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90 後必看:一個人在 35 歲被職場淘汰,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 新芽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90 後必看:一個人在 35 歲被職場淘汰,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2021 年 7 月 31 日

 
展開

總有人可以成功的,為什麼不是我呢?

最近發現很多朋友說到了一個共識: 20 多歲的時候,大家都是打工,每個人差別不大。但過了 30 後沒幾年,突然發現人和人的分水嶺就出來了!

有些人 30 多歲,在北上廣混的風生水起。比如在我身邊, 2015 年前入職大廠的一票朋友,一般在杭州保底 2 套房,平時叫出來吃個飯,話題離不開孩子的高端教育和一年幾次的國際遊;還有的人乾脆就辭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了,比如前段時間從宇宙條 30 歲不到退休的程式員郭宇,趕上紅利錢賺夠了,決定離開好好想想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但更多的人就沒有上面這麼好的境遇了

過了 30 歲,除了髮際線和體重在上升,精力體力齊齊下降。上進一點的,管理著一隻 10 人以下的小團隊。儘管很努力,很多人的年薪卻卡在了 20 ~ 30 萬這個區間,每個月緊巴巴地還著貸款和信用卡。

如果不幸早幾年沒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上車,還要糾結要不要把房子買回老家,小孩的教育問題怎麼辦?總之,越接近 35 歲,看到公司新來的年輕人越覺得過得提心吊膽,在職場也越來越焦慮。

上面的兩撥人其實學歷背景相似,都只是普通人。

那為什麼他們會在 30 ~ 35 歲形成了這麼大的差異?

為什麼“轉管理層”不是躲避職場危機的好辦法?

讓一個人陷入職場中年危機的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虛度了 30 ~ 35 歲之間的關鍵五年。如果你長期觀察這些陷入職場被動的 35 歲人士,你會發現他們早在 30 歲開始,就喜歡用 2 種典型的錯誤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錯誤想法 1 :我可以通過“轉管理層”躲過職場中年危機。

很多 27 、 28 或者 30 出頭的朋友,認為自己順利渡過 35 歲的職場危機的方法,就是晉升公司的管理層。“想未來的路幹嘛?到時候我一定已經升到管理層帶團隊了,不會還在從事執行的工作了。”

我認識的做技術的朋友,十個里面有八個是上面這麼想的。但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最終會被打的措手不及,因為這種麻痺式的想法,從根源上說,就不具備可行性!

為什麼“轉管理層”並不是對抗 35 歲職場中年危機的好方法?

首先是一個基本的機率問題,因為職場不是學校,並不是一個嚴格按成績排名決定座位的地方。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扁平化管理都是一項基本的趨勢,一個事業部,從執行層到小團隊組長(組長依然屬於執行層)再升到部門總監,匯報給 CEO;在這些層級中,能給普通員工努力爭取的只有 1 個層級。

從客觀的機率上說,那麼多人瞄準 1 個總監的位子,怎麼可能人人都能成功轉向管理崗呢?再說,還有空降高層呢。

退一萬步,就算你在職場逆襲成功,成了百里挑一的幸運兒,過關斬將,幹到了一家非一線企業的部門總監,用自己的髮際線頂住了公司每個月源源不斷的業績壓力。

突然! 2020 來了,疫情重挫之下,你所在的公司可能連存續都出現問題,這時候你發現,削尖腦袋爭取到的總監的崗位,也不能確保人在職場的安全上岸。

錯誤想法 2 :我可以用“經驗”與年輕人競爭

如果你這麼想,那麼我問你,在你眼中,職場是馬拉松還是短跑呢?

一直以來,人們都是喜歡用馬拉鬆比喻長期主義的競爭,這很正常,過去人們的生產工作方式單一且缺乏變化,比拼的就是長期主義,想想為什麼工廠裡的老技術員吃香?你的父母輩是如何在體制內安然渡過了大半生的。

但是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到今天,你會發現,套用到職場的競爭中,哪裡是馬拉松?成了每 1 ~ 2 年變換一次規則換一次賽道的短跑比賽,甚至你在奔跑,你的對手可能在開車!

