。
川普關稅背後的目的-特里芬兩難
川普 2025 年初正式上任後,推出的一連串激進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股市的恐慌,加深了市場的不確定性,未來經濟可能面臨衰退或硬著陸的風險。然而,筆者認為川普的這些激進舉措並非毫無章法,而是試圖解決美國長期以來面臨的一個嚴重經濟困境—「 特里芬兩難 」。
特里芬兩難(Triffin Dilemma)是由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 1960 年代提出的一個經濟理論,該理論表示,當一國貨幣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時,該國必須不斷提供足夠的貨幣流動性來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美國之所以陷入特里芬兩難,是因為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這帶來了以下挑戰:
- 全球對美元的需求: 許多國家將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國際貿易也多以美元結算,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美國必須確保全球有足夠的美元流通。
- 貿易逆差: 為了向世界提供美元,美國需要維持貿易逆差,也就是進口大於出口,這讓美元流向全球經濟。
- 債務負擔: 長期貿易逆差導致債務累積,因為美國需要借錢來填補這些逆差,這可能引發對美國經濟可持續性的擔憂。
- 貨幣政策的雙重壓力: 聯邦儲備系統不僅要考慮國內經濟,還要顧及貨幣政策對全球的影響,例如利率或貨幣供應的變化會波及世界各地。
這些因素讓美國陷入困境,既要扮演全球儲備貨幣的提供者,又要維護自身經濟穩定,這個情況下會產生以下的狀況,
- 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國際貿易擴大,使經常帳逆差
- 全球國家對儲備貨幣的需求增加
- 他國賺取美金之後,又將美金購買美國國債,使金融帳順差
- 美國又透過貿易逆差向全球供應美元
- 美元供給越來越大,又因為貿易逆差擴大需要舉債借錢,使美元貶值壓力提升及信用風險上升。
若該情況持續惡化,未來美元的信用將會出現嚴重問題,威脅至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角色,因
此推測,川普執行關稅改變貿易逆差或許只是表面,他最終的核心是要重新建立美元霸主的地位,也就是他一直在講的 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依據川普目前的關稅政策,可以推測出以下可能的情境,
- 初期宣布高稅率的對等關稅,逼迫各國來和美國談判。
- 談盤過程中,要求他國加大採購美國商品、製造業赴美投資、降低美國出口至他國關稅(以台灣為例,要求台積電赴美蓋廠,台灣政府採購天然氣、石油、軍工),未來加大美國國內製造能力,減少進口增加出口,縮減貿易逆差。
- 短期內,雖然可能會市場會預期經濟衰退的風險,美元會承受貶值壓力,使美國進口成本上升,美國民眾購買力下滑。
- 中長期,美國製造業能力大幅提升,部分產品不需要透過進口,甚至出口力道增強,達到縮減貿易逆差的目標,並帶動美國內需經濟及海外投資提升,帶動美元匯率上升,重建美元信用,穩固美元霸主的地位,解決「特里芬兩難」問題。
以上的假設或許十分理想,或許有人會有以下疑問,若關稅造成停滯性通膨跟經濟衰退,不就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針對這個問題,以美國來說基本上有兩個方法可以應對,
- 停滯性通膨風險:川普有「能源政策」可以避免通膨失控,能源政策推動美國化石燃料產業發展,通過放寬監管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來促進經濟發展,把影響通膨的關鍵因素-能源價格,控制在正常水準,避免停滯性通膨發生。
- 經濟衰退風險:目前聯準會的利率水準仍維持在相對高利率,甚至仍在執行量化緊縮(QT),若經濟真的出現問題,聯準會是還有降息跟量化寬鬆(QE)的政策可以執行。
身為投資人,在川普總統任期結束前,整體股市都會深深受到川普政策的影響,既然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不如去嘗試去了解川普到底想要幹什麼,或許他正在下一盤大棋,即使現在可能會使經濟出現混亂,但他正在建構長期輝煌的美國帝國。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前,會讓股市面臨陣痛期,上下震盪的幅度偏大,短線交易的投資人很容易在這個時候多空雙巴,但以長期來說(在他卸任之前,或是 2026 年期中選舉前),全球股市仍有機率再重回多頭格局甚至創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