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759 阿信屋的盛與衰(二):林偉駿與阿信
作者 范騅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Vanex-Wong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范騅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759 阿信屋的盛與衰(二):林偉駿與阿信

2017 年 5 月 24 日

 
展開

759阿信屋的盛與衰 (一) :大衛打倒歌利亞中,我跟大家介紹了759零食屋的誕生,以及759阿信屋的急速擴張。或許有讀者朋友會問:為什麼改名叫阿信屋?阿信屋憑什麼能異軍突起?

阿信與八佰伴

八十年代日本有一電視劇名為阿信的故事。我是九十後,從來沒有聽過或看過阿信。原來它是八十年代轟動日本電視界的電視劇,直到現時仍然是日本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近年最高收視的半澤直樹也比阿信少十幾百分點的收視率 (但當年行業競爭較少,不能同日而語) 。其後該劇更在全球 63 個國家地區播放。

阿信的故事
(信的故事,1983 年在日本首播。 (圖片來源) )

阿信是故事主人翁,描述的是八佰伴創辦人和田夫婦中,妻子和田加津從小遇困、白手興家的奮鬥創業故事。八佰伴是一家已結業的日本大型連鎖零售商,1930 年由和田夫婦開辦的小商店開始,發展至九十年代全盛時期,有 450 家分店在全球16個國家地區,年營業額超過 5000 億日元,旗下有六家公司上市。可惜八佰伴因擴張太快、日本經濟泡沫爆破以及亞洲金融風暴等原因,在 1997 年宣佈因負債過高無法償還而破產,不同地區業務分別在其後幾年被賣出和易名經營。

八佰伴在 1990 年將總部遷移到香港,在香港拼購多家企業,旗下八佰伴香港和八佰伴國際分別於 1988 年和 1993 年在香港上市。八佰伴國際當年的第二大股東還是大名鼎鼎的鄧普頓基金。阿信的故事的電視劇熱潮和八佰伴在香港的商業擴張,對當年的香港人的影響很深,包括 1979 年剛創辦高雅線圈製品有限公司 (CEC 國際的前身) 的林偉駿。

CEC國際_林偉駿
(CEC 國際主席:林偉駿 (圖片來源))

進入零售業的初心

林老闆從線圈製造業轉至零售行業,原因有三,而三者互有關聯:

范騅)759阿信屋(二)-01

第一是他的傳統工業生意走下坡 (詳見上回阿信屋的背景介紹) ,無法持續獲得合理回報,直至金融海嘯更要大幅裁員。

2009 年 7 月 20 日,CEC 國際自 1999 年上市以來第一次發出盈利警告。

CEC 國際 2008 年年報:收入上市以來第一次下跌,而且跌幅是 22%。由於製造業的固定開支大但邊際成本低,邊際利潤率也不高,如果一下子損失 22% 的訂單收入,我們可以預計利潤的下跌幅度更為驚人。

結果 2008 年 CEC 國際錄得 2480 萬虧損,比去年 2360 萬利潤倒退了近 5000萬。2008 年 CEC 國際已發行股份為 7.16 億股,股價除了 2008 年股市泡沫時達到 0.4 港幣,多年來平均都在 0.2 港幣以下,市值只有區區不足 1.4 億元。

第二是為了公司能長遠生存,業務必須轉型。2009 年 CEC 國際有超過 2.5 億的借款,當中2億在一年內到期,期未現金由 7000 萬跌至 3000 萬。當年這家 CEC 國際,假設它不轉型的話,即使在經濟復甦後,林老闆也沒有信心線圈製造業務和利潤能長遠維持下去。做生意資不抵資很正常,如果業務能持續發展的話,借新還舊也沒什麼所謂。

但 2009 年 CEC 的利息支出為 1200 萬,即使以後不用償還本金,生意和現金流會越來越差的話會連利息都還不起。用現有的資源去開拓新的業務,是唯一出路。

第三是安置現有員工。據聞有位被 CEC 國際裁掉的舊員工經營日本醬油團購生意,辦得有聲有色;林老闆也是吃貨一名 (看他身材……) ,想起了如果在香港做零售業務,門檻不高,性質比起做工廠簡單,員工不用經過十分專業的培訓。雖然最終集團員工人數還是由過萬人裁至 4000 人,但留港的一部分人卻成為了新業務的開朝元老。

最後,林老闆和員工拿起了身邊的零食,查看包裝上印著生產商或代理商的電話,逐家打去洽詢合作。第一家「阿信零食屋」就這樣在 2010 年 10 月誕生。

范騅)759阿信屋(二)-02

經商哲學

一門新的生意,說做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從 0 到 1,要從 1 到 300,為什麼是林偉駿?為什麼是阿信屋?我相信以誠信為先、以顧客為先、謙卑和極度勤力的工作態度,是核心原因。