人工智慧,區塊鏈,智慧城市, 5G ;新名詞和新技術紛至沓來,對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每一個人時刻保持學習和嘗試,在不斷地嘗試和挫敗中尋求新道路。

這時候“經驗”就常常成為了一個人固步自封的陷阱。

身邊很多過了 30 歲的人,反而在大變化的時代裡,失去了年輕時最可貴的品質——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著名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Noël Adams),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科技三定律”來反諷這種中年以後,認知能力下降的現象。

科技有這三個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已有的科技都是日常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在我 15-35 歲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任何在我 35 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的,要遭天譴的!

不妨在自己的內心對照一下:

  •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學習新事物?
  •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討厭綜藝節目中的小鮮肉?
  • 你有沒有開始看不懂流行文化和年輕人的表達方式了?
  • 你是否對網紅經濟的發展漠不關心?或者看了幾篇李佳琦的文章,認為直播不過是電視購物的 2.0 ?
  • 如果上面的這些你中了任何一條,好好想一想,有可能你真的老了。

30 歲後大部分普通人,是從哪開始掉隊的?

我一直在想,一個人 35 歲被職場淘汰,本質的原因是什麼?最近一件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的事情。

一直以來,因為自己所在的產業群比較多,我偶爾會在朋友圈客串一把獵頭的角色。這對我來說是舉手之勞,也可以切實地幫到兩邊的朋友,何樂不為呢?

就在前段時間,有阿里的前同事委託我幫忙招聘一名公關:要求是熟悉二次元和B站影片剪輯人才,這個崗位最高可以談到阿里高級公關專家( P8 )的級別,且沒有年齡限制!待過阿里的人都知道,從 P7 升到 P8 有多難。內部晉升的機會並不多,大多數時候是亟需引進外部技術人才補充團隊的時候,才會給出這樣的待遇。

我因為已經創業了,不然說句實話,可能這個機會我就自己上了。我將這條需求發布了十幾個公關市場人的群後,本來以為會收到很多簡歷。但非常可惜的是,雖然不少群里大家都對崗位的需求展開了議論,但大多數人都表示,自己不能滿足招聘條件。

這就是我所在的品牌公關圈的現狀,很多業內人士,也只具有維護維護傳統媒體,幫企業寫幾個廣告通稿的“多年經驗”。而如果玩B站你會知道,影片剪輯和vlog的拍攝,通過自媒體的渠道去做自我表達,幾乎是一半以上 00 後都掌握了的技能。

相比 80 、 90 後;現在的 00 後真的是人均網紅,後浪兇猛。

而我們大部分人喜歡將 35 歲的中年職場危機,歸咎於精力下降,兼顧家庭等客觀原因,總之啊,一切都是客觀現實的錯!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一個事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年齡和年輕人淘汰了自己,而是自己的工作技能,已經不能再滿足日新月異的職場工作要求了。

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新生產關係”的考驗

這裡如果往下深究,又牽扯到另一個職場的認知誤解了:自媒體,到底是一種職業?還是一種當下的工作能力?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毛曉彤扮演的鍾曉芹是個很有意思的角色,雖然缺乏很好的職場機會,但是卻通過寫作收穫了人生價值,從物業公司職員切換到新職業撰稿人的過程中,鍾曉芹這個角色得到了成長,也推動了後面劇情的發展。

在英文中,代表網紅的單詞是“influencer”直譯可以是“有影響力的人”。從語言的角度上來說,國外對“網紅”的理解顯然要客觀地多。不像國內帶有一定的偏見。所以國外將“網紅”看做一種工作影響力,但在中國,很多人可能更習慣於將“influencer”當做一種和自己無關的職業。

如果你在職場,下了班還在做“influencer”,很多人就會認為你不務正業。但請你特別清晰地認識到一點:這些置評你的人,並不會為你的職場競爭力和前途負責。看到李佳琦上新聞聯播,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思考事情的本質:直播網紅成為國家認可的工種背後的產業結構變化,而是更喜歡花時間關心表面的八卦,比如:李佳琦的 1 億豪宅買在了哪?

