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 ICE ) 財務分析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Olivia Lo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 ICE ) 財務分析

最近更新時間: 03 January, 2020

 
展開

屬於股息成長類股的交易所股票,股息配發或是股票回購的穩定性最為重要的。以下一起來觀察洲際交易所過去是否有穩定的股利支付和股票回購政策!

自由現金流與股利/股票回購政策

下圖顯示至 2019 六月截止,洲際交易所集團(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CE-US)和競爭對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 Inc, CME-US)以及納斯達克( NDAQ )的 Trailing Twelve Months( TTM ,過去 12 個月)的自由現金流,股票回購,和股息配發數據。

以 payout ratio(股息佔盈餘配發率)來看,洲際交易所( ICE )大約是 29.04%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是 91.11% ,納斯達克是 42.13% 。洲際交易所的 payout ratio 看上去只有 29.04% ,還保留足夠高達 70.96% 的保留盈餘( Retain earnings )可催化未來股價的成長;但鑑於盈餘所扣除的商業成本同時包含非現金費用,因此想看出洲際交易所和競爭者之間含金量的多寡,又想看出支付在幫股東帶來價值的股息和股票回購上的現金是否佔據大部分的現金流,下圖可以給出一些訊息。

基本上這三間交易所都有足夠的自由現金流可以維持積極的股息政策和股票回購政策,來返還資本給投資人。

洲際交易所在 2019 六月扣除資本支出的 TTM 自由現金流入約 23.73 億美元, TTM 股息流出約 5.88 億美元,TTM股票回購花了 12.83 億美元。股息和股票回購的現金支出佔了自由現金流的 79% ,而對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83% ,納斯達克 52% 。

雖然納斯達克看來剩餘更多的現金量,可以做未來成長的併購,投資或是還債,但是事實上納斯達克的債務資產比( Debts to Assets )是三間交易所最高的約 26.8% ,洲際交易所只有 8.57%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5.79% 。因此經過折衷分析後,更有機會在未來增加股息與股票回購的應該會是後兩間交易所,而洲際交易所更是承諾未來會有更多的股票回購。這讓洲際交易所在幫股東節省稅金上更有優勢。畢竟股息配發是即刻課稅的,所以從稅負的角度,股票回購的做法還是優於發放股利。

估值

在穩定股利,股票回購下,投資洲際交易所可能比其他對手更加理想,但如果考慮估值面呢?

下圖使用同時考慮市值與淨負債的企業價值,之於更接近現金流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從 EV/EBITDA (Enterprise Value/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觀察,洲際交易所所提供的企業倍數大約 17.15 倍。

洲際交易所( ICE )所提供的 EV/EBITDA 比率優於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在股利/股票回購政策更穩定的情況下,投資更低估值的洲際交易所可能更加安全。但偏好低估值的投資人可能又更篇好納斯達克。雖然本益比方面,目前際交易所( ICE )約 26 倍,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約 39 倍,納斯達克約 20 倍也是最低的。但是,投資納斯達克的顧慮除了以上提及更高的負債資產比率外,下段要討論的關於過去納斯達克的營收成長也不如洲際交易所也是造成估值較低的原因。

營收成長

營收成長分成有機與非有機成長,後者大部分是利用併購來達成的。

之前在做股利/股票回購分析時,有提到洲際交易所可能跟競爭者相比更為理想。雖然高達 79% 的自由現金流都花在股利支付和股票回購上(五年前比例大約相同),而納斯達克只有 52% 的自由現金流花在股利支付和股票回購上(五年前比例大約相同),但是下圖顯示洲際交易所過去五年營收成長了 107.4% ,納斯達克過去五年營收只有成長 31.8% 。

洲際交易所在過去五年運用現金流的方式,在回饋更多資本給股東的同時,卻也創造了更多的營收。反觀納斯達克並沒有利用比洲際交易所更多比例的自由現金流去創造更多的營收成長。

未來

基本上交易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商業模式,雖然目前洲際交易所集團所支持的 Bakkt 發行了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以及日後或許基於更精準的演算法,出售更有市場價值的市場資料;又或許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這樣專門提供期權合約和期貨的交易所可以在市場非常波動的時候就會更加賺錢 (如 2018 十二月市場的大波動促使芝加哥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量都超個 200 萬個合約)。因此市場在貿易戰談判的波動期間,芝加哥商業交易擁有比競爭對手更高的本益比,更貴的股價。

但是在投資交易所股票時,除了必須小心過高的本益比可能會傷害投資人資本之外,追求穩定成長的股息配發及股票的回購,是投資交易所股票時特別要注意的。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Olivia Lo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相關基金

美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