先說謙卑,我不知道大家看完 CEC 國際的年報有什麼感覺,但我肯定股東信和業務回顧的部分是林老闆的心聲,率直坦然。雖然上市公司很多,但創辦人或主席肯持親自給股東寫文章,極為少見。林老闆行文內容平實而不諱言,加上誠實認錯,相比起很多公司的業務回顧有 80% 都在說國家經濟,行業競爭,然後一句不好意思就把差勁業績推諉到天氣上 (沒說笑,是天氣!) 。

其次是誠信和顧客為先。林偉駿在三十多年經營傳統製造業時,靠良好的誠信累積了日本的人脈。在電子行業的合作伙伴引薦下,CEC 國際接觸到日本排第十的食品商。他親身帶領團隊到日本開立分公司,用日本的內銷價進貨,再用平行進口方式運到香港,這樣香港的消費者就得到更便宜和更多種類的日本零食。原來日本的食品生產商有一行規,就是不直接供貨給外國的零售商,所以林老闆才入鄉隨俗。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岸發生 9 級大地震,其後的海嘯和核事故,以及衍生的輻射和食品安全危機,都令全球喜歡日本產品的消費者人心惶惶,很多零售商和批發商在商言商,直接中斷進貨。林老闆在這個時候找上了東京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在美國進口檢測軸射儀器,到日本為供貨進行檢測。

只要不受污染的貨品他堅持繼續採購,明言不會放棄日本的合作伙伴。雖然 CEC 國際已經和很多較細的食品供應商有來往,但也堅持透過這家最大的食品製造商集體進貨,讓伙伴也有生意做。自此這家日本食品製造公司打破規則,直接向阿信屋供貨,並拒絕和香港的其他零售合作。

作為吃貨,多年來我對香港的零食市場感到失望。眾所周知,在阿信屋出現前,香港只有兩家專門售賣零食的連鎖店,分別為「優之良品」和「零食物語」。不幸地這兩家店二十年來售賣的貨品如一,裝潢老土過氣,售價卻又相當昂貴。超級市場更沒有零食採購的團隊,賣什麼零食一般只看香港最大的貿易商和批發商有什麼貨品。在上回文章,我說過這缺口一直都沒有生意人能補上,直至阿信屋的出現。

優之良品(貨品和裝潢二十年如一的優之良品。 (圖片來源) )

零食物語-2(貨品和裝潢二十年如一的零食物語。(圖片來源))

阿信屋大角咀奧海城分店(異軍突起的 759 阿信屋:大角咀奧海城分店店面。(圖片來源))

阿信屋西營盤東邊街分店(異軍突起的 759 阿信屋:西營盤東邊街分店內觀。(圖片來源))

阿信屋擴張初期,選址集中在香港的屋邨商場和鐵路站,也就是高樓大廈密集的民生社區。進貨時先以幾千件為測試,銷售量好的才繼續進貨,不好的停止進貨。可能這是很簡單的零售業營運手法,但明顯地優之良品和零食物語過去二十年都賣同一堆產品,而且賣不出。阿信屋的薄利多銷、以消費者為先和提供優質購物體驗經營方法,得到了香港人的支持。

還有一點很重要:林偉駿真的很勤奮。小弟以前在工程顧問公司上班,與 CEC 國際的總部只有一街之隔。總部辦公室有一部分也被劃作 759 阿信屋。那裡是所有新產品第一個出現的第一家店舖,作為專業吃貨必到的朝聖之地。

經過 CEC 國際總部,不論是到阿信屋買零食,或看到新一批貨從大型貨櫃上卸下運到倉庫,都有機會見到林偉駿在場,滿頭大汗,皺眉打點。很多零售行業的老闆都不會拋頭露面,也許這是工業出身、專長倉庫和供應鍊管理的企業家才有的實幹精神。

阿信屋霸權?

2012 年歐洲足球國家盃足球賽,阿信屋第一次在大型體育盛事的推動下,成為零食業的龍頭。當年阿信屋的收入、利潤和店舖數目都以倍數式增長。

CEC 國際 2012 年年報,零售業務收入翻了 2.4 倍至 8.1 億港元,大幅超越線圈製造業務,成為集團收入主要來源。

同樣是 2012 年,擺脫被香港供應商打壓的 759 阿信屋,被指是新霸權掘起,所到之處均有小店結業。看罷本文的讀者,甚至是任何企業的投資者,應該只會覺得資本主義有其回報,是理所當然的。《阿信的故事》的奮鬥精神、經營 759 阿信屋的各種困難和堅持、和日本供應商合作拿到又新又便宜的直銷產品,都是眾多小店沒有的。

最重要的是,霸權在消費者沒有選擇下剝削消費者,而 759 阿信屋在低門檻自由競爭零售市場做到差異化,成為零食愛好者的首選。我沒有時間去批評 759 阿信屋,作為投資者,我直接用錢投了票。2012 年 6 月開始第一次買入,價錢是每股 0.285 港元。

參考資料

范騅的投資研究筆記》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Vanex-Wong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范騅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