普通人只看表面,而不關注內在的邏輯,而看到這裡的你需要明白一點—— 新職業出現背後,是新生產關係正在逐漸成型!什麼是新的生產關係?就是一件商品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人與人的協作方式、環節中的利益分配,產生了結構性變化!換言之,如果技術突破帶來了生產力的變化,那生產關係就比如要調整與之相適應。

李佳琪是頂級“influencer”,是因為他能影響很多人的消費決策。

以直播帶貨深度改變了零售業為例。

過去主流的線下零售只是 1 對 1 的銷售,而現在一個頭部的影響力主播卻可以是 1 對數百萬的互動;相比前者,後者的效率明顯高得多;而且更有利於縮短供應鏈環節和線下櫃檯渠道環節的成本,這種新的更有效率的模式一旦形成消費習慣,結果往往是不可逆的,這就是生產關係的變化。

如果你從事的職業,剛好處在“成本”或者“渠道”的環節中,那麼如果不轉型,遭遇淘汰將會是你的宿命,無論你是不是管理層,有沒有經驗。

這個時代留給 30 歲“前浪”的時間其實不多了

可能你不知道,目前職場最有危機感擔心自己事業的人群,居然是曾經在風口(註:風口指投資機會或趨勢)浪尖上的 90 後。一開始有點詫異,後來想通了,現在 90 後慢慢也 30 歲了。不習慣吧,要說這屆 90 後面臨的社會環境,真的太難了。

前陣子看一個節目,董明珠公開說出自己是如何將“ 30 多歲的直播負責人”當場罵哭的。看過那場“董明珠直播首秀”的讀者大概會有印象,今年隨著疫情對線下電器零售的毀滅性打擊,各家企業都展開了直播自救。而在格力的那場直播中,整場直播掉線了幾次,網路不間斷地卡殼。最終銷售額為 23.25 萬元,最熱賣的產品是價值 139 元的充電寶。

看評論區,董明珠的這次直播帶貨,可以說,從選品、設備、網路到流量營運都充滿了問題,是實打實的直播翻車,而在事後,當時的格力直播負責人覺得自己也是第一次做,所以很委屈,結果當然是給董小姐狠狠懟了回去。董明珠非常生氣,不停在採訪中對一個中年人強調“第一次做不是犯錯的理由”,為什麼她會如此火大?那是因為她比誰都清楚:

“直播趨勢背後,是家電零售的渠道正在深度變革,疫情后甚至很多中老年人,都會在子女的幫助下,逐漸接受電商購物,這對傳統的線下渠道將是巨大的打擊,而眼下格力的團隊中,卻有相當多的管理者,可能還沒有深刻意識到這一點!”

接下來要我們怎麼做! ?

熟悉我文章的朋友知道,一般在文章後半段,我會著重談“怎麼做”的問題,因為每個可以堅持看到這裡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自己所處的生活和職場環境有了新的思考。接下來我盡量梳理出了一些通用的規則,幫助大家從中獲得啟發和方法,順利切換到新職業的賽道裡。

1. 對當下變化清晰的認識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後疫情時代帶來的改變,不是我們“挺一挺,過去就好了”而是“永久變化了”!承認這一點是後面所有改變的前提。高度的線上化大量代償了過去線下的渠道模式,打個比方:淘寶直播賣口紅+折扣的模式,可能對線下的櫃檯渠道銷售產生大量的衝擊。過去一個優秀的導購可能是一個普通導購業績的 5 倍,但現在最好的導購可能是過去的一萬倍。線上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高度的頭部集中化!頭部玩家贏者通吃,一個李佳琦的成功背後,可能是很多舊崗位人員的失業,因為他們不再被需要了。

那麼你會問,如果我做不到頭部了,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當然不是,所以我們說第二點一旦場景和技術的更新迭代了,用戶湧入,產業賽道不久後就會不斷細分,逐漸地啟動了社會和經濟的潛在需求,並創造了新的市場,也使得人們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式日趨多樣。

現在淘寶直播、B站、抖音和各種自媒體平台的崛起,啟動了大量的關注需求,好比自媒體第一波紅利時,每個人都只知道Papi醬,咪蒙;但之後就百花齊放了,各路KOL(Key Opinion Leader,大量粉絲關注的意見領袖)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場。現在在淘寶直播,有人甚至每天拼樂高,曬漢服,都可以賺到大量的流量。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垂直領域,再做出影響力,所以我們談第二點。

2. 至少要有一項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技能

一直以來,很多朋友問我要不要在工作間隙做自媒體,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你儘管去嘗試!

要是實在受不了有一些人評論你不務正業,給你個建議,把自身業務和自媒體結合起來一起做,這樣可能會有利於你心無旁騖地著手去打造自己的“influencer”。

這並不會影響你的主業,相反它可能給你帶來更多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比如b站up主,自媒體大號的營運,擁有這些經歷,可以讓你在公關市場產業收穫更多的機會和發展。拋掉“穩定飯碗,日復一日”的想法,而是代替以“靈活就業,敏捷生存”的價值觀。你可能成為一個大眾號作者,一個B站up主,一個抖音小網紅,或者淘寶直播上的小賣家,花時間去做這些事,可以讓你收穫更多工作外的世界。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你的職場人脈和商務資源。

不過我們需要強調一個重要原則:一個人至少要有一項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技能。所以,在你開始研究如何成為“influencer”之前,在某一件擅長的事上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李佳琦,人家首先是口紅一哥,其次才是頭部的直播網紅,這背後支撐他的是他的專業水平。所以不管是寫作、拍vlog、甚至做PPT,至少掌握一項大眾熟悉接受可以對外表達的技能非常重要。

3. 可以從模仿開始,同時保持終身學習

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開始,那麼記住:模仿是熟悉一個領域最快的方法,找到自己希望涉足的領域的領頭羊,有選擇性地copy,大牛所有營運細節肯定是經過了無數次試錯了調整得到的。

所以列一份清單,長期關注 3 ~ 5 個成功的業內玩家的做法,認真分析和模仿他們的優勢和細節,是一個避免少走彎路的好辦法。記住,先模仿,再獨特。畢竟拙工抄,巧匠盜嘛,這句話可是賈伯斯發揚光大的。

如果你缺少基本的產業知識,比如很多年輕人希望從事電競產業,或者希望學習影片剪輯;但是缺乏最最基本的產業知識,那麼,認真找個學習平台進行線上學習,可能是更為迫切的目標。

人社部預計未來 5 年,新職業的人才缺口超過 3000 萬!目前在釘釘新職業線上學習平台,就可以找到第一批的新職業線上學習課程。能學的東西這麼多,到底要怎麼選呢?

在這裡倒是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標準,如何快速判斷一項新職業夠不夠新,是不是符不符合更有效率的模式,以比較典型的新職業——直播帶貨為例,如何看自己的職業是不是更有效率的模式:

  • 是不是 1 對多的高效模式
  • 能不能創造更有效的產業價值,尤其是縮短產業鏈的多餘環節
  • 能不能有效幫助他人減少成本,尤其是消費者的決策成本
  • 長遠看,能不能累積你在職場的influencer(我們前面專門解釋過這個詞)
  • 只要滿足框中的兩條以上,我個人覺得就應該就是一個不錯的新職業。

4. 鋼筆寫目標,鉛筆寫方法

著名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在他的代表作《堅毅》裡有一個觀點,用一支鋼筆寫目標,一支鉛筆寫方法。大目標用鋼筆寫,代表著大目標(人生理想不會改變),不能擦掉,用鉛筆寫方法路徑,可以擦掉,可以不斷地改變方法非常靈活,你可以盡情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比如一個北上廣普通青年,他的大的目標可能就是留在北上廣事業有成成家立業。那為了實踐這個目標,你可能就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也許就是成為產業的知名人士。

大目標是不變的,這樣人才會堅定,但如何成為這個人,方法和路徑是可以不斷嘗試和修改的,他可以可以在職場努力爭取機會,也可以試試最火的平台,比如利用大眾號,b站,抖音,今日頭條等等去自我表達;但如果發現這些平台競爭激烈讓你遭遇了冷落和挫折,沒關係,他還可以擦掉鉛筆的路徑迂迴修正,去尋找同類玩家多的垂直類小平台小圈子。

為什麼我們強調,要盡量做自己感興趣甚至熱愛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一遍又一遍地忍受挫敗,鼓起勇氣不斷嘗試,甚至無視早期的無金錢回報去做這些事。找到一件自己喜歡,同時也能被社會接受任何的事非常重要,如果被你試出來了,我只能說,恭喜你朋友,你真的很幸運。

最後的話:2020 年,是第一批 90 後進入 30 歲的一年

就像我前面說的,疫情加上職場中年危機,這一屆 90 後,真的太難了。

但這並不是一個選擇絕望的理由,悲觀者總是正確,但只有樂觀者才能贏得了世界。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一想這句話:總有人可以成功的,為什麼不是我呢?要知道馬老師當年創立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時,也是剛好是 35 歲啊。

新芽